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ID:1149311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_第1页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_第2页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_第3页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_第4页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不可否认,文本解读是有深浅的,但这个“深浅”指的并不是整个文本,而是文本的主题或思想。而对于整个文本,解读是有层次的,语文教师只有在各个层次上解读出符合语文性质和学情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呈现文本,完成课堂教学。此外,语文教学的优劣也不只是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否来体现,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是给人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解读某一文本时,不能仅仅将眼光投向某一层面,对其无限挖掘与生发,而是应关注到整个文本,关注到所有的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在多个层面上呈现文本,展开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因此

2、文本的解读也必然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理解到审美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徜徉,贴近文本、体悟文本,实现从语义层到形象层,再到审美层,最后到思想层的跨越,真正从多个层面,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一、语义层  语义层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也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所应达到的最基本层面:理解。但我们知道语言具有内隐性和潜在性的特征,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就不能只满足于语义层的理解,而应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去品味语义背后的深层内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特别是在解读古诗文之类的文本时,往往会停留在语义

3、层,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年代的久远以及古今语义的差异,使得现代学生学习起古诗文来就比较吃力,而有些教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讲解古诗文时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思上。  比如在解读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仅仅翻译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看到远处的南山;又比如在解读《渔父》里面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也是直接翻译为:他在沅江边上游荡,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这或许也是很多专家诟病一线语文教学而提出“深度”语文的原因吧。当然,文本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但又不能不解读出语义,这是由历史原因和学

4、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语义都不理解,再深刻的思想,再优美的意境,在学生看来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二、形象层  文本解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形象层。就是除了让学生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形象地见出画面,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生动地体会到意境。语义层很多时候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而学生也只是理解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同时,语文的魅力、文本的意境、文本的美也往往是通过意象传达出来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个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不能解读出形象层,不能形象地、直观地、生动地呈现出文本的内涵

5、,那么他的解读是失败的。  比如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何谓“悠然”?悠然即闲适的样子,如何能看出闲适?后面一个“见”字,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此外,“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美的,更是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无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更显“悠然”。  再如“游

6、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游”是游荡的意思,但游荡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无目的、散漫地行走,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屈原万念俱灰,行尸走肉般游荡的状态。“枯槁”是干瘦的意思,这个固然不错,但这个意思如此干巴巴的,学生不容易接受,形象地解释:“枯”指“古木”,即“百年老树”;“槁”指“树木上头缺枝少叶”,即“树冠光秃”。形体容貌如同干枯的树干一样,可见人干瘦的程度。  对文本形象的解读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文字的意思,触摸到文字的温度,体会到文字的力量,领悟到文字的魅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审美层  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能让学生有一

7、种审美享受的话,那倒不如不分析,不讲解。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干瘪、无趣、无味,生硬而直白,没有把文本的美好、趣味与诗意解读出来。而好的语文课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是美丽而诗意的,无论老师的语言,还是对文本的理解,肯定是形象而生动的,能给人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些老师在解读时认为,徐志摩跟云彩告别,实际上也就是跟康桥告别,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样分析就很生硬直白。实际上,云彩是夕阳下最特别的一种景物,云彩和夕阳组合成一幅完美的画卷。我

8、们想一想,云彩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轻盈的,飘逸的,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