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ID:11172225

大小:968.5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1387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第1页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第2页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第3页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第4页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文件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教育厅吉建办〔2009〕66号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技术指南》和《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各市州、各县(市)建委(建设局)、教育局、长白山管委会规划建设局、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6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教财[2009]14号)、《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吉政办明电[2009]89号)、《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工作指导方案》(吉教联字[2009]4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的指导,确保工作质量和深度,我们编制了《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技术指南》和《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1、《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技术指南》2、《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技术指南》二○○九年八月三日主题词:城乡建设校舍技术指南通知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09年8月3日印发校对:抗震办张奇志62 附件1: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技术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省政府的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第三条校舍排查鉴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第四条中小学校舍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确定。第五条学校校舍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以下简称《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措施排查应符合下列要求:62 特殊设防类(甲类)建筑,应经专门研究按不低于乙类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6~8度时,应按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适度设防类(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即乙类。甲类、乙类、丙类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分类标准》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第一条学校校舍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和需要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1、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2、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3、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采用50年。第二条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其抗震鉴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62 1、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应采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鉴定标准》)各章规定的A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2、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应采用《鉴定标准》各章规定的B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3、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第一条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等有关规定。第二条校舍排查鉴定主要包括: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抗震鉴定、安全鉴定。1、校舍场址安全排查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踏勘,必要时通过专项评估,对校舍场址遭受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危害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是否需要迁移避险和专门处置的意见。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在确认校舍场址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校舍建筑是否需要进行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3、鉴定鉴定包括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62 对经排查需要鉴定的校舍,委托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单位进行鉴定,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根据鉴定工作要求,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对校舍建筑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内容和深度需满足校舍鉴定工作的要求。第一条校舍排查结论及相关资料、鉴定报告应报当地校安办和城建档案馆备案。第二章校舍排查第二条校舍场址安全排查应查明校舍遭受洪涝、地质灾害以及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的威胁情况。第三条校舍场址安全排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第四条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下述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1、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2、行洪区、蓄滞洪区、雷电重灾区;3、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分;4、遭受病险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或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5、62 与输气输油管道,高压走廊、大型变压器,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6、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第一条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时,应查明下述地段对校舍安全的影响,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必要时当地政府应组织国土资源、地震、水利、安监、消防等部门委托相关专业技术单位进行专项评估:1、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等场地;2、尚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3、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4、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5、洪泛区、规模大人口多的蓄滞洪区、易洪易涝区及山洪、雷电严重威胁区;6、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7、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第二条危险地段上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第三条62 校舍建筑安全排查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校舍概况(名称,用途,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原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建筑物基本情况(高度、层数、建筑体型、结构类型、基础形式等),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文件情况,抗震设防、消防、防洪、抗风、防雷击、受尾矿坎、淤地坝、病险库威胁的情况以及其它用地安全威胁等防灾情况(使用的防灾标准、历史受灾情况),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现场检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等。第一条以下校舍可重点排查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1、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2、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3、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4、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78版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5、位于蓄滞洪、洪泛区和易洪易涝区和山洪灾害高易发区,以及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坝或储灰库下游的校舍;6、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等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7、设计建造后当地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8、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62 9、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第一条排查发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排查发现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应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第三章校舍鉴定第二条对经排查需鉴定的校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延吉、农安、榆树、德惠、伊通、公主岭、扶余县(市)由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配合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对校舍进行抗震及安全鉴定,出具抗震及安全鉴定报告,确定校舍是否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有条件时可优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原设计单位开展校舍的鉴定工作。