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

ID:12429744

大小:1.58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_第1页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_第2页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_第3页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_第4页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一建市政考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7一建市政复习背诵要点总结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1)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路分:①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②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③次干路:城市区域性交通,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服务功能④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2)按结构强度分: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0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3)按力学特性①柔性路面——各类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4)—(11)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4)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5)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各结构层材料的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6)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7)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以减轻反射裂缝。(8)路基与材料①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cm③基层是路面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的竖向荷载。④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的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二灰稳定粒料。(9)常用的基层材料①无机结合料(半刚性基层):石灰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二灰稳定土类基层②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柔性基层):级配砂砾和级配砾石基层可做城市次干道及其以下道路,基层粒径不大于37.5mm,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10)沥青路面面层类型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①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SMA(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各等级面层)②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用途——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③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合成沸石作用——发泡、润滑;温度120—130℃④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⑤沥青贯入式面层:厚度不宜超过10cm(11)结构层性能要求①路基:(整、形)整体稳定性、变形量要求②基层:承重层;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不透水性③路面:承载力、温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不透水性、噪声量④降噪排水路面:上面层(磨耗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12)垫层①作用:改善温度和湿度②分类:排水垫层、防冻垫层、半刚性垫层③其他:垫层宽度与路基宽度相同,最小厚度15cm;排水垫层和防冻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13)基层①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作用产生的板底脱空或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冻胀或体积变形对砼面层产生影响;为砼面层提供稳定基础,改善接缝传荷能力。②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特重交通——贫砼、碾压砼或沥青砼;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水泥或二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③基层宽度宜根据砼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砼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④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14)面层砼板通常分为普通(素)砼板、钢筋砼板、连续配筋砼板、预应力砼板。目前我国多采用素砼板。①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②横向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③胀缝设置:邻近桥梁和其他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小半径曲线处设置胀缝间距,宽2-2.5cm。④胀缝板厚2cm,水稳定性好,一定的柔性,且防腐处理;填缝材料:“橡胶树改沥”(橡胶类、树脂类、聚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加入耐老化剂。⑤对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砼路面,横向胀缝或缩缝均设置传力杆。⑥抗滑构造:刻槽、拉槽、压槽、拉毛(15)主要原材料选择①重交通以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强度不低于32.5级②水泥:Ⅰ、要有出厂合格证、产品实验报告,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Ⅱ、3个月储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的水泥要复试,合格后,降级用Ⅲ、储存要室内、通风、阴凉、干燥Ⅳ、不同型号、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Ⅴ、甲供材料,也要复试,合格后可用③粗骨料:碎石不得大于31.5mm(面层);水泥碎石稳定粒料粒径不得大于37.5mm(基层);④海砂不得直接用于砼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主、次,可用支路;⑤钢筋: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可用,同批次同炉号60t一批。(16)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②按材料组成及结构: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按矿料级配及空隙率组成:密集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按公称粒径大小:特粗式(>37.5mm)、粗粒式(≥26.5或31.5mm)、中粒式(最大粒径16或19mm)、细粒式(9.5mm或13.2mm)、砂粒式(<4.75mm)③沥青混合料,按嵌挤原则构成:以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④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⑤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选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沥青性能指标—塑性;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安全性⑥其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路面不宜使用粉煤灰作填料;不宜使用石棉纤维;纤维稳定剂应在250℃高温条件下不变形;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含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粗集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成;⑦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Ⅲ、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17)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交通大旧料取低30--40%,交通不大取高50-80%)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具备适当的粘度;良好的流变性质;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较高的表面张力;耐热化和耐候性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二、城镇道路施工(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3)按照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批准,按照获准的方案修建临时便线、便桥;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④严格划分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4)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5)控制桩放线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网,恢复中线、补钉转角桩,路两边外边桩;(6)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但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7)填土路基施工要点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②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③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④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⑤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8)挖土路基施工要点①挖方段不得超挖;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④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采用石灰或二灰砂砾填实;(9)石方路基施工要点:①清理地表,先码砌边部,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②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参数③宜选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实④沟槽回填土料。(10)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11)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12)(案例)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确定预沉量值;确定压实机具;压实遍数;压实方式;确定虚铺厚度。(13)路基下下管道回填与压实①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②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0--800mm时,应对管道进行加固;③压实方式(法):重力压实和振动压实2种;④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⑤碾压应从路边缘向中央进行;超过曲线段,由内向外碾压(低-高) ⑥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面积重叠1/4—1/3。⑦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14)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①—③项中共同措施是换土)①软土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②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③膨胀土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④冻土:调整结构层厚度或采取隔温性能好的材料;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15)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土中水有固、液、气3种形态;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可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①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②工程实践表明,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③路基排水:设地面和地下2类,地面——设置各种沟渠、地下排水构筑物;地下——设置渗沟、截水沟;④路基隔水:可设置隔离层或采取疏干路基等措施;路基疏干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排水板或超载预压稳定处理⑤附属构筑物:Ⅰ、过街支管与检查井周结合部位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陷;Ⅱ、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对道路的破坏。三、城镇道路基层施工(1)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①石灰稳定土类基层:良好板体性,干缩、温缩特性明显,石灰土只做高级路面的底基层;②水泥稳定土类基层:良好板体性,干缩、冷缩,水泥土只做高级路面的底基层;③二灰稳定土类基层: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很多,明显收缩特性,只做高级路面的底基层;抗冻性:二灰土基层>水泥土基层>石灰土基层水稳性和早期强度:水泥土基层>二灰土基层>石灰土基层(2)控制基层材料离析措施:①基层材料生产a、集料堆放采用小料堆;b、二灰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0.075mm颗粒的含量;c、混合料的总拌合时间一般在35s左右②基层材料运输堆放为避免运输堆放的材料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整体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③基层材料摊铺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3)石灰稳定土基层①厂拌,强制拌;②严格按配合比拌制,及时运输,运输覆盖(防水分蒸发和防扬尘),③春末和气温较高时施工,最低气温5℃,混合料摊铺时路床湿润;④雨期防石灰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尽快碾压密实;⑤压实系数经试验确定,⑥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2%范围内;⑦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内向外碾压;⑧严禁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宁高勿低、宁过勿欠、宁刨勿补)⑨压实成型后应立即洒水养护,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养护期封闭交通。(4)水泥稳定土基层①水泥稳定粒料用作基层时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用作底基层粒料最大粒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②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宜在水泥初凝时间达到前完成碾压;③洒水养护,湿养7d;养护期封闭交通;④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5)二灰混合料基层①厂办,强制拌;②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③及时运输,加强各工序之间的衔接,运输覆盖,防水分蒸发和防扬尘;④春末和夏季施工,施工最低5℃,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1-1.5个月完成⑤混合料摊铺根据试验确定松铺系数,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不宜小于100mm;⑥禁止薄层贴补的方法找平;⑦湿养,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7d;养护期间封闭交通;⑧采用喷洒沥青乳液进行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6)质量检验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二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有:级配、配比、含水率、拌合均匀性、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7)土工合成材料(一)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二)路堤加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摊铺48h内填筑材料,避免暴晒。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第一层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填筑厚度超过600mm才允许采用重型压路机。(三)台背路基填土加筋: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路基与构筑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材料,土工网和土工格栅;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摊铺、张紧定位土工料→分层压实至下一层土工料标高→下一层土工料锚固摊铺。(四)路面裂缝防治Ⅰ、玻纤网和土工格栅应满足抗拉强度、单位面积质量、网孔尺寸、最大负荷延伸率Ⅱ、土工织物能耐170℃以上高温;Ⅲ、白+黑(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新沥青混凝土面层)a、对原砼路面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方可做基层;b、对原砼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的间隙,做填充处理;c、对局部破损的原砼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d、对砼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土工合成材料Ⅳ、黑+黑(原沥青砼面层加铺新沥青砼面层)a、对原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方可做基层;b、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按高程控制、分层摊铺,每层100mm;c、对旧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进行修补、整平,张拉土工合成材料,搭接固定,洒布粘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铺筑新沥青面层。(四)路基防护1.路基防护主要包括:坡面防护——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或岩石边坡;冲刷防护——防护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土质边坡防护可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或网格固定撒草种。岩石边坡防护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模袋等进行防冲刷保护,以保证路基坚固与稳定。2.坡面防护土质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在1:1.0~1:2.0之间;岩石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缓于1:0.3。土质边坡防护应做好草皮的种植、施工和养护工作。施工步骤是:整平坡面,铺设草皮或土工网,草皮养护。岩石边坡防护施工步骤是:清除坡面松散岩石,铺设固定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喷护水泥砂浆,岩面设置排水孔。3.冲刷防护土工织物软体沉排系指在土工织物上放置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为压重的护坡结构,适用于水下工程及预计可能发生冲刷的路基坡面。排体材料宜采用聚丙烯编织型土工织物。土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应验算排体抗浮、排体压块抗滑、排体整体抗滑三方面的稳定性。采用土工模袋护坡的坡度不得陡于1:1。(五)过滤与排水可单独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单独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用于暗沟、渗沟、坡面防护,支挡结构壁墙后排水,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也可用于处治翻浆冒泥和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等道路工程结构中。四、城镇道路面层施工(一)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1、透层与粘层(1)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类型:液体沥青、乳化沥青 (2)双层式或多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或旧沥青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时,应在既有结构、路缘石和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连接面喷洒粘层油;粘层油类型: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沥青2、运输中沥青混合料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3、摊铺作业(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6cm左右宽度的搭接;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cm以上;(2)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铺筑层厚度为<5cm、5-8cm、>8cm三种情况,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135℃、130℃。(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横坡;4、压实成型与接缝(1)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cm;(2)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验试验确定;(3)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紧跟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4)密集配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总重不小于25t,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5)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0-20cm;当采用三轮钢筒压路机时,总重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小于20cm。