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

ID:1153771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  【摘要】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对学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响。教师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主要媒介,在语文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界定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教学语言,它是初中语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使用的语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指语文教师为推进课堂进程而组织的语言,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启发语、指令语和

2、结束语等;二是指语文教师就文本内容本身做出的鉴赏、解读以及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具备一般语言简洁、生动、鲜明等特点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性。教师语言要服从于教育目的,语言应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2)准确性。发音标准,吐字清晰,措辞精当。  (3)启发性。教师语言要能够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循善诱。  (4)逻辑性。课堂中教师语言要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5)形象性。教师在描人状物时应尽可能做到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细腻动人。  (6)音乐性。教师的语调应注意抑扬顿挫,快慢适中。  (7)趣味性

3、。穿插事例,提高知识的趣味性。  (8)感染性。讲课范读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的语言,犹如电影中的画面,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必须加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和所教文本特点的教学语言设计。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用散漫随意的教学语言进行议论文教学,用富于诗意的语言进行说明文教学,还有一些老师无论何种文体,都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呆板的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损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使学生丧失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  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兼顾两

4、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各种社会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而才能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展开;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设计要时刻谨记目的性,切忌教师用语流于形式,哗众取宠,脱离文本。  (1)抒情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可以选用抒情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李白《行路难(其一)》时,可以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引导。在学习《诗经》时,可以用学生早已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导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

5、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描写春天的诗句,从而走进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西湖美景。  (2)说明性语言的运用。教师讲授《桃花源记》时,可以先呈现几幅美丽的山水风景图,然后问道:“你们愿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居住吗?”带学生做出回答后,语文教师引入“东晋时期,有一位叫陶渊明的田园诗人,他也非常向往这样的地方,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图景,并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探寻。那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下面我们就将走进诗人心中的那片桃花源。”这种由图片展示

6、,再加上说明性的语言,自然而巧妙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动情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讲授文本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讲授的内容,用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内心。《孤独之旅》描写的是少年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远去牧鸭。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克服内心的寂寞与软弱,逐渐走向成熟的故事。教师通过丰富细腻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种相似的情感,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诠释性语言的运用。诠释性语言,即直接向学生解释本节课教学目的,直奔主旨,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纵向思考。这样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

7、习。讲授《饮酒(其五)》时,可抓住“作者精神家园”这一点入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有人向往深山密林,有人追寻面朝大海,有人热衷青山绿水,还有人渴望无垠沙漠。而陶渊明所向往便是那远离喧嚣的一方田园。”把握了陶渊明与田园的关系,全诗也就迎刃而解了。  (5)故事性语言的运用。对于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性的语言,首先点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提问一些与人物相关的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出师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作如下描述:“诸葛亮自古就是智者的象征,他本是生活在深山中的隐士,可是又为何进入了

8、蜀汉帷中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远不止以上几种,教师语言的运用应根据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倾向等情况综合选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到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和深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