2、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区,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联合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校舍仅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提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房屋安全级别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62 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房屋,还应进一步作抗震鉴定,提出抗震鉴定报告,加固时应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条校舍安全鉴定步骤:1、初步调查:对图纸资料、建筑物建设和使用历史、受灾历史、现场考察,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2、详细调查: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材料性能检测分析、承重结构检查、水情资料分析调查等。3、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分为A、B、C、D四个安全性等级。4、适修性评估:按每种构件、每一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评估。5、鉴定报告:报告深度应满足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第二条校舍抗震鉴定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评估非结构构件(如外走廊栏杆、栏板)在地震中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3、62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首先开展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一级鉴定,当第一级鉴定无法得出结论时,开展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二级鉴定。4、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第一条对需要进行深入检测的校舍,应同时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和鉴定工作要求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当校舍鉴定单位同时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时,一般由校舍鉴定单位开展检测工作。第二条进行校舍检测时,应制定安全工作方案,保证在校师生和检测人员的安全。第三条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校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第四条校舍鉴定时,根据校舍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隐患部位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加固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拆除等处理对策。第五条62 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拆除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当建筑物结构加固费用占新建同类工程费用的70%以上以及有特殊情况时,应报省级“校舍安全工程办”审核后拆除重建。第四章附则第一条校舍排查鉴定主要标准规范见附录。第二条校舍建设单位应向校舍排查、鉴定、检测等单位提供与校舍安全工作有关的、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不得委托没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单位从事校舍鉴定、检测工作;不得对从事排查、鉴定、检测等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第三条从事校舍鉴定、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校舍的鉴定、检测的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鉴定、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师签字盖章。第四条各级“校安办”应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五条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校舍鉴定、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责任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法严肃查处。62 第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校舍排查、鉴定、检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投诉。第二条排查鉴定工作用表详见jst.jl.gov.cn-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表格下载第三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62 附录校舍鉴定和加固主要标准规范目标类别名称代号一般规定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防洪标准GB50201-9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SL450-2009鉴定检测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钻心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8-2007加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T79-200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待批)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98相关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5-200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137-2001给排水、暖通、电气、消防等专业相关标准规范从略,加固施工标准参照新建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目录62 检测(鉴定)报告()地区()市/县/区第043()--(-)号工程名称:学校楼委托单位:检测单位(盖章):检测人:检测负责人:鉴定单位(盖章):鉴定人:鉴定负责人:二○○九年月日62 填表说明1、每项工程填三个表为一套,即表1、表2、表3-X(根据项目工程所在地是否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六度及以下地区、建筑物类型、房屋的结构形式任选其中一表)。2、在符合的选项□内打“√”。3、检测人、检测负责人应具有检测资格证或应是具备检测资质机构的人员。4、鉴定人、鉴定负责人应具有国家一、二级等相关注册执业资格,并在检测(鉴定)报告上加盖执业印章。5、每项工程的原始表连同该工程的相关竣工验收资料最后应移交当地城建档案馆。62 表1吉林省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基本情况表工程名称产权单位工程地址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砌体□框架□内框或底框□砖石木设计图纸□有□无建筑总高层数建筑原类别□甲□乙□丙建筑现类别□甲□乙□丙基础形式平面形式楼板形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图纸审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建造时设防烈度□6□7□8□无设防现设防烈度□6□7□8□无设防历史改造情况建造时间改造时间改造资料□完整□不全□无改造内容□增层□结构拆改□改变功能□其他其他情况建筑物类型判定(注:根据上述情况按以下要求判定)□A类90年以前建筑□C类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筑□B类90年代建筑(1990-2001年)说明:1、A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A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2、B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B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3、C类建筑,按其结构类型对应该结构的C类鉴定表进行具体排查。4、鉴定标准:统一按GB50292-1999进行安全评定;A、B类建筑按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C类建筑按GB50011-2001(2008)进行。62 表2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一、抗震鉴定1场地场地类别□I类□II类□III类□IV类场地影响□有利□不利□危险□不详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排查(6度/7度)□进行□不进行7、8度区建筑场地是否有以下不利地段(注:有不利地段,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可能危害进行评估。)□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注: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应结合当地规划进行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安全措施。2地基和基础地基基础现状□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地基基础现状鉴定□无严重静载缺陷□有严重静载缺陷,需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排查建筑为以下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丁类建筑。□6度时各类建筑。□7度时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否则,因待排查建筑存在(为),故需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注: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静载下的承载力。2.1第一级鉴定2.1.1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液化影响判别□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符合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62 2.1.2基础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地震作用下沉陷估算□8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大于80KPa。□8度时,基底下土层厚度不大于5m2.1.3采用桩基建筑,下列情况不进行抗震验算□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2.2第二级鉴定:按鉴定规范4.2.6-4.2.10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3其他需说明的情况二、地基基础的安全鉴定可按照砌体结构A或B类鉴定表中的地基基础子单元鉴定项目要求进行。三、结论1抗震鉴定□该建筑所在场地满足抗震要求;□该建筑处在不利地段,应迁离或采取应急措施。□该建筑地基基础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满足抗震要求;□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但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满足抗震要求;□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不满足抗震要求,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后进行处理。