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

ID:1081503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第1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第2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第3页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并通过多导睡眠图来评估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导睡眠图各睡眠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心理干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517%[1],且多数睡眠障

2、碍的发生和持续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果这种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导致睡眠障碍迁延而形成慢性失眠[2]。因此心理因素对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了心理治疗,旨在观察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6年5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既往无睡眠障碍、意识障碍及言语障碍;(3)无严重心、肝、肾疾病;(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总分7分。共入选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

3、疗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51a~82a;脑梗死29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52a~80a;脑梗死31例,脑出血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1.2.1睡眠质量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记分.freelblagaTM60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第1、2导为眼动图,左/右眼外眦向上/下外各1cm处分别与右耳垂相导联;时间常数均为0.

4、3s,滤波30Hz,增益50μV·cm-1;第3导为肌电图(EMC),与颌中线旁开各1.5cm处相导联,时间常数0.1s,关闭滤波,增益25μV·cm-1。第4导为脑电图(EEG),左(或右)中央(C3或C4)与右耳垂相导联,时间常数0.3s,滤波30Hz,增益50μV·cm-1。总增益1,纸速15mm·s-1。各电极部位用丙酮脱脂后火棉胶及2cm×2cm胶布固定电极,两电极间阻抗在100Ω~5000Ω之间。受试者夜间睡在遮光、隔音、无干扰的屏蔽睡眠室,实验前3d停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并于实验前试睡一晚。总描记时间430min~470m

5、in,平均(452.5±20.4)min。将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相(nREM)和快眼动相(REM)。其中nREM又分为S1、S2、S3和S4睡眠阶段。用目测法分析:(1)睡眠进程:①睡眠潜伏期(SL):熄灯至S1出现之间的时间;②总睡眠时间(TST):从入睡(S1)至最后觉醒这段时间减去总觉醒时间;③觉醒次数(AT):从入睡至最后觉醒这段时间中途醒转的次数;④睡眠效率(SE%):总睡眠时间与总描记时间的百分比。(2)睡眠结构:包括nREM睡眠的S1~S4期以及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3)REM测量值:①REM睡眠潜伏期(RL):从S

6、1开始至REM睡眠出现的这段时间;②REM时间(Rt):在整夜睡眠中各REM睡眠阶段的时间总和;③REM睡眠活动度(RA):把每分钟REM睡眠划分为0~8共9个单位,计算每个REM睡眠阶段中快速眼球运动时间为多少单位,再将每个阶段中的单位数相加,即为REM活动度;④REM密度(RD):为REM活动度与REM时间之比。1.2.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11.5统计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参数比较,见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参数比较(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

7、.01(睡眠进程t=2.601,3.743,2.979,2.584;睡眠结构t=2.630,2.580,2.643,2.671;REM测量值t=2.819,2.843,3.196)。表1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睡眠参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SG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讨论脑卒中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脑卒中损害的部位有关。目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

8、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如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上述结构即可出现睡眠障碍;(2)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功能或其受体的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