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

ID:1177853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_第1页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_第2页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_第3页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_第4页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关键词】子宫肌腺【摘要】目的提高对子宫肌腺病的MRI诊断分析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腺病的病理组织学所见及MRI表现。结果弥漫型5例,子宫均匀性增大,局限型11例,子宫不规则增大,其中5例合并平滑肌瘤,2例伴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MRI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关键词子宫肌腺病磁共振成像Thediagnosisofadenomyosisby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

2、ng)CaoWeiminImagingCenter,BengbuRailwaycentralHospital,Anhui233040.【Abstract】ObjectiveToupgradethelevelofdiagnosisofadenomyosisbyMRI.MethodsTheretrospeitivecomparisenbetweenthehistopathol

3、egictranmutationandthemanifestationofMRIofthe16caseswithadenomyosiswhichwereconfirmedbyoperation.Results5diffuse-typedcases,withtheuterusevenlygrowing,11local-limitedcases,withtheunevenlygrowingand2caseswithovarianchocolatecyst.ConclusionMRIisfeasiblefordiagnosisof

4、adenomyosis.Keywordsadenomyosismagneticresenanleimagine子宫肌腺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笔者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腺病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经产妇女,年龄29~51岁,其中孕4产21例,孕4产14例,孕3产21例,孕3产12例,孕2产16例,孕1产12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可扪及增大质硬的子宫、压痛明显。1.2方法使用GEVectraⅡ型0.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体线圈,SE序列TiWI(

5、TE/TR,15/720ms),T2WI(TE/TR,100/3600ms),轴位、矢状位,必要时加扫冠状位。2结果弥漫型5例,子宫均匀性增大,局限型11例,其中前壁2例,后壁9例,子宫不规则增大,有5例合并平滑肌瘤,其中1个平滑肌瘤有出血坏死,2例伴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变为边界不清,结合带样T2低信号肿物,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内有斑点状T2高信号,或T1高信号。3讨论子宫肌腺病过去曾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其他部位则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进来研究发现虽二者病理形态学相似,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对卵巢激素的反应等

6、均不相同,多认为不是同类型疾病,主张不再沿用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名称[1]。子宫肌腺病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女,系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病理检查镜下见距子宫内膜基底部以下至一个低倍视野的深处有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异常病灶处围绕增生肥大的肌纤维[2]。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多次妊娠,分娩及人工流产对子宫壁的创伤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因素。另外子宫内膜基底膜下无粘膜下层,在过量雌激素下使之易于向肌层内生长,也可能是发病的因素。本组有14例存在多次受孕史,占87%。还有学者认为子宫肌腺病的发生有免疫机制

7、的参与[3]。病变子宫可呈均匀性增大或不规则增大,若子宫内膜弥漫性侵入肌层,引起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使子宫均匀性增大。若子宫内膜局灶性侵入则呈不规则增大,以后壁增大多见(图1、图2)。图1图2子宫肌腺病的显著特征是结合带增宽,并有一个与结合带等信号的肿块,肿块边界不清,与正常肌层无明确界线[4],其间可含有斑点状T2高信号,系内膜小岛或陈旧性出血灶,T1WI内膜小岛呈等信号,陈旧性出血则为高信号。根据子宫受累范围的不同,内带形态亦随之改变,可扭曲或消失。当子宫肌腺病伴有平滑肌瘤时,可出现境界清晰类圆形长T1或等T1、

8、长T2信号(图3),部分病灶亦可呈短T2高图3信号。子宫肌腺病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表现为盆腔内的类圆形囊肿,可单发亦可多发,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高低混合信号,该灶多位于卵巢。本组有2例发生在卵巢。由于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无论在盆腔正常结构的显示,还是肿瘤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