2地基基础安全鉴定□Au级:地基稳定,基础不均匀沉降不超限,地上街购无沉降变形裂缝等;□Bu级:地基目前稳定,历史上可能有滑动史,不均匀沉降较小连续两个月沉降速度小于2mm/月,地上结构虽有轻微裂缝但无发展或基本没有;□Cu级:地基历史上发生过滑动尚存在诱因,不均匀沉降超过上一级但速度不快,上部结构的砌体裂缝大于5mm;□Du级:地基历史上有滑动,目前又有滑动迹象,不均匀沉降速度较快,上部结构的砌体裂缝大于10mm。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1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A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进行分级鉴定,以下主要是第一级鉴定内容,第二级鉴定在结论中表述)1.一般规定房屋高度(m)墙体厚度房屋层数墙体类别(材料)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③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外观和内在质量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是□否□不详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是□否□不详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是□否□不详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是□否□不详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是□否□不详2.上部主体结构2.1结构体系房屋实际高宽比不宜大于2.2□是□否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情况□均匀□不均匀立面高度变化层数楼层质心和计算刚心位置□基本重合□不重合同层楼板标最大高差2.2承重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估算(以经验判断为主,仪器设备检测为辅)材料实际强度等级砖砌块砌筑砂浆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是□否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当7度时超过三层或8、9度时不宜低于M1;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是□否2.3整体性连接构造2.3.1纵横墙交接处连接62 墙体平面内布置是否闭合□是□否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内有无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是□否纵横墙交接处是否咬槎较好,拉结钢筋或芯柱配筋应符合标准要求□是□否2.3.2楼、屋盖的连接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是□否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是□否预制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是□否楼、屋盖的最小支承长度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人字屋架,隔开间有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是□否2.4圈梁与构造柱(以设计图纸为基准,无图纸工程按以下指标和位置现场破损抽检)2.4.1构造柱的布置□6度□7度□8度□9度构造柱设置部位四、五三、四二、三□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六~八五、六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及电梯间的四角七五、六三、四□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各烈度均适用□外墙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2.4.2圈梁的布置和构造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有圈梁□无圈梁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布置位置□屋盖□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配筋量(注:有图纸填写)截面高度mm(注:有图纸填写)纵横墙最大圈梁水平间距(注:有图纸填写)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是□否截面高度mm(注:有图纸填写)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注:有图纸填写)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是否有圈梁□是□否62 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4ф12(注:有图纸填写)□是□否其他屋盖处的圈梁是否现浇□是□否楼盖处是否有钢筋砖圈梁□有□无2.5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2.5.1现有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接承重的门窗间墙的最小宽度M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M支承大于5m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M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M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M2.5.2非结构构件的构造隔墙与两侧墙体是否有拉结□是□否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隔墙与梁板是否有连接□是□否非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M)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M)出屋面小烟囱再出入口或临街处的防倒塌措施□有□无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的稳定措施□有□无二、安全鉴定3.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3.1地基基础(子单元)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3.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3.2.1结构构件安全62 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构造和连接□au,墙柱高厚比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构造无异常□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高厚比超过限值10%,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变形和裂缝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有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无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跨内是否有集中荷载□有□无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有□无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有□无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有□无3.2.2结构整体性安全结构布置□合理(Au/Bu)□不合理(Cu/Du)圈梁构造□施工质量无异常能起到封闭作用(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结构间联系□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3.2.3结构侧向位移单层建筑□顶部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Cu/Du)多层建筑□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3.3楼梯是否有变形、裂缝或经过加固□有□无三、结论(鉴定单元)62 4.1抗震性能4.1.1□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建筑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4.1.2□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时4.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直接要求对建筑采取加固和其它措施□房屋高宽比>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符合要求,或支撑长度少于规定值得75%□易损部位非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不符合要求□存在多项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的其他情况4.1.2.2进行第二级鉴定(根据不符合项的具体内容选择简化计算方法,一般选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按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按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4.2安全性能□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2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B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同时进行两级鉴定)1.抗震措施鉴定(第一级鉴定)1.1房屋层数、层高、总高度、房屋高度是否超限□是□否层高是否超限□是□否房屋层数是否超限□是□否墙体材料墙体厚度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1.2结构体系房屋实际高宽比是否超限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是否超限□是□否□是□否纵横墙布置、同轴线窗间墙宽度□均匀□不均匀立面最大高差是否超限□是□否房屋尽端和转角的楼梯间□有□无支撑梁的独立砖柱□有□无8、9度时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应设抗震缝□有□无是否设有地梁□有□无无地梁时,同一结构单元基础类型和标高应相同□是□否1.3承重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估算(以经验判断为主,仪器设备检测为辅)材料实际强度等级砖砌块砌筑砂浆构造柱圈梁强度芯柱强度普通砖和多孔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是□否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砌块墙体不应低于M5□是□否构造柱圈梁强度不宜低于C15,中砌块芯柱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是□否1.4整体性连接构造1.4.1纵横墙交接处连接墙体平面内布置是否闭合□是□否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内设烟道、通风道垃圾道是否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是□否纵横墙交接处是否咬槎砌筑□是□否62 1.4.