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

ID:1114093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_第1页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_第2页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_第3页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_第4页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曹瑜玲摘要:饕餮纹作为青铜器中的常见纹样,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在此通过对饕餮纹的研究来论述原始艺术中饕餮纹的图像意义。关键词:饕餮、饕餮纹、图像意义中国青铜器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的制作及风格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几个朝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的演变历程,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整个青铜器纹饰从商到战国的演变更是显示了中国文化从原始向理性演化的逻辑过程。青铜器纹饰绚丽多姿,复杂多样,而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出纹饰的变异思潮的图案就是饕餮纹。饕餮

2、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源远流长,涉及方面广,特别是在宗教、建筑艺术、家具装饰、教育等文化领域。在此就对饕餮纹的各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对原始艺术中的饕餮纹的图像意义进行论述。一、饕餮的文化内涵对于饕餮的文化内涵存在诸多说法,常见的几种说法有:(一)、饕餮是传说中龙的第五子,《山海经·北山经》作者不详,《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卷三《北山经》中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此中“狍鸮”指的就是饕餮。而在《神魔志异·异兽篇》中对饕餮有了更具体的描写:“神州极南有恶

3、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性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一方。蛟龙水兽的一种,头有一对角,全生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色,长数十丈,性时而温和时而暴躁,腾空而起激起数丈水浪,威武无比。”以此判定出饕餮为一种传说中生性凶猛残忍的魔兽,而其贪吃的习性也正是当时社会黑暗面的形象表现,人们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义。(二)、饕餮被称为中国上古四大凶兽之一。据《左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文公十八年中记载:“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

4、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后又把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的三苗、驩兜、鲧与共工四人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所以饕餮也多用来比喻贪食、贪婪的人。(三)、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就是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所以饕餮也是贪欲的象征。(四)、饕餮作为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护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吕氏春秋·先识览》吕不韦,《吕氏春秋》,

5、谢开慧注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先知览》第四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自此《辞海》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饕餮释义中也便除了对饕餮作为贪食恶兽外多了另一种意义“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就这样饕餮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成为了神兽。而以饕餮形象演变的饕餮纹作为青铜器中的常见纹样,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一、饕餮纹的来源及特点(一)、饕餮纹的来源对于饕餮纹的来源问题的探讨主

6、要是从饕餮纹的产生与其他早期历史图像存在的联系和继承关系方面入手的。一方面有学者提出饕餮纹源于西亚草原乃至西方的论断。他们或认为这一风格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或认为发源于西伯利亚。这种观点在近代西方中心说的影响下产生颇早,19世纪末德国的研究家赖内克(p.Reinecke)便注意到斯基泰和米努辛斯克青铜器同华北鄂尔多斯青铜器的风格相似,从而拉开了饕餮纹外来说的序幕。此后,许多探索饕餮纹起源的知名专家都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人们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C·A·帖普楼霍夫是把斯基泰人的“野兽纹”同西伯利亚(卡拉苏克)及华北“野兽纹”联系起来的第一批人中的一个。随后,汉学

7、家们也都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安特生(J.G.Andersson)、萨尔莫尼(A.Salmony)、列·谢·瓦西里耶夫等在内。其后,一些专家对它的起源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如塔尔格伦、罗斯托夫策夫、赫茨菲尔德、屈恩等人倾向于认为这一风格起源于伊朗--美索不达米亚世界,然后传播到欧亚草原,这样也就传到了西伯利亚和华北;而博罗夫卡(G.Borovka)、明兹(E.H.Minns)等则认为它发生于西伯利亚,再向外发射传播。列·谢·瓦西里耶夫,《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第328—329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除上述结论外,国内的芮传明、余太山两位先生提出饕餮纹与希腊传说

8、的戈尔工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