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

ID:11184560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_第1页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_第2页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_第3页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_第4页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杨杰定稿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试析人肉搜索中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系(部)管理系年级2005级专业工商管理姓名杨杰学号200511011183指导教师刘文静教务处制表2009年4月3日一、选题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也正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搜索方式,其对人们隐私权的侵害日趋严重,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人肉搜索”是区别于机器搜索的一种信息搜索方式。广义上的“人肉

2、搜索”泛指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提供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狭义上的“人肉搜索”仅指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资源,逐渐获取某个人或某些人信息,然后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找出这个人并确认某个人信息的过程。本文所称“人肉搜索”从狭义上加以理解。人肉搜索引擎最早起源于猫扑网,其运行的机制是:当有人需要解决问题,就在论坛上发帖并许诺给予一定数量的“猫币”作为酬谢,众网友见帖后,会用各种方法寻找答案,获得“猫币”。因此,从主体上讲,“人肉搜索”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者、信息征集者和信息提供者。“人肉搜索”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通常都是网络上的愤青,“人肉搜索”的兴起与发展主

3、要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公民对民主监督和道德监督意识的空前高涨、对和谐健康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对不道德现象的抵制,二是虚拟货币Mp的利益驱使,三是网络所提供的这样一个交流平台的普及。“人肉搜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为人们释放心中不满情绪提供了一个渠道;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网络社会的德治与现实社会法治的结合使社会趋于符合民众的心理预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人肉搜索”事件中,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保留地公布,他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还有现实生活中可能遭受的人

4、身攻击和伤害。“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成为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非常态行为的舞台,侵犯个人隐私权等相关权益,与舆论监督作用相违背。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研究现状随着2008年7月“王菲案”的一审宣判,“人肉搜索”侵权问题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从而使“人肉搜索”由网络现象正式上升为法律问题,因此,该案又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本文在集中结合案例中几个争议焦点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侵权法理论,对隐私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界定,对“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和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进行法律评析。同时,对案例进行更深刻的反

5、思:该案中涉及的其他侵权行为主体还有哪些?言论自由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限度如何?“人肉搜索第一案”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少,它无疑是我国侵权法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案例。我们要深刻探讨和反思该案例,正确认识“人肉搜索”较为容易侵犯隐私权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制,使“人肉搜索”在法律的框架内运...更多行,以期更好的保护公民隐私权。接着女子虐猫、死亡博客等“人肉搜索”事件的出现,“人肉搜索”成为饱受争议的事物。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64.6%)的公众认为,“人肉搜索”侵犯了个人隐私,让人丧失了基本的安全感。“人肉搜索”获取的信息,在没有征询被搜索人

6、的意见、当事人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公之于众,并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抨击,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或名誉权,甚至是人格尊严。在反腐机制尚未健全、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背景下,“人肉搜索“的作用不可低估。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浙江公费出国旅游团,云南晋宁县看守所“躲猫猫”等事件中,“人肉搜索”都起到了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重要作用。汝川大地震期间谷歌建立的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为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提供大量的急救医院和安置点消息。短短几天时间,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就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这些

7、都彰显出“人肉搜索”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强大力量。“人肉搜索”在大部分情况下,侵犯的是公民的隐私权,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立法薄弱,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将隐私权作为单独的人格权加以保护,但对隐私权并未进行统一界定,对公布何种资料达到侵害隐私权的程度没有具体标准,对侵犯隐私权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具体规定,我国亟需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专门立法。参考文献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版。2、胡瑞涵:《透视“人肉搜索”下的网络信息侵权》,法制与社会2009年2月(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