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注:教学楼、外郎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按增加一层厚的层数检查;当教学楼为外郎或单面走廊、6度不超4层,7度不超3层和8度不超2层时应按增加2层后的层数检查)1.4.2.1砖砌体房屋房屋层数设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六~八五、六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及电梯间的四角七五、六三、四□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各烈度均适用□外墙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1.4.2.2混凝土小砌块房屋房屋层数设置部位设置数量□6度□7度□8度四、五三、四二、三□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外墙四角填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填实4个孔六五四□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七六五□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各内墙与外纵墙交接处□8度时内纵墙与横墙交接处和门洞两侧□外墙四角填实5个孔,□内外墙四角填实4个孔,□交接处填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填实1个孔1.4.2.3混凝土中砌块房屋烈度设置部位6、7□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8□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横墙(轴线)与纵墙交接处□横墙门洞两侧1.4.3构造柱(芯柱)的构造与配筋砖砌体房屋:最小截面240×180mm,钢筋宜为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柱上下端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向钢筋宜为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是□否□不详62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120mm;构造柱最小截面可为240×240mm.柱与墙体拉结处应有钢筋网片,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每层圈梁连接;插筋数量小砌块房屋不应少于1Φ12,中砌块房屋6、7度时不应少于1Φ14或2Φ10,8度时不应少于1Φ16或2Φ12.□是□否□不详构造柱与圈梁应连接;隔层设置圈梁时在无圈梁楼层应有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构造柱时,在外墙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截面高度不应小于4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是□否□不详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是□否□不详构造柱应深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地梁内□是□否□不详砌块墙体连接处拉结钢筋网片还应符合□砼小砌块墙每600mm设Φ4点焊钢筋网片;□砼中砌块墙隔皮设Φ6点焊钢筋网片;□粉煤灰中砌块墙6、7度时隔皮,8度时每皮设Φ6点焊钢筋网1.4.4圈梁的布置、构造和配筋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但需楼板与构造柱有钢筋可靠连接)□有圈梁□无圈梁□有可靠连接□无可靠连接横墙承重的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布置位置□屋盖□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配筋量(注:有图纸填写)配筋(注:有图纸填写)纵横墙最大圈梁水平间距(注:有图纸填写)纵墙承重的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是□否砌块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是□否配筋(注:有图纸填写)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注:有图纸填写)6-8度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是□否1.4.5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要求现浇楼板伸进墙内长度不小于120mm,伸进190厚内墙长度不小于90mm□是□否□不详装配式楼板当圈梁未设在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长度不小于120伸进不小于240厚墙体不小于100、伸进190厚内墙不小于80,在梁上不小于80□是□否□不详预制板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是否有拉结□是□否□不详62 板底圈梁:房屋端部大房间楼盖、8度时屋盖和9度时楼屋盖,板之间是否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是□否□不详坡屋顶房屋的屋架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8、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是否有支撑山墙的踏步式墙垛□是□否□不详1.5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后砌非承重隔墙每500有2ф6拉结筋并伸入墙内不小于500,8、9度时长度大于5.1m隔墙顶还应与梁板拉结□是□否□不详非结构构件构造:预制阳台与圈梁和楼板可靠连接,预制挑檐有锚固,扶墙和出屋面烟囱有竖向配筋,门窗洞不应为无筋转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小于240、9度时不小于360□是□否□不详砌体墙段实际局部尺寸不应小于下表部位□6度□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1□1.2□1.5承重外墙近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1□1.5□2非承重外墙近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1□1□1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1□1.5□2无锚固女儿(非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墙最大高度□0.5□0.5□0.501.6楼梯间要求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沿墙高每隔500有2ф6通长筋□是□否□不详9度时各层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60厚不少于2ф10配筋不低于M5砂浆带□是□否□不详8、9度时楼梯间和门庭内墙角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与圈梁连接□是□否□不详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到顶,并与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每500有2ф6拉结筋,且伸入墙内不小于1m□是□否□不详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有踏步墙中悬挑或插入,不应有无筋栏板□是□否□不详2.抗震承载力验算(第二级鉴定)2.1现有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按GB50011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墙段进行承载力验算。(当抗震措施不满足时,应按A类第二级鉴定考虑构造的整体和局部影响)计算结果:□满足□不满足2.2各层层高相当切较规则的房屋(可能占多数),可简化计算,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抗震验算。计算结果:□满足(≥1)□不满足(<1)二、安全鉴定3.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3.1地基基础(子单元)62 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3.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3.2.1结构构件安全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构造和连接□au,墙柱高厚比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构造无异常□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高厚比超过限值10%,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变形和裂缝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有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无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跨内是否有集中荷载□有□无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有□无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有□无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有□无3.2.2结构整体性安全结构布置□合理(Au/Bu)□不合理(Cu/Du)圈梁构造□施工质量无异常能起到封闭作用(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结构间联系□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62 3.2.3结构侧向位移单层建筑□顶部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Cu/Du)多层建筑□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三、结论(鉴定单元)4.1抗震性能4.1.1□抗震措施满足鉴定要求,抗震验算以满足规范要求,评定为房屋满足抗震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4.1.2□房屋存在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抗震措施满足,抗震验算结果不满足,视验算结果定义下一步处理对策□抗震措施不满足,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当主要抗侧力构件不低于规定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不低于规定的90%,可不要求进行加固处理,认为基本满足□抗震措施不满足,抗震验算结果亦不满足,并具体指出有哪些措施不满足4.1.2.3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可更新,无加固价值,仍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4.2安全性能□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3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C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不按鉴定标准进行,直接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鉴定)1.一般规定房屋高度(m)墙体厚度房屋层数墙体类别(材料)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③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外观和内在质量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是□否□不详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是□否□不详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是□否□不详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是□否□不详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是□否□不详2.构造柱(以设计图纸为基准,无图纸工程按以下指标和位置现场破损抽检)2.1构造柱的布置(注:教学楼、外郎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按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检查;当教学楼为外廊单面走廊、6度不超4层,7度不超3层和8度不超2层时应按增加2层后的层数检查)□6度□7度□8度□9度构造柱设置部位四、五三、四二、三□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六、七五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六、七五、六三、四□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各烈度均适用□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楼电梯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2.2构造柱的构造要求2.1.