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

ID:12055323

大小:2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_第1页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_第2页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_第3页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_第4页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桃米社区为例探析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  摘要:桃米社区是台湾社区营造的典型案例,从组织体系到实践方式,对大陆的社区发展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解决大陆社区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社区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社区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组织方式;三是社区建设过程中非营利组织(NGO)的参与。  社区营造;桃米社区;环境整治  检索:.artdesign.org.cn  TU  文献标志码:A  1008-2832(2016)05-0078-03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开展了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重心的社区总体营造。经20多年的发展

2、,社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得到了优化,地方特色产业得到振兴,文化艺术活动延伸到生活各方面,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大陆的社区营造开始于2002年,它以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所生活的物质空间,但由于居民对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与的较少,并没有构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社区。台湾社区营造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大陆的社区发展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期望通过以桃米社区为研究例,对台湾社区营造发展过程、营造内容、营造机制、面临困境等内容进行分析,为大陆社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二、什么是社区营造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德国社会学

3、家滕尼斯(F.Tonnies)在1881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社区概念是在西方社会产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提出的,它是传统社会体系向现代社会体系转变的产物,滕尼斯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社区体现了居民的归属感和亲密的伙伴关系。19世纪30年代社区概念由费孝通等人引入中国,是指人们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结合互助合作的共同体,用以区分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  1951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社区营造(communitybuilding),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它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社区环境改造运动,促进社区自身力量的协调与整合,从而为社区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在

4、诸多国家的社区营造运动中,日本率先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将经验传播给台湾、韩国等地区和国家。  社区总体营造是有社区居民凝聚共识、积极参与并创造社区文化特色的一种改造运动。在日本,社区营造运动盛行于经济快速发展的20世纪60-70年代,它是以地域范围内社会现有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逐渐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的活力的过程。社区营造被日本的学者描述成居民都市自治的有机体,其理念有五个内涵:居民全体参与、地方文化的再检讨、人与自然共生、相互扶助的友情以及社区资源的价值创新与宣扬。  三、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过程  台湾的社区营造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5、从社区营造的思想萌芽到社区营造的成功实践,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时间。50年代到70年代社区营造的思想探索,80年代正式提出了社区总体营造的名词和概念,90年代新故乡社区营造在理论层面开始普及,1999年“九二・大地震”后社区营造的理论付诸了实践。在不同时间段先后推行了社会空间改造运动、地方产业振兴运动和文化艺术活动。  (一)50年代到70年代的社区营造思想萌芽  台湾社区营造的思想萌芽深受日本社区营造运动的影响。日本和台湾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台湾的文化活动和建造活动在20世纪上中叶有很强的日本痕迹。日本的“社区营造”产生的原因是地方劳动力向大城市迁移,导致中小城镇

6、和农村日渐衰落,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威胁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日本政府开展了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持地域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发掘地区的传统文化潜质为目的的“日本列岛改造计划”。  在日本开展社区营造过程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古川町。古川町始建于1589年,坐落在日本关西崎埠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进行社区营造前,古川町面临着环境污染、公共设施不完善,建筑损毁,社区杂乱,人口减少等诸多问题。经历了以当地居民为主导的社区营造运动,街区环境变得整洁,穿城而过的河道中放养了鲤鱼,各类构筑按照传统的样式进行修复或重建,传统的节日与祭祀

7、活动得到了延续,吸引了众多游客。古川町社区营造的成功实施,为台湾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也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图1)  (二)80年代和90年代的社区总体营造  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了文化自觉运动和社会民主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层民主氛围的形成,从而发展成了今天自下而上的民主体制。广大基层民众作为社会运动的主要动力开始崛起,陆续开展了社区自救运动,社区文化保存运动和社区环境改良运动。1994年,文建会正式提出了“社区总体营造”规划,标志着台湾社区营造运动的开始。同年,台湾还开展了生活工艺运动,着重发展社区工艺扶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