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

ID:11410514

大小:21.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_第1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_第2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_第3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_第4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和防治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Jennings第一次提出的,是指组织或器官在缺血后紧接着得到血液供应,但是这时血液的供应不利于缺血的组织、器官的功能的恢复,甚至加重了代谢的障碍、结构的破坏。本文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术后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肝移植无功能、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往往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肝脏储备功能的强弱等【2】。目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的研究热点,普遍认为其病理机制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主要是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1.肝

2、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肝脏缺血过程中的损伤,另一部分原因是当缺血的肝脏得到血流再灌注时产生一系列损伤。研究指出,缺血再灌注使得肝细胞和kuffer细胞、中性粒细胞、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贮脂细胞等细胞之间发生相互作用【3】。另外,血小板、补体也有参与。活化的细胞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脂质炎性因子,导致炎性介质反应和细胞的凋亡。损伤会使得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被破坏,肝脏微循环障碍,进而加重肝脏微循环的缺血且导致肝细胞再生受阻【4】。2.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研究指出,氧自由基在肝脏缺血

3、再灌注损伤的时候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来源于kuffer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包括超氧化物自由基、氢氧根离子、过氧化氢等。氧自由基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细胞膜磷脂双分子结构中脂质的氧化,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及流动性,从而直接损伤肝细胞;同时氧自由基损伤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肝窦状隙内皮细胞,引起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粒细胞等在微血管中聚集,阻碍肝脏微循环,氧自由基还可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使肝细胞供能减少。3.肝脏缺血与细胞内钙超载正常生理状况下,细胞内钙浓度被胞外的钙浓度低,但是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时候

4、,细胞内的钙是超载的,这也是肝脏缺血再灌注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内钙超载造成肝细胞损伤主要是线粒体内Ca+异常升高,线粒体内高浓度的Ca2+使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ATP合成并增加ATP消耗,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细胞ATP的减少使Ca2+进一步潴留于细胞内;钙超载可激活钙依赖性降解酶,使得磷脂双分子结构中磷脂水解,干扰细胞膜的流动性;可激活Ca2+依赖蛋白酶,破坏细胞骨架结构,导致细胞损伤,同时钙超载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加速细胞损伤【5】;钙超载还可激活肝脏kuffer细胞,释放大量毒性介质参与肝脏损伤。4.肝脏缺血再灌注

5、损伤与microRNAMicroRNA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类长度21-25nt的非编码RNA,可进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调节,在细胞增生、凋亡、分化以及个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目前认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触发了多种级联放大的生理生化反应,其中大部分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实现。研究证实microRNA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作用,是控制心脏疾病的各个方面的。而且micro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通过改变关键信号分子起效,使得microRNA可能成为治疗靶点。研究表明,独特的microRNA表达模式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6、中和缺血预处理过程中得到印证,78种microRN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表现出差异性。在Yu【7】的研究中,microRNA-223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且进一步推测其调节基因可能与ACSL3、EFNA1、RHOB相关。5.肝脏缺血再灌注的防治5.1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是Murry等【8】在1986年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发现的,指长时间缺血再灌注之前,通过一次或几次短暂且重复的缺血灌注,可以增加缺血器官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力,但是这个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不过这种预处理可降低肝脏缺血时ATP的降解

7、,减少糖酵解中间产物和乳酸的堆积。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的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在Yin等【9】首次得到报道;另有研究2003年报道【10】了100例肝切除患者应用缺血预处理的临床试验,显示缺血预处理对第一肝门阻断引起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近年,人们对短暂缺血远隔器官的潜在保护作用开始关注。远处缺血预处理是指一个器官短暂缺血再灌注可对远隔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在循环中释放生化信使或激活神经通路实现的。1993年科学家提出了远程缺血预处理的概念【11】,指出远程缺血预处理是一种全身性的现象,这

8、意味着一个器官或身体某部位的预处理将不同程度地保护其他所有器官。与经典的缺血预处理相比,远程缺血预处理更具有潜在临床价值。Abu-Amara等【12】建立的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远程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限制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血浆转氨酶水平。5.2药物预处理药物预处理是利用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和转化产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