(6)终压紧跟复压后进行,终压宜采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7)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也可向碾轮喷淋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8)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9)沥青混合料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纵缝宜错开15cm(热接缝)或30-40c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10)梯队作业时采用热接缝;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5、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二)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1、生产(1)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确定;(2)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4)贮存过程中改性沥青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2、摊铺(1)摊铺在喷洒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2)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1-3m/min;(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3、压实与成型(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2)摊铺后紧跟碾压,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路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3)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接缝(1)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2)冷接缝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5、开放交通及其他(1)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2)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生产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3项指标;2、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低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3、水灰比的确定:在满足弯拉强度计算值和耐久性两者要求的水灰比中取小值根据水灰比计算确定单位水泥用量,取计算值和耐久性的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中的大值;4、砼面板施工(1)模板①宜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1处支撑;木模板,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cm,每0.8-1m设1处支撑;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cm,每0.5-0.8m设1处支撑;②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顺直、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刷脱模剂或隔离剂;③摊铺前应全面检查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湿润情况及钢筋位置、传力杆装置等;(2)摊铺与振动①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应与摊铺厚度相匹配,且必须同时配备一台插入式振捣器组成的排式振捣机;当面层铺装厚度小于15cm时,可采用振捣梁;②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静滚遍数应经过试铺段确定;③采用轨道式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厚度不小于3.75m;坍落度宜控制在2-4cm;当面板厚度超过15cm时,坍落度小于3cm时,必须插入式振捣;严控振捣时间,防止过振。④混凝土面层分2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且下层厚度宜为板厚的3/5;一块砼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3)接缝①普通砼路面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传力杆;胀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②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砼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用于砼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③横向缩缝,昼夜温差决定切缝方式——小于10℃,24h内硬切1/4—1/5板厚;10-15℃,软硬切1/3且不小于60mm;大于15℃时软切1/4且不小于60mm深度——有传力杆,1/3H,≥7cm;无传力杆,1/4H,6cm;填缝料——热天施工时缝料宜于板面平,冷天缝料应填为凹液面;(4)养护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养护时间应根据砼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80%,一般宜为14-21d;(5)开放交通在砼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行人通过。砼完全到达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发交通。五、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1、微表处大修工程施工基本要求(1)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2)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4)深度15-40mm的车辙可采取填充处理,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2、施工处理流程与要求(1)清理路面泥土、杂物;(2)可采用半幅施工,施工期间不得断行; (3)不需要碾压成型,摊铺找平后必须立即进行初期养护,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过;(4)气温25-30℃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5)微表处施工前,应安排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以便确定施工参数;2、基底处理要求(1)基底处理方法有2种:一种是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2)对板底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这是城镇道路大修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方法。P3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外观质量要求是:表面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2、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压实度、弯沉值、厚度、平整度、中线高程、宽度、横坡、偏位、抗滑性、井框与路面高差等;3、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混合料配比、压实度、弯沉值、厚度P309-311冬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案例)一、雨期施工1、雨期施工质量控制(1)加强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2)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设雨棚或施工现场搭设可移动的罩棚;(4)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5)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2、路基雨期施工(1)对于土路基施工,要有计划地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记全断面开挖或挖段过长;(2)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多少、填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因雨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3)填方地段,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3、基层雨期施工(1)对稳定类基层材料,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2)下雨来不及碾压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3)水泥稳定土,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4)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基层施工;(5)遭雨淋的水泥碎石稳定粒料,拉回拌合场重新量测含水率,重新加料,重新拌合,重新摊铺,重新碾压4、面层雨期施工(1)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含水率,保证配比准确性;雨期作业各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捣、抹面成型、养护。二、冬季施工1、基层:石灰类,进入冬季前1-1.5个月停止施工;水泥类,提前0.5-1个月停止施工;2、沥青砼面层:(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在低于5℃禁止施工;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严禁冬期施工;(2)必须施工时,提高拌合、摊铺、碾压时的温度;运输覆盖保温,达到摊铺、碾压要求;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无冰、霜、雪;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3、水砼面层施工:(1)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温度不应低于10℃;摊铺温度不低于5℃;(2)施工中根据气温变化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连续5昼夜平均低于-5℃或气温低于-15℃宜停止作业。(3)砼拌合温度不高于35℃;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和早强剂,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4)砼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雪、霜,摊铺温度不低于5℃;(5)尽量缩短各工序时,快速施工;成型后,及时覆盖保温;(6)养护时间不少于28d;(7)砼板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三、高温季节施工1、水泥砼路面高温施工(1)气温高于30℃,拌合物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按高温季节施工;(2)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施工;(3)严控砼配比,必要时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掺加降温材料(刨冰、冰块);(4)尽量避开气温过高时段施工,可选在夜间施工;(5)加强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做面等各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6)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日晒;成型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洒水;P346压实度的检测方法与评定标准一、路基、基层(1刀2灌)1.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2.灌砂法在所测层位挖坑,利用灌砂测定体积,计算密度。适用于土路基压实度检测;不宜用于填石路堤等大空隙材料的压实检测。在路面工程中也适用于基层、砂石路面、沥青路面表面处置及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3.灌水法在所测层位挖坑,利用薄塑料袋灌水测定体积,计算密度。亦可适用于沥青路面表面处置及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压实度检测。二、压实质量的评定(1)通过重型或轻型标准击实试验,求得现场干密度和室内最大干密度的比值。(2)求实测干(质量)密度与最大干(质量)密度的比值,一般以百分率表示。(3)由湿(质量)密度和含水量计算出干(质量)密度后,计算压实度。(4)土基(基层)、路基、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项目中,压实度均为主控项目,必须达到100%合格;检验结果达不到要求值时,应采取措施加强碾压。P431《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1、未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2、银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按规定占用道路;3、经批准临时占用道路的,不得损坏城市道路;占用期满后,应对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对修复或者给予赔偿。4、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持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签发的文件和有关设计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进行挖掘。1K412000城市桥梁工程(最重要)一、城市桥梁结构组成与类型桥梁的主要类型(一)按受力特点分1.梁式桥——(受弯)。2.拱式桥——(受压)。3.刚架桥——(受弯受压)。4.悬索桥——(受拉,梁受弯)。5.组合体系桥——斜拉桥也是组合体系桥的一种。(二)其他分类方式 二、模板、支架的设计、制作、安装与拆除(一)、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验算(1)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时应按表进行荷载组合。表:①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自重力;③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④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⑤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⑥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⑦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⑧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季施工保温设施荷载等。(4)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5)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①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②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③拱架和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④钢模板的面板变形值为1.5mm;⑤钢模板的钢楞、柱箍变形值为L/500及B/500(L-计算跨度,B-柱宽度)(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二)、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制作与安装(1)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2)支架或拱架不得与施工脚手架、便桥相连。(3)支架、拱架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4)当采用充气胶囊作空心构件芯模时,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使用胶囊内模时,应采用定位箍筋与模板连接固定,防止上浮和偏移。②胶囊放气时间应经试验确定,以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持构件不变形为度。 (5)浇筑混凝土和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6)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还应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1)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②、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2)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3)跨径小于10m的拱桥宜在拱上结构全部完成后卸落拱架;中等跨径实腹式拱桥宜在护拱完成后卸落拱架;大跨径空腹式拱桥宜在腹拱横墙完成(未砌腹拱圈)后卸落拱架。(4)在裸拱状态卸落拱架时,应对主拱进行强度及稳定性验算并采取必要的稳定措施(四)模板、支架施工安全措施一、工前准备阶段(一)一般规定1.支架、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搭设和拆除。2.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体检,不适合高处作业者,不得进行搭设与拆除作业。3.进行搭设与拆除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3宝)。4.起重设备应经检验符合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的要求。5.模板支架、脚手架的材料、配件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定。(二)方案与论证1.施工前应根据构筑物的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架形式,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制订搭设、拆除的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2.当搭设高度和施工荷载超过有关规范或规定范围时,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经结构计算和安全性验算确定,并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二、模板支架、脚手架搭设(一)模板支架搭设与安装(搭设、验收、分载、维护)1.模板支架应严格按照获准的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搭设和安装。2.模板支架支搭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交付使用。3.施工中不得超载,不得在支架上集中堆放物料。4.模板支架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完好状态。(二)脚手架搭设(设平台、设梯道、不连支架、不栓绳泵、验收成文)1.脚手架应按规定采用连接件与构筑物相连接,使用期间不得拆除;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接。2.作业平台上的脚手板必须在脚手架的宽度范围内铺满、铺稳。作业平台下应设置水平安全网或脚手架防护层,防止高空物体坠落造成伤害。3.支架、脚手架必须设置斜道、安全梯等攀登设施;攀登设施应坚固,并与支架、脚手架连接牢固。4.严禁在脚手架上拴缆风绳、架设混凝土泵等设备。5.脚手架支搭完成后应与模板支架一起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交付使用。三、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作业区、指挥、顺序、敲拉抛投码放)1.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设警示标志,并由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2.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采用机械作业时应由专人指挥。3.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应按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要求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4.严禁敲击、硬拉模板、杆件和配件。5.严禁抛掷模板、杆件、配件。6.拆除的模板、杆件、配件应分类码放。三、钢筋施工技术(一)、一般规定(2)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50MPa。(二)、钢筋加工(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钢筋宜优先选用机械方法调直。 (5)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三)、钢筋连接1.热轧钢筋接头(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2)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3)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4)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2.钢筋接头设置(2)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4)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6)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四、混凝土施工技术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测定。试件以同龄期者3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2)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4)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三、混凝土施工浇筑(1)浇筑前的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2)混凝土浇筑检查:■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1)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三)混凝土养护(1)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2)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五、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一)、预应力筋(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丝——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抽查(不少于5%,5盘)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查,检查不合格,则将该批钢丝全数检查。抽查(不少于5%,3盘)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盘钢丝报废,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丝为不合格。2)钢绞线——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外观和力学(不少于5%,3盘)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3)精轧螺纹钢筋——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外观检验逐根;拉伸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2)存放的仓库。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3)预应力筋的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二)、管道与孔道(1)一般工程可由钢管抽芯、胶管抽芯或金属伸缩套管抽芯预留孔道。 (2)常用管道为螺旋钢管或塑料(化学建材)波纹管。(3)管道的检验:管道按批进行检验。金属螺旋管每批由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钢带所制作的产品组成,累计半年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塑料管每批由同配方、同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不应超过10000m。(4)管(孔)道的其他要求2)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0倍。(三)、锚具和连接器(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和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验收规定:(1)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验收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数量,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2)锚具、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大桥、特大桥等重要工程,由专业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外观检查(不少于10%,10套),一套不合格双倍,再有不合格逐套检查硬度检查(不少于5%,5套),一套不合格双倍,再有不合格逐套检查静载锚固试验:6套组成3对试件,一套不合格双倍,再有不合格逐套检查(四)、预应力混凝土配制与浇筑(一)配制(1)预应力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³。(3)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五)、预应力张拉施工一、预应力张拉施工(全部掌握)1、基本规定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2、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施工程序:制作张拉台座及底模→钢筋制安→预应力制安及张拉→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放张。