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ID:1123787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第1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第2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第3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第4页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点滴之中,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但反思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进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一.用文学创作的术语去指导、评价学生作文,从而把学生作文与文学作品混为一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中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评价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主题明

2、确”,“题材新颖”就是一例。“主题”是什么?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集中体现。“提炼主题”,“深化主题”等等,本是对文学创作的要求。以此规范学生的作文练习,势必要求学生写的每一篇作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而且是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主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经被学生作文中的大量事实所证实。除了“主题明确”“题材新颖”之类的评价标准外,还有一些文学创作上的要求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学的作文教学,例如:“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个一度十分流行的文学批评公式,也曾经成为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时至今日,不能说它的影响已经消除。再

3、如,至今仍有很多语文教师主张学生的作文是允许虚构的。这就忽略了一个事实:学生的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虚构”则是只适用于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现在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能说跟老师的这种指导思想没有关系。如果学生写作文时养成了真假不分的习惯,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不惜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恐怕不仅限于作文的范围了,当然,作文教学中那种明确要求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的训练不在此列。二、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的花巧,却忽视了内在真情实感的表达。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指

4、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的花巧,学生的作文也就往往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或者充当时尚文学的“模仿秀”,却忽视了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其实,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早就有明确的表述:一是作文的生命力来自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

5、时,又明确了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可以说“感情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才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去研究并落实作文教学这一最基本的目标,作文教学的目标迷失了,而是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式的花样创新上。但殊不知,文章的体式应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有些学生一味地为了花样创新,不管写什么内容,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加上题记、后记,这非但没能给人有新鲜之感,反而觉得是碍眼的败笔,实属画蛇添足。对文体的选择也不根据题目和内容的需要决定,不根据自己擅长来选择,追求花式花样,硬撑着写

6、自己不拿手的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写成“四不像”了。事实证明,一味追求作文体式花样的花样技巧,往往会因形害意,影响到真情实感的表达。“言由心发,文自情生”,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握住“真情实感”这一核心目标,让学生把心情鲜活地呈现在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和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三、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他语文素养的高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不断

7、积累,不断进步。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命题设计、写作指导,作文训练的盲目性、随意性、即时性,让学生写作时丢掉了“自我”,走上了框框加杜撰的“歧途”。两周一篇大作文,成为我们的学期写作计划,临近作文课,或从课本或从练习卷上拿过一道作文题,便成为这次作文的目标。至于本学期写作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与设计,选用什么样的命题,也不做分析与探究,为了应对考试,话题作文练一些,材料作文练一些,只要一学期写够八次,就算“计划”完成了。时下,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