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ID:21682574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3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_第1页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_第2页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_第3页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34例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患者的1例患者为误诊为子宫肌瘤,MRI诊断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诊断发现34例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

2、的T2加权成像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宫体出现与结合带相似的低信号肿块,边界不清晰,信号欠均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子宫腺肌症;MRI;诊断价值子宫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其发病实质是由患者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进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良性病变[1]。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发现,近年来子宫腺

3、肌症患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已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早期临床多采用B超诊断子宫腺肌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RI被逐渐应用各种于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我院本次针对MRI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表现进行了研究,现做出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许,所有患者临床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本组34例患者的年龄在28

4、~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岁,均为育龄经产妇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失调、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和下腹部疼痛等,临床妇科检查触及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1.2诊断方法34例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患者须将宫内节育器取出,适当充盈膀胱,进行常规SET1WI序列及轴位、矢状为FSET2WI序列盆腔扫描,层后为5mm,层间距为0.5mm,视野范围在30~33cm之间,矩阵为256×256,扫描过程中使用脂肪抑制技术,造影剂为扎喷酸葡胺,给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1.

5、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涉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MRI诊断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局限性子宫肌腺症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MRI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n,%)诊断方法弥漫性子宫肌腺症局限性子宫肌腺症准确率MRI141997.1病理结果1420100.0注:

6、与病理结果比较x2=0.061,P<0.052.2MRI表现MRI扫描发现本组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弥漫性子宫肌腺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结合带呈弥漫性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mm,在12mm~41mm之间,经计算得出患者结合带的平均厚度为18.1mm,边界模糊不清。其中11例患者的低信号病灶区域内可见点状、小囊状和条状T1和长T2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肌腺症患者的子宫肌层可见局限性膨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无明显分界,在T1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在T2加权信号上呈稍低信号,且病灶区域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

7、,病灶中心区域可见多个点状高信号。2.讨论3.1子宫肌腺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3.1.1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症是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侵向经脉管侵及外肌层所导致的一种子宫良性病变[3]。但有学者认为子宫肌腺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的范围,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子宫内膜异位,因此也将子宫肌腺症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肌腺症是由患者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入侵肌层间质所导致的。因子宫肌腺症的发病群体主要为育龄期妇女,因此认为子宫肌腺症的发生与育龄期妇女妊娠、刮宫、人流和分娩等存在

8、密切关系,其它导致育龄期妇女发生子宫肌腺症的相关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高雌激素血症和病毒感染等。3.1.2子宫肌腺症的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发现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下腹部疼痛:部分患者月经来临之前或月经周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的症状,且疼痛感会逐加重。②尿频、尿急:子宫肌腺症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子宫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大的子宫会刺激和压迫患者膀胱,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