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动能与动能定理

08动能与动能定理

ID:12125856

大小:38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08动能与动能定理_第1页
08动能与动能定理_第2页
08动能与动能定理_第3页
08动能与动能定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08动能与动能定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株洲市新时代补习学校尽心竭力办教育,科学方法育桃李高一物理必修2(8)动能与动能定理一、一周知识概述  先通过能的概念引入动能概念,决定动能的因素,利用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动能定理,正确理解定理的含义,明确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通过习题课,提高学生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一)势能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它等于物体的重力和它的高度的乘积。(2)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是EP=mgh。式中高度h是一个相对量,所以EP也是一个相对量。在分析物体的重力势能,应该首先选

2、取一个水平参考面,做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和参考平面相距h的高度上,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mgh。重力势能是标量,当物体所处的位置高于参考面时,h是正值,重力势能是正值,与物体所处的位置低于参考平面时,h是负值,重力势能是负值。(3)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当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或表述为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负功)。用公式表示为WG=-ΔEP或WG=EP1-EP2。

3、2.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是,(我们可以由F-x图象直观的得出)。弹性势能跟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同一个物体,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形变量越小,弹性势能越小。3、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因此计算重力对物体做功时,只需找到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的落差即可。(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

4、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计算公式:EK(3)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是J。(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  (1)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W=ΔEK  (2)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动能定理也建立起过程量(

5、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4株洲市新时代补习学校尽心竭力办教育,科学方法育桃李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和动量定理不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的总冲量一定是零,而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

6、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5)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三、典型例题例1、有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动能增加了mgL  D.势能减少了mgL例2、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7、1、m2的物体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例2.)(例3.)(例5)例3、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B、EkC,图

8、中AB=BC,则一定有( )A.Wl>W2    B.W1EkC          D.Ek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