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筋4ø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是□否2.2.2、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ø14箍筋间距不易大于200mm。□是□否2.2.3、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槎,并应沿墙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是□否62 2.2.4、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是□否2.2.5、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连接。□是□否2.2.6、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规范表7.1.2限值时,横墙内的构造柱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2m□是□否3.圈梁墙类烈度□6、7□8□9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和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和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和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3.1圈梁的布置3.1.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上表的要求设置圈梁。□是□否3.1.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是□否3.2圈梁的构造要求3.2.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是□否3.2.2、圈梁在本节第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是□否3.2.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是□否4.楼屋盖连接4.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是□否4.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是□否4.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是□否4.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是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是□否5.楼梯间设置5.1、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通长钢筋: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离处设置6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传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ø10.□是□否5.2、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撑长度不应小于500㎜,并应与圈梁连接。□是□否5.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是□否62 5.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沿墙高每隔500㎜设2ø6通长拉结钢筋。□是□否6.其他构造要求6.1、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作锚固。□是□否6.2、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撑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9度时不应小于360㎜.□是□否6.3、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是□否6.4、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3节的有关规定。□是□否6.5、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接1:2的台阶逐步放坡。□是□否二、安全鉴定7.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7.1地基基础(子单元)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否□无□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否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否□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否□无7.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注:该类建筑以查阅验收检测报告和竣工资料为主,资料显示工程质量合格,现场只宏观检查变形和裂缝问题,如果正常,可直接定义为A级)变形和裂缝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变形和裂缝`□有评为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无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跨内是否有集中荷载□有□无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有□无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有□无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有□无62 三、结论(鉴定单元)8.1抗震性能8.1.1□符合设计规范的抗震措施要求,建筑评为满足抗震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8.1.2不符合设计规范的抗震措施要求时(或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时)□8.1.2.1有单项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可评定为基本满足抗震要求,需对不符合项限期进行处理。8.1.2.2当多项存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时,评定为不满足抗震要求,按A类建筑的第二级鉴定进行抗震鉴定,选择合适的简化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按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按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4.1.2.3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可更新,无加固价值,仍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8.2安全性能□A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4吉林省中小学校框架结构A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鉴定结果总层数不超过10层□满足□不满足建筑类别乙类□满足□不满足烈度-----结构系统框架体系双向多跨□满足□不满足8、9度时规则性要求平面局部突出长不大于宽,且不大于总长30%□满足□不满足立面局部缩进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25%□满足□不满足楼层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70%,且连续3层总刚度降低不大于50%□满足□不满足无砌体结构相连,抗侧力构件分布均匀对称□满足□不满足楼、屋盖的长宽比查表6.2.1-1□满足□不满足8度时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厚度不小于240,砂浆强度不小于M2.5,查表6.2.1-2□满足□不满足构件连接的可靠性是否可靠□满足□不满足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6、7度不应低于C13,8、9度时不应低于C18□满足□不满足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配置6度和7度Ⅰ、Ⅱ类场地时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HPB235级钢筋不应小于25d,HRB335级钢筋不应小于30d,C13时再增加5d□满足□不满足6度乙类框架的中柱和边柱角柱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中边柱≥0.5%,角柱≥0.7%□满足□不满足柱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150,6□满足□不满足7度Ⅲ、Ⅳ类场地和8、9度时短柱箍筋直径和间距全高不小于8;8度时150;9度时100□满足□不满足62 角柱最小配筋率;其它柱最小总配筋率8度0.8%,9度1.0%;8度0.6%,9度0.8%□满足□不满足8、9度梁两端箍筋间距8度不应大于200,9度不应大于150□满足□不满足7度以上乙类设防时,框架柱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查表6.2.4□满足□不满足8、9度框架-抗震墙墙板构造□满足□不满足柱截面宽度(mm)不宜小于300;8度Ⅲ、Ⅳ场地和9度不小于400□满足□不满足9度框架柱轴压比不应大于0.8□满足□不满足局部易掉落伤人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有无异常或不符合规定的连接□满足□不满足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考虑抗侧力作用,墙厚6/7/8度≥180,9度≥240,砂浆强度6/7/8度≥M2.5,9度≥M5□满足□不满足沿柱高每600设2ф6拉结筋,8/9度时伸入长度不小于墙长1/5,墙高大于5m和长大于6m时梁墙之间应有连接□满足□不满足内隔墙两端有可靠连接,长大于6m时和8、9度时顶部与梁板连接□满足□不满足钢筋混凝土A类房屋第一级鉴定的配筋要求(以上内容可参考下表)项目□6度和7度Ⅰ、Ⅱ类场地乙类建筑□7度Ⅲ、Ⅳ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率>0.5%□拉筋>0.2%□总配筋率>0.6%□总配筋>0.8%角柱纵筋□总配筋率>0.7%□拉筋>0.2%□Ф6-200□总配筋>1.0%柱上、下端箍筋□Ф6-200□200□Ф8-150梁端箍筋间距同非抗震设计□Ф8-150□150短柱全高箍筋同非抗震设计□300□Ф8-1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300mm400mm(Ⅲ、Ⅳ类场地)□400mm2.第二级鉴定(不符合第一级鉴定和9度时)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抗震验算(鉴定规范6.2.11-6.2.14)β=Ψ1Ψ2ξyξy=Vy/Ve结果□≥1满足,□<1不满足62 二、安全鉴定1、地基基础子单元□Au□Bu□Cu□Du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Au□Bu□Cu□Du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连接构造□au或bu,连接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cu或du,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焊缝或螺栓等发生明显变形、滑移、局部拉脱、剪坏或裂缝受力预埋件□au或bu,构造合理,受力可靠,无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损坏□cu或du,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预埋件发生明显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破坏变形和裂缝挠度主梁和托梁□au或bu级,挠度lo/250一般受弯构件l0≤9m□>l0/150或>45mml0>9m□>l0/200柱顶位移或倾斜□au或bu级,没有或不明显□cu或du级,有或较明显,具体数据按6.3.5规定变形和裂缝受力裂缝□au或bu级,没有裂缝或主要在0.2和0.3mm以下□cu或du级,裂缝明显,具体按4.2.5规定非受力裂缝□au或bu级,除下所述情况□cu或du级,主筋锈蚀产生主筋方向裂缝,缝宽>1mm;温度收缩产生裂缝宽度大于受力裂缝的50%受压区混凝土压坏□是,直接定为du□无3、围护系统子单元按参与系统工作的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以及该部分结构整体性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其安全性等级不得高于上部承重结构等级。