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

ID:62694173

大小:17.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16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_第1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_第2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资源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

2、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学法指导1.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四,可以将课外知识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2.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

3、是十分接近的,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3.要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解,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孔子春秋晚期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儒家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大教育家,言论收在《论语》中。孟子战国时期民贵群轻,仁政,保护资源言论收在《孟子》中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对立的

4、双方能相互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著《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战国末期反仁政、倡法治、中央集权著《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

5、.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6、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B.孟子C.孔子D.墨子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B.主张“兼爱”、“非攻”欢下载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B.

7、道家C.法家D.兵家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荀子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1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管仲二、材料分析题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阅读材料回答:①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三、问答题19.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

8、及教育上的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