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

ID:11139763

大小:332.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zhaojunhui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1页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2页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3页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4页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士学位论文—-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R04.201159咯血1、常有相关病因,如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肾病、血液、感染、寄生虫病,妇女月经异常等疾病。2、出血前常有咽、喉部发痒。继咯出鲜红色血,咯血量少时仅为痰中带血,或全红色血混有痰液(痰血或血痰)。一般24h内咯血100~200ml为中量咯血,超过300ml为大量。超过1000~2000ml为特大或致命性咯血,常伴低血压或出血性休克,气道阻塞,窒息。3、可有原发病表现。4、可有皮肤瘀斑,心肺体征,心杂音或肺罗音及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改变。5、严重出血者可有红细胞计数,血色素降低等改变。6、胸部X线摄片,造影及CT或薄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支气管镜及碘油造影可有阳性发现。1、按内科常规处理。2、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血沉、肝、肾功能检查。3、痰涂片,培养查病原菌、寄生虫、脱落细胞(癌细胞)。4、血清免疫学检查。5、胸X线:正侧位片,CT或薄层CT检查肺、支气管病变。6、支气管或肺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7、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数字减影下碘油造影。8、纤维支气管镜检。9、心电图、心彩超、肝、肺B超等。1、按内科常规处理。大咯血者急症处理、监护。2、出血治疗:(1)一般小量出血,无需特殊用药,休息,安静,咳嗽剧烈者镇咳,烦躁者适量镇静剂。(2)较大出血,可止血治疗:垂体后叶素5~10mg静注或静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禁用);酚妥拉明,山莨菪碱,阿托品等可降低胴动脉压;安络血、立止血肌注或静注;支气管镜下,用去甲肾一腺素+凝血酶局部治疗有效。(3)大咯血处理,镇静安定,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止血药,多次小量输新鲜全血。人工气腹。可能时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外科手术,以上方法未止血,出血部位明显且无禁忌者,可紧急手术止血。防治气道阻滞,窒息,氧疗,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吸出积血,机械通气。3、病因学治疗为根本措施。25~30出血彻底止住。症状、体征消失,呼吸平稳,化验恢复正常,原发病例得到有效治疗。出血得到控制,症状体征好转,呼吸改善,X线及化验有好转。呼吸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1)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0003091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1、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2、发病急,时期有咽干痒,喷嚏,鼻噻,流清水样鼻涕,全身症状轻,有畏寒,低热,头痛,全身酸痛不适等。3、查体仅有局部体征,如鼻粘膜充血,水肿及较多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5、3~7d全部症状可自行消退。6、应排除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的上呼吸道症状。1、按内科一般常规检查。2、血沉、抗“O”等。3、X线胸透或胸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伴感染时可酌用抗生素。3、对症处理:复方阿斯匹林,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啡等。鼻塞流涕可用1%呋麻合剂。银黄喉片解喉瘤,干痒及可待因糖浆,复方甘草片止咳祛痰等。4、中医中药外感按风寒或风热,酌用银翘散等。3~7症状及局部体征消失,全身情况恢复正常,体温正常并稳定2d以上。J04.10109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起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咳出,有细菌感染时呈粘液脓性痰,支气管喉痉挛时可伴有哮喘和气急,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热等。2、肺部体征可无异常,或呼吸音粗糙,部分有干湿啰音。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感染时可增高。4、胸部X线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5、病变多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d消退,咳嗽延续时间稍长。6、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1、按内科常规处理。2、必要时血沉,抗“O”。3、X线胸透或胸部正位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解热、镇痛:复方阿斯匹林或克感敏等。3、镇咳祛痰:可待因糖浆,咳必清,复方甘草剂等。4、解痉,支气管痉挛者可酌用异丙托品气雾吸α或氨茶碱。5、伴细菌感染时,酌用抗菌素。6、中医中药,辨证施治。3~7体温正常,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肠部体征无异常。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4202095慢性支气管炎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持续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临床分型:单纯型、喘息型。除上述外,尚有喘息症状。2、查体肺部可正常或呼吸音粗糙,喘息型或闻及哮鸣音,伴感染时有湿啰音。3、胸部X线: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下肺野明显。4、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5、肺功能检查:早期有闭合气量增大,反复发作,严重者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和MMEF降低)。6、常有吸烟史,诊断时要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如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参阅《标准》P42。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RF必要时结核菌素试验。3、胸片:正侧位;必要时肺CT、MRI。4、肺功能检查,小气道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5、过敏试验,寻找过敏原。6、与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尘肺鉴别有关的检查(必要时)。7、病原菌检查:痰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1、按呼吸内科常规护理。2、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一般可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或庆大)或头孢类或喹诺酮类。3、对症治疗:解痉,止咳,祛痰,平喘,改善通气:如必嗽平,沐舒坦,达克片及各种中成药等,气喘可酌用氨茶碱,异丙托品气雾剂,β2受体激动剂或雾化吸入药等。呼吸困难,紫绀:吸氧,重症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4、去除病因及诱因治疗。5、预防:戒烟,减少空气污染,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免疫力。20~30症状控制,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症状减轻,急性发作次数减少。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43.905095阻塞性肺气肿1、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史。2、发病缓慢,多年咳嗽,痰等。早期劳动时气短,继加重,体乏力,体重减轻,紫绀,劳力丧失。3、早期体征不显,典型者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弱,叩过清音,心界小或消失,肝界下移,听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4、X线:肺透光度增强,周围气管影减少,变细,膈肌下移,变平,活动度弱,肋骨变平,肋间隙宽,心影垂直,肺大泡。5、肺功能:RV/TLC>35%,FEV/FVC<60%,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80%,吸氧7min后肺泡氮冲洗率>2.5%,按RV/TLC值,肺气肿分三级:轻度比值:35~45%;中度:46~55%;重度:>56%。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同慢性支气管炎相关项目。3、肺功能试验:测残气容积(RV)肺总容量(FLC)第一秒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4、血气分析:PH动脉血氧分压(PaCO2)。5、必要时测:Na+、K+、Cl-、Mg2+。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有感染者控制感染。3、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解痉平喘,利痰,改善通气。4、缺氧时,低流量持续给氧,有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时按该常规给相应处理。5、预防: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功能适当呼吸功能锻炼,平时防治呼吸道感染。6、中医中药治疗。20~30体质进步,症状改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45.903096支气管哮喘1、症状:发作性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常夜间加重;2、体征:缓解期无阳性体征;发作时两肺哮鸣音,并感染时有湿啰音,心率快,持续发作者可有紫绀,甚则循环衰竭。3、肺功能检查:(1)FEV1减少,FEV1实际值/预计值之比降低,FEV1/FVC比值降低。(2)气道反应性测定:呈高反应性:PC20<80mg/ml。(3)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4、哮喘发作严重度分级:(1)严重持续发作(四级)。(2)中度持续发作(三级)。(3)轻度持续发作(二级)。(4)间歇发作(一级)。(参见《标准》P43~44)1、按呼吸系统常规查血、尿常规,血沉,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2、测定血CAMP和CGMP,血气分析,及过敏源检查。3、肺功能及诱发试验: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测定。