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和谐观念论文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

ID:10816834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_第1页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_第2页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_第3页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_第4页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遍和谐观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遍和谐观念论文.freelicmusic),"大美"正是一种自然之美,毫无做作的美;"天籁"正是一种最和谐的音乐,由天然所成的音乐,都体现着自然的和谐。儒家同样把"自然"("天"或"天地")看成一和谐的整体。孔子认为,天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百物的生长是自然而然的。有一次,他看河水的奔流,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也透露出孔子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而得到对宇宙人生的便晤,它说明了孔子对自然和谐的认识和向往。《易传》认为,在阴阳变化中体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自然"的运动是在"元"(自然界万物的起始)、"亨"(万物的生长)、"利"

2、(万物的成熟)、"贞"(万物的完成)中运行,它表现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和谐和统一。在《易传》中把自然的最完美的和谐叫作"太和"。以后儒家关于"自然和谐的观念"大体都是发挥着这一思想。佛教当然不可能用肯定的方式直接讨论"自然"存在本身的问题,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活态度上却深受老庄"崇尚自然"的影响。照禅宗看,悟道成佛不要故意追求什么,应该是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生活,在平常生活中悟道。春天看百花齐放,秋天欣赏月色美景,夏日亭受凉风暂至,冬日观赏大雪纷飞,一切听任自然,自由自在,这样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禅宗的这种生活态度正是基于他

3、们把自己所生活处看成是和谐的整体。人生活在这种和谐整体中不要着意执着什么,而应自自然然地生活,那就是把"人问"变成和谐的"天堂"。"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经典(周易)中说:"生生之谓易",是说《周易》是讲"生生不息"的道理。照《周易》看,天地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生生不息",它永远在生息变化之中,而宇宙这种生息变化是一刚健的大流行,因此人也应根据它的要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宇宙间人是最重要的,只有人才能体现"天道",因为人是宇宙的核心,与天、地并立为"三才"。天地间如无人则不能体现"天"的生生不息,无法体现宇宙活泼的

4、和谐气象,所以人应该努力追求"人"与"天"的和谐。以后儒家也大体沿着《周易》这一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道家中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老子认为,"道"的挣性是"自然无为",因此人应该效法"道"而任自然。他说,"道"之所以尊贵,"德"(人得之于"道"的内在本质)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对事物不加干涉,这样人与自然就和谐了。照庄子看,人与自然本为一和谐整体,如果人不去破坏自然,"无以人灭天",而是顺应自然,"顺物自然",那么就可以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和谐境界。禅宗思想中也有某些"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个

5、叫雪峰的禅师,有一天到山上去,采得一条树枝,形状像蛇,他就在这树枝背上刻了八个字:"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并且把它送了大安禅师。大安禅师看后说,它的本色是自在山中,而且没有什么刀斧的痕迹。这说明大安禅师比雪峰更加了解"天然"的意义。在《指月录》中记载着肯源惟信的一段故事。惟信说在没有学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时物我是隔离的,山是山、我是我;在他学了一点禅之后,有了一点觉悟,这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时可以说他忘掉了外物,但还没有忘掉自我;后来他大彻大悟,"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时他自己就是山,自己就是水,物我两

6、忘,而与自然化为一体了。这些禅宗故事都说明禅师们也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儒家的主流认为人性善,因此要求通过道德修养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成为一和谐的理想社会。儒家把和谐的理想社会叫作"大同"社会。在《礼记·礼运》中记载着"大同"社会的蓝图:这个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富足公平的社会,和平宁静的社会,夜不闭户的杜会等等。大概也就是孔子向往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向往的"行仁政"的社会吧!这个和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当然包含着若干空想成分,而且把和谐社会之理想完全建立在道

7、德修养之提高上也是片面的。但是,以儒家追求建立入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理想社会来说,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道家认为,人有其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来源于"道"。"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因此人也应该发挥自然本性的"自然无为"。老子说:"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找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能效法"道"的圣人是懂得"无为"的意义的,据此以实践之,就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老子》第八十章中就为我们描述了"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不追求"人为"而顺应自然的社会,是一个无矛盾、无争夺的社会,是一个和平宁

8、静、自满自足的社会。如果说禅宗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受更多道家影响,那么在社会问题上则受更多儒家思想影响。禅宗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性(性),就是人的本心(心),因此佛性问题就是心性问题。只要修养人的心性,就可以使其所在的现实社会生活变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