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ID:10830017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_第1页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_第2页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_第3页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_第4页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导言  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贫困程度深。因此,实现减贫是基本目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战略安排。当前,学界基于不同研究视角,从理论层面对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①。2013年3月,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份专题研究报告《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1].值得重视的是,当前连片特困地区处于关键期,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2、新,需要正确把握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2]  应当看到,学界对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视角虽然较多,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均有探讨,但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需要,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视角研究连片特困地区还比较欠缺,一些层面还存在空白,这显然与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不相匹配,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适应。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我们探讨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减贫脱贫和共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这里拟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精髓、连片特困地

3、区贫困的根本原因以及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根本动力、基本模式和有效路径,为当前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精髓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把关于发展的论述放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考察,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在本体根据和动力基础。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尤其体现在人类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上,而物质

4、资料生产的过程及结构表现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具有唯一性和决定性的特质。以此为基点,由唯一的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引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

5、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4]596如果说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体系里,规律的唯一性体现发展的决定性,那么,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体现了人类社会立体的发展图式,解答了发展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也体现出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多样性特质,即基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需求,对于人类而言,发展就具有不同的方式。马克思的这种发展观,在规律性中体现出唯一性,在唯一性中体现出决定性,在决定性中体现出多样性,是唯一性与多样性的有

6、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是整体与局部的科学结合。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并没有停留于局部的某一民族、地域或某一阶级的立场上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不管是考察处于任何一个特定阶段上的人类社会,还是考察人类社会总体的发展,马克思都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和认识,考察整体各构成部分在整体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带有整体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纵向来看,社会发展体现在社会形态的更迭上,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

7、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此引申出四种局部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横向来看,则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整体的属性,又有局部的特点。任何一个封建社会都是以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为基础,其上层建筑都包括世袭制、等级制、封建化的天命论、血统论以及宗教神权与世俗君权的配合,等等。但是,封建制度在不同的局部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又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中国的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主要采取土地国家所有,西欧主要实行采邑制。因此,人类社会要实现发展,必须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科学结合。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是自在与自为的和谐共生。发展的过程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