FVC:用力肺活量测定。级胺或乙酰甲胆碱吸入诱发试验(PC20)支气管扩张试验运动试验。4、肺部正侧位X光片,心电图检查。5、必要时CT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护理。2、对症治疗:有天津时抗菌素应用;缺氧时吸氧或氧疗,祛痰、止咳。3、抗哮喘治疗:按病情分级和分类,制定长期防治方案,阶梯式调整药物,控制急性发作,坚持缓解期正规防治和随访。4、急性发作期阶梯治疗:(1)轻度:按需吸入或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口服茶碱类,色甘酸钠等,在运动前服。(2)中度: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伴夜间发作者改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口服控制型制剂。亦可口服茶碱类长效制剂如优喘平或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和色甘酸钠吸入剂或酮替芬等。(3)重度(包括哮喘持续状态):糖皮质激素静滴+静脉用茶碱类+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同时补足体液,纠正酸碱紊乱,氧疗抗感染,病情恶化,有Ⅱ型呼衰时机械通气大量痰液时可考虑支气管灌洗。5、缓解期治疗:坚持抗炎治疗,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如BDP、BUP等,并可联合动脑筋药(多份炎性介质拮抗剂类);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加强人自我监测。预防诱发因素。(参见《常规》P531~532)15~21发作控制,经治疗后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肺功能正常。自觉症状减轻,肺功能好转,严重程度降低。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4701090支气管扩张症1、可有幼年呼吸道感染病史或纤维硬结核或支气管内膜结核及肺纤维化等病史。2、多有慢性咳嗽,脓痰,量多,厌氧菌感染者痰自;咳痰与体位改变有关,常反复咯血,继发感染者发热,盗汗,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少数呈干性支扩,以反复咯血(量不等)为主要症状,面野外咳嗽及全身症状。3、早期无体征或肺部固定湿啰音,部分有杵状指。4、继发感染时,血白细胞增高,痰菌培养(+)结核性支气管扩张者,可发现痰结核菌。5、胸部X线可无异常或单侧肺纹理增粗,紊乱,囊状支气管扩张者呈蜂窝状(卷发状)阴影,可有小液平面,CT检查更有帮助。6、支气管碘油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7、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常伴心脏异位。副窦或胰腺囊性病变。8、应排除慢性肺咳痰咯血性痰者。(参见《标准》P44)1、按内科常规有关检查。2、痰液检查:24h痰液静置分层,常规及痰菌涂片检查;深部痰涂片检查;深部痰培养及药敏;拟结核杆菌检查;厌氧菌检查。3、胸部X光片及CT检查,必要时MRI。4、肺功能检查。5、支气管镜检查。6、支气管碘油造影,可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1、按一般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处理。2、抗菌素治疗:一般先用新型青霉素+卡那霉素(或青大)亦可用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有培养结果时选用敏感抗菌素,疗程2~3周,也可并用抗菌素雾化吸入。3、体位排除痰(顺位法排痰《常规》P261)。4、咯血治疗《常规》(P527)。5、超声雾化吸入。6、中草药治疗。7、反复大咯血、感染、大量脓痰,病变局限者心肺功能正常,有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14~21支气管扩张病变部分的肺叶已切除,呼吸道症状消失,无残留病变及并发症。咳嗽、咳痰症状及痰量明显减少,无咯血,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体温血象正常,X线肺部无炎性阴影,或明显吸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96.901090慢性呼吸衰竭1、病因:如气道阻塞性疾病,肺实质性浸润,肺水肿,肺血管病,胸部及胸膜疾病等。2、临床表现: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呼吸困难,紫绀,精神神经症状等,并肺脓肿时,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颅内高压表现,严重时可有消化道出血。3、血气分析:PaO2<60mmHg及PaCO2>50mmHg(Ⅱ型呼衰)或PaO2<60mmHg,PaCO2≤正常值(Ⅰ型呼衰)。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血沉。2、胸部X光正侧位片。3、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检查。4、痰/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5、必要时原发病相关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危重症处理。2、氧疗:呼吸困难,紫绀,PaO2降低者,持续低流量给氧(鼻导管法:1~2Lmin)。3、呼吸兴奋剂:呼吸衰竭,脑早期可短时(1~2d)选用可拉明。回苏林或利他林静滴,无效者可尽早机械通气。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排痰保持气道通畅。5、呼吸性酸中毒:重点改善通气,呼酸并代碱(低Cl-低K++代碱)可酌用氯化钾,粘氨酸及氯化铵等;合并代谢性酸中毒(PH<7.20)剩余碱负值明显增大,可酌用碳酸氢钠等,有低氯低钠低钙时,相应补充。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有肺脑,颅内压高顽固性支气管痉挛,慢性右心衰及严重肺感染者可酌用地塞米松等。7、机械通气:指征:呼吸停止;呼吸微弱,PaCO2>70mmHg经一般处理无效者。方式:可酌选: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通气方式,可酌选,辅助通气,CIMV也可用:PAP或CPAP呼吸机进行治疗。21~30呼吸困难减轻,肺性脑病症状消失,呼吸道感染控制,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PaCO2接近正常。临床症状好转,血气测定值改善。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00209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严重休克、创伤、烧伤、胰腺炎、败血症等疾病过程中,出现非原发病引起的低氧性严重呼吸衰竭。2、胸X片:早期可无异常或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病情进展有双肺浸润阴影,渐扩展为大片实变。3、血气分析:吸空气时PaO2<60mmHg;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浓度比值(PaCO2/FiO2)≤200mmHg(不计PEEP水平)。4、有条件者则肺楔压(PaWP)≤18mmHg且无左房压升高的临床表现。具备以上一、二、三项或一、三两项者可作出临床诊断,本标仅适用于海拨不高地区居住的病例。1、按内科住院一般检查项目。2、胸部X线片正侧位片,必要时CT检查。3、血气分析及血PH、K+、Na+、Cl-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反复检查。4、必要时,中心静脉压,漂浮导管监测PaWP及PaO2、PaCO2、Qs/Qt血液胶体渗透压。5、疑DIC时,3P试验,血小板计数。1、按呼吸内科处理,急重症处理。2、纠正低氧血症:(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及给氧。(2)机械通气,吸空气时PaO2<70mmHg时,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酌情采用IPPV或PEEP,注意选择最佳压力,慎防气胸和纵隔气肿。(3)效果似不佳并心功能不全时,可短时采用高频正压通气(HFPPV)或模式人工肺(RCMO),但均有缺陷,疗效未肯定。3、消除肺水肿:(1)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基氢化可地松200~400mg,q.6h静注,维持48~72h。(2)保持体液和离子平衡:限制入量,保持水电平衡;利尿剂量应用:速尿的应用;强心剂的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低盐白蛋白的应用:主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的应用。4、防治肺泡壁不张:除PEEP外,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5、防治各脏器功能衰竭。6、积极治疗原发病病因和消除原发或继发性感染。25~40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胸部X线肺部阴影消散血气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胸部X线,肺部阴影吸收好转,血气分析改善。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1302093肺炎球菌肺炎1、常有受凉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发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粘痰,或脓性,血性或铁锈色痰,重者有气急,紫绀,部分伴消化道症,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即休克或中毒型肺炎。2、临床早期不典型多见,胸部体征不明显,典型者叩诊浊音,语颤,语音增强,支气管音和湿啰音。3、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增高显著(极重或老年者亦可不高但中性粒细胞高核左移),痰涂片或培养可见肺链球菌。4、胸部X线:早期肺部大片致均匀阴影,呈叶、段分布。1、按内科一般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必要时肝肾功能检查。3、用抗生素前尽早做深部痰涂片查细菌,或痰/血细菌试验。4、必要时血生化:K+、Na+、Cl-血气分析。5、X线胸部正侧位片,B超检查。6、必要时CT或MRI。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因治疗:青霉素族抗菌素治疗为主。一般病例片先常用剂量,效果不佳者可加用红霉素,重症病例,可用大剂量或按药敏选用敏感抗菌素,亦可联合用药。(如红霉素头孢类抗菌素等)。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症者可短时选用地塞米松等。4、合并心衰休克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酌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见后节)。5、对症处理:解热、祛痰、止咳改善通气,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疗法。10~15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痰培养阴性。体温正常,症状明显减轻,胸部X线肺部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004090休克型肺炎1、临床上具备肺炎或其他细菌性肺炎的诊断。2、具备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依据:(1)继肺炎同时有畏寒或寒颤伴高热体温突升>39℃以上或突降<36℃以下,早期常有过度换气呼吸性碱中毒及神志改变。(2)继有面色苍白,肢体温凉、紫绀,脉细速,神志障碍,血压下降,<90mmHg脉压<200mmHg尿量减少<30ml/h。(3)感染性休克可呈“暖休克”现象,皮肤色红,肢端湿暖,皮肤干燥,血压稍低等,此多见于休克早期。(4)血白细胞明显好转,有中毒颗粒,或幼稚细胞>10%。