(1)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2)严禁使用电弧焊对梁体钢筋及模板进行切割或焊接,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各根预应力筋的初始应力应一致。(3)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的断丝、断筋数量不得超过规定(钢筋不允许,钢丝钢绞丝1%)。(6)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3、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管道安装;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压浆四个环节施工程序:底模制作→钢筋制安→预应力孔道→外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安装→张拉→压浆→封锚(1)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先穿束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2)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4)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防锈措施:5)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3)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2)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六)孔道压浆(1)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2)压浆作业,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d,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白天气温高于35℃ 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4)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5)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水泥浆设计强度的75%(且不低于30MPa)。(三)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一、基本规定(一)人员控制(资质、主持、培训)1.承担预应力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2.预应力张拉施工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3.张拉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二)设备控制1.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2.张拉设备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法定检测单位)二、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一)预应力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按相关规定审批。(二)预应力筋进场检验(外观、力学、3证)1.外观检验:要求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按进场的批次抽样进行力学性能等检验,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试验报告。3.进场检验批和项目的规定。(三)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检验(四)波纹管进场检验1.金属波纹管外观检查应无锈蚀、空洞和不规则皱褶,咬口开裂脱扣等现象。2.塑料波纹管内壁应光滑,壁厚均匀,且不应有气泡、裂口、分解变色线及明显杂质。三、施工过程控制要点(一)下料与安装1.预应力筋及孔道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经计算,并考虑模具尺寸及张拉千斤顶所需长度;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3.锚垫板和螺旋筋安装位置应准确,保证预应力筋与锚垫板面垂直。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4.波纹管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位置,曲线平滑、平顺;架立筋应绑扎牢固,波纹管接头应严密不得漏浆。管道应留压浆孔和溢浆孔。5.预应力筋及波纹管安装应避免电焊火花等造成损伤。6.预应力筋穿束宜用卷扬机整束牵引,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先穿法或后穿法。但必须保证预应力筋平顺,没有扭绞现象。(二)张拉与锚固1.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张拉顺序和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2.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3.张拉应保证逐渐加大拉力,不得突然加大拉力,以保证应力正确传递。张拉过程中,先张预应力筋的断丝、断筋数量和后张预应力筋的滑丝、断丝、断筋数量不得超过规定。4.张拉施工质量控制应做到“六不张拉”,即:没有预应力筋出厂材料合格证、预应力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配套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张拉前交底不清、准备工作不充分安全设施未做好、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张拉。(筋出厂证、筋规格、配套件、交底、准备工作、砼强度——强交配准正规)5.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三)压浆与封锚1.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宜采用真空辅助法压浆;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低于30MPa。2.压浆时排气孔、排水孔应有水泥浓浆溢出。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4.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得低于30MPa。六、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技术一、基层要求(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1.5~2.0mm; 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5~1.0mm。对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的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布粒径为0.2~0.7mm的石英砂进行处理,同时应将环氧树脂上的浮砂清除干净。(3)混凝土的基层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酯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质量比)。(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拋丸打磨。(6)当防水层施工时,因施工原因需在防水层表面另加设保护层及处理剂时,应在确定保护层及处理剂的材料前,进行沥青混凝土与保护层及处理剂间、保护层及处理剂与防水层间的粘结强度模拟试验。二、基层处理(1)基层处理剂可采用喷涂法或刷涂法施工。(2)喷涂基层处理剂前,应采用毛刷对桥面排水口、转角等处先行涂刷。(3)防水基层处理剂应根据防水层类型、防水基层混凝土龄期及含水率、铺设防水层前对处理剂的要求三、防水卷材施工(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四、防水涂料施工(1)防水涂料严禁在雨天、雪天、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施工。(2)防水涂料宜多遍涂布。(3)涂料防水层内设置的胎体增强材料,应顺桥面行车方向铺贴。长度方向搭接不得小于70mm、宽度方向搭接不得小于50mm,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胎体搭接形成通缝。采用两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五、其他相关要求(1)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在铺设桥面沥青混凝土之前严禁车辆在其上行驶和人员踩踏。(2)涂料防水层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直接堆放物品。六、桥面防水质量验收(一)混凝土基层(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2)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是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二)防水层(1)防水层检测应包括材料到场后的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检测。(2)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一般项目为外观质量。(三)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温度应高于卷材防水层的耐热度10~20℃,低于170℃;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10~20℃。七、城市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一)各类围堰施工要求一、围堰施工的一般规定1.围堰施工的一般规定(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二、各类围堰适用范围 三、土围堰施工要求(1)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填出水面之后应进行夯实。填土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3)内坡脚与基坑边的距离不得小于1m。四、土袋堰施工要求(1)袋中宜装不渗水的黏性土。围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2)堆码土袋,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五、钢板桩围堰施工要求(1)有大漂石及坚硬岩石的河床不宜使用钢板桩围堰。(5)施打顺序一般从上游向下游合龙。(6)钢板桩可用捶击、振动、射水等方法下沉,但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下沉。(7)接长的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桩的接头位置应上下错开。(8)施打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桩的位置是否正确、桩身是否垂直,否则应立即纠正或拔出重打。八、双壁钢围堰施工要求(3)双壁钢围堰各节、块拼焊时,应按预先安排的顺序对称进行。拼焊后应进行焊接质量检验及水密性试验。(二)、桩基础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一、沉入桩基础(一)准备工作(1)对地质复杂的大桥、特大桥,为检验桩的承载能力和确定沉桩工艺应进行试桩。(2)贯入度应通过试桩或做沉桩试验后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二)施工技术要点(1)沉桩顺序: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2)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视桩端土质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3)沉桩过程中应加强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测、监护。(4)在沉桩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暂停施工,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贯入度发生剧变;2)桩身发生突然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3)桩头或桩身破坏;4)地面隆起;5)桩身上浮。二、钻孔灌注桩基础(一)准备工作(1)施工前应掌握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具备所用各种原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检验报告。(2)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二)成孔方式与设备选择依据成桩方式可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沉管成孔灌注桩及爆破成孔 (三)泥浆护壁成孔1.泥浆制备与护筒埋设(1)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2)护筒埋设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3)泥浆作用:护壁、悬渣、冷却、润滑。(4)灌注混凝土前,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10;含砂率不得大于2%;粘度不得大于20s。(5)现场应设置泥浆池和泥浆收集设施,废弃的泥浆、钻渣应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2.正、反循环钻孔(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3.冲击钻成孔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4.旋挖成孔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并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四)干作业成孔1.长螺旋钻孔(1)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3)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4)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2.钻孔扩底灌注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灌注桩顶以下5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灌注随振动,每次灌注高度不大于1.5m。3.人工挖孔挖孔桩截面一般为圆形,也有方形桩;孔径1200~2000mm,最大可达3500mm;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五)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1)灌注桩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就是商品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 (2)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3)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4)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六)水下混凝土灌注(1)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2)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②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3倍。)(3)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七)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二、空口高程及钻孔深度误差孔口高程误差:勘测口再次回填,施工过程中废渣堆积,孔深测量采用张良钻杆方法,不宜采用测绳法三、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对于直径800~1200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是合理的。每根桩孔开孔时,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四、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一)主要原因(基架不平、钻杆不直、钻头不匀、软硬交界)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二)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五、塌孔与缩径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致。六、持力层判断错误:结合地质资料,钻机受力,钻杆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综合判断八、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一)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规范规定,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1.0m。在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时,除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二)灌注混凝土时堵管1.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2.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3.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4.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大值。隔水栓应认真细致制作,其直径和椭圆度应符合使用要求,其长度应≤200mm。5.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若因故推迟灌注混凝土,应重新进行清孔。(三)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1.主要原因:(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混凝土过早结块,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2.预防措施:(材料合规、认真清孔、降低速度、底端焊固、顶部焊固、设加强筋、减少底箍筋) 除认真清孔外,当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四)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预防措施:严格把好进厂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混凝土的和易性。(五)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1.主要原因:(未埋、拔管、快凝、清砂)(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2)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混凝土内。2.预防办法:(指挥、埋深、砼面、时间)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混凝土面和重锤实测孔内混凝土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1m。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六)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桩顶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桩,桩顶10m内的混凝土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减少桩顶浮浆。九、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一)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二)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三)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后拔除钢筋骨架,待已灌混凝土强度达到C15后,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并钻除原灌混凝土的浮浆,再用Φ500钻头在桩中心钻进300~500mm深,这样就完成了接口的处理工作,然后便可按新桩的灌注程序灌注混凝土。八、墩台、盖梁施工技术一、现浇混凝土墩台、盖梁(一)重力式混凝土墩、台施工(1)墩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2)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3)分块数量,墩台水平截面积在200㎡内不得超过2块;在300㎡以内不得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二、预制混凝土柱和盖梁安装(一)预制柱安装(1)基础杯口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预制柱安装。(2)杯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拆除斜撑。九、城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1、装配式梁(板)施工要求(一)预制构件与支承结构(1)装配式桥梁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和吊装就位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吊装强度,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构件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低于30MPa。吊装前应验收合格。(2)安装构件前,支承结构(墩台、盖梁等)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承结构和预埋件的尺寸、标高及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验收合格。(二)吊运方案(1)吊运(吊装、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2)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应经过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3)确定吊车站位、运输路线与交通导行等具体措施三、安装就位的技术要求 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2、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一、支(模)架法(一)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2)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3)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分段浇筑(二)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2)混凝土内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设置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二、悬臂浇筑法(一)挂篮设计与组装(1)挂篮结构主要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2)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为20mm。(二)悬浇顺序及要求(1)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粱临时固结;(2)在0号块段上安装两个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4)中跨合龙段。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凿毛)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有关方签认后方准浇筑。(三)张拉及合龙(1)顶板、腹板纵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一般为上下、左右对称张拉,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施做。(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粱合龙顺序一般是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3)连续梁(T构)的合龙、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合龙段的长度宜为2m。2)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3)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4)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以尽早施加预应力。5)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四)高程控制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时应考虑:(1)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2)预拱度设置;(3)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4)温度影响。十、钢梁制作与安装要求一、钢梁制造(1)钢梁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制造。