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

ID:1215042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_第1页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_第2页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_第3页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_第4页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探析为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特征,2011年1~12月对19例GIST患者的C影像学资料作分析,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11例,女8例,男女比例1.4:1。年龄39~72岁,中位年龄56岁。19例中极低危险性4例,低危险性5例,中度危险性7例,高危险性3例。肿瘤位于胃13例,小肠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是便血12例,腹痛9例,腹部包块5例,肠梗阻1例。检查方法:采用GE螺旋CT,进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患者禁食8小时,上中腹部扫描前口服温开水800ml,下腹部、盆腔扫描

2、前加服温开水500ml,先行平扫后增强。增强扫描时自肘前静脉以总量1.5ml/kg,流率4ml/秒,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300mmgl/ml),注射后25~30秒后行动脉期扫描,60~70秒后行静脉期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5mA,层厚5mm,螺距1mm,大病灶另行多层平面重建(MPR)。5影像学与病理学分析:由3名高年资的医生分析病变的CT表现:病变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密度、强化程度、边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转移征象。分析肿瘤的大体病理表现,并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GISTs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19例胃肠道间质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3例(胃体7例、胃底3

3、例、胃窦3例),小肠6例(空肠4例,回肠2例)。肿瘤体积大小差异悬殊,直径2.3~17.3cm。按其生长方式分类,向腔外生长9例,向腔内生长6例,同时向腔内外生长4例。CT平扫表现:19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CT值约10~45Hu,7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例(8例病灶中心有坏死、囊变,3例有出血,1例点状钙化)。增强后19病例均为渐进性持续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其中8例病灶呈中度强化,11例呈明显强化,静脉期CT值要高于动脉期20~30Hu,高于平扫约35~70Hu。实质部分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2例。强化方式与肿块密度有关,密度均匀者,强化亦

4、均匀;中央有坏死囊变者,则为周边强化,中央坏死部分无强化。边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转移征象:19例中境界清楚11例,境界不清周围组织受侵8例。14例有比较明显的邻近结构的推移。所有病例均未见转移征象。5病理结果:19例均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形态多样,由数量不等的梭形、上皮样多边形、胖形或笔杆状细胞组成,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13例。人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16例,c-kit(CD117)阳性18例,神经源性特异标志物(S-loo)蛋白阳性2例。讨论临床表现:GISTs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见于中老年,平均年龄约50~60岁,35岁

5、以前少见[1],发病年龄越小,恶性概率越大。好发部位为胃体、贲门、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等。发生于胃肠道外的较少见,包括网膜、肠系膜及后腹膜等。最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梗阻、出血、贫血以及黑便,恶性者可有浸润性肿块以及体重下降[2]。病理特点:肿瘤直径1~20cm,通常境界清楚,大多无包膜,有时可见假包膜。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肌壁内或浆膜下层,可以伴有黏膜溃疡。根据组织学特点,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梭形细胞为主型和上述两种细胞混合型。免疫表型特点:CD117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特异性抗体,90%~95%的都表达。5良恶性判断:良、恶性判断尚无统一标准,明确的恶性指标为手术时肿瘤浸润

6、到临近器官,或有网膜、肠系膜、腹膜、肝脏、淋巴结及肺等处转移。潜在的恶性指标有:肿瘤≥5cm;核分裂≥5个/50HPF;肿瘤细胞密集的程度;肿瘤坏死;核异形性;肿瘤边界不规则呈舌状浸润于临近的黏膜下层、黏膜层或固有层。GTSTs的CT诊断价值:CT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力高,适用于胃肠道任何部分的检查,相对于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及MRI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认为是检查GIST的最佳方法。CT轴面图像结合MPR有利于判断病灶的来源及显示病灶与肿瘤邻近脏器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强双期扫描可以反映出肿瘤的血供特点,有利于GIST诊断及其危险性的判断,因此应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7、3]。GISTs的鉴别诊断:①消化道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表现为管壁明显增厚、僵硬,并形成软组织肿块突向腔内,表面不规则伴溃疡形成,常导致管腔狭窄,局部淋巴结转移常见,一般较易鉴别,与少见的外生性胃癌鉴别的关键在于后者周围胃壁的浸润、僵硬,范围较大,与正常胃壁呈逐渐移行过程,而GISTs瘤体与胃壁相连部以外的管壁结构层次正常。②胃肠道淋巴瘤,表现为管壁全周性明显增厚,常>1.5cm,管腔无明硅狭窄,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