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按“肺炎”检查常规项目。3、血常规红细胞比容血型及交感试验血生化,血Na+、K+、Cl-、Ca2+、Mg2+、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素氮,必要时血气分析。4、血乳酸测定尿钠测定。5、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测内毒素。6、疑DIC者,血小板计数,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有出血倾向者加作,出血时间,试管法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3P试验。1、按内科重危症处理,CCU监护,无创或有创监护心电图生命指标。2、积极抗休克处理:(1)扩容:建立两根静脉通道貌岸然,迅速补充血容量,可用低右,生理盐水或糖盐水,碳酸氢钠液或其他混合成份的高渗液,以扩容升压,亦可加用血浆,白蛋白或新鲜全血等胶渗液,据心动图和脉率/收缩压指数等调节输入速度和液体量,力争1~3h内使血压接近正常,6~12h稳定之。(2)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为主。(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包括扩血管药物如多巴按,阿托品,654-2等和缩血管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4)增强心缩力,增加心排量,如异丙肾+小剂量去甲腺素,西地兰等。(5)支持肺功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梗阻,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含PEEP。(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大剂量静滴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等。(7)输新鲜血,有DIC可疑考虑加用肝素,潘生丁等。(8)高排低阻型休克:酌用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酌用纳络酮。(9)无尿功少尿者,可酌用速尿等,如仍少尿,可按急性肾功能不全处理。3、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肺部感染:大剂量杀菌抗生素联合应用。4、其他治疗:同肺炎处理。25~301、症状消失,体温正常一周以上。2、肺部体征消失,呼吸功能正常。3、血象正常,其他检查正常。4、X线:肺部阴影变淡,大部分吸收或完全吸收。1、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波动。2、化验基本正常或明显好转。3、X线:肺部阴影部分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15.001093克雷白杆菌肺炎1、常有慢性肺部疾病或近期手术史,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粘稠、黄棕或脓性,可带血,典型者为红棕色粘稠胶状痰。严重者可有呼吸衰竭、周围循环衰竭。慢性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衰弱、贫血等。2、急性病容:严重者有紫绀、血压下降,典型者肺突变,有时仅呼吸音减弱和湿啰音。3、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增高,痰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带荚膜杆菌,痰培养连续2次以上阳性有助诊断。4、胸部X线:肺大叶实变影,内有不规则透光区,右上肺多见,少数支气管肺炎融合性病变。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血沉、抗“O”必要时肝肾功能检查。3、用抗生素前尽早做深部痰涂片查细菌,或痰/血细菌试验。4、必要时血生化:K+、Na+、Cl-血气分析。5、X线胸部正侧位片,B超检查。6、必要时CT或MRI。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可首选头孢类抗菌素(三代),大剂量静滴,亦可与喹诺酮单用或联合用药,严重病例可加用氨基糖甙类(如丁胺卡那等)。3、病因治疗:青霉素族抗菌素治疗为主。一般病例片先常用剂量,效果不佳者可加用红霉素,重症病例,可用大剂量或按药敏选用敏感抗菌素,亦可联合用药。(如红霉素头孢类抗菌素等)。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症者可短时选用地塞米松等。5、合并心衰休克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酌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见后节)。6、对症处理:解热、祛痰、止咳改善通气,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疗法。10~15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胸X线片肺部病变吸收,痰培养阴性。体温正常,症状明显减轻,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15.802093绿脓杆菌肺炎1、常为院内感染,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者,长期使用抗菌素、激素、抗癌药及免疫功能低下,或有使用呼吸机雾化器治疗者。2、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伴相对缓脉、咳嗽、大量黄痰,典型为翠绿色脓痰、气短、进行性紫绀,可有呼吸周围循环衰竭,体征不典型。3、血白细胞计数稍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不显,可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痰片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连续3次阳性或细菌计数>10×106/ml可助诊断。4、胸X线:弥漫性双侧气管肺炎:结节状浸润,后期融合模糊、片状突变阴影,多发小脓肿,可爱胸腔积液征象。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痰涂片或培养(含药敏试验)。3、胸部X线正侧位片。4、必要时CT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首选新型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等,可加用庆大或阿米卡尼等,重症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类可联合用药。15~20体温正常,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胸部X线病变吸收,痰培养阴性。体温正常,症状明显减轻,胸部X线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军团菌肺炎1、可有爆发性流行,也可散发。发病有乏力、肌痛,24~48h后可高热(稽留热)、寒战、咳嗽、咳脓痰或血痰、胸痛,部分早期有腹泻,重症有嗜睡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肾衰或休克。2、呼吸快,相对缓脉、肺湿啰音,可有肺突变体征。3、胸部X线:多为单侧下肺斑片状阴影,肺叶突变,偶有空洞,可伴胸腔积液。4、呼吸道分泌物、痰或血等特殊培养(BCYE)有嗜酸性军团菌生长。5、呼吸道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DFA)检测:军团菌抗原阳性。6、血清抗体滴度测定:IFA、TAT及微量凝集试验:前后抗体滴度上升超过4倍以上。具备以上一、二、三,同时又具四、五、六中任一项可确诊。(参阅《标准》P47)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痰或下部呼吸道分泌物、血或胸水活性碳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BCYE)培养致病菌。3、直接免疫荧光(DFA)抗原检查。4、抗嗜肺军团菌单克隆抗体直接染色镜检。5、血清抗体滴定:(1)间接免疫荧光法(IFA)。(2)试管凝集试验(TAT)。(3)微量凝集试验。6、胸部X线检查。7、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必要时)。1、按呼吸系统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首选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等,重症者可联合静脉给药。3、其他治疗同肺炎章节,伴有休克征象者,按休克型肺炎处理。15~25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线肺部病变吸收,致病菌培养阴性。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X线:肺部病变有吸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12.901093病毒性肺炎1、发病缓慢,症状较轻,有受凉、头痛、发热、咳嗽、少量粘痰,肺部常无阳性体征。2、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减少或略高。痰白细胞核内有包涵体,血清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病毒抗原(+),有助快速诊断,培养分离出相关病毒,可确诊。3、胸部X线:炎性浸润呈斑点状、片状、密度均匀阴影。4、免疫缺陷者可持续高热、心悸、紫绀,极重者可有休克、心衰和氮质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可有湿啰音,X线:两肺中、下野弥漫性结节样浸润病变。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胸部X线检查。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测定。4、痰或分泌物病毒抗原检测(IFT、EL、ISA)。5、病毒分离。6、必要时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SaO2)PaO2、PaCO2、p值、K+、Na+、Cl-。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殊药物,可酌用二氮唑苷雾化吸入、阿糖腺苷、阿替洛韦及干扰素等。3、对症治疗:(1)解热、止咳、去痰剂。(2)伴发感染者,加用抗菌素。(3)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者:给氧、呼吸兴奋药,严重者:机械通气。4、预防:(1)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2)避免与上感者接触,注意家禽、鸟类饲养卫生。(3)治疗基础疾病。15~20体温正常,症状消失,胸部X线肺部病变吸收。体温正常,症状减轻,胸X线:肺部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15.072093支原体肺炎1、青少年多见,有家庭、学校、军营集体流行趋势或接触史。2、发病缓慢,早期头痛、乏力、咽痛等,中等发热,突出症状,阵发性刺激,咳嗽咳痰,少许粘痰或脓痰,也可血痰,少数无明显症状。3、肺部多数无体征,可有干湿啰音。4、血白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5、血清免疫检查:(1)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2)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3)血清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以上持续效价,诊断意义更大。6、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培养:可分离出肺支原体可确诊。7、X线检查:形态多样化浸润阴影,以下肺斑片状淡薄阴影多见,呈叶段分布。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血清免疫学检查,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链球菌MG凝集试验。