(2)钢梁制作基本要求:2)钢梁制造焊接环境相对湿度不宜高于80%。3)焊接环境温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不得低于5℃,普通碳素结构钢不得低于0℃。4)主要杆件应在组装后24h内焊接。(3)钢梁制造企业应向安装企业提供下列文件:1)产品合格证,材料质量证明说和检验报告;2)焊缝物件检验报告及焊缝重大修补记录;3)施工图,拼装简图;4)工厂试拼装记录;5)杆件发运和包装清单二、钢梁安装 (一)、安装前检查(1)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2)应对桥台、墩顶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方可安装。(二)、安装要点(1)吊装杆件时,必须等杆件完全固定后方可摘除吊钩。(2)钢梁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节段应测量其位置、标高和预拱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校正。(3)钢梁杆件工地焊缝连接,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无设计顺序时,焊接顺序宜为纵向从跨中向两端、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4)钢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穿入方向应全桥一致。施拧顺序为从板束刚度大、缝隙大处开始,由中央向外拧紧,并应在当天终拧完毕。施拧时,不得采用冲击拧紧和间断拧紧。(5)拧完当班检查,抽查5%且不少于2套,不小于80%合格率。(三)、现场涂装施工规定(1)上翼缘板顶面和剪力连接器均不得涂装。(2)涂装应在天气晴朗、4级(不含)以下风力时进行,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涂装后4h内应采取防护措施。(四)、制作安装质量验收主控项目1.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3.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摩擦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4.焊缝探伤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5.涂装检验应符合规定。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技术一、钢—混凝土结合梁的构成与适用条件(一)钢—混凝土结合梁一般由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两部分组成:1.钢梁由工字形截面或槽形截面构成,钢梁之间设横梁(横隔梁),有时在横梁之间还设小纵梁。2.钢梁上浇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桥面板。3.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设传剪器,二者共同工作。(二)钢—混凝土结(组)合梁结构适用于城市大跨径或较大跨径的桥梁工程,目的是减轻桥梁结构自重,尽量减少施工对现况交通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二、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一)基本工艺流程钢梁预制并焊接传剪器→架设钢梁→安装横梁(横隔梁)及小纵梁(有时不设小纵梁)→安装预制混凝土面层并浇筑接缝混凝土或支搭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模板并铺设钢筋→现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束→拆除临时支架或设施。(二)施工技术要点:1.钢梁制作、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2.钢主梁架设和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设置施工支架。施工支架设计验算除应考虑钢梁拼接荷载外,应同时计入混凝土结构和施工荷载。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主梁的安装位置、高程、纵横向连接及施工支架进行检查验收,各项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要求。钢梁顶面传剪器焊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4.现浇混凝土结构宜采用缓凝、早强、补偿收缩性混凝土。5.混凝土桥面结构应全断面连续浇筑,浇筑顺序:顺桥向应自跨中开始向支点处交汇,或由一端开始浇筑;横桥向应先由中间开始向两侧扩展。6.桥面混凝土表面应符合纵横坡度要求,表面光滑、平整,应采用原浆抹面成活,并在其上直接做防水层。不宜在桥面板上另做砂浆找平层。7.施工中,应随时监测主梁和施工支架的变形及稳定,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当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8.设有施工支架时,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卸落施工钢筋(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一、拱桥的主要施工方法1.按拱圈施工的拱架(支撑方式)可分为支架法、少支架法和无支架法;其中无支架施工包括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以及由以上一种或几种施工组合的方法。2.选用施工方法应根据拱桥的跨度、结构形式、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水平等因素,并经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二、现浇拱桥施工:(一)一般规定(1)装配式拱桥构件在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值的75%。(2)拱圈(拱肋)封拱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在当地年平均温度或5~10℃时进行。(二)在拱架上浇筑混凝土拱圈(1)跨径小于16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2)跨径大于或等于16m的拱圈或拱肋,宜分段浇筑。(3)拱圈(拱肋)封拱合龙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各段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三、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安装(二)安装技术要点大跨径桁式组合拱,拱顶湿接头混凝土,宜采用较构件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早强混凝土。十一、管涵和箱涵施工一、掌握管涵施工技术要点1、涵洞分为:管涵、拱形涵、盖板涵、箱涵;道路建成后采用暗挖法施工2、管涵施工技术要点:a、在砼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设砼管座,顶部弧形面与管身紧贴合保证受力b、无在砼或砌体基础、管体直接设在天然地基上时:按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实密实,做成与管身密贴的弧度管座c、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3、拱形涵、盖板涵施工技术要点:1)可依据道路施工流程采取整幅或分幅施工2)挖方区基础开挖符合设计要求且边坡稳定;填方区在填土至地基标高后,及时进行结构施工3)遇有地下水时,将地下水降至基底0.5m以下4)涵洞两侧的土回填,应在主结构防水层的保护层完成且保护层砌筑砂浆强度达到3MPa,管涵砌体砂浆或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对称回填,外侧高差不超过300mm。二、箱涵顶进施工技术1、箱涵顶进准备工作1)作业条件:①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要求②完成既有线路监测加固的测点布置③完成工作坑作业范围内的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采取改移保护措施④工程降水达到设计需要2)机械设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完成验收3)技术准备:①熟悉图纸②施工组织设计已批准,施工方法、顺序已经确定③全体施工人员培训、技术安全交底④完成测量放线2、工艺流程:现场调查→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箱涵制作→顶进设备安装→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进→吃土顶进→监控量测→箱体就位→拆除加固设施→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坑恢复3、箱涵顶进前检查的工作:(1)箱涵主体结构砼强度达到100%,防水层、保护层按设计完成(2)顶进作业面:a、地下水位降至基底0.5m以下,避开雨期施工,如在雨期施工做好防洪、防雨排水工作b、后背施工、线路加固达施工方案要求;顶进设备和机械符合要求c、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实验结构符合要求d、工作坑内与顶进无关人员、材料、物品设施撤出现场e、穿越线路管理部门的配合人员、抢修设备、通信器准备完毕(3)、箱涵顶进启动:①启动时,此案成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②液压泵空转一段时间,检查系统、电源、仪表无异常情况后试顶 ③液压千斤顶在0.1倍箱涵自重顶力顶进后,应暂停加压,检查顶进设备、后背和各部位,无异常时分级加压试顶③每当油压升高5~10MPa时,停泵观察;发现顶镐、顶柱、后背、滑板、箱涵结构等部位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顶进如发现异常立即停顶进④当顶力达到0.8倍结构自重时箱涵未启动,立即停止顶进;找出原因解决后重新加压顶进⑤箱涵启动后,立即检查后背、工作坑周围土体稳定情况,无异常可继续顶进⑥千斤顶开动数据、位置,油泵压力表读书、总顶力级着力点出现异常时停止顶进(4)、顶进挖土:①可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但一般选用小型反铲顺坡开挖,每次开挖进尺0.4~0.8m,顶进与挖运土交替进行,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汽车出土,挖土顶进3班连续作业,24h不得间断②顶板切土、侧墙刃脚切土、底板前清土必须有人工配合③两侧欠挖50mm,换钢刃脚切土顶进④列车通过时严禁机械挖土,人员撤离开挖面(5)、顶进作业:①挖土和顶进交替部分小顶铁、换长顶铁、安装横梁②箱涵、桥涵每前进一顶进,观测顶进轴线和高程偏差,发现偏差及时纠偏③铁道路基下吃土顶进时、不宜对箱涵做较大轴线和高程调整动作④每次顶进应检查液压系统、顶柱安装和后背情况。6、箱涵顶进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①尽可能避开雨期②雨期施工做好地面排水③雨期开挖工作坑时保持边坡稳定,可放坡或设支撑;加强边坡支撑的检查④冬雨期施工场地上方搭设作业棚⑤冬雨期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符合设计要求三、箱涵顶进的安全措施1、施工前的安全措施:1)现场踏勘调查:①在铁路下:掌握客、货车辆运行状况,车辆通过次数、间隔、速度、数量、间距和高程②在公路、道路下:掌握路面结构、交通情况;路基中埋设的地下管线、电缆、障碍物等③了解线路管理部门对施工的要求;期间交通疏导;机动车限速的可行性2、人员与设备①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②设备进行性能、安全检查符合规定③现场动力、照明的供电系统符合要求2、施工安全保护:1)铁道线路加固方法与措施:①小型箱梁——调轨梁、轨束梁②大型、大跨径箱涵——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工字轨束梁、钢板脱壳法③地质差、承载力低、含水量高、铁路列车不允许限速——低高度施工便梁法2)路基加固方法与措施:①控制路基变形的方法:管棚超前支护、水平旋喷超前支护②提高断面上方土体稳定性的方法:底面深层注浆加固3)管桥迁移和保护措施——尽可能迁移,否则暴露管线和支架架设,并编辑应急措施,配备相关材料机具3、施工安全保护措施1)施工区域安全措施:①限制铁路列车通过区域的速度,限制或疏导路面交通②设置施工警戒区域护栏和警示装置,设专人值守③加强底面、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2)施工作业安全措施:①施工现场、工作坑、顶进作业区、路基不得有积水侵泡②设立施工现场围挡,有明显警示标志、隔离施工现场和社会活动区,封闭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③列车运行间隙或避开交通高峰期开挖和顶进,列车通过时严禁挖土作业,人员撤离开挖面④顶进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在顶铁、顶柱布置区内停留 ⑤顶进过程中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严禁在工作状态下检查和调整十二、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案例)二、质量控制要点(二)裂缝发生原因(水化热、内外约束条件、外界气温变化、收缩变形、沉陷裂缝)(三)质量控制主要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2)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4)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2.浇筑与振捣措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3.养护措施(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20℃。(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粒径150mm以上、25%体积内、强度合规),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5)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应符合规定(普通14d,掺料21d,高温28d)(二)旧桥拆除施工安全措施一、安全基本规定与前期工作(一)安全基本规定拆除施工严禁立体交叉作业。(四)专家论证应考虑的问题:1.安全性的保证2.施工的可行性3.对交通的影响4.对环境的影响。二、实施性施工方案编制(3)施工方法选择:1)应依据设计原则,与所拥有的机具设备匹配,符合现场条件。2)必须是可控制的,安全措施能够落到实处。3)应能够与监控、交通组织、施工组织,预案协调。4)一个拆除工程可能是多个方法的集合,不宜单一、机械地采用某一个方法。(4)安全保证内容1)施工控制是对拆除的安全保证。与桥梁建设施工相比,桥梁拆除施工控制对安全的要求更高。2)桥梁拆除实施性施工方案应包括:①拥有合理的实施方案;②明确的控制目标和内容;③必要的监控手段;④交通组织计划;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⑥各部门的协调方案;⑦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二)施工安全控制重点1.控制重点除对拆除对象的过程控制外,需要控制机械设备状态、支架稳定和变形、临时设施;需要控制解除以往的加固措施进程(如解除体外预应力束);需要控制因拆桥影响桥位的路上交通和河流中的航运;需要控制拆下来的构件残渣堆放等。三、桥梁拆除施工(2)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在拆除工程开工前15d,将下列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施工单位资质登记证明;2)拟拆除桥梁、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3)拆除施工组织方案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4)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二)安全施工管理1.人工拆除(2)人工拆除施工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作业面的孔洞应封闭。2.机械拆除(2 )当采用机械拆除桥梁时,应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对只进行部分拆除的桥梁,必须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6)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选用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每台起重机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载荷的80%,且应对第一吊进行试吊作业。3.爆破拆除(1)爆破拆除工程应做出安全评估并经当地有关部门(一般是公安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2)从事爆破拆除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工程所在地法定部门核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承担相应等级的爆破拆除工程。(三)安全防护措施(1)拆除施工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设计方案搭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部门的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四)安全技术管理(1)爆破拆除和被拆除桥梁面积大于1000㎡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被拆除桥梁面积小于1000㎡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实施。(2)在大雨、大雪、六级(含)以上大风等严重影响安全施工天气时,严禁进行拆除作业1K41300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选择题)1、地铁车站结构成: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2)形式分类:①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地下车站②站台形式:岛式——双跨、三跨;侧式——双跨;岛侧混合从路的左右分的③结构横断面:a矩形——最常用,一般用于浅埋、明挖车站b拱形——分单拱和多跨连拱,多用于深埋或浅埋暗挖车站c圆形——盾构法d马蹄形、椭圆形——多选别把这两个漏了④运营性质:区域站、换乘站、枢纽站、联运站、中间站、终点站3、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作业1)明挖法自身特点:①从地表向下开挖基坑到设计标高,在由下而上建造主体结构、防水措施②最常用的方法,优点: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保证工程质量、造价低③分为:敞口放坡基坑;有围护结构基坑;2)盖挖法自身特点:①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能控制周围土体变形和地表沉降、有利于保护临近建构筑物、底部土体稳定、隆起小、施工安全②缺点:砼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处理困难,难度大,费用高③分为:一、盖挖顺作业:一直挖到低,在从低下往上做结构体,主要依赖坚固的挡土结构;对于饱和的软弱地层以刚度大、止水性能好的地下连续墙为首选二、盖挖逆作业:向下挖一部分,周边做一部分结构体,挖到底时结构体也做完了优点:一般不设内部临时支撑或锚锭缺点:暗挖时施工难度大、费用高三、盖挖半逆作法:一般要设置横撑并施加预应力3)喷锚暗挖法:(矿山法)1、喷锚暗挖法自身施工特点——对地层适应性较广,适用于结构埋置较深、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运输繁忙、地下管线密布,对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城镇地区地下构筑物施工分为①新奥法:a、要求初期有一定柔度,以利用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b、要求初期有一定刚度,因为浅埋隧道上的地层压力是覆盖层的全部或部分土柱重,减少地表沉陷c、采用喷混凝土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时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先喷混凝土后打锚杆;围岩条件恶劣时,则采用初喷混凝土→架钢支撑→打锚杆→二次喷混凝土。②浅埋暗挖法:Ⅰ、在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地下工程、a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 b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c以格栅(或钢结构)和锚喷作为支护手段d遵循新奥法大部分原则,按照十八字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Ⅱ、不允许带水作业;Ⅲ、要求开挖面有一定的自立性、稳定性———对开挖面前的进行地层预加固和预处理Ⅳ、不用浅埋暗挖法地方: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粉细砂地层,降水有困难或经济上现在此工法不合算的地层二、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与施工方法1、明挖法施工隧道:1)在场地开阔、交通环境允许地区优先采用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2)结构:矩形结构,分为:①整体式衬砌结构浇筑:结构整体性好,防水有保证②预制装配式结构:整体性差2、喷锚暗挖法施工隧道:1)在城市区域、交通要道、地上地下构筑物复杂地段采用①浅埋暗挖法只要针对埋深较浅、松散不稳定的土层、软弱破碎岩层②浅埋暗挖更强调地层的预支护和预加固(与新奥法相比)a、预支护与预加固方法: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开挖面超前深孔注浆;管棚超前支护b、开挖原则:预支护、预加固一段,开挖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支护一段,封闭成环一段c、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是控制稳定和可靠的依据;其次也是水平收敛、地表下层重要的判断依据2)结构:拱形结构,断面形式:单拱、双拱、多跨连拱3)衬砌的基本类型:复合式衬砌:①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组成a、初期支护作用:加固围堰、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松动失稳,且是衬砌结构中的主要承载单元b、初期支护宜采用喷锚支护,可选用锚杆、喷砼、钢筋网、钢支撑单一或一并使用4)特殊地段:①干燥无水的坚硬围岩中——单层喷锚支护,不做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②防水要求不高、围岩有一定的自稳能力——采用单层模注砼衬砌,不做初期支护和防水隔离层3、盾构法施工隧道:1)条件:松软含水地层、地面构筑物不允许拆迁、施工条件困难2)优点:振动小、噪声低、速度快、安全可靠、对沿线居民生活、地面下建构筑物影响小3)衬砌分为:①预制装配式②双层衬砌——用于含有腐蚀性地下水地层中③挤压砼整体式衬砌(ECL)a分为:素砼、钢筋砼、钢纤维砼(应用最多)b一次成型、内表面光滑、衬砌背后无空隙、无须注浆,且对地层移动特别有效c要用到框模,较为复杂,在渗透性较大的土层中达不到防水的要求,故应用不广。