□Au□Bu□Cu□Du62 三、结论1、抗震性能1.1□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1.2□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获9度时,进行第二级鉴定,即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判断,□β≥1满足,□β<1不满足。1.3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可更新,无加固价值,仍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2、安全性能□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5吉林省中小学校框架结构B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两级同时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判定建筑类别乙类□满足□不满足烈度――——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查等级表6.3.1□满足□不满足房屋高度(m)查表6.1.1□满足□不满足结构系统框架体系双向、多跨□是□不是8、9度时规则性要求平面局部突出长不大于宽,且不大于总长30%□满足□不满足立面局部缩进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25%□满足□不满足楼层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70%,且连续3层总刚度降低不大于50%□满足□不满足无砌体结构相连,抗侧力构件分布均匀对称□满足□不满足框架结构梁柱截面、柱轴压比梁不小于200柱不小于300轴压比查表6.3.2-1□满足□不满足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厚度不小于240砂浆强度不低于M5□满足□不满足框架抗震墙结构楼、屋盖的长宽比查表6.3.2-2□满足□不满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一级框架不低于C30□满足□不满足结构构件的纵向钢梁端受拉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满足□不满足62 筋和横向钢筋的配置梁端底面和顶面配筋量比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一级不应小于0.5□满足□不满足梁端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筋肢距二、三、四级1.5hb,500;二级(hb/4,8d,100较小者),三级(hb/4,8d,150较小者);二、三级ф8;肢距一、二级200,三、四级250□满足□不满足梁顶面和底面的通长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三、四级2ф12□满足□不满足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一至四级,中边柱分别>0.8,0.7,0.6,0.5%,角柱分别>1,0.9,0.8,0.7%□满足□不满足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筋肢距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中的较大值;底层柱为刚性地面上下各500;二、三级(8d、100较小者);ф8;肢距一级200,二级250,三、四级300。表6.3.5-2□满足□不满足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率查表6.3.5-3□满足□不满足柱非加密区的实际箍筋量、箍筋间距0.6-0.8%,200-300□满足□不满足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查表6.3.5-2□满足□不满足抗震墙结构墙板的箍筋与构造□满足□不满足墙板横向、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满足□不满足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满足□不满足抗震墙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满足□不满足钢筋的接头和锚固一般均满足□满足□不满足局部易掉落伤人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有无异常或不符合规定的连接□满足□不满足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应正常设置拉结筋,墙长大于5m和墙高大于4m时,还应有其他加强措施□满足□不满足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按照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抗震分析,按鉴定标准3.0.5进行截面抗震验算S≤R/γRa62 三、安全鉴定1、地基基础子单元□Au□Bu□Cu□Du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Au□Bu□Cu□Du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连接构造□au或bu,连接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cu或du,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焊缝或螺栓等发生明显变形、滑移、局部拉脱、剪坏或裂缝受力预埋件□au或bu,构造合理,受力可靠,无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损坏□cu或du,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预埋件发生明显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破坏变形和裂缝挠度主梁和托梁□au或bu级,挠度lo/250一般受弯构件l0≤9m□>l0/150或>45mml0>9m□>l0/200柱顶位移或倾斜□au或bu级,没有或不明显□cu或du级,有或较明显,具体数据按6.3.5规定受力裂缝□au或bu级,没有裂缝或主要在0.2和0.3mm以下□cu或du级,裂缝明显,具体按4.2.5规定非受力裂缝□au或bu级,除下所述情况□cu或du级,主筋锈蚀产生主筋方向裂缝,缝宽>1mm;温度收缩产生裂缝宽度大于受力裂缝的50%受压区混凝土压坏□是,直接定为du□无62 主筋锈蚀保护层脱落或掉角□是,直接定为du□无3、围护系统子单元按参与系统工作的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以及该部分结构整体性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其安全性等级不得高于上部承重结构等级。□Au□Bu□Cu□Du四、结论4.1抗震性能4.1.1□抗震措施满足鉴定要求,抗震验算以满足规范要求,评定为房屋满足抗震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4.1.2□房屋存在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抗震措施满足,抗震验算结果不满足,视验算结果定义下一步处理对策□抗震措施不满足,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当主要抗侧力构件不低于规定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不低于规定的90%,可不要求进行加固处理,认为基本满足□抗震措施不满足,抗震验算结果亦不满足,并具体指出有哪些措施不满足4.1.2.3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可更新,无加固价值,仍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4.2安全性能□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6吉林省中小学校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结构A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性能1.第一级鉴定1.1最大高度(m)和层数实际高度:m□满足□不满足实际层数:□满足□不满足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墙最大高度(m)和层数限值房屋类别墙体厚度(mm)6度7度8度9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底层框架砖房≥24019六19六16五10三18013四13四10三7二底层内框架砖房≥24013四13四10三1807二7二7二多排柱内框架砖房≥24018五17五15四8二单排柱内框架砖房≥24016四15四12三7二1.2结构体系1.2.1横墙最大间距:m□满足□不满足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房屋类别6度7度8度9度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25211915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18181511多排柱内框架砖房30303020单排柱内框架砖房181815111.2.2底层和第二层的要求在纵横两个方向应有转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满足□不满足底层框架不应为单跨,柱截面最小尺寸不宜小于400□满足□不满足第二层墙体宜与底层框架梁对齐,砂浆强度高于第三层□满足□不满足1.2.3内框架窗间墙宽度6、7、8、9度时分别不宜低于0.8,1.0,1.2,1.5m;8、9度时厚度240抗震墙应有砖垛□满足□不满足1.3底框的底层和多层内框的砖抗震墙厚度和强度62 厚度不应小于240,砖墙度不应低于M7.5,砂浆强度6、7度时不应低于M2.5,8、9度时不应低于M5,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满足□不满足1.4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底框和底内框砖房底层,8、9度时应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砼楼盖,6、7度时可为装配式楼盖,但应有圈梁□满足□不满足多层内框砖房的圈梁,应符合A类砌体结构圈梁要求外,还应符合:顶层设圈梁、6、7度不超三层时隔层设、超三层和8、9度时层层设圈梁□满足□不满足内框砖房大梁在外墙的支撑长度不应小于240,且与圈梁相连□满足□不满足多层内框砖房外墙四角、梯间四角、大房间与外墙交界处,7、8度超三层和9度时,应设构造柱或每10皮砖设2ф6拉结筋□满足□不满足1.5易倒塌构件、部件及其连接构造有无异常或不符合规定的连接□满足□不满足2.第二级鉴定2.1一般情况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β=Ψ1Ψ2ξyξy=Vy/Ve2.2当房屋层数超过上表中的要求时,按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二、安全鉴定1、地基基础子单元□Au□Bu□Cu□Du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2、上部承重结构砌体部分□Au□Bu□Cu□Du按砌体结构及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要求进行,可直接填写砌体结构安全鉴定表。3、上部承重结构框架部分□Au□Bu□Cu□Du按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要求进行,可直接填写混凝土结构安全鉴定表。62 4、围护系统按参与系统工作的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以及该部分结构整体性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其安全性等级不得高于上部承重结构等级。□Au□Bu□Cu□Du三、结论1、抗震性能鉴定结论□1.1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要求,给出后续使用年限。□1.2当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有关规定时,进行第二级鉴定:□1.2.1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判定,(□β≥1时评为满足,□β<1时评为不满足)。□1.2.2采用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为(□满足□不满足)。