特异补体结合试验。3、痰支原体培养。4、X光检查:肺部正侧位片。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首选红霉素或新一代大环内脂类罗红霉素,重症者可联合用药,并可酌选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3、对症处理。咳嗽重者可酌用可待因,吸氮等。4、其他治疗同“肺炎章节”处理。15~20症状体征消失,光线复查,肺部病变消散。咳嗽、气急减轻,继发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衣原体肺炎1、可有家禽、鸟类接触史或人群集聚处,如学校、家庭、兵营,有支气管炎肺炎等似类患者。2、可有咳嗽、发热、咽炎、鼻炎、乏力等表现,咳嗽和下呼吸道感染可呈现双病程表现,可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紫绀、谵妄、昏迷等。3、体检可有结膜炎、鼻咽炎、中耳炎、相对缓解,肺干湿啰音,肝、肺大等。4、胸部X线:肺门向周围辐射的片状浸润避孕阴影灶,呈叶或段分布或弥漫性实质性肺炎性变伴过度充气。5、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血沉快,血清抗体检查每周1次。6、酶联免吸附试验(ELIS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查血清抗原;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助诊断。7、鸡胚卵黄囊接种或组织细胞培养分离出及原体。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3、血清抗体检查每周一次,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多聚酶链反应(PCR)。5、有条件者:鸡胚卵黄囊接种,病原分离,或细胞接种,病原分离。6、X线胸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休息、对症治疗。3、病原学治疗:成人: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等。儿童:仅可用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酸类: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亦可用氧氟沙星等。15~21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线肺部病变吸收,致病菌培养阴性。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X线:肺部病变有吸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70.001097放射性肺炎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范围广的放射治疗史。2、症状可无,或治疗2~3个月后有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纤维化明显者有呼吸困难,紫绀。3、体征:胸部皮肤治疗区,呈萎缩变硬叩诊浊音可闻干湿啰音。4、胸X线:急性期肺野片状高密度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放射治疗部位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呈条索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膈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5、排除肺转移瘤或肺癌。1、按科常规检查。2、必要时血气分析,CO2结合力测定。3、肺功能测定。肺顺应功能测定,肺通气/血流比测定,肺弥散功能测定。4、血气分压测定。5、胸部X线正侧位片,CT或MRI检查。1、按内科常规检查。2、预防:(1)胸部放射治疗时严格控制总照射剂量和单次照射剂量,及照射范磊大小及照射方式。(2)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反应,一见呼吸道有症状及发热,立即停止治疗。3、治疗:主要对症治疗,早期应用皮质激素3~6周/疗程10mg,4次/d。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或酌情氧疗,可提高血氧浓度。4、并发感染者,酌用抗菌素及解痉、祛痰及改善肺通气制剂。20~25症状体征消失,胸部X线肺部病变消散。咳嗽、气急减轻,继发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类脂性肺炎1、有吸入各种油脂类物质(油质及牛奶)病史。2、发病可急可缓解:呛咳,干咳或伴有痰,可带血丝,胸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紫绀、全身不适,发热等。3、体征少,病变区可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有时湿啰音。4、胸X线:两肺背下叶段,基底段可见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门影增浓,慢性者:肺基底部间质纤维化,散在油性肉芽肿,偶可见石蜡瘤(直径2~3cm,边缘模糊圆形阴影)。5、痰中找到油滴或巨噬细胞,苏丹Ⅲ染色为红色,尼罗硫酸兰染色为兰色。锇酸或齐-尼染色为黑色,均可助诊。6、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开胸探查:肺活检可确诊。1、按内科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找吸入油滴或巨噬细胞,可分别用:苏丹染色,尼罗硫酸染色,锇酸染色。齐-尼染色检查。3、胸部X线片:正侧位片。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肺活检。1、按内科常规处理。2、一次大量吸入油脂者可窒息,应予急救,高浓度吸氧;紧急者立即纤维支气管镜或气管插管将油脂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处理,纠正血容量不足,有左心负荷过重者可酌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酌情应用但亦有分歧。3、抗菌素的应用,控制或预防继发感染。4、预防:(1)防止误吸。(2)外科手术,麻醉时防止因胃内物反流而吸入可取低头位,侧位必要时气管插管。(3)小儿、老人进食时注意防止误吸。15~21症状体征消失,胸X线:肺病变吸收或留少许纤维条索阴影。症状,体征减轻,肺部病灶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37.101+(J99.803*)0021、有肺及全身慢性疾病,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等免疫抑制药史。2、咳嗽、乳白色粘液胶冻样痰偶带血丝,重者可畏寒,高热,胸痛等,少数有败血症,可伴发胸膜炎,心内膜炎,肺部可有湿啰音,胸膜炎体征。临床分支气管类型;支气管肺炎型;肺炎型。3、胸部X线:早期肺纹理增多,以后有弥散性斑点或小片状阴影,由肺门向周围扩散,最后可融合成大片状,伴胸膜炎。4、痰分泌物涂片,培养3次以上可查见白色念珠菌,可确诊。5、血清沉淀试验,凝集试验,效价不断升高,诊断价值。6、纤维支气管镜或肺活检,查到菌丝或酵母样孢子,可确诊。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2、痰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找致病菌。3、血清沉淀试验血清凝结试验。4、胸X线检查:正侧位片。5、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及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1、按呼吸科诊疗常规及处理。2、病因学治疗:(1)轻者去除上述原因,纠正菌群失调可自行缓解。(2)重症者:抗真菌药治疗。可酌选用两性霉素B,酮康唑或5-氟尿嘧啶(5-FC)严重者可联合用药。注意药物副反应。(3)对症治疗:止咳祛痰;支持疗法。20~25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有吸收痰涂片阴性。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44.102+(J99.809*)002肺曲菌病1、有从事易感染本病的职业史。2、临床分型:(1)过敏性曲菌病:发病急,有哮喘、低热、咳嗽、棕色粘痰,可用闻哮鸣音,X线:双肺呈叶、段分布浸润病灶,游走性变化,脱离接触或治疗后短时期消失。(2)肺曲菌球:曲菌寄生于原有肺结核,支扩等病灶内,症状轻,咳嗽,反复咯血,X线原发病灶内有椭圆形曲球菌影,随体位改变移动。(3)肺曲菌病:继发肺部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之,可有高热,咳嗽,棕色粘性或脓痰及咯血,可致脓胸,X线肺散在斑片状,多发结节状阴影。(4)播散性曲菌病:血行播散全身及肺部,病重、高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X线:局限或多发结节浸润阴影,可融合片,或空调。3、痰分泌物涂片或培养3次,曲菌(+)。4、血清沉素试验(+)。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肺活检:可查到曲菌。1、按内科住院常规检查,嗜酸细胞计数。2、痰及分泌物涂片查曲菌。3、痰及分泌物培养(连续3次)查曲菌。4、血清沉淀素试验,血总IgE测定。5、纤维支气管镜检(必要时)。6、肺活检(必要时)。7、胸部X线检查正侧位片。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因学治疗:(1)脱离可疑的职业及接触,改善免疫功能。(2)过敏型可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雾化吸入,亦可口服氨茶碱。(3)曲菌性支气管炎:可用多聚醛制霉菌素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4)浸润型:主要改善免疫状态,可酌用抗霉菌素药:伊曲康唑。(5)重症者可酌用两性霉素B静滴。(6)反复咯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3、支持疗法对症治疗。有合并感染者酌用抗菌素。15~20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肺曲菌球经手术切除无复发。症状减轻,感染基本控制,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无肺外扩散病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45.001+(J99.810*)002肺隐球菌病1、多无症状,可有低热、盗汗、轻咳粘液痰,偶有胸膜炎,肺常无阳性体征。2、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散在结节状浸润性病变或孤立球型病灶,下肺多见,少数可有空洞形成。3、痰涂片墨汁染色或培养找到隐性球菌具有诊断价值,纤维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找到隐球菌,诊断可靠。4、间接免疫荧光测有关抗体阳性,可协助诊断。5、纤维支气管镜或肺活检,PAS或奥新兰染色找到隐球菌可确诊。6、注意与肺结核,结核脑膜炎鉴别。1、按住院常规治疗。2、免疫荧光测抗体。3、痰涂片墨汁染色查病原菌,痰培养新型隐球菌。4、胸部X光片检查。5、纤维支气管镜检。6、肺活检。7、疑有颅内感染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新型隐球菌。8、脑脊液覆盖片墨汁染色找新型隐球菌。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可酌用:(1)两性霉素B,5-氟脲嘧啶治疗。(2)亦可选用咪康唑静滴。(3)合并颅内感染时,可行鞘内注射。(4)如肺内形成肿块型肉芽肿,可考虑手术治疗。3、对症处理:合并细菌感染可酌用抗生素,止咳利痰药的应用。合并颅内感染者,适当降颅压治疗。20~30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无症状,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痰涂片阴性。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A42.001002肺放线菌病1、有卫生不良、拔牙、感染病史。