三、轨道结构1、轨道结构组成: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道岔、其他附属设备2、减振结构:a较高减振轨道结构——线路中心距离住宅区、宾馆、机关等建筑物小于20m及穿越地段b特殊减振轨道结构——线路中心距离医院、学校、音乐厅、精密仪器厂、文物保护、高级宾馆等建筑物小于20m及穿越地段四、地铁车站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是——防水砼施工质量检查与控制2、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由项目经理编制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专项方案、专家论证3)按合同、规范、标准严格控制是施工质量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1)依据方案、目标,选择模板支架体系,验算强度、刚度、稳定性2)模板支架安装排架立杆间距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加大间距3)变形缝、止水带安装,必须由项目技术员、质检员验收4、砼浇筑:1)防水砼拌合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2)防水砼灌注是自由倾落度高度不应大于2m,灌注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3)防水砼每层灌注厚度: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0.3m,表面振捣器不应大于0.2m4)砼终凝后及时养护,垫层不少于7d,结构砼不少于14d.5、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应符合:1)已灌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不应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不应低于2.5MPa2)已灌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清理干净后粘贴遇水膨胀胶条6、后浇带施工应符合:1)位置应设于受力和变形较小处,宽度宜为0.8~1.0m2)后浇带砼是施工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进行3)浇砼施工前,2侧应凿毛,清理干净,保持湿润,刷水泥浆后粘贴遇水膨胀胶条4)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配比经试验确定5)后浇砼养护期不少于28d明挖基坑施工(选择、案例—重点复习)一、工程降水方法1、降水方法选择基本要求:①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采用井点降水;不超过3m,可边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②当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有承压水时:进行坑底突涌试验,必要时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③当坑底含承压水层上部土体压重不足以抵抗承压水水头时,布置降压井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防止承压水突涌,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④当因降水引起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当基坑临近建筑物时,危机周边环境安全时采用截水、回灌2、工程降水的方法:1)按水分的分类分:①地表水:集水明排②潜水:集水明排、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③承压水:喷射井点、管井3、常见降水方法:1)明沟、集水井排水: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物基础边0.4m以外,沟边距离边坡坡脚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比沟底面低0.5m以上2)井点降水:①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选择②井点布置(必须掌握)a、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单点降水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b、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时——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两侧c、当基坑面积较大时——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3)其它要求:①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②井点间距为0.8~1.6m;③滤水管必须埋入含水层内,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④管井的虑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虑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 ⑤井管和孔壁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4、基坑的隔/截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1)隔(截)水帷幕①采用的目的: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②截水帷幕常用:注浆、旋喷、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或咬合式排桩③跟提高井点降水的降水效率有关系的:地下水渗特征、降水目的、隔水帷幕深度、含水层的位置2)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①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底板——降水井在里面,目的是疏干坑内地下水②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降水井在外面,目的降水,降压防止基坑内底板隆起、承压水突涌③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降水井在里面a基坑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含水层中—降压b基坑较深,坑底已进入承压含水层中—前期降压,后期疏干承压含水层二、深基坑支护结构与边坡防护1、基坑工程是地面向下挖一个地下空间,基坑四周设垂直的挡土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式在基底插入一定深度的板(桩)墙结构,而支撑结构为了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墙体的弯矩;分为内撑和外锚2、围护结构——1)包括:板墙、围檩、附件等板墙:承受基坑开挖荷载所产生的土压力、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3、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类型止水深度和特点型钢桩止水差H型钢间距1.2-1.5m,造价低;适用于黏性土、砂性土和粒径不大于100mm的砂卵石地层止水差,地下水位高处不适用预制砼板桩需辅助防水措施施工困难,机械要求高,挤土现象严重;自重大受起吊设备影响,不适合大深度基坑,钢板桩新的止水效果好,如有漏水现象,需增加防水措施成品制作,反复使用,施工简单,有噪音;刚度小,变形大,与多道支撑结合,软弱土层采用钢管桩需有防水措施配合截面刚度大于钢板桩,在软弱土层开挖深度可大灌注桩需降水或止水措施配合刚度大,可用在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地层、环境影响小SMW工法桩止水好强度大;内插型钢可拔出反复使用,经济性好;用于软土地层时变形较大地下连续墙止水好刚度大,开挖深度大,适用所有地层;强度大,变形小,隔水好,可兼做主体结构;可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环境影响小;造价高水泥土搅拌桩挡墙止水好无支撑,造价低,墙体变形大(1)SMW工法桩①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的间距和平面布置形式应根据计算确定②常用的内插型钢布置形式可采用密插型、插二跳一型和插一跳一型三种。③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④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⑤拟拔出回收的型钢,插入前应先在干燥条件下除锈,再在其表面涂刷减摩材料。(2)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有如下优点: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头应按下列原则选用:①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波纹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钢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头等柔性接头;②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需要形成整体墙体时,宜采用刚性接头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之上,并能承受水土压力和施工机具设备等附加荷载,不得移位和变形。4、支撑结构类型分为:①内支撑:各种型钢、钢管撑、钢筋砼撑②外拉锚:拉锚、土锚③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三、基槽土方开挖及变形控制1、边坡防护技术: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坡度是直接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2)基坑放坡失稳原因:①基坑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时,边坡失稳塌陷②没有按设计要求放坡③坡顶堆放土方、材料、机械等增加了附加荷载④开挖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稳⑤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使土体松散⑥降水措施不力、水位未降至基底以下,基底下给排水管漏水渗入边坡土层等3)基坑放坡要求:①设置分级过渡平台②以控制分级坡高、坡度为主,加以辅助支护和保护③分级放坡时,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岩石留台宽不宜小于0.5m;土质留台宽不宜小于1.0m;下级放坡坡度缓于上级坡度4)长基坑开挖与过程放坡:①长条形基坑开挖纵向放坡的目的:a保证开挖安全、防止滑坡;b保证出土运输方便2、边坡保护——基坑边坡稳定措施:(背)①有依据的确定边坡坡度,在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②做好基坑降排水、防洪工作,保持基底、边坡干燥③坡度受到限制采取围护结构有不经济时,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砼、抹水泥砂浆护面④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1~2m范围内,高度1.5m高堆放土方、材料、重物、机械行驶等⑤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⑥暴露时间长的基坑,及时采取护坡措施⑦发现边坡有失稳迹象,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等有效措施3、坑土方开挖1)基本规定①根据支护结构、降排水要求,确定施工方案②基坑四周底面设排水沟;排水设施;坡顶、面、脚采取降水设施③软土基坑——分层、分块、均衡开挖,分块开挖后及时施工支撑对于预应力要求的钢支撑或锚杆,按设计要求时间预应力④机械开挖过程中不得碰撞支护结构、格构柱、降水井和扰动原状土2)发生下列情况立即停止挖土,检查原因、采取措施后方能挖土:①围护结构变形明显加剧②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响声③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④支撑轴力突然增大⑤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⑥边坡出现失稳征兆时4、基坑的变形控制:1)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由:①土体变形②围护结构水平位移③围护结构竖向变位④坑底土体隆起过大的坑底隆起原因:a、基坑底不透水土层自重不能够承受不透水土层下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隆起b、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不足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2)地表沉降:由①②引起基坑周边建构筑无变形3)基坑变形的控制方法:(背)①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②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③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④减少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⑤调整围护结构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4)坑底稳定控制(背):①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②适时施作底板结构5、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1)基坑工程安全风险主要是基坑坍塌和淹埋,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2)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①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方法②控制好边坡③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④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⑤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严禁超挖⑥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3)应急预案:①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②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袋装水泥、土袋草包、临时支护材料、堵漏材料、设备、抽水设备等抢险物资和设备③信息化施工。注意管线破坏事故征兆,如果基坑即将坍塌、淹埋时,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4)抢修支护与堵漏①围护结构缺陷的渗漏处理方法:a不严重时: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b较严重,直接封堵困难时:首先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液浆封堵渗漏处,再继续向下开挖②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过大变形或较为危险的踢脚变形时,可采取坡顶卸载,增加内支撑和外锚,被动土区域堆载或注浆加固等措施③基坑出现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时,降低土中水位,并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④基坑坍塌或失稳征兆已经非常明显时,果断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5、开挖过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保护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地质条件、现况管线调查a管线调查:勘察报告、规划单位、建设部门、管线管理部门、坑探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专家论证3)现况管线改移、保护措施①对于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②对开挖受影响的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进行临时加固③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召开工程范围内有关地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人防、地铁等设施管理单位的调查配会,有产权单位指认所属设施及准确位置,设明显标志④施工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地下管线、维护加固措施,以保持完好⑤观测管线沉降和变形并记录6、工程施工检查量测内容和方法1)基坑监测项目包括:(1)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常称为测斜变形),(2)锚杆或支撑内力,围护结构内力,(3)地下水位,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4)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5)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裂缝(6)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7)坑边地表沉降,立柱竖向位移,坑底隆起(回弹)等。2)暗挖隧道常规监测项目: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洞内状态贯穿、净空收敛、拱顶下沉3)监控的方案: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信息反馈系统等4)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5)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内容:①工程概况②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立面布置图③采取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④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⑤监测结果评价地基加固处理一、地基加固方法的选择(一)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1.基坑地基按加固部位不同,分为基坑内加固和基坑外两种。2.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有时也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3.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等。(二)基坑地基加固的方式 1.在软土地基中,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2.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法,适用于较浅基坑,方法简单操作方便。3.采用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或其他方法对地基掺入一定量的固化剂或使土体固结,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为主,适用于深基坑。(浅换填、深固结)二、注浆工艺分:渗透(入)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电动化学注浆1、注浆法所用的浆液是由主剂(原材料)、溶剂(水或其他溶剂)及各种外加剂混合而成。通常所提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所用的主剂。外加剂可根据在浆液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固化剂、催化剂、速凝剂、缓凝剂和悬浮剂等。注浆材料有很多,其中,水泥浆是以水泥浆液为主的浆液,适用于岩土加固,是国内外常用的浆液2、在地基处理中,注浆工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可分为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电动化学注浆四类适用条件地基加固处理注浆法加固适用条件小导管注浆加固中砂以上的砂砾土和有裂隙的岩石(碎石土、砂卵土夯路基)渗透(入)注浆砂卵石地层渗入注浆低渗透的砂土层劈裂注浆黏土层劈裂注浆或电动硅化注浆一般静压力难以使浆液注入土的孔隙地层电动化学注浆淤泥质软土层高压喷射注浆常用于中砂地基,黏土地基中如有适宜的排水条件也可用压密注浆砂层挤压、渗透注浆3、水泥土搅拌法:1)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2)按固化掺入状态不同分:浆液搅拌;粉体搅拌;3)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的技术优点: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②搅拌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对环境影响小③根据上部结构需要,灵活采用加固形式④与钢筋砼桩基相比,可节约钢材降低造价4)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测:①成桩3d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控检查上部桩身均匀性;②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检查搅拌的均匀性,开挖深度超过停浆面下0.5m③重力式水泥土墙还应用开挖法检查搭接宽度和位置偏差;④采用钻芯法检查水泥土搅拌桩的单轴抗压强度、完整性和深度。4、高压喷射注浆:1)对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沙土、黄土、素填土、碎石土;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要现场试验2)基本形状:旋喷、定喷、摆喷,三种都可以用下列方法实现;①喷射长度:三>双>单②单、双的高压水泥浆和三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20MPa3)高压喷射注浆的主要材料为强度等级4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参数应根据试验和工程经验确定4)高压喷射注浆的全过程为:钻机就位→钻孔→置入注浆管→高压喷射注浆→拔出注浆管5)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时,旋喷加固体的直径受施工工艺、喷射压力、提升速度、土类和土性等因素影响。6)施工质量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经验采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查。盾构法施工(案例﹢选择)一、盾构施工条件与现场布置1、盾构机型选择要点:1)选择目的:隧道断面形状与外形尺寸、盾构机类型、性能、配套设备、辅助工法2)选择依据: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隧道断面形状与外形尺寸、隧道深度、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地面建筑物、地表隆沉3)选择原则: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以可靠性为前提,经过工程实践验证、可靠性高的先进技术 2、盾构施工条件(1)盾构与盾构组成:切口环、支撑环、盾尾(2)适用条件:1、在硬岩外的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2、盾构法施工隧道应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宜不小于1D(洞径)。3、地面上必须有修建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土进料的工作井位置。4、隧道之间或隧道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所夹土(岩)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5、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2、城镇施工注意的事项:1)工作井位置的选择:(注意案例)①不影响地面社会交通②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少区域③满足施工生产组织的需要2)工作井断面尺寸确定:井的宽度比盾构直径大1.6~2m3、施工环境条件限制——1)在城镇中选择盾构法施工前提条件:①掌握穿越区域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资料,做好保护工作②采取技术措施,把地表沉陷控制在允许范围③选择泥水式盾构设置密闭式泥水储存和处理设施2)盾构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注意案例)①现场平面布置:盾构工作竖井、竖井防雨棚及防淹墙、垂直运输设备、管片堆场、管片防水处理厂、搅拌站、料具间及机修间、两回路的变配电间、进出通道等②盾构施工现场设置:(1)工作井施工需要采取降水措施时,应设相当规模的降水系统(水泵房)。(2)采用气压法盾构施工时,施工现场应设置空压机房,以供给足够的压缩空气。(3)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时,施工现场应设置泥浆处理系统(中央控制室)、泥浆池。(4)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应设置电机车电瓶充电间等设施。二、盾构法始发与接收施工1、洞口土体加固技术:(1)加固的目的:①拆除洞口围护结构时,确保洞口土体稳定,防止地下水流入②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盾构周围地下水、土砂流入工作井③拆除洞口围护、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地层变形对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破坏(2)加固方法:注浆法、高压喷射搅拌法、冻结法a注浆法:砂、卵石层——渗透注浆;粉砂土层——挤密注浆b冻结法:对软弱地层、含地下水土层实施冻结,特别适用于大断面盾构施工和地下水压高的场合2、盾构始发施工技术:(1)盾构始发分为: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初始掘进(2)决定始发段长度的2个因素:①衬砌与周围地层的摩擦阻力;②后续台车长度(2)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技术要点:(洞口安装顺序:井壁→反力架→千斤顶→临时或负环管片→盾构机→洞口)3、初始掘进的主要任务①收集盾构掘进数据(推力、刀盘扭矩等)、地层变形量测量数据②判断土压/泥水压、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设定值是否适当并通过测量盾构与衬砌的位置③及早把握盾构掘进方向控制特征,为正常掘进提供依据4、盾构接收施工技术要点——进入接收井洞口加固段后,逐渐降低土压/泥水压设定值至0MPa,降低掘进速度、停止加泥、加泡沫(土压)、停止送泥排泥(泥水)三、盾构掘进技术1、盾构法——1)主要的施工步骤:①在隧道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个建一个工作井作为始发或接受工作井②盾构在始发工作井内安装就位③依靠千斤顶顶推力将盾构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孔处推出 ④盾构在地层中沿设计轴线推进,在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⑤及时向衬砌背后的孔隙注浆,防止地层移动和固定衬砌环位置⑥盾构进入接收工作井并背拆除,如施工需要,可穿越工作井再向前推进2)盾构掘进控制的四要素:开挖控制、一次衬砌、线形控制、注浆3)施工前必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条件、环境条件、设计条件,在试验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和参数4)密闭式盾构掘进控制要素内容构成①泥水式:以泥水压、泥浆性能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控制②土压式:以土压、塑流化改良为主,辅以排土量、盾构参数控制其中盾构参数:总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千斤顶压力④注浆材料:稠度、泌水、凝胶时间、强度、配比⑤管片拼装:椭圆度、螺栓紧固扭矩2、开挖控制——1)根本目的:确保开挖面稳定2)土压控制:静止土压、主动土压、松弛土压①静止土压:是开挖面不变形的最理想土压值,但控制土压相当大,必须加大设备装备能力②主动土压是开挖面不坍塌的临界压力,控制土压最小③松弛土压:地质条件良好、覆土深、能形成土拱的场合上限值P=地下水压+静止土压+预备压;下限值P=地下水压+(主动土压/松弛土压)+预备压3)预备压:用来补偿施工中的压力损力,土压式——10~20KN/㎡;泥水式——20~50KN/㎡土压/泥水压变动小开挖面稳定;变动大开挖面不稳定3、土压式盾构材料流塑化:①细颗粒含量30%以上的土砂满足塑性流动性②在细颗粒含量低于30%、砂卵石地层必须加泥或加泡沫等改良材料,提高塑性流动性和止水性③改良材料:矿物系(膨润土泥浆)、界面活性剂系(泡沫)、高吸水性树脂系、水溶性高分子④流动化改良控制室土压是盾构施工的最重要要素之一,要随时把握土压仓内土砂的塑性流动性4、泥水式盾构的泥浆性能控制:1)泥浆的作用:①形成泥漠、渗透区域且泥浆压力平衡了开挖面土压②输送介质将所有土砂运送到工作井外,泥浆性能控制是泥水式盾构施工的最重要要素之一2)泥浆性能:过滤特性、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PH值5、排土量控制:1)土压式盾构机控制方法:重量控制;容积控制;2)泥水式盾构机控制方法:干砂量控制、容积控制2、容积控制分:Q3Q,涌水(Q、V为排土、排砂的理论值)V3V超挖6、管片拼装——1)一般采用错缝拼装,但在纠偏、急曲线下—通缝拼装2)拼装顺序:下部标准A型管片→依次左右两侧交替安装标准管片→拼装邻接B型管片→楔形K型管片3)盾构千斤顶操作: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回千斤顶,保持开挖面稳定4)紧固连接螺栓:先环向管片之间→紧固向环与环之间6、管片真圆保持——管片拼装呈真圆、保持真圆状态,对确保以下内容非常重要7、注浆控制——1)注入管片和围岩直接的孔隙2)注浆目的:①防止地层变形;②及早使管片环安定,防止管片变形;③形成有效的防水层3)注浆分为:Ⅰ、一次注浆①同步注浆:在孔隙出现的同时进行注浆、填充孔隙———盾构直径大、在冲积黏性土、砂质土②即时注浆:一环掘进结束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③后方注浆:掘进数环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自稳性好的软岩中Ⅱ、二次注浆①目的:弥补一次注浆的缺陷②具体如下:a补足一次注浆未填充的部分与一次注浆相同的原浆b补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c防止周围地层松弛扩大——化学浆4)注浆量与注浆压力:①注浆控制分为注浆量、压力控制两种,二者要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8、隧道的线形控制:1)掘进控制测量,包括:盾构位置、衬砌位置、倾角、偏转角、转角、千斤顶行程、盾尾间隙2)方向控制——主要针对盾构倾斜、位置、拼装管片的位置①盾构方向修正——依靠调整千斤顶使用数量;若遇硬地层、曲线掘进采用仿形刀向调整方向超挖②盾构转角修正——采用刀盘向盾构偏转同一方向旋转,利用产生的回转反力进行修正四、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控制措施1、近接施工与地层变形:1)近接施工:新建盾构隧道穿越、邻近既有地下管线、交通设施、建构筑物的施工2)近接施工管理①首先,应详细调查工程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即既有结构物现况与安全要求),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预测,制定防护措施;②其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③最后,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反馈指导施工而确保既有结构物安全。