□1.3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直接评定为不符合抗震要求,亦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提出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a横墙间距超表中规定,或构件支承长度少于规定的75%,或地矿、底内框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不符合规范规定;□b8、9度时砼强度低于C13;□c仅有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鉴定标准5.2.8规定时)。2、安全性能鉴定结论□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7吉林省中小学校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结构B类建筑抗震及安全鉴定排查表(七度及以上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一、抗震鉴定(同时进行两级鉴定)1.第一级鉴定(抗震措施)1.1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按下表进行判定最大高度:m□满足□不满足层数:层□满足□不满足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墙最大高度(m)和层数限值房屋类别6度7度8度9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底层框架砖房19六19六16五11三多排柱内框架砖房16五16五14四7二单排柱内框架砖房14四14四11三不宜采用1.2结构体系检查1.2.1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按下表进行判定实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判定结果□满足□不满足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房屋类别烈度6度7度8度9度底层框架砖房上部各层同表5.3.3-1砖房部分底层25211815多排柱内框架砖房30303020单排柱内框架砖房同表5.3.3-1砖房部分1.2.2底框结构的底层和第二层应符合以下要求在纵横两个方向均有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每个方向二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7度时不应大于3,8、9度时不应大于2且不小于1;抗震墙宜为混凝土墙,6、7度时可为嵌砌于框架的砌体墙□满足□不满足不应为单跨框架;柱截面最小尺寸不宜小于400,其轴压比7、8、9度时不宜大于0.9、0.8、0.7□满足□不满足二层墙体于框架梁对齐,有框架柱位置应有构造柱,二层砂浆强度应高于第三层□满足□不满足1.2.3多层内框架砖房: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1.5m;梁在外墙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00mm,应与圈梁连接□满足□不满足1.3厚度和强度62 砖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40,砖实际强度不应低于M7.5□满足□不满足砂浆强度6、7度时不应低于M2.5,8、9度时不应低于M5□满足□不满足框架梁柱砼强度不应低于C20,9度时不应低于C30□满足□不满足1.4整体性连结和构造要求底框的上部砖房,应按多层砖房要求检查构造住的设置□满足□不满足多层内框砖房,应在外墙四角和楼电梯四角设构造柱;6度不低于5层、7度不低于4层、8度不低于3层和9度时,抗震墙和框架梁在外墙支承处设构造柱□满足□不满足底框砖房的底层楼盖和内框砖房的屋盖应有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并均有混凝土圈梁□满足□不满足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240,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满足□不满足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按底部剪力法,依据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调整地震作用效应,按鉴定标准3.0.5规定进行截面抗震验算S≤R/γRa二、安全鉴定同A类建筑的安全鉴定要求进行各子单元的鉴定和评级。1、地基基础□Au□Bu□Cu□Du2、上部承重结构□Au□Bu□Cu□Du3、围护系统按参与系统工作的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以及该部分结构整体性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其安全性等级不得高于上部承重结构等级。□Au□Bu□Cu□Du三、结论1、抗震性能鉴定结论□1.1抗震措施符合规定要求、抗震承载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评定为满足抗震要求,给出后续使用年限。□1.2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要求,按照框架结构A类鉴定要求进行综合评价。□1.3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均不符合要求,评定为不符合抗震要求,应尽快采取措施。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下一步的对策。2、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可更新,无加固价值,仍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62 3、安全鉴定结论□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8吉林省中小学校砌体结构建筑安全鉴定排查表(六度及以下地区)1.一般规定房屋高度墙体厚度房屋层数墙体类别(材料)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③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外观和内在质量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闪歪□是□否□不详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是□否□不详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是□否□不详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是□否□不详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是□否□不详2.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2.1地基基础(子单元)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2.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2.2.1结构构件安全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62 构造和连接□au,墙柱高厚比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构造无异常□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高厚比超过限值10%,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变形和裂缝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有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无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跨内是否有集中荷载□有□无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有□无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有□无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有□无2.2.2结构整体性安全结构布置□合理(Au/Bu)□不合理(Cu/Du)圈梁构造□施工质量无异常能起到封闭作用(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结构间联系□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2.2.3结构侧向位移单层建筑□顶部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Cu/Du)多层建筑□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2.3楼梯是否有变形、裂缝或经过加固□有□无3结论(鉴定单元)□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说明:当建筑安全评定达到C级时,还应进行更深一部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按相关要求对应的建筑类别(A、B、C)单独进行。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9吉林省中小学校内框架和底框结构建筑安全鉴定排查表(六度及以下地区)1.基本情况建造时间结构类型房屋高度(m)设计图纸□有□无房屋层数外观质量梁、柱及节点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应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剥落等严重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连接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是□否□不详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实际材料强度梁、柱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粘土砖的强度等级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2.安全鉴定要说明的情况砌体结构构件和混凝土结构构件,分别按照“砌体结构建筑排查表”和“框架结构排查表”对应构件安全指标的项目进行检查或检测。表格可统一使用,不需要项目可不填写。3.其他需说明的情况4结论(鉴定单元)□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说明:当建筑安全评定达到C级时,还应进行更深一部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按建筑类别(A、B、C)单独进行。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表3-10吉林省中小学校框架结构建筑安全鉴定排查表(六度及以下地区)1.一般规定建造时间房屋高度(mm)设计图纸□有□无房屋层数外观质量梁、柱及节点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应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剥落等严重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连接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是□否□不详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实际材料强度梁、柱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2.整体安全性2.1地基基础(子单元)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有沉降差()缝宽()□无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有a稳定b已停止滑动c可能再滑动d目前有滑动□无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有a符合设计规范b不符合设计规范□无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有()□无2.