2、发病缓慢、发热、咳嗽、咯血、痰中硫磺颗粒,波及肠膜可成脓肠。胸壁瘘管并排出含硫磺色脓液,病变可蔓延邻近组织或器官,亦可血行播散。肺部可有湿口罗音,肺实变,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3、胸X线:肺内散在不规则浸润影,可融合成大片实变影,内有透亮区。4、痰、胸液、窦道分泌物中找到硫磺颗粒,镜检为阳性放线菌,厌氧培养放线菌阳性可确诊。5、瘘管壁活检见菌丝节或硫磺颗粒可确诊。※本病原体为革兰阳性微霉菌。常呈丝状,类似真菌,但非真菌,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故平时预防很重要。1、按内科常规检查。2、痰、胸腔液及窦道分泌物找放线菌。镜检:硫磺色颗粒(1mm大小、黄白色)、革兰氏染色(+)、厌氧培养(+)。3、胸壁瘘管壁活检:菌丝段或硫磺色颗粒。4、胸部X线:正侧位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1)青霉素最佳,次为;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2)磺胺类:晚期病例有纤维组织增生,剂量宜大,疗程宜长。3、辅助治疗:切开排脓和引流,去除死骨组织。4、预防:本病源常存在于人或动物口腔内,故①注意口腔卫生。②保护牙齿,如有长期反复发病的扁桃体、咽炎,及时治疗,必要时切除慢性炎症的扁桃体。③口腔手术前后的用抗菌素。15~21症状消失,X线肺部病变吸收,脓胸及窦道愈合,痰菌复查阴性。症状减轻,X线复查肺部病变吸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A43.001+(J99.801*)002肺诺卡菌病1、有肺及会身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权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有发热、咳嗽、咳痰,呈粘液脓性或脓痰,有时带血,胸痛、纳差、乏力、消瘦等,病变波及胸膜可形成脓胸,胸壁脓肿及窦道形成,肺部湿啰音或胸膜炎体征,血行播散可罗及全身。3、胸部X线:肺实变影像,空洞形成或慢性结节状阴影和粟粒样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胸膜改变。4、痰、窦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有奴卡菌可可确诊。5、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有脓肿或肉芽肿形成,但无巨核细胞及干干酪样坏死,可助诊断。1、按内科常规检查。2、痰及分泌物,胸液涂片或培养:奴卡菌生长。3、X线胸正侧位片。4、纤维支气管镜检。5、必要时经皮肺组织活检。6、奴卡菌培养基及染色可酌用:(1)抗酸染色。(2)液化明胶培养基。(3)0.4%明胶液基。(4)冻化牛乳。(5)水解酪氨酸。(6)分解黄嘌呤。(7)50℃8h活力试验。1、按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1)磺胺类为最佳,可酌用:SD、SME或加用TMP联合用药,尤对血源播散性患者,经静脉给药。(2)抗菌素: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及环丝氨酸等。3、辅助治疗:脓肿切开引流,窦道清除亦重要;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15~21症状消失,X线肺部病变吸收,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症状减轻,X线肺部病变好转,痰涂片阴性。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46.001+(J99.811*)002肺毛毒菌病1、多发于机体免疫力降低,如肿瘤、糖尿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菌素者。2、起闰急骤,有发热,咳嗽,咳痰及痰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胸痛,累及肺动脉时,可有咯血危及生命,亦可浸犯脑及消化道,并有相应症状,本病进展快,多数3~30天内死亡。3、两肺可有广泛湿啰音,亦可闻胸膜磨擦音,侵犯鼻、脑部者可有脑膜刺激征。4、胸X线:肺大块实变阴影,可有空洞,亦可肺梗塞阴影。少数结节状改变。5、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毛霉菌,肺活检,血管壁内找到菌丝等确诊。1、按内科常规检查。2、肝肾功能,血生化检查。3、痰液涂片或培养毛霉菌。4、X线胸片,正侧位片检查。5、肺检找毛霉菌丝。1、按内科常规处理。2、抗真菌治疗:(1)首选两必霉素B,每日或隔日静滴一次,总量1g。(2)氟胞嘧啶、咪康唑亦可选用。(3)局限性慢性病灶或形成“毛霉菌球”可作肺叶切除。3、控制原发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20~301、症状体征消失。2、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3、X线肺部征象基本消失。症状基本消失,肺部X线征象明显好转,痰涂片阴性。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66.402+(J99.813*)002肺吸虫病︵肺并殖虫病︶1、有流行病生活史(生食石蟹、蝲蛄,生溪水)。2、咳嗽、咯血、棕色果酱样痰、低热、盗汗、胸痛等,肺体征少,据肺吸虫侵犯主要器官可分肺型、腹型、脑型、皮肤型等。3、血嗜酸细胞明显增多,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粪便可找到肺吸虫卵可确诊。4、胸X线:肺部有边缘模糊圆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单或多房性囊状阴影,可时隐时显,变化不定,病变以中,下肺野多见,可有少量胸腔积液。5、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有诊断价值。6、皮下或肌肉结节活检:见到嗜酸性肉芽肿,内有肺吸虫卵囊或幼虫,可确诊。本病在我国以斯氏四川并殖虫多见,此型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痰内无虫卵。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嗜酸细胞计数。3、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4、X线肺正侧位片。B超:肝、脾、胆道、CT必要时MRI(肺及颅脑检查)。5、皮肤、肌肉结节活检。1、按内科常规处理。2、特效治疗:(1)吡喹酮:有良好效果,肺型、腹型及皮肤型,总量120~150mg/kg,分2~4次服,二日内完成。脑型:给两个疗程,间隔1周,10mg/kg,3/d×8d。(2)硝氮酚:单剂2mg/kg,副反应较多。(3)硫双二氮酚(别丁):1.5~3g或40~50mg/kg,分3次服,每日或隔日服药。肺型10~15治疗日/疗程,脑型:可重复2~3疗程,本药有消化及神经副反应。3、脑型和脊髓如有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治疗,脑萎缩者疗欠佳。4、对症处理。20~25症状消失,X线肺实质病变吸收或长期稳定,痰虫卵消失。症状消失,X线胸片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67.902002肺包虫病︵棘球蚴病︶1、有牧区居住及与犬羊等密切接触史。2、早期多无症状,继有干咳,痰血,胸闷,胸痛,可有发热,乏力,纳差,荨麻疹或哮喘,巨大囊肿可产生相应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霍纳征等,此外随虫体侵犯器官不同可有肝或脑及骨髓包虫病及其相应症状和体征。3、囊肿破裂:穿入支气管可突咳出大量清水样囊液,囊碎片或子囊,堵住气道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穿入心包,大血管可猝死,穿入胸腔至胸痛,呼吸困难,严重者过敏休克等。4、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及胸液中找到囊肿碎片,子囊或小钩而确诊。5、包虫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有重要诊断价值。6、X线,囊肿多位于肺周边,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可随呼吸而变形,囊肿破裂后可形成“新月征”“水上浮莲征”“内囊滚动征”“日环食出征”等征影像。7、囊肿破裂后,出头进入邻近组织可形成继发包囊肿。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嗜酸细胞计数。3、痰,胸水及其他标本找到囊碎片,子囊及小钩(虫头)。4、包虫皮内试验。包虫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X线:胸正侧位片。必要时CT、MRI检查。B超:肝、胆、脾。5、合并肝包虫,脑包虫者视病情相应检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1)甲苯咪唑:40~50mg/kg.d分3次服,疗程30d休息半月重复治疗,共3个疗程。(2)丙硫咪唑:10~40mg/kg.d分2次服,30d/疗程,酌情重复几个疗程。(3)氟化甲苯咪唑,2g/d疗程6~12个月。(4)吡喹酮,有一定疗效,酌用以上长期治疗,注意随访肝肾功能与骨髓,孕妇禁用。3、手术治疗:体内囊体摘除术为根治本病、首选方法。术前可于囊内注入0.01%过氧化氢,1%碘剂,0.05%次氨酸或25%甘油等以杀死原头蚴。25~30病灶手术切除,症状消失。症状改善,X胸片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A06.502+(J99.818*)003肺胸阿米巴病1、多有急、慢性腹泻或脓血便史,有发热,咳嗽,咳大量巧克力色脓痰及胸痛,病变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或湿啰音。2、有膜受累时,有巧克力色脓液。3、痰、胸液中找到阿米巴原虫或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4、胸X线,脓肿多位于右肺下叶,呈大片实变影,可有空洞,胸膜阿米巴可有胸腔膜增厚,粘连等。5、血清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琼脂弥散沉淀,纤维醋酸弥散试验等阳性,有较大诊断价值。6、抗阿米巴治疗,明显效果可助诊。1、按内科常规检查。2、痰,胸液检查见阿米巴原虫或其滋养体。3、血清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琼脂弥散沉淀试验。纤维醋酸弥散试验。4、胸部X线:胸正侧位片。必要时CT、MRI检查。5、B超:肝、脾、胸腔检查。6、余同肠阿米巴相关检查。1、按内科常规处理。2、病原学治疗:抗阿米巴:(1)甲硝唑:成人0.4~0.6g,3次/d。小儿15mg/kg.3次/d。连用10d可用0.5%静注静滴,孕妇及哺乳期忌用。(2)替硝唑,成人2g/d,小儿50mg/kg,晨顿服,3d/疗程。(3)去氢依米丁:成人60~80mg,小儿1mg/kg,1次/d,肌注,连用5~10d。(4)盐酸依米丁:成人60mg,小儿1mg/kg,`1次/d肌注,连用6d。(5)磷酸氢喹:每次0.5g,,2次/d,连用2d,继以0.25g,2次/d,共用10~20d。以上可联合用药或选1~2种交替使用。3、中医中药治疗。4、继发感染者,加用抗菌素。5、局部治疗或手术治疗,以上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之`25~30症状消失,X线复查肺内病变及胸腔积液吸收或仅残留纤维性病变等。症状消失或减轻,X线肺及胸腔病变部分吸收。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B5902002卡氏肺囊虫病︵卡氏肺孢子肺炎︶1、多见于免疫缺陷或较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及艾氏病等免疫缺损者,亦可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的婴儿和儿童。2、有发热,干咳,气短,晚期有呼吸困难、紫绀、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临床分:婴儿型,起病多隐袭,数周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又称流行型);散发型,又称儿童-成人型,起病多急骤,发热、呼吸道症状迅速出现。3、胸X线:早期呈粟粒状或网状结节炎性阴影,分布肺周围,继可见弥漫斑片状可融合成大片均匀阴影,可有灶性肺不张,肿气肿或肺大泡。