3)地层变形主要原因大致分为:条件因素和直接原因两类。①条件因素主要有:覆土厚度、盾构直径、隧道线形、衬砌背后间隙、衬砌种类等。②直接原因由盾构掘进引发,主要有开挖面失稳、地下水位降低、推力过大、频繁纠偏、洞体土层失稳、盾体与洞体的摩擦力、衬砌背后产生间隙、注浆压力、衬砌变形、衬砌漏水等。4)地层变形机理与控制措施:①第一阶段前期:地下水位降低产生固结沉降——关键保持地下水压②第二阶段开挖面前:由于土压不足或过大,开挖面正前方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隆起——控制土压/泥土管理、实现土压平衡③第三阶段通过时:由于超挖、纠偏、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摩擦引起的地沉降、隆起——控制好盾构姿态、注浆减阻④第四阶段尾部:通过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若衬砌背后与洞体的孔隙填充不及时,造成地层应力释放,则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沉降;衬砌背后注浆压力过大引起隆起——采用适宜的衬砌背后注浆,用同步注浆技术填充尾部孔隙⑤第五阶段后续:通过后长时间发生后续沉降,由于掘进造成的地层扰动、松弛引起。在软弱黏性地层中最为明显,砂性土、密实硬黏性土中基本不发生——减小对地层的扰动,采取特定部位地层内注浆2、盾构施工与既有结构物防护1)接近是工作既有结构物防护措施①盾构施工措施——控制地层变形、减少对地层扰动②对既有结构物采取措施——结构物加固、下部基础加固、基础托换2)新建隧道与既有结构物之间采取措施a盾构隧道周围地层加固——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搅拌b既有结构物地层加固———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搅拌c隔断盾构掘进地层应力、变形—隧道与结构物之间施做隔断桩,有高压旋喷桩、钢管桩、柱桩、连续墙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一、浅埋暗挖法1、喷锚暗挖与掘进方式 二、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1、喷锚暗挖与支护加固:1)、初期支护:主要包括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形式;可根据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一种或几种结构组合。2)、暗挖隧道内常用的技术措施(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2)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3)设置临时仰拱。(4)管棚超前支护;3)、暗挖隧道外常用的技术措施(1)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2)冻结法固结地层;(3)降低地下水位法。2、暗挖隧道内加固支护技术(一)主要材料1.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碱活性集料。可根据工程需要掺用外加剂,速凝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水胶比等,通过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试验,要求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2.钢筋网材料宜采用Q235钢(碳素钢),钢筋直径宜为6~12mm,网格尺寸宜采用150~300mm;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3.钢拱架宜选用钢筋、型钢、钢轨等制成,采用钢筋加工而成格栅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8mm。(二)喷射混凝土前准备工作1.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拱脚或墙脚处的土块等杂物,设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对基面有滴水、淌水、集中出水点的情况,采用埋管等方法进行引导疏干。2.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喷射量等条件选择喷射方式,宜采用湿喷方式;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3.钢架应在开挖或喷射混凝土后及时架设;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宜与钢拱架、钢筋网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0~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4.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是沿开挖轮廓线,以一定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导管,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加固。(三)喷射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分层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可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确定。2.钢拱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40mm。3.临时仰拱应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设置区段,可采用型钢或格栅并喷混凝土修筑。3、暗挖隧道外的超前加固技术(一)降低地下水位法1.当浅埋暗挖施工地下结构处于富水地层中,且地层的渗透性较好,应首选降低地下水位法达到稳定围岩、提高喷锚支护安全的目的。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2.在城市地下工程中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时,最重要的决策因素是确保降水引起的沉降不会对既有构筑物或拟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构成危害。3.降低地下水位通常采用地面降水方法或隧道内辅助降水方法。4.当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二)地表锚杆(管)1.适用于浅埋暗挖、进出工作井地段和岩体松软破碎地段。2.地面锚杆(管)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先钻孔→吹净钻孔→用灌浆管灌浆→垂直插入锚杆杆体→孔口将杆体固定。3.锚杆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及锚固特性进行选择,可选用中空注浆锚杆、树脂锚杆、自钻式锚杆、砂浆锚杆和摩擦型锚杆。(三)冻结法固结地层1.用于富水软弱地层的暗挖施工固结地层。当土体的含水量大于2.5%、地下水含盐量不大于3%、地下水流速不大于40m/d时,均可适用常规冻结法,当土层含水量大于10%和地下水流速不大于7~9m/d时,冻土扩展速度和冻结体形成的效果最佳。2.冻结法主要优缺点(1)主要优点: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地下水封闭效果好;地层整体固结性好;对工程环境污染小。(2)主要缺点:成本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三、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1、防水结构施工原则: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和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地铁、隧道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水位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复合式衬砌与防水体系1)衬砌结构组成——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2)防水控制重点: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加防水层组成防水体系,以变形缝、后浇带、穿墙洞、预埋件、桩头等解缝部位混凝土、防水层施工3、衬砌施工方案的选择1)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堵两类。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同时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限排2)在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沟/管、暗沟、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盲沟3)衬砌背后的止水:注浆、喷涂防水层4、复合式衬砌防水施工1)优先选用射钉铺设2)衬砌施工缝、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牢固,防止偏移,提高止水带部位砼浇筑的质量3)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①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②浇筑模板:组合钢模板体系、模板台车,并对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③砼采用泵送模注,两侧边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底部采用附着式振动器5、土方开挖、初期衬砌施工质量控制1)土方开挖:①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的两个开挖面相距约2倍管(隧)径时,应停止一个开挖面作业,进行封闭;由另一开挖面贯通开挖②两条平行隧道相距小于1倍洞跨时,其开挖面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2)初次衬砌施工中①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不稳定岩层中支护紧跟土方开挖②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侧面宜为60~100mm,拱部宜为50~60mm,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③喷射砼终凝2h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冬期不得洒水养护;砼强度低于6MPa时不得受冻。6、二次衬砌施工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进行,应从下向上浇筑,各部位应对称浇筑振捣密实,且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7、安全质量控制主要措施:进出工作井、减少地面沉降、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 四、专题——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1、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超前预加固适用:①软弱、破碎地层中成孔困难或易塌孔,②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③结构断面较大2、小导管支护和超前加固——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3、技术要点:(1)小导管布设:①钢管直径30~50mm,钢管长3~5m,焊接钢管、无缝钢管;②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100~150mm,③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④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5~15°⑤钢管沿隧道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2)注浆材料:改性水玻璃浆、普通水泥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3)渗入法———砂卵石地层劈裂注浆——砂、砂砾层中劈裂、电动硅化注浆——黏土层高压喷射注浆——淤泥质软土4、施工控制加固范围:①严格控制小导管长度、开孔率、安设角度和方向②小导管尾部设置封堵孔,防水漏浆5、注浆时间、压力由试验确定:改性水玻璃、水泥浆初压——0.1~0.3MPa,砂质土终压——不大于0.5MPa黏质土终压——不大于0.7MPa水玻璃——水泥浆初压0.3~1MPa,终压宜为1.2~1.5MPa6、注浆施工期监测的项目:地隆起面、地下水污染,特别防止注浆浆液溢出地面和超出注浆范围五、专题——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1、管棚组成:钢管、钢拱架;①钢管的末端支设在钢拱架上,钢管内灌注水泥浆、水泥砂浆,提高钢管自身强度和刚度②钢拱架就位后必须支撑稳定,及时按设计要求焊/栓连接稳定整体2、适用条件——软弱地层和特殊困难地层,尤其是强膨胀性地层3、技术要点——1)主要材料:①钢管选用直径70~180mm,壁厚4~8mm无缝钢管,②长、短管棚每节长度界限为10m,③水泥砂浆:≥PO42.5级硅酸盐水泥,宜采用中、粗砂;④若加外加剂配比经试验确定2)工艺流程: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封口→开挖。3)施工技术要点:①管棚钢管环向间距为2~2.5倍钢管直径,纵向2组管棚搭接长度不大于3m②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采用刚度大的钢管连续布置③防止钻孔中心振动,钢管用U形螺栓与拱架固定,以防弯曲,并每隔5m,对钻孔进行孔弯曲测定检查④在松软地层、不均匀地层钻进时,管棚设外插角,角度不宜大于3°4、钢管就位控制:钢管的打入随钻孔同步进行,打入土体就位后,及时隔孔向钢管内及周围压注水泥浆、水泥砂浆5、注浆效果控制:①严格控制管棚间距,防止出现间距过大或偏离②严格按试验参数控制注浆量,防止注浆效果不好、出现流沙等现象③必要时与小导管注浆相结合,开挖时可在管棚之间设置小导管工作井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设计文件、环境条件选择工作井位置。设计无要求时,应对工作井结构及其底部平面布置进行施工设计,满足施工安全的要求。2.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工作井边缘的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情况和地面荷载并经验算确定,且其最外着力点与井边距离不得小于1.5m。3.井口作业区必须设置围挡,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并建立人员出入工作井的管理制度。 4.工作井不得设在低洼处,且井口应比周围地面高30cm以上,地面排水系统应完好、畅通。5.不设作业平台的工作井周围必须设防护栏杆,栏杆底部50cm应采取封闭措施。6.井口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不能堆:沟槽0.8m内基坑1~2m内工作井2m内)7.工作井内必须设安全梯或梯道。1K414000城市给水排水工程1K414011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一、给排水厂站工程结构特点(一)厂站构筑物组成1.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指按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构筑物。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配水井、药剂间、混凝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反应池、吸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筛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氧化沟、生物塘、消化池、沼气储罐等。2.工艺辅助构筑物,指主体构筑物的走道平台、梯道、设备基础、导流墙(槽)、支架、盖板、栏杆等的细部结构工程,各类工艺井(如吸水井、泄空井、浮渣井)、管廊桥架、闸槽、水槽(廊)、堰口、穿孔、孔口等。3.辅助建筑物,分为生产辅助性建筑物和生活辅助性建筑物。生产辅助性建筑物指各项机械设备的建筑厂房如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发电机房、变配电设备房及化验室、控制室、仓库、砂料场等。生活辅助性建筑物包括综合办公楼、食堂、浴室、职工宿舍等。4.配套工程,指为水处理厂生产及管理服务的配套工程,包括厂内道路、厂区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5.工艺管线,指水处理构筑物之间、水处理构筑物与机房之间的各种连接管线;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污水管、给水管、回用水管、污泥管、出水压力管、空气管、热力管、沼气管、投药管线等。二、构筑物与施工方法(一)全现浇混凝土施工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依据结构形式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2.水处理构筑物中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结构,当池壁高度大(12~18m)时宜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支模方法有:满堂支模法及滑升模板法。前者模板与支架用量大,后者宜在池壁高度≥15m时采用。3.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后张法)、曲面异型大模板施工。消化池钢筋混凝土主体外表面,需要做保温和外饰面的保护,但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二)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1.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清水池大型池体的断面形式可分为圆形水池和矩形水池,宜采用单元组合式现浇混凝土结构,池体由相类似底板及池壁板块单元组合而成。2.以圆形储水池为例,池体通常由厚扇形底板单元和倒T形壁板单元组成,一般不设顶板。单元一次性浇注而成,底板单元间用高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缝,3.大型矩形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三)预制拼装施工1.水处理构筑物中沉砂池、沉淀池、调节池等混凝土圆形水池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较好的抗裂性和不透水性。2.预制拼装施工的圆形水池可采用绕丝法、电热张拉法或径向张拉法进行壁板环向预应力施工。3.预制拼装施工的圆形水池在水池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钢丝保护层喷射混凝土施工。(四)砌筑施工1.进水渠道、出水渠道和水井等工艺辅助构筑物,可采用砖石砌筑结构,砌体外需抹水泥砂浆层,且应压实赶光,以满足工艺要求。2.量水槽、出水堰等工艺辅助构筑物宜用耐腐蚀、耐水流冲刷、不变形的材料预制,现场安装而成。(五)预制沉井施工1.钢筋混凝土结构泵房、机房通常采用半地下式或完全地下式结构,在有地下水、流沙、软土地层的条件下,应选择预制沉井法施工。2.预制沉井法施工通常采取排水下沉干式沉井方法和不排水下沉湿式沉井方法。 1K414012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给水处理(一)处理方法与工艺1.处理对象通常为天然淡水水源。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种。(二)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1.按照对污染物的去除途径不同,预处理方法可分为: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氧化法,又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氯气预氧化及高锰酸钾氧化、紫外光氧化、臭氧氧化等预处理;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生物膜法,其形式主要是淹没式生物滤池,如进行T0C生物降解、氮去除、铁锰去除等。吸附预处理技术,如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黏土吸附等。2.深度处理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脱法等二、污水处理(一)处理方法与工艺1.从污水处理的角度,污染物可分为悬浮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污染生物和污染营养物质。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0D5)、化学需氧量(C0D)、总需氧量(T0D)和总有机碳(T0C)来表示。2.处理方法可根据水质类型分为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置及化学处理法,还可根据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等工艺流程。(1)物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相应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及离心机等。其中沉淀池同城镇给水处理中的沉淀池。(2)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还有氧化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3)化学处理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混凝法类同于城市给水处理。3.污泥需处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其处置方法常有浓缩、厌氧消化、脱水及热处理等。(二)工艺流程1.一级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的方法,经过一级处理后,污水悬浮物去除可达40%左右,附着于悬浮物的有机物也可去除30%左右。 2.二级处理以氧化沟为例。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经过二级处理后,B0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当前污水处理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曝气池是其反应器。(2)氧化沟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动力来自于转刷与水下推进器。一般不需要设置初沉池,并且经常采用延时曝气。3.三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三级处理常用于二级处理以后,以进一步改善水质和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为目的。三级处理使用的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1K41402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1K41402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一、施工方案与流程(一)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结构形式、材料与配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支架设计、验算)、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主要内容。(二)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三)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二、施工技术要点(一)模板、支架施工1、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2、各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3、对跨度≥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二)止水带安装1.塑料或橡胶止水带的形状、尺寸及其材质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无气泡。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脱胶现象;T字接头、十字接头和Y字接头,应在工厂加工成型。3.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其表面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不得有砂眼、钉孔。4.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5.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6.