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ID:11306542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_第1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_第2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_第3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_第4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外科微创减压术;并发症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在病史大于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50%的会发生DPN,并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为慢性进行性发展,诊治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足部溃疡或截肢。目前DPN的临床治疗仍

2、缺乏十分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现将近年来有关DPN治疗的进展作综述。  1DPN的发病机制目前,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学者认为它的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生长因子减少和生物机械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1.1高血糖因素  (1)代谢紊乱。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主要包括: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高;蛋白质糖基化使结构和功能受损;脂代谢异常。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下降越明显,神经传导速度越慢,&be

3、ta;-内啡肽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2)微血管病变。由于糖尿病时存在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造成神经血管低灌注,神经内膜缺氧,氧的弥散功能下降,乳酸含量增加,使神经纤维受损变形,最终成为神经病变。(3)神经生长因子(NGF)减少。NGF对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正常功能是必需的。高血糖时可能通过降低靶组织NGF的合成及受体亲和力而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1.2生物机械因素  由于上述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致使周围神经肿胀,而肿胀的神经在腕管、肘部尺神经

4、管、膝外侧腓神经管、内踝跗管等神经走行的肢体解剖生理狭窄处更容易受到卡压,进一步加重周围神经受损[2]。  1.3其他  尚有报告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关。  2DPN的治疗  2.1内科治疗  目前,内科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期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还有抗氧化、补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剂等方法。  2.1.1控制血糖  国外研究证实,在糖尿病病人中,DPN的进程与血糖控制的好坏有关[3-4]。所以DPN的治疗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以下简要阐述控制血

5、糖的药物。(1)磺酰脲类(SU)。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SUR)。SUR与ATP依赖性钾离子(KATP)通道相连,并与葡萄糖代谢产生的ATP共同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发一系列的效应,刺激胰岛素分泌。目前临床上有多种SU,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及格列美脲,可根据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2)双胍类(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肠道葡萄

6、糖的吸收,具有增加纤溶活性,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具有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增加体重,不发生低血糖的特点。(3)胰岛素。胰岛素治疗是确保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所必需,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皮下注射方法使胰岛素大部分分布于外周血循环,理想的方法是经门静脉给药。现已有口服胰岛素的研究,有望用于临床[5]。2型糖尿病的治疗当经过饮食、运动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时,就应开始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注意避免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的发生。(4

7、)其他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竞争性抑制α-糖苷酶族(如麦芽糖酶和葡糖淀粉酶),减少葡萄糖吸收入血,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长期应用有可能降低空腹血糖;此类药物具有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导致低血糖发生的特点[6]。瑞格列萘(repaglinide)是甲基甲胺苯甲酸的衍生物,为新的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于KATP通道上的36Kda蛋白,关闭KATP通道,促使胰岛素分泌,其优点是低血糖发生率低[7]。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为具有TZD结构的化合物,能明

8、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不导致低血糖、不增加体重[8]。  2.1.2纠正代谢紊乱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最理想的药物,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同时改善麻木、自发性疼痛等症状。主要药物有托瑞司他、依柏司他、AS-3201和菲达瑞斯。但目前,托瑞司他由于其不良反应并未在临床推广,进一步评估AS-3201和菲达瑞斯疗效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9]。  2.1.3改善微循环  前列腺素E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