4、痰、支气管抽吸液,灌洗液,支气管镜活检或刷检,经皮穿刺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活检,卡氏肺囊虫包囊或滋养体可确诊。5、卡氏肺囊虫体综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阳性可助诊。※卡氏肺孢子虫大多认为属原虫,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包囊前期间于两者之间。严重感染者肺内有大量滋养体。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痰、支气管抽吸液,灌洗液找肺囊虫包囊或滋养体。3、纤维支气管镜检或刷检。4、经皮穿刺肺活检(必要时)及胸腔镜检。5、卡氏肺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6、必要时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7、胸X线:正侧位片。8、近年采用抗卡氏肺孢子虫单抗,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找到肺囊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1、按内或儿科常规处理。2、对症及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吸氧,改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呼吸困难者监护。3、病原学治疗:目前尚非特异:(1)磺胺首选:复方SMI+TMP艾氏病者以用喷他脒为宜。(2)喷他咪:40mg/kg,1次/日,肌注共14~21d亦可气溶疗法,提高肺内浓度,减少副作用。(3)克林霉素与伯氨喹合用,调为1疗程,可用前2药无效者。(4)其他:氨苯砜+TMP;三甲曲沙:为甲蝶呤脂溶性衍生物,对本病原程力抑制作,但有骨髓抑制。4、预防:呼吸道隔离,避免接触,可酌用预防脂药,如SMZCO喷他脒等。21~25症状消失,X线肺部病变吸收,痰及两种以上方法病原体检查未找到肺孢子虫。症状消失或减轻,X线肺病变好转。44 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5.201090肺脓肿1、吸入性肺脓肿:(1)可有鼻咽部可有化性病灶或手术及昏迷,全麻,异物吸入史。(2)发病急剧,高热,寒战,胸痛,咳嗽,突然大量脓或血性痰(300~500ml)多有霉腥或恶臭。(3)深而小的脓肿,肺部阳性体征不明显,较大的脓肿叩诊有浊音,语颤增强,可闻支气管呼吸音或湿啰音。(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均高,痰涂片培养(含厌氧菌)可发现致病菌。(5)胸部X线:早期大片浓密边缘模糊炎性浸润阴影,后期可有透亮区,内有液平面,右肺多于左肺,肺CT显示更清楚。(6)纤维支气管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7)须排除结核,癌性或肺囊肿并感染。(8)治疗3个月以上不愈者为慢性脓肿。2、血源性脓肿:(1)有皮肤、产后、心内膜等原发感染史。(2)临床症状与上类同,肺部阳性体较轻而少。(3)胸部X线:两肺多发性散在小块炎性病灶,大小不一,呈球形,可有透亮区及液平面。1、按内科检查常规。2、血生化,离子,必要时肝、肾功能。3、痰涂片或培养(含药敏)找到病菌。4、胸X光片:正侧位。5、肺CT必要时MRI。6、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抗感染,原则上根据病原学及药敏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或先用青霉素,厌氧菌或阿米巴感染,可并用甲硝唑等。亦可经鼻导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滴药,总疗程4~8周。3、体位排痰和药物祛痰:据脓肿部位,酌情体位引流排痰。4、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痰多明显粘脓阻塞者可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吸引,必要时多次输血。5、中医中药:可用茉茎汤,鱼腥草制剂等。6、外科治疗:内科治疗3个月以上,脓痰脓腔仍无明显改善者,或并大咯血,或不能与肺癌等鉴别时,可行手术治疗。30~50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胸部X线脓腔消失,周围炎症吸收,病变区留有少许纤维条索状阴影。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胸部X线:肺部炎症吸收,空洞明显缩小。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急性肺栓塞1、有血栓性脉管炎,心脏病,妊娠、分娩等原发病及诱因。2、发病急骤,重者突然心悸、呼吸困难、恐惧、剧烈胸痛、干咳、咳血,也可有哮喘,甚则昏厥、休克、猝死,轻则仅低热、干咳、胸痛、呼吸困难。3、可的干、湿啰音,胸膜磨擦音,胸腔积液,重者可有紫绀,休克和右心衰竭等。4、胸X线:典型者肺中、下部圆形或楔形阴影,其底部朝向胸膜,可有少许积液,可有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影扩大。5、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RBBB,肺性P波,S1Q3,T波倒置。6、血气:PaO2,PaCO2降低,PH升高。7、肺核素扫描:113mIn或99mTc,肺扫描:阻塞区分布稀疏或缺损。8、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确定梗塞部位和程度。9、其他:血白细胞升高,CDH升高,AST、ALT均增高,血沉快。1、按呼吸内科常规检查。2、血气分析,肝功,LDH、AST、ALT等酶测定。3、胸部X线片:正侧位。4、心电图反复检查。5、必要时肺核素113mIna或99mTc核素扫描。6、必要时选择性肺动脉造影。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急症处理。2、急救治疗:(1)快速给氧。(2)止痛:吗啡制剂。(3)降低迷走神张力:阿托品等。(4)防止冠脉、肺血管反射性痉挛。(5)有心衰、休克者按常规处理。(6)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抗凝治疗:(1)肝素的应用。(2)溶栓疗法:可酌用链激酶,尿激酶,但有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近期手术等出血倾向及过敏体质者禁用。4、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无效,大的或反复肺动脉栓塞,肺循环阴断>50%并导致肺动脉高压者适宜手术。5、病因治疗:感染性栓子行抗菌素治疗;气栓、脂肪栓子应取头低足高位,以减少栓子入肺。20~30症状、异常体征及胸部X线改变消失,心衰纠正。症状减轻,胸部X线改变部分消失,心功能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I27.901071︵慢性︶肺源性心肝病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胸或肺血管疾病史。2、有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和右心功能不全征象。3、肺动脉高压、右室增大的诊断依据:包括:(1)体征;(2)胸部X线5项中的两项以上或第5项;(3)心电图7项主要条件中的一项或二项次要条件,必要时加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及放射性核素检查作为参改。4、血流动力学检查:有条件做Cwan-Ganz导管: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4Kpa(30mmHg)平均压>2.6Kpa(20mmHg)可诊断早期肺源性心脏病;平均肺动脉压>4Kpa(30mmHg)则应考虑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厚。(参见《标准》P56)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肝、肾功能,血K+、Na+、Cl-、Ca2+、M2+、PH,必要时血气分析,疑DIC时:3P试验、乙醇胶试验。2、痰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3、胸部X线片(三位片)、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彩超)。4、与鉴别诊断相关的其他检查视需要而定。1、按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2、本病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及氧疗法和本病缓解期的治疗,均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心衰的处理:应在控制膈部感染,纠正呼吸衰竭基础上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肌收缩力:卧床休息、低盐食,控制输液量,缓慢利尿:氢氯噻酮、安体舒通,必要时速尿,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消心痛、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注意血压),必要时或选用西地兰、毒K或地高辛,剂量为一般洋地黄的1/2~2/3。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或电解质紊乱,有心律失常者酌用抗心律失常药。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机械通气的应用均同慢支并呼吸衰竭治疗。6、禁或慎用镇静剂,同慢支肺气肿。7、中医中药:发作时以清热、祛痰为主,兼温阳健脾,伴肺脑时可开窍,酌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营汤等。20~30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症状、异常体征及心肺功能较前有改善。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高原肺水肿1、在快速登山(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6~36h后,有心悸、气促,持续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或咯血等,体征:两肺布满湿啰音,为突发表现,部分病人心尖收缩期杂音、奔马律。2、胸部X线:两肺片状、絮状模糊阴影,也可呈斑点状或结节状阴影,以肺门旁明显,向外呈扇形伸展。3、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及右室扩大图像。*本征亦可在过度急速运动或劳动后诱发。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K+、Na+、Cl-、Ca2+及CPCO2,氧分压测定。3、胸X线检查:心脏三位片。4、水肿缓解后必要时可参见急性左心衰相关检查项目,排除心肺方面的疾患。1、病因治疗:(1)如单纯性高源肺水肿可脱离高原环境。(2)休息、吸氧。2、吗啡:每剂5~10mg皮下可静注。3、利尿:速尿40~80mg静注。4、氧疗:吸入高浓度氧,最好面罩给氧,湿化器内加入75~90%酒精,减少或消除泡沫,如未能解除者可用呼吸机面罩或人工给气道给氧,但心输出量不足者忌用。5、扩血管药:静滴硝普钠等。6、强心药:西地兰0.4mg缓注。7、氨茶碱:缓静滴或注入。8、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静注或静滴。9、减少肺循环回流量:如端坐位、双腿下垂或四肢输扎止血带等,有助缓解急症。1520症状、体征消失,胸X线片:肺阴影消散,心电图正常。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胸X线:肺阴影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A16.202008肺结核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为原发结核菌感染所致,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核。符合《常规》5条(略)。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5条标准)。