止水带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其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带面不得有裂纹、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三)钢筋施工(四)无粘结预应力施工1.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要求(1)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严禁使用聚氯乙烯(2)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其性能应满足要求;(3)必须采用I类锚具,锚具规格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用。2.施工工艺流程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外模板→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同步加压→量测→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100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土。3.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1)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2)安装时,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3)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放置;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支撑架以及端部预埋件。(4)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必须切断。(5)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4.无粘结预应力张拉(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2)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重合;对曲线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5.封锚要求:(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2)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粘结80%),且不得低于C40(五)混凝土施工1.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构筑物)是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对于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渗冻裂)要求。2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少于14d。洒水养护至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1K414022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一、预制构件吊运安装(一)构件吊装方案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吊装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施工环境、工程特点、规模、构件种类数量、最大构件自重、吊距以及设计要求、质量标准。2.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吊装前环境、材料机具与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吊装程序和方法、构件稳固措施,不同气候施工措施等。3.吊装进度计划。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管理人员职责,检测监控手段,发现不合格的处理措施以及吊装作业记录表格等安全措施。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二)预制构件安装1、安装前应经复验合格;2、有裂缝的构件,应进行鉴定。3、预制柱、梁及壁板等构件应标注中心线,并在杯槽、杯口上标出中心线。4、预制壁板安装前应将不同类别的壁板按预定位置顺序编号。5、壁板两侧面宜凿毛,应将浮渣、松动的混凝土等冲洗干净,并应将杯口内杂物清理干净,界面处理满足安装要求。6、预制构件应按设计位置起吊,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当小于45°时,应进行强度验算。曲梁应在梁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及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撑。二、现浇壁板缝混凝土预制安装水池满水试验能否合格,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漏的关键;必须控制其施工质量,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5m。2.浇筑前,接缝的壁板表面应洒水保持湿润(两侧凿毛),模内应洁净;3.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4.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5.混凝土如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6.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7.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三、绕丝预应力施工 (一)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施工(1)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0mm;(2)缠绕预应力钢丝,应由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或按缠丝机性能确定,并宜≤500mm;(3)池壁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缠绕的部位,应在顶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4)池壁缠丝前,在池壁周围,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已缠绕的钢丝,不得用尖硬或重物撞击;(5)施加预应力时,每缠一盘钢丝应测定一次钢丝应力,并规定作记录。(二)电热张拉施工1.准备工作(1)张拉前,应根据电工、热工等参数计算伸长值,并应取一环作试张拉,进行验证;(2)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应由试验确定;(3)张拉可采用螺丝端杆,墩粗头插U形垫板,帮条锚具U形垫板或其他锚具。2.张拉作业(1)张拉顺序,设计无要求时,可由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2)与锚固肋相交处的钢筋应有良好的绝缘处理;(3)端杆螺栓接电源处应除锈,并保持接触紧密;(4)通电前,钢筋应测定初应力,张拉端应刻划伸长标记;(5)通电后,应进行机具、设备、线路绝缘检查,测定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6)电热温度不应超过350℃;(7)在张拉过程中、应采用木锤连续敲打各段钢筋;(8)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得超过±6%;经电热达到规定的伸长值后,应立即进行锚固,锚固必须牢固可靠;(9)每一环预应力筋应对称张拉,并不得间断;(10)张拉应一次完成;必须重复张拉时,同一根钢筋的重复次数不得超过3次;发生裂纹时,应更换预应力筋;(三)预应力钢丝锚固预应力钢丝的端头用锲形锚具锚固在沿池壁四周特别的锚固槽内。四、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一)准备工作1.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而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态下施工。2.喷浆前必须对池外壁油、污进行清理、检验。3.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所用砂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细度模量2.3~3.7为宜。4.正式喷浆前应先作试喷,对水压及砂浆用水量调试,以喷射的砂浆不出现干斑和流淌为宜。(二)喷射作业1、喷射机罐内压力宜为0.5(0.4)MPa;2、输送干拌料管径不宜小于25mm,管长适度(不宜小于10m)。3、输水管压力要稳定,喷射时谨慎控制供水量。4、喷射距离以砂子回弹量少为宜,斜面喷射角度宜≤15°;自下而上喷射,用连环式喷射不能停滞一点上喷射。5.喷浆宜在气温高于15℃时施工,当有六级(含)以上大风、降雨、冰冻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6.一般条件下,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50mm。7.在进行下一工序前,应对水泥砂浆保护层外观和粘结情况进行检查,当有空鼓现象时应作处理。8.在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凝结后,应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应小于14d。1K414023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一、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一)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1.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2.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3.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4.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5.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6.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二、水池满水试验与流程(一)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二)试验要求1.池内注水(注意满水试验并非灌满池体,设计深度非池体净高,注水时间=设计水深/2+2d)(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2.水位观测(观测时间=设计水深/2+4d)(1)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2)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3)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5)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三、满水试验标准(一)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二)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2•d)1K414024沉井施工技术沉井的组成部分包括井筒、刃脚、隔墙、梁、底板一、沉井准备工作(一)基坑准备1.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设定沉井中心桩,轴线控制桩,基坑开挖深度及边坡。2.沉井施工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管线或河岸设施时,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应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测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和方便测量的地方。3.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基坑以下0.5m(二)地基与垫层施工1.制作沉井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沉井制作阶段的荷载时,应按设计进行地基加固。2.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且应满足下列要求:(1)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应考虑方便抽除垫木;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2)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符合设计起沉标高的要求;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定位垫木的布置应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二、沉井预制(一)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二)分节制作沉井1.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梁时应与刃脚部分整体浇捣。2.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3.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位置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必要时应对刃脚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基及结构的稳定。4.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1)应验算接高后稳定系数等,并应及时检查沉井的沉降变化情况,严禁在接高施工过程中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2)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三、下沉施工(一)排水下沉1.应采取措施,确保下沉和降低地下水过程中不危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并保证下沉过程和终沉时的坑底稳定。2.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3.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开挖顺序应根据地质条件、下沉阶段、下沉情况综合运用和灵活掌握,严禁超挖。4.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二)不排水下沉1 .沉井内水位应符合施工设计控制水位;下沉有困难时,应根据内外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形状、下沉量及速率、地表沉降等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调整井内外的水位差(水位差:井内比井外高1~2m)。2.机械设备的配备应满足沉井下沉以及水中开挖、出土等要求,运行正常;废弃土方、泥浆应专门处置,不得随意排放。3.水中开挖、出土方式应根据井内水深、周围环境控制要求等因素选择。(三)沉井下沉控制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2.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3.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4.沉井下沉监控测量(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10mm/8h;(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四)辅助法下沉1.沉井采用阶梯形外壁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时,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不应超过500mm。2.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时,应采用自流渗入、管路强制压注补给等方法;触变泥浆的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泥浆补给应及时以保证泥浆液面高度;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泥浆套损坏失效,下沉到位后应进行泥浆置换。3.采用空气幕助沉时,管路和喷气孔、压气设备及系统装置的设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开气应自上而下,停气应缓慢减压,压气与挖土应交替作业;确保施工安全。4.沉井采用爆破方法开挖下沉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破安全的规定。四、沉井封底(一)干封底1.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2.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标高。3.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有底梁或支撑梁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浇筑。4.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前,井内应无渗漏水,且新、老混凝土接触部位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5.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二)水下封底6.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0m;各导管间混凝土浇筑面的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相邻导管间混凝土上升速度宜相近,最终浇筑成的混凝土面应略高于设计高程。7.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1K414025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一、当构筑物设有抗浮设计时1.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水池基坑施工前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把水位降至基坑底下不少于500mm,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构筑物浮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2.在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时,应及时施做抗浮结构。二、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水池施工应采取抗浮措施(一)下列水池(构筑物)工程施工应采取降排水措施1.受地表水、地下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地下结构工程。2.采用排水法下沉和封底的沉井工程。3.基坑底部存在承压含水层,且经验算基底开挖面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的土体重力不足以平衡承压水水头压力,需要减压降水的工程。(二)施工过程降排水要求1.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严格进行降水施工,对降水所用机具随时做好保养维护,并有备用机具。2.基坑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水降压计算,对承压水降压的影响进行评估。3.降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并防止环境水源进入施工基坑。4.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并应对降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构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降、排水。三、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1.雨期施工时,施工中常采用的抗浮措施如下:(1)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2)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3)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可靠水电设施)2.当构筑物的自重小于其承受的浮力时,会导致构筑物浮起;应考虑因地制宜措施: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其浮力,使构筑物结构免于破坏。1K415000城市管道工程(重点案例)一、开槽管道施工技术1、沟槽施工方案:(1)主要内容:①施工平面布置图和开挖断面图②沟槽形式、开挖方法、堆土要求③无支护沟槽边坡;有支护沟槽支撑形式、结构、支拆、安全④机具设备的型号、数量、作业要求⑤不良土质沟槽开挖护坡和防止塌方措施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件、建构筑物保护等(2)、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管外径+2*一侧(工作面+支撑厚度+模板厚度)(3)、确定沟槽边坡:①不设支撑:土质好、均匀、地下水低于沟槽底面,且开挖深度在≤5m②沟槽无法自然放坡:有支护设计、稳定性验算(4)沟槽开挖与支护1)、分层开挖及深度:①人工开挖:a、槽深>3m,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不超过2mb、多层沟槽层间留台宽度:直槽不小于0.5m,放坡不小于0.8m,安装井点设备不小于1.5m②机械开挖:沟槽分层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2)、沟槽开挖规定:①机械开挖槽底预留200~300mm,留人工开挖,不得扰动原状土②槽底入受水侵泡、受冻: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③槽底为湿陷性黄土: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④槽底为杂填土、腐蚀土:全部挖除按设计要求地基处理⑤边坡符合施工方案规定,设置安全梯供人上下3)、支撑与支护:①采用木撑板、钢板桩,随挖随支②软土或其他不稳定土,采用横排撑板时,开始支撑的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m,交替进行,每次交替开挖深度宜为0.4~0.8m③支撑常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雨期、春季解冻时期加强检查④拆除支撑前,对沟槽两侧建构筑物、槽壁进行检查,制定拆除的作业要求和安全措施,拆除撑板制定安全措施,与回填交替进行⑤人员安全梯上下,不得攀爬支撑软土专题:——软土不管是基槽还是基坑要求:分层、分块、均衡开挖,开挖深度不超过1m,边挖边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开挖深度宜为0.4~0.8m(5)地基处理与安管1)地基处理——①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a、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Ⅰ、原土回填夯实,压实度不小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Ⅱ、地基土壤含水量大,不适于压实时,应换填②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a、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天然砂石或砂砾石处理b、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填卵石或石块,用砾石填空隙并找平③柔性管道地基处理宜采用砂桩、搅拌桩等复合地基2)安管——①管节、管件下沟前逐节进行外观质量检查②采用法兰和胶圈接口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控制上、下有管道接装长度。中心位移偏差及管节接缝宽度和深度。③采用焊接接口时,两端管的环向焊缝处齐平:错口允许偏差0.2倍壁厚,内壁错边量不超过0.1倍壁厚且不得大于2mm⑤电容、热熔连接接口时:在当日温度较低或接近最低时进行 ⑥金属管道:内外防腐和施做阴极保护二、不开槽管道施工方法选择1、方法:顶管法、盾构法、浅埋暗挖法、地表式水平向钻法、夯管法2、方法选择与设备选型依据1)、工程设计文件和项目合同2)、工程详勘资料:现场沿线调查,管线、建构筑物保护,坑探3)、可供借鉴的施工经验和可靠的技术数据3、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的有关规定4、设备施工安全规定:1)施工设备、配套设备、辅助系统等安装完成后,应经试运行和安全性检验,合格后方可掘进作业2)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3)施工供电采用双路电源,并自动切换;动力、照明分路供电,作业面移动照明采用低压供电4)采用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系统:①起重设备经过起重荷载计算②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③起重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底面100mm左右时,应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起吊时工作井内严禁站人,当吊运重物下井距作业面底部小于500m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④严禁超负荷使用⑤工作井上、下作业时有联络信号5)所有设备、装置在使用中定期检查、维修、保养.6)施工中对地表或地下影响范围内的管道、建构筑物设置观测点,监控测量三、给排水管道功能性试验1、给排水管道功能性试验分:a、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b、无压管道的严密性试验c、给水管道的冲洗与消毒2)给排水管道分类:混凝土类管道、金属类管道、化学建材管道3)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方案内容:后背及堵板的设计;进水管道、排气孔及排水孔的设计;加压设备、压力计的选择与安装设计;排水疏导措施;升压分级的划分及观测制度的规定;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和安全措施2、压力管道水压试验1)压力管道试验前准备工作:①管段所有敞口封闭,不得渗漏水;②不得用闸阀做堵板,不得含有消火栓、水锤消除器、安全阀等附件;③水压试压钱清理管内杂物④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⑤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段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m,合格后及时回填沟槽其余部分⑥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KM.2)试验分为:预试验阶段:水压缓升至试验压力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无压力降为合格;检查接口、配件等有无漏水、损坏现象;如有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重新试压。 