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ID:11746854

大小:27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1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2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3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4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姓名:王洪梅单位: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手机:13561167518电子邮箱:wanghongmei7518@126.com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二、课程标准:知道

2、老子和孔子,初步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

3、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孔子(设计意图:利用家乡地理位置的优势,店子镇北邻济宁,离孔子故里曲阜100多公里,课前询问不少同学去过孔府,以此导入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 教师:我们首先

4、来认识——孔子。上节课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一个探究性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搜集并整理孔子的相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吧。谁先来?  学生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被收录在《论语》一书中。为了纪念孔子,在山东曲阜修建了孔府孔庙和孔林,请看大屏幕,这是孔府孔庙孔林的图片。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要到这里来祭祀,而且规定,

5、凡是文武官员来这里,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就连皇帝,也得下辇,以示对他的尊敬。     学生2:孔子不仅是咱们中国的名人,还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比闻名世界的柏拉图、牛顿、达尔文的声望还要高呢。咱们孔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ous”,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地孔庙多达二千余座!教师:同学介绍的非常全面,那么从她的介绍中,你都了解了孔子的哪些信息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教师:大家概括的很好,可见,孔子是中国的,儒学却是世界的。展示: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6、疑)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论语》现代文翻译:孔子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人在坟前痛哭。孔子扶着车前面的横木听了会儿,派子路前去询问:“你在这里哭,好象有什么伤心事啊?”妇人回答:“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答到:“这里没有暴虐的政权。”孔子说:“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

7、以看出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他主张什么,又反对什么?)  学生:统治者应该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其实啊,刚才大家的见解可以用一个字来归纳,那就是——仁。(板书)“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请仔细观察“仁”的组成部分及结构特点,大家能推测出仁的含义吗?。  学生:二和人紧密相连,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敬爱,仁与我们现在“和谐家园”的主张真是不谋而合啊!  教师: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谁还想向大家继续介绍孔子呢?  学生:后来,孔子

8、大力兴办学校。因为这属于孔子的个人行为,后世将孔子创办的学校称之为“私学”。展示:孔子讲学图学生:在孔子之前,上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学校都是官府办的,只有贵族子弟 才有资格进入学校学习文化,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读书的。教师:孔子还不问出身,学生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据史书记载:孔子共有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