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2.2.1结构构件安全承载能力评定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au,≥1□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0.9(0.85),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62 构造和连接/受力预埋件□au,连接方式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工作无异常/受力可靠,无滑动、变形□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cu,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严重缺陷,导致预埋件变形滑动,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每楼层含量(%),任一轴线含量(%)变形和裂缝挠度□au或bu级,主梁挠度lo/250柱顶位移或倾斜□au或bu级,没有或不明显□cu或du级,有或较明显,具体数据按6.3.5规定受力裂缝□au或bu级,没有裂缝或主要在0.2和0.3mnm以下□cu或du级,裂缝明显,具体按4.2.5规定非受力裂缝□au或bu级,除下所述情况□cu或du级,主筋锈蚀产生主筋方向裂缝,缝宽>1mm;温度收缩产生裂缝宽度大于受力裂缝的50%受压区混凝土压坏□是,直接定为du□无主筋锈蚀保护层脱落或掉角□是,直接定为du□无2.2.2结构整体性结构布置□合理(Au/Bu)□不合理(Cu/Du)结构间联系□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存在相反问题(Cu/Du)2.2.3结构侧向位移单层建筑□顶部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Cu/Du)多层建筑□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2.3围护结构墙体按非受力裂缝的砌体结构对应项目检测2.4楼梯是否有变形、裂缝或经过加固□有□无3结论(鉴定单元)□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Dsu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说明:当建筑安全评定达到C级时,还应进行更深一部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按建筑类别(A、B、C)单独进行。鉴定人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年月日62 附件2: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技术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省政府的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城乡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经鉴定需加固改造的中小学校舍的加固改造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第三条校舍加固改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第四条中小学校舍通过抗震鉴定、检测因抗震能力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而需要加固的,应依据其后续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和结构类型,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应规定进行加固设计、施工。第五条中小学校舍通过安全鉴定、检测整体承载能力有问题或主要构建有安全隐患的需要加固补强,应按照现行国家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62 第一条中小学校舍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第二条校舍加固改造的设计文件和竣工验收相关资料应报当地校安办和城建档案馆备案。第二章加固设计第三条校舍加固改造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校舍鉴定单位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可优先委托校舍鉴定单位承担。第四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应当以鉴定报告为依据。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经抗震鉴定需加固改造的校舍,加固改造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地震烈度6度以下的非地震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加固的校舍,加固改造设计应符合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易洪易涝区的校舍要满足抗淹没要求、抗冲需求、避险转移需求,并有必要的预警预报设施。62 第一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的后续使用年限。第二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时,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或重新进行勘察。校舍加固改造项目勘察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第三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时,对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安全疏散、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应报当地消防部门审查备案后进行同步改造,并应达到现行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第四条设计单位在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第五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应满足校舍使用功能需要,并保证学生正常活动安全。第六条校舍加固改造设计应考虑建筑节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校舍实施结构加固和建筑节能一体化改造。第七条62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校舍加固改造工程鼓励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抗震、隔震、减震等新技术提高校舍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或尚未制定相应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校舍建设单位要依法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核准,并按照核准的要求实施。第一条校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将校舍加固改造施工图设计文件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第二条设计单位应当在加固改造施工前,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第三章加固施工第三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视为房屋建筑改造工程,校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依法取得施工许可,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第四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应依法进行招投标,发包给特级、一级、二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具备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62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或发现原结构及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惩缺陷时,应当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缺陷部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第一条校舍加固改造施工中要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方案;严格隔离施工区与教学区,实行工程施工封闭管理;并在施工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塔吊吊臂旋转范围须限制在施工场地内。施工单位要根据师生活动范围,搭设防护通道,合理设置警示标志、绕行标志等,提示和引导避让危险,确保在校师生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二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实行监理制度,由校舍建设单位依法进行招投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第三条62 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改造工程实施监理。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第一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有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实施监理。自开工之日起,工程监理人员应保证每天在工地,详细记录监理日志,杜绝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入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应依法及时报告。校舍加固改造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均应由施工单位在做好自检及隐蔽工程记录的同时提出验收申请,由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现场验收。上道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第四章竣工验收第二条校舍建设单位收到加固改造工程竣工报告后,应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完成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62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1)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验收报告,结构安全、室内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抽样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2)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3)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第一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依法出具项目保修书。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第二条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后应依法报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现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第五章附则第三条校舍加固设计、施工主要标准规范见附录。62 第一条校舍建设单位应向加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有关的、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不得委托没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单位从事校舍加固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不得对从事加固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第二条从事校舍加固改造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校舍加固改造的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第三条各级“校安办”应对校舍加固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校舍加固改造工程监督管理。发现各方责任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法严肃查处。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校舍加固改造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投诉。第六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62 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