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

ID:11248828

大小:8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1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1.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学科。研究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药剂质量、合理的剂型设计与处方设计及给药途径及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用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不仅是指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狭义的剂型,而是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

2、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酯、盐、复盐、络合物或前体药物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状。如粒径、晶型、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如处方中的其他药物的性质及用量、各种添加剂或辅料的性质及用量等;    (4)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    (5)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3.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①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如兔、鼠、猫、犬和人的差异,以及同一生物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差异,如人种的差异;②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雌雄

3、或人的性别差异;③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有差异,因此药物在不同年龄个体中的配置与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④遗传差异。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⑤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因素如妊娠,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因素能导致药物体内过程所有差异。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和性质    生物膜主要由类脂质、蛋白质和少量多糖等组成,具有半透膜特性。    在生物膜内,蛋白质与类脂质(主要是磷脂)呈聚集状态,类脂质构成双分子

4、层,两个脂质分子尾尾相连,形成对称的膜结构,脂质分子的极性部分露于膜的外面,非极性部分向内形成疏水区。膜中的蛋白质有的附着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可嵌入甚至贯穿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高,其熔点低于正常体温,呈液晶状态,故双分子层中的分子具有流动性。  2、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    被动扩散的特点: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域(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

5、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吸收。(2)主动转运。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通过生物膜转运时,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③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⑥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

6、;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例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小肠上段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吸收。(3)促进扩散(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与被动扩散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4)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细胞摄取药物的另一种形式,细胞

7、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3.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1)吸收的定义: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除血管内给药(例如静脉注射给药)不涉及吸收过程以外,非血管内给药(如胃肠道给药、肌内注射、透皮给药等)都存在吸收过程。 (2)胃肠道的结构和药物吸收 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三部分组成。胃的表面积较小,但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液体剂型能与胃壁很好地接触,有利于药物通过胃黏膜上皮细胞,故吸收较好。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

8、、绒毛和微绒毛,故吸收面积很大,因此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大肠无绒毛结构,表面积小,对药物的吸收不起主要作用。结肠段药物降解酶较少,活性较低,有可能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吸收较理想的部位。直肠下端接近肛门部分,血管相当丰富,是直肠给药(如栓剂)的良好吸收部位。4、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1)胃肠液成分与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胃pH为1~3,十二指肠pH为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