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

ID:11084889

大小:26.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_第1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_第2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_第3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_第4页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燃料波动对新1号高炉炉况的影响与恢复本钢新1号高炉有效容积4747m³,于2006年9月16日开工建设,2008你那10月9日开炉投产,是本钢乃至东北容积最大的现代化高炉,共设4个铁口,38个风口,其装备与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PW型串罐无料钟炉顶;薄壁内衬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新INBA法水冲渣系统;4座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环缝煤气清洗配TRT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开炉43天即达产,并在开炉初期达到过焦比318Kg/t的本钢最好指标,但是在2009年,受到外界原燃料质量以及外围其他因素影响,炉况不稳,顺行状态一直欠佳,特别是经历了2009年11月

2、4日年修后,炉况失常,产量、焦比、煤比等指标均未达到厂部要求,至2009年12月中旬初炉况逐步恢复正常,进入强化阶段,此后各项指标均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炉况强化起来后,原燃料质量的波动造成炉况的影响日益明显。现就2009年比较典型的两次炉况波动分析如下2010年6月26日烧结质量变差导致炉凉分析由于6月26日丙班265m2烧结理化性能变差及炉内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炉凉,导致炉况波动,影响产量,经过及原因分析:Ⅰ炉凉的经过 6月26日:甲班炉况顺行,风量维持在6700m3/min~6850m3/min之间,燃料比:522Kg/t。上部压差相对稳定、[Si]稳定在0.6%左右,物理热1520°C,[

3、S]0.025%。到乙班出现波动,上部压差开始波动,最低减风至6500m3/min,燃料比:523Kg/t。炉温由前期0.65%降至0.4%,炉温已经下滑,物理热逐步由1520°C降至1500°C左右,[S]上至0.055%。丙班:一个班风量用的不好,有大量减风,吸入风量最低减至6200m3/min,上部压差剧烈波动,燃料比大幅上升至537Kg/t,但炉温持续下滑,至班末已滑至0.2%,[S]高至0.1%。物理热最低时1450°C左右。至6月27日甲班:炉况继续恶化,吸入风量减至5900m3/min,3点36分风压拔尖,开放风阀至72.8%处理风压缓解,之后回风不顺利顶压开始频繁冒尖,减风至

4、5100m3/min,并降顶压至162KPa制止崩料。炉温前期一直维持在0.3%左右,减风后炉温才上返至0.7~0.8%,至交班炉温再次下滑至0.5~0.6%。乙班:崩料仍旧未能彻底制止,减风至4900m3/min降顶压至100KPa,并集中加焦处理负荷,至9点崩塌料现象基本缓解,炉温平衡在0.7~0.8%,但物理热仍然很低,仅维持在1450°C左右。27日丙班:班末炉温彻底上来。物理热回到1520°C以上。28日乙班风量加回6850m3/minⅡ炉凉的处理26日丙班视上部压差不稳,炉子发闷且炉温限下,分别于59dump加一批净焦(23.4t)和85dump加焦10t。27日甲班从第4dum

5、p开始每批料加焦0.6t,焦批重为24.0t/ch抬焦比约9Kg/t(366Kg/t→375Kg/t),并分别于46dump,52dump,68dump三次加一批净焦(24.0t)27日乙班12dump变料退矿批8t(102.0t→96.0t)焦批重改回23.4t,抬焦比10Kg/t(375Kg/t→385Kg/t)并分别于2dump加焦50.0t硅石10.0t,10dump加焦100.0t硅石20.0t,30dump加焦50.0t硅石10.0t。27日丙班再次退矿批4t(96.0t→92.0t)维持原焦批重(23.4t)焦比403Kg/t以利于恢复原有风量。28日乙班68dump原负荷扩批

6、重OB:100.0tCB:25.5t跑强度III炉凉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原燃料理化性能波动主要是265m2烧结TFe上升、FeO及SiO2下降导致烧结矿液相减少烧结强度变差、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升高。表一265m2烧结矿26日~27日理化性能波动班次TFeFeOSiO2CaOMgOR转鼓6.26甲班581686545397619721681636.26乙班584281545294519620981536.26丙班587475544188719420180676.27甲班589677043590719420581136.27乙班588677044490719420580936.27丙

7、班589679045989519319678346.28甲班5898105044692819120879836.28乙班5885102544392719320980506.28丙班58769954489141952048040通过表一可以看出烧结FeO在6.26乙班开始降低(7.7%)导致转鼓指数降低(80.67%)、同时SiO2降低为了维持碱度相对稳定致使CaO降低使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