(2)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略)。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符合5条标准(略),其中干酪性肺炎为本型中的急重症。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为继发性肺结核反复恶的结果,符合4条标准(略)。5、结核性胸膜炎(Ⅴ型)(见后)。以上各型均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痰菌检查,X线(必要时CT)等检查并排除各自相应的疾病作出诊断,并按要求记录。(参见《标准》P56~59)。1、按内科一般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痰结核菌培养,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肝肾功能检查。3、聚合酶联免疫反应(PCR)抗结核抗体。4、必要时,普通细菌,真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5、X线胸正侧位片,体层片,支气管造影。6、CT(肺)必要时MRI。7、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胸腔镜,胸膜肺活检。8、肺功能血气分析。1、按呼吸内科,结核科常规处理。2、支持疗法,休息,注意营养。3、对症治疗:止咳、祛痰,高热者适当退热。4、抗结核治疗:即基础治疗或化疗:(1)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2)方法:可顿服疗法,间歇疗法,不住院治疗,短程疗法,超程疗法,监督治疗。(3)常用药物:杀菌剂,异胭肼,利血平(全杀菌)链霉素、吡嗪酰胺(半杀菌)和抑菌药,如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酶,卡那霉素等。(4)标准化疗方案,按国家统一方案,根据痰菌阳性或阴性酌情选用(略)。5、辅助治疗:(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急性重症中毒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等危重者,及结核性变态反应(如Poncet关节炎)。(2)中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施治。(3)免疫治疗,对耐药株,难治病例,免疫力低下者可在用抗结核同时加免疫增强剂。30~50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痰菌连续阴性(或连续阴转)病变全部吸收或无活动性,空洞闭合均达半年以上,如仍有空洞,需正规化治疗停药后痰菌阴转1年或以上者。症状体征痰菌及X光检查。有好转,但未达到前述标准者(参见《标准》P58).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A16.504007结核性胸膜炎1、发病较急,多有发热,不适,胸痛,干咳,大量胸腔积液时有呼吸困难。2、胸水少时无阳性体征,较多时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有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血沉增快。4、胸X线:患侧胸腔积液像。5、结核菌素如PPD皮肤试验阳性。6、超声检查:患侧见液平段。7、胸水检查:渗出液,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乳酸脱氢酶常增高,胸液涂片或集菌均难找到结核菌。培养仅30%阳性。8、胸膜活检:可为结核性肉芽肿,有助于诊断。9、应排除癌性胸膜和胸膜间皮瘤等。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血沉,PPD。2、胸水检查,常规,生化,细胞计数(分类)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检查。涂片或集菌找结核杆菌,培养+药敏。3、胸X片:正侧位。4、B超:胸水平段。5、必要时CT。6、胸膜活检。7、为鉴别诊断,可查胸水脱落细胞;胸液测癌胚抗原(CFA);胸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胸液CDH/血清CDH比值;胸液ADA及其与血ADA比值;PCR技术测胸水细菌DNA。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抗结核治疗:可酌选:(1)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2~3个月后酌停链霉素,总疗程6~9个月。(2)或按结核长程方案进行。(3)定期X线复查。(4)急性期中毒症状明显,胸液量多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3、胸径抽液:积液量大有压迫症状,或退热后有大量积液,吸收缓慢者,可行胸腔穿刺抽液,亦可酌情同时局部用药。4、辅助治疗:(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急性重症中毒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等危重者,及结核性变态反应(如Poncet关节炎)。(2)中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施治。(3)免疫治疗,对耐药株,难治病例,免疫力低下者可在用抗结核同时加免疫增强剂。30~40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血沉沉正常,X线: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或残留轻度胸膜增厚。症状及异常体征基本消失,血沉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检查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残留少量积液。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94.808090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1、寻找原因:可由肺心肝肾等疾病引起,亦可有/或无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化学刺激,变态反应和肿瘤及外伤等。2、症状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3、体征:可有胸腔积液表现,肋间隙、心脏气管移位及原发病表现。4、胸部X线和超声检查:有胸腔积液征象。5、胸液检查:外观、色泽、比重、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及生化,里瓦尔塔试验等可区别渗出液,滴出液;细菌学检查:涂片,集菌和培养(含药敏)可找病原菌;沉渣检查:找脱落细胞,肿瘤细胞,狼疮细胞或寄生虫卵,类风湿因子等,有助于病因学诊断;拟肿瘤者可胸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胸液CDH/血清CDH比值,胸液腺苷脱氨酶(ADA)及其与血清ADA比值,癌胚抗原(CEA)PCR技术测胸液DNA及淀粉酶,溶菌酶和β-微球蛋白测定等。6、胸膜活检组织检查。7、胸腔镜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抗“O”RF、PPD试验、肾功能。3、胸X片:正侧位。4、B超:胸水平段。5、必要时CT。6、胸膜活检。7、胸液和血清:(1)ADA、CDH、CEA测定。(2)淀粉酶,溶霉菌和β-微球蛋白测定。(3)PCR技术做胸液DNA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病因学治疗:(1)漏出液:以治疗原发病如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肾病,上腔静脉或静脉阻塞等为主,原发病治疗好转或控制后胸液可自行缓解或吸收(2)感染所致的渗出性胸膜炎,按其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菌素,全身和局部用药治疗;肿瘤所致胸液,酌情行全身及胸腔内抗癌药物治疗。3、胸胸抽液:解除压迫及全身症状,亦可同时胸腔局部用药,化脓性者应尽早进行,肿瘤性者可多次或胸腔闭式引流,缓慢放液,但应注意每次抽液的量和速度,防止胸内压骤降造成肺水肿。4、胸膜粘连术:对恶性肿瘤所致者可考虑使用之。(参阅《常规》550、549)30~40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血沉正常,X线,B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或残留轻度胸膜增厚。症状、体征消失,血沉正常,X线或B超:胸水吸收接近正常或残留有少量积液。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93.101090自发性气胸1、部分病人有肺气肿、哮喘等原发病和屏气,剧咳和用力过度等诱因。2、发病突然,胸剧痛,气急,刺激性干咳,强力性气胸尤重,可有呼吸循环衰竭,紫绀。3、体征:少量气胸可不明显,较大量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低或消失,大量时可致纵膈移位,皮下气肿。4、胸X线:患侧肺压缩呈团块状,肺纹消失,有积气,部分可液气并存。5、胸腔内压测定,定气胸类型。(1)闭合性气胸:胸腔内压低度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在1~2min内无回升,(2)开放性气胸:胸腔内压波动在0上下,抽气腔内压无变化。(3)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较高,正压,抽气后下降1~2min后又回升。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胸X线:正侧位片。3、试探性穿刺:紧急情况下高度怀疑而不允许行X线胸透者可试用之。4、抽液检验液气胸,积液量较大者可抽液检验。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卧床休息,必要时镇静药。3、尽快纠正休克,除一般抗休克措施外,张力性气胸所致者应尽快抽气减压,血气胸者按失血性休克处理,行闭式引流,1~2d内引流完胸内积血,出血不止者,胸外会诊考虑手术修补止血。4、气胸处理:(1)斜坡卧位,吸氧,轻度者可自行吸收。(2)抽气减压(见《常规》P110).(3)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胸腔镜或手术修补术。(4)慢性气胸(>3个月):负压吸引;复发性气胸胸膜粘连治疗。5、对症处理,可待因止咳,保持大便通畅,并感染者,抗菌素治疗。6、原发病治疗。15~25症状消失,无阳性体征,X线:胸腔内气体全部吸收,肺已复张。症状减轻,X线:胸腔内气体部分吸收,肺复张不全。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C45.001023胸膜间皮瘤1、局限型间皮瘤:(1)多无症状和体征,偶有胸痛。(2)胸X线:胸膜有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位于叶间裂致密阴影与叶间裂位置一致。(3)可有刺激性干咳,胸痛,胸闷,气短,消瘦等症状,可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体征,后期有恶液质。2、弥漫性间皮瘤:(1)部分患者可有石棉等接触史。(2)可有刺激性干咳,胸痛,胸闷,气短,消瘦等症状,可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体征,后期有恶液质。(3)胸部X线:胸膜呈波浪状增厚影,大量胸液时患侧胸呈大片浓密阴影,胸穿抽出胸水后注入空气(需无菌)后胸膜表面高低不平阴影,CT示胸膜不规则增厚或突入胸腔块状增厚,胸膜影伴胸腔积液。(4)胸水检查:可有恶性间皮瘤细胞,有重要诊断价值。(5)胸膜活检:病理阳性可确诊。1、按内科常规检查。2、胸水常规,生化培养及脱落细胞病检。3、胸X线正侧位片,必要时在无菌条件下抽胸水后充气摄片检查。4、CT检查。5、胸膜活检。1、按内科常规处理。2、尽早手术治疗,为本病的重要方法,局限型切除范围务求彻底,弥散型者原则上推荐60岁以下,限于壁层胸膜的上皮型者,无手术禁忌症时可行单纯胸膜切除术但手术范围大创伤,亦有不同意见。3、术后加放疗,可延长生存期。4、恶性间皮瘤:放疗有一定效果,可同时胸腔内注射核素198金,32磷等。但价昂贵,取材不易。5、化疗:肯定有效,可首选阿霉素,其他如顺铂,丝裂霉素,5-azaaiytidne。环磷酰胺等有一定效果。6、有作者推荐:弥散型可注入滑石粉至胸腔内使胸膜固定后加化疗。7、对症治疗。25~30局限型手术治疗,伤口愈合良好。弥散型治疗后症状减轻,胸液减少。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202090外源性变应性肺炎︵过敏性肺炎︶1、本病系长期或大量吸入由嗜热放线菌孢子等所污染的抗原粉尘所致,有相关职业或接触抗原粉尘的病史。2、急性型接触后4~8H发病,畏寒、发热、肌酸痛、干咳、胸闷气急,少数哮喘,慢性型隐衰,偶咳嗽,后期肺纤维化,呼吸困难。3、肺底可有湿啰音,捻发音,哮鸣音。4、血白细胞、中性酸性细胞增多。5、胸X线:可有弥漫性肺纹理增粗,小结节状影,中下肺野,慢性型晚期呈“蜂窝肺”征象。6、肺功能: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降低,慢性期肺弥散功能障碍,顺应性下降,PaO2下降。7、血清沉淀抗体:IgG1、IgG2、IgG3阳性可助诊。8、支气管灌洗液检查:急性者淋巴细胞升高,GIGO、IgM与白蛋白比值增高,具诊断价值。9、致敏抗原皮肤试验阳性。10、必要时肺活检或特异性抗原吸入激发试验阳性可助诊。1、按呼吸内科常规检查。2、嗜酸细胞计数。3、血沉,抗“O”DF必要时肝肾功能。4、血清IgA、IgG、IgM、及IgG1、IgG2、IgG3测定。5、特异致敏原皮肤过敏试验。6、X线胸正侧位片。7、肺功能检查。8、肺功能检查,组织免疫荧光检查。9、必要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过敏原明确者,脱离接触,积极处理过敏原,减少吸入。3、对症治疗:一般患者脱离过敏原后24~48h可自行恢复。重症者:可酌用糖皮质激素,疗程视X线胸片和肺功能而定。10~15症状及异常体征消失,胸部X线:病变吸收肺功能恢复正常。慢性型咳嗽、气喘等症状减轻,肺功能稳定或改善。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4.109090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隐源性肺纤维化肺泡炎︶1、发病隐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两下肺可闻及吸气期爆裂性啰音(Velcro啰音)。2、胸部X线检查:(1)X胸片(高千伏摄片):阴影弥漫性散在性边缘性下肺野较多,肺门淋巴结不肿大;阴影形状:磨玻璃状,小结节状,结节-网状、蜂窝状,肺大泡影;晚期呈“蜂窝肺”膈肌上抬,但无纵膈移位。(2)CT肺扫描:更有助于诊断。3、肺功能检查: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1)VC、TCL、MMET均降低,FEV1/FVC%可正常。(2)弥散功能障碍:DLCO及DLCO/VA均降低。(3)通气/灌注失衡:PaO下降,P(p~a)O2增大。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中性粒,肺泡巨噬细胞增多为主。5、肺活体组织检查:组织病理,早期为非特异性肺泡炎,晚期“蜂窝肺”。6、排除肺纤维化类疾病(略)。具上述一、二、三、五可确诊;具一、二、三或四缺五者可为临床诊断。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血沉、RF、抗“O”必要时肝肾功能。3、血清IgA、IgG、IgM、ANA狼疮细胞抗补体抗体,血补体冷免疫球蛋白。4、支气管灌洗液检查:中性粒、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T细胞亚群计数。5、X线胸正侧位片(高千伏摄影片)。6、CT(肺高分辩薄层成像HRCT)。7、肺功能:肺活量(VC)肺总量(TCL)最大呼气量中段流量(MMEF)CO弥散量(DLCO)弥散常数(DLCO/VA)、PaO2、P(p~a)O2测定。8、肺活组织检查。1、按呼吸内科常规处理。2、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以肺间质浸润为主者,可用泼尼松1mg/kg.d×2个月。减量宜慢,维持时间较长,疗效不佳者可酌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3、对症治疗:低氧血症,氧疗,有感染者:抗感染,止咳,利痰等治疗。4、重症:有呼吸衰竭者:按呼衰治疗,右心衰竭者:按心衰处理。30~401、症状减轻,胸X线:肺功能检查有好转,生活基本自理。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J82吕弗琉综合征︵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症状轻微,以干咳为主或咳少量粘痰可伴低热,乏力,胸部不适,部分可无症状,多无肺部体征。2、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20.1~0.2)痰液涂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胸X线:不规则散在片状阴影,密度小而均匀,病灶部位不固定,有一过性或游走性特点,病变存在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4、需排除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浸润型肺结核及其他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病系一组以循环或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由此细胞释放多种介质颗粒有其他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和花生四烯酸化疗产物造成肺组织损害过程。本病属其中之一。1、按内科常规检查。2、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正常50~250/mm3)。3、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量增加。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正常<1%=。5、胸X线片:正侧位片检查。6、纤维支气管镜检,肺泡内可见成堆嗜酸粒细胞,少量累及血管。1、按内科常规处理。2、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1)寄生虫所致者,予驱虫治疗。(2)如症状显著者或反复发作者,可酌用皮质激素治疗。15~20症状消失,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胸X线:肺部病变消散。症状消失,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胸X肺部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咳嗽,周身不适,咳出粘液栓后,喘息与发热等症状可减轻,体征为肺部哮鸣等。2、血白细胞计数稍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高(一般0.2~0.3)痰液涂片查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患者痰中可找到曲霉菌丝,痰培养可检出至病真菌,血清IgE明显增高。3、曲霉菌所致者,皮试呈速发型和迟发型双相反应。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片状阴影,多在肺上野,呈游走性,数日内消散,也可持续数周,支气管造影可见痰栓阻塞,近端支气管扩张。5、排除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肺泡炎等疾病。1、按内科常规检查。2、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痰液涂片检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或找到曲霉菌丝。4、痰培养:致病真菌。5、曲霉菌素抗原:皮肤试验及其他相应免疫检查。6、胸部X线:正侧位片。1、按内科常规处理。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控制症状,改善肺部影像改变,亦可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忌用烟曲菌提取物脱敏。3、平喘治疗可参照“支气管哮喘”节。15~20症状、体片消失,血嗜酸性细胞恢复正常,胸X线:肺病变吸收。症状、体征消失,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胸X线:肺病变吸收好转。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支气管肺癌1、注意持续刺激性咳嗽、咳血、顽固胸痛、反复同部位肺炎等到高危人群。2、临床有肺不张、肺炎、局限性哮鸣音或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全征等表现。3、肠X线:一侧肺门肿块,肺孤立性分叶状圆形或块状阴影、弥漫性结节阴影,可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空洞等。CT扫描可发现遮盖部位阴影,肿大淋巴结。4、痰脱落细胞或胸水,瘤细胞可确诊。5、纤维内窥镜检查:细胞刷片、灌洗液找到瘤细胞或活物、阳性可确诊。6、肿大淋巴结活检阳性可确诊。7、放射核素扫描99Tc、113MIn、131I、灌注肺扫描: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阳性。8、剖胸探查或球切除:病变组织活检阳性可确诊。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胸部X线正侧位片。3、痰、胸水脱落细胞检查。4、必要时纤维内窥镜检查。5、肿大淋巴结活检。6、放射性核素扫描:99Tc、113MIn、131I扫描。1、按呼吸内科常规检查。2、外科治疗:根据手术适应症、禁忌、身体的耐受等,应尽早手术治之。3、放射治疗:病变局限而能耐受手术者及手术前后放射治疗(尤以大小细胞癌有上腔静脉阻塞者疗效更好)均可实施,有广泛转移或不能耐受者,不宜用之,根据病情可选用体外、腔内及肿瘤组织内照射。4、化学治疗:亦按适应症与外适应选择病侧,并根据病理组织类型,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AT、CE、CAO和CV方案。5、局部治疗:如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肿瘤激光—血卟啉、微波、肿瘤内化疗药物注射等。6、中医中药治疗。30~50治愈标准:早期病例能手术根除或其他治疗后,肿块消失、症状消除、一般性状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经治疗后症状减轻划病变缩小或稳定。44 ICD-10病名诊断标准检查要点治疗原则住院天数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统计治愈好转G47.301060睡眠︱呼吸综合征1、临床特征:(1)睡眠时呼吸暂停—口和鼻气流停止10S以上,气流速小于正常值50%以上,伴低通气,血氧饱和度降低.(2)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在5次以上.2、分型:(1)中枢型(CA):鼻和口气流与胸腹式呼吸同时暂停,睡眠中常觉醒,打鼾较轻,抑郁性功能障碍。(2)阻塞型(OA):鼻、口无气流但胸腹式呼吸仍存在,患者肥胖,白天嗜睡,鼾声大,头痛,遗尿性功能障碍。3、实验室:(1)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暂停次数及时间。(2)睡眠时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上升,清醒时恢复正常。4、上呼吸运动扫描:咽腔横径狭小。1、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2、多导睡眠图,上呼吸道CT扫描。3、睡眠和清醒时测PaO2、PaCO2。4、原发病相关检查。1、按呼吸系统疾病常规处理。2、症状性治疗:(1)中枢型:①机械通气,用于低氧血症,抑郁感,影响睡眠时,改善症状。②吸氧治疗。③其它治疗:起搏膈肌,药物如茶碱,乙酰唑胺兴奋呼吸中枢,还可用抗抑郁药。(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内科治疗:①治疗有关连的疾病如肥胖、甲减、心脑血管病。②减少危险因素治疗:如戒烟,限酒,口服安眠药等。③药物治疗:包括增加气道开放,减低阻力药物如滴鼻净等。神经呼吸刺激剂如安宫黄体酮。抗抑郁剂如普罗替林及氧治疗等。④持续正压通气和其它通气。外科治疗:①悬雍垂软腭成型术。②下颌骨前移术。③气道造口术。15~20症状减轻,检查结果改善。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