主试验阶段:a、停止注水稳压15min,压力下降不超过允许压力降值时进行主试验;b、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稳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无漏水现象,则主试验合格,水压试验合格。3)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已采用注水法法_从下游缓慢注入,注入时在试验管上游的顶管及管段中的高点设置排气阀4)试验段注满水后,在不大于工作压力下充分侵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侵泡时间:a、球墨铸铁管(有水泥砂浆衬里)、钢管(有水泥砂浆衬里)、化学建材管不少于24hb、内径>1000mm各类混凝土管不少于72hc、内径<1000mm各类混凝土管不少于48h5)管道采用两种或以上管材时,宜按不同管材分别进行试验;不具备分别试验的条件必须组合试验,不同管材的管段控制最严的标准进行试验3、无压管道严密性试验:(闭气实验和闭水实验)1)无压力管道闭水试验前准备工作:①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②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③水压试压钱清理管内杂物④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⑤无压管道闭水试验按井距分隔且带井试验一次试验不超过5个连续井⑥当管道(所有)内径>700mm,按管道井段数量选取1/3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2)无压管道闭气试验使用条件:_①混凝土类的无压管道在回填前进行严密性试验_②地下水位低于管底150mm,环境温度为-15~50℃_③下雨时不得进行闭气试验3)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的管道:a、污水管道、b、雨污水合流管道c、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4)试验分为:⑴闭水试验:①试验水头的确定高+2m;a、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和上游顶管内壁对比,谁高按谁+2m=试验水头b、按a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若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按井口高度为准c、当到达试验水头后,继续充水,在试验水稳定30min渗水量不超过允许值为合格⑵闭气试验:a、封堵管道两端,向管内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在标准规定的时间内测定气体压降值b、气压达到2000Pa后停止充气开始计时,达到规定的时间记录管内气压P,若P≥1500Pa,则闭气试验合格.C、管内径大于等于1.6m时要修正四、砌筑沟道施工技术(多为选择题)给水排水工程中砌筑结构的构筑物,主要是沟道(管渠)、工艺井、闸井和检查井等1、砖砌拱圈基本要求:(1)应采用退槎法砌筑,每块砌块退半块留搓,拱圈应在24h内封顶,两侧拱圈之间应满铺砂浆,拱顶上不得堆置器材(2)反拱砌筑完成后,应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抗压强度的25%后,方可踩压。(3)反拱表面应光滑平顺,高程允许偏差应为±10mm。(5)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的25%后,方可在无振动条件下拆除拱胎2、一般规定:a、砌体的沉降缝、变形缝与基础的沉降缝、变形缝贯通;b、砌体结构管渠按变形缝分段施工,间断时预留阶梯形斜茬c、当砌体垂直缝宽度大于30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实,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3、变形缝施工:a、变形缝两侧涂冷底子油,缝内填充密实b、灌注沥青等填料等底板缝的沥青冷却后,在灌墙缝4、砂浆抹面:水泥砂浆分2道,第1道刮平使表面造成粗糙文,第2道抹平后分2次压实抹光;阴阳角抹成圆角.五、给排水管网维护与修护(多为选择题)一、城市管道维护(三)管道维护安全防护(2)作业人员必要时可戴上防毒面具、防水衣、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帽等,穿上系有绳子的防护腰带,配备无线通信工具和安全灯等。(3)针对管网维护可能产生的气体危害和病菌感染等危险源,在评估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作业区和地面设专人值守,确保人身安全。二、管道修复与更新(选择题)1)局部修补:密封法、补丁法、铰接管法、局部软村法、灌浆法、机器人法 2)全断面修复:内衬法;缠绕法;喷涂法3)管道更新:①破管外挤:新管把旧管挤破;方法有:气动爆管、液动爆管、切割爆管三种。_②破管顶进:管道处于坚硬土层,用设备或水平钻机将旧管和周围土层一起削破碎,再有螺旋钻把碎片和土带出供热管道工程一、供热管道施工基本要求1.管道材料与连接要求城镇供热管网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等连接宜采用焊接,当设备、阀门需要拆卸时,应采用法兰连接。为保证管道安装工程质量,焊接施工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案例)(1)有负责焊接工艺的焊接技术人员、检查人员和检验人员;(2)应具有符合焊接工艺要求的焊接设备且性能稳定可靠;(3)有保证焊接工程质量达到标准的措施;施工单位首次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应在焊接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编制焊接工艺方案。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400mm的钢管和现场制作的管件,焊缝根部应进行封底焊接,封底焊接宜采用氩气保护焊,必要时也可采用双面焊接方法。2.管道焊接质量检验焊接质量检验顺序依次为:对口质量检验、表面质量检验、无损探伤检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检验单位完成,应对每位焊工至少检验一个转动焊口和一个固定焊口。转动焊口经无损检验不合格时,应取消该焊工对本工程的焊接资格;固定焊口经无损检验合格时,应对该焊工焊接的焊口按规定的检验比例加倍抽检,仍有不合格时,取消该焊工焊接资格。对取消焊接资格的焊工所焊的全部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验。钢管与设备、管件连接处的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探伤检验;管线折点处现场焊接的焊缝,应进行100%的无损探伤检验;焊缝返修后应进行表面质量及100%的无损探伤检验,其检验数量不计在规定检验数中;现场制作的各种管件,数量按100%进行,其合格标准不得低于管道无损检验标准。二、供热管道施工与安装要求(1)技术准备:①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搞好各专业施工图纸的会审,参加设计交底。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要求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②做好施工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查验收、资料整理等标准的准备工作,收集国家、行业、部委和地方对供热管网施工相关管理规定。③开工前详细了解项目所在地地质、水文、气象情况,有正对性做好布置。需要降水时,应当执行当地水务和建设主管部门规定,必要时将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组织专家进行论证。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资料,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状况进行探查,确定与热力管道的位置关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各种保护措施应取得所属单位的同意和配合。讨论分析对管线及障碍物保护、加固、交通导改方案优化(2)物质准备:①管材和附件进行入场检验②钢管——材质、规格、壁厚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具有三证(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③钢外护管真空复合保温管、管件——逐渐进行外观检验和电火花检测④承压元件管子、弯头、三通等——压力管道元件质量证明文件盒制造资质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有关规定⑤阀门必须在工程所在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a.一级管网主干线与一级管网主干线直接相通的阀门c.支干线首端和供热站入口处起关闭、保护作用的阀门(3)施工技术及要求1、管道沟槽到底后,地基应由施工、监理、建设、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共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基,由设计或勘察单位提出地基处理意见。2、对接管口时检查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允许偏差0~1mm;全长范围内,最大偏差不超过10mm。。对口焊接前,应重点检验坡口质量、对口间隙、错边量、纵焊缝位置等。坡口表面应整齐、光洁,不得有裂纹、锈皮、熔渣和其他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不合格的管口应进行修整。 3、电焊连接有坡口的钢管和管件时,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管道的焊接顺序和方法,不得产生附加应力。每层焊完后,清除熔渣、飞溅物,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缺陷,铲除重焊。不合格的焊接部位,应采取措施返修,同一部位焊缝的返修不得超过两次。4、采用偏心异径管(大小头)时,蒸汽管道的变径以管底相平(俗称底平)安装在水平管路上,以便于排除管内冷凝水;热水管道变径以管顶相平(俗称顶平)安装在水平管路上,以利于排除管内空气。5、施工间断时,管口应用堵板封闭,雨期施工时应有防止管道漂浮、泥浆进入管腔,以及防止直埋蒸汽管道工作管和保温层进水的措施。6、直埋保温管安装过程中,出现折角或管道折角大于设计值时,必须经过设计确认。距补偿器12m范围内管段不应有变坡和转角。两个固定支座之间的直埋蒸汽管道,不宜有折角;已安装完毕的直埋保温管道末端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密封处理。7、直埋蒸汽管道的工作管,必须采用有补偿方式敷设,钢质外护管宜采用无补偿方式敷设。钢质外护管必须进行外防腐,必须设置排潮管。外护管防腐层应进行全面在线电火花检漏及施工安装后的电火花检漏,耐击穿电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对检漏中发现的损伤处须进行修补,并进行电火花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8、管道穿过基础、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或预留孔洞,且焊口不得置于套管中、孔洞内以及隐蔽的地方,穿墙套管每侧应出墙20mm;穿过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板面50mm;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可用柔性材料填塞;套管直径应比保温管道外径大50mm;套管中心的允许偏差为0~10mm,预留孔洞中心的允许偏差为0~25mm。二、供热管道附件及安装1、目前常用的补偿器主要有:L形补偿器,Z形补偿器、Π形(或Ω形)补偿器、波形(波纹)补偿器、球形补偿器和填料式(套筒式)补偿器等几种形式。2、补偿器安装①、有补偿器装置的管段,在补偿器安装前,管道和固定支架之间不得进行固定。补偿器的临时固定装置在管道安装、试压、保温完毕后,应将紧固件松开,保证在使用中可以自由伸缩。②、直管段设置补偿器的最大距离和补偿器弯头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靠近补偿器的两端,应设置导向支架,保证运行时管道沿轴线自由伸缩。③、当安装时的环境温度低于补偿零点(设计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值的1/2)时,应对补偿器进行预拉伸,拉伸的具体数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经过预拉伸的补偿器,在安装及保温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预拉伸不被释放。④、L形,Z形,Π形补偿器一般在施工现场制作,制作应采用优质碳素钢无缝钢管。通常Π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平行臂应与管线坡度及坡向相同,垂直臂应呈水平。垂直安装时,不得在弯管上开孔安装放风管和排水管。⑤、波形补偿器或填料式补偿器安装时,补偿器应与管道保持同轴,不得偏斜,有流向标记(箭头)的补偿器,安装时应使流向标记与管道介质流向一致。填料式补偿器芯管的外露长度或其端部与套管内挡圈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设计规定的变形量。⑥、球形补偿器安装时,与球形补偿器相连接的两垂直臂的倾斜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伸部分应与管道坡度保持一致。⑦、采用直埋补偿器时,在回填后其固定端应可靠锚固,活动端应能自由变形。3、管道支架安装要求:a、除埋地管道外,支架与安装是管道安装中的第一道工序b、固定支架——不得与管道固定,并防止外力破坏c、固定角板——只允许与管道连接,不得与固定支架连接d、平整用的金属垫板——不得超过2层,应与预埋铁板或钢构件进行焊接e、管道在支架处——不得环焊缝f、管沟敷设时——在距管口0.5m设支、吊架g、不得共用同一吊杆或滑脱——不同位移量或位移方向不同4、按支架对管道的约束作用:①固定支架:多设置在补偿器和附件旁②活动支架:a、滑动支架:承受管道、保温结构的重量和因管道热位移摩擦产生的水平推力b、导向支架:管道在支架上滑动时不至偏离管轴线,设置在补偿器、阀门两侧或其他只允许管道有轴向移动的地方c、滚动支架:滚柱支架—直径大、无横向位移滚珠支架—介质温度高、管径大、无横向位移d、悬吊支架:普通刚性吊架—伸缩性小弹簧吊架—伸缩性大、振动大、重要场合5、阀门安装要求:a、阀门吊运——钢丝绳拴在法兰上,不得拴在手轮或阀杆上b、安装方向——按标记与介质流向确认一致c、阀门关闭——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连接时d、阀门打开——以焊接连接时,宜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接时阀门不得关闭e、阀门手轮不得向下,避免仰脸操作;落地阀门子轮朝上,不得歪斜;在工艺允许的前提下,阀门手轮宜位于齐胸高,以便于启阀;明杆闸阀不要安装在地下,以防腐蚀。6、各阀门的作用 a、闸阀、蝶阀——全启或全闭阀门,DN>50mm闸阀b、蝶阀——全启或全闭阀门,体积小,结构简单,启闭方便、迅速省力,密封可靠调节好c、截止阀——切断介质通路,调节流量和压力,低进高出,不得装反;d、球阀——快速切断、分配和改向e、柱塞阀——密闭性好,使用在水、蒸气等介质上;f、旋塞阀——密闭性差g、止回阀——使介质只做定向的流动,阻止其逆向流动,分升降式、旋启式h、减压阀——蒸汽管路的介质流向和减压操作,i、疏水阀——蒸汽管道末端或低处,自动排放蒸汽管路中冷凝水j、安全阀——超压后能自动排放介质压力,是一种安全保护阀门k、平衡阀——调整热力管网的阻力和压差,保证管网系统按预定要求正常运三、供热管道的回填1、分层夯实,管顶或结构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轻夯夯实,即人工夯实,严禁采用动力夯实机或压路机2、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石块、大于100mm的冻土块及其他杂质3、当管道回填土夯至距管顶不小于0.3m后——将黄色聚乙烯警示带连续平敷在管道正上方,每段搭接处不小于0.2m四、供热站1、管道及设备安装前,土建施工单位、工艺安装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对预埋吊点的数量及位置,设备基础位置、表面质量、几何尺寸、标高及混凝土质量,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及标高等共同复核检查,并办理书面交验手续。2、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底部锚固环钩的外缘与预留孔壁及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拧紧螺母后,螺栓外露长度应为2~5倍螺距;灌筑地脚螺栓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应比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拧紧地脚螺栓时,灌筑混凝土的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3、管道焊接完成,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的标准、数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合格后按照系统分别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除锈、防腐、保温。4、泵的试运行条件——其他附属设施运转正常、有介质下,连续运行不少于2h五、供热管道功能性试验1、供热管道压力试验:(冲洗→强度试验(纯净水)→防腐→保温→严密性试验(空气)→试运行)(1)强度试验:①、超压试验,目的是检测有设计或安装原因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而使结构承载力不足的缺陷.②、在管道安装后,设备安装及防腐保温施工前进行③、环境温度5℃以上,介质为洁净水,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10min,检测无渗漏、无压力降后降至设计压力,在其下稳压30min,检测无渗漏、无压力降、无异常响声为合格。④、当试验过程中发现渗漏时,严禁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重新试验(2)严密性试验:①略超压试验,用以检查出现的微渗漏缺陷②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范围内的管道、支架全部安装完毕,且固定支架的棍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管道自由端临时加固完成后进行③介质为洁净水,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且不小于0.6MPa;一级管网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二级管网稳压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无渗漏,固定支架无明显变形为合格。④钢外护管焊缝:介质为空气,试验压力为0.2MPa,稳压10min,然后在焊缝上涂刷发泡剂,检查所有焊缝,无渗漏为合格。2、供热管道试运行1)、连续运72h2)、对管道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支架的工作情况3)、已停运≥2年的直埋蒸汽管道,运行前按新建管道要求进行吹洗和严密性试验4)、新建或停运时间超过半年的直埋蒸汽管道,冷态启动时必须进行暖管.5)、供热站内所有系统都要进行严密性试验。六、供热管道的分类1、按热媒种类分:1)蒸汽管网:工作压力≤1.6MPa,介质温度≤350℃;2)热水管网:工作压力≥2.5MPa,介质温度≤200℃燃气管道工程(选择题必考)一、燃气管道的分类: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低压中压次高压高压BABABA<0.01≧0.01,≦0.2>0.2,≦0.4>0.4,≦0.8>0.8,≦1.6>1.6,≦2.5>2.5,≦4.01、①低压在地下——聚乙烯管材②中压————钢管或机械接口铸铁管③次高压及以上——钢管2、高压A——贯穿省、地区或连接城市的长输管线高压B——构成大城市的外环网中压以上——连成环网注意燃气管道没有超高压二、燃气管道施工与安装1、基本规定1)、管道对接安装不大于3°,否则设置弯管,次高压燃气管道弯管要设盲板力。2)、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最小水平、垂直净距(0.15m)见212页,不能满足要求距离时,应将管道设于管道沟或刚性套管内。3)、管道埋设最小覆土厚度:①车行道不小于0.9m,②非车行道不小于0.6m③水田下不小于0.8m③机动车不能到达地方不小于0.3m2、燃气管道穿越建构筑物:1)不得穿越:①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②堆积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液体的场地2)穿过排水管、热力管沟、联合管沟、隧道及其他沟槽时——应埋设套管,提高绝缘、防腐3)穿越铁路:——应设套管①铁路轨道至套管顶不小于1.2m②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脚外距离不小于2m③套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④内径比外径大100mm以上⑤套管两端与燃气管道间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封堵,一端装设检漏管。4)穿越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城镇主干道应满足:①内径比外径大100mm以上②套管端部距电车边轨不应小于2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1m5)从河流上方利用道路桥梁或管桥跨越:①随桥跨越管道输送压力不应大于0.4MPa②采取安全防护措施a.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且对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b.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c.与随桥其他可燃管道保持一定距离d.设置补偿和减震措施e.向下弯曲的管道应与水平管夹角为45°f.应设防腐保护,采用阴极保护的埋地钢管与随桥管道之间应设置绝缘装置6)穿越河底:①采用钢管②覆土厚度不通航不应小于0.5m;通航不应小于1m,还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③稳管措施应计算确定④在埋设位置河流两岸上、下游设立标志7)、燃气管网附属设备1.阀门:①密封、对介质抗腐性墙,箭头所指方向为介质流动方向。②介质单项流通:安全阀、减压阀、止回阀③介质由下而上:截止阀,其作用是为了便于开启和检修。④与阀门连接的法兰应保持平行,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得大于2mm.⑤安装前应做严密性试验,不渗漏为合格。 2.补偿器:作用——消除管段的胀缩应力。分为:波纹和填料③安装部位——一般在阀门的下侧,通常为架空管道和需要进行蒸汽吹扫的管道,应与管道同轴,不得偏斜,不得用补偿器调整管位的安装误差3、凝水缸和放散管:_凝水缸作用——排除冷凝水和轻质油;放散管作用——排放空气和燃气4、阀门井:——阀门一般设置在阀门井口二、燃气管道功能性试验(管道吹洗—强度试验注水/空气—防腐—保温—试运行)1.管道吹洗:组装后试压前,气体吹扫或清管球清扫(大于100mm直径的钢管用清管球),不超过500m,超过应分段吹扫,结果用贴有白纸或白漆的木耙板至于吹扫口检查,5min内耙上无铁锈赃物为合格。管道类型设计压力PN试验介质试验压力钢管PN>0.8清洁水1.5PNPN≦0.8压缩空气1.5PN且不小于0.4球墨铸铁管PN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PN聚乙烯管1.5PN且不小于0.2设计压力PN试验管道最大长度(m)PN≦0.410000.40.8MPa时(>次高压B级),介质为清洁水,试验压力不低于1.5倍设计压力,管道环向应力不得大于管材屈服强度的90%,温度在5℃以上,先升至试验压力的50%,进行初检,无渗漏无异常再升至1.0倍试验压力,稳压1h后,观察压力计不应少于30min,无压力降为合格。注:分段试压合格,焊缝经射线照射为合格,可不进行强度试验。3.严密性试验:(1)前提—应在强度试验合格,管道全部安装完成,若是埋地铺设须在回填土至管顶0.5m以上进行。(2)介质为空气,设计压力<5KPa,试验压力为20Kpa,设计压力≥5KPa,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3)设计压力>0.8MPa的试压,压力上升至30%和60%试验压力时,应分别停止升压,稳压30min,再升至试验压力,稳压持续时间24h,每小时记录1次,修正压力降不超过133Pa为合格。城市供热、燃气管道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一、管道组质量要求:1、管道组成件:1)、用于连接或装配成管道的元件,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补偿器等2)、安装原则: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先下部管、后中上部管3)、管道中心线和支架——标高、坡度符合要求4)、进场检查确认:材质、管径、壁厚、防腐、保温5)、对口厚度不等时:削厚就薄,目的是防止焊接应力集中,降低接头疲劳强度,削薄长度不小于3倍厚度差。2、管道组成件焊缝:1)、两相邻管道纵焊缝或螺旋焊缝—错距≥100mm且不得有十字焊缝2)、同一管道上两条纵向焊缝——距离≥300mm3)、管沟和地上管道两相邻环焊缝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钢管外径,且不得小于150mm 4)、预制直埋保温管两相邻环焊缝中心间距不宜小于2m;5)、严禁采用在焊口两侧加热延伸管道长度、螺栓强力拉紧、夹焊金属填充物和使补偿器变形等方法强行对口焊接。6)、环焊缝不得设置在:a、建筑物、闸井、检查室的墙壁;b、其他构筑物的结构中7)、不应设环焊缝,如果要设进行100%无损探伤:a、因保护距离不足而设在套管;b、保护性地沟中的管道二、管道焊接质量控制1、焊接前控制:1)焊工持有效期内的焊工合格证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且焊接工作不能超出持证项目允许范围2)检验管材、焊接材料符合要求,施焊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和评定,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并按指导书规定进行。3)对称定位焊:①、管道定位焊(点固焊)用氩弧焊;②、对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不低于正式焊③、焊件纵向焊缝的端部(含螺旋焊管缝)不得进行定位焊④、施焊前检查定位焊缝质量,如有裂纹、气孔、夹渣等应清除2、焊接过程控制:1)焊接环境:严禁进行焊接:①焊条电弧焊时风速>8m/s,5级风②气体保护焊时风速>2m/s,2级风③相对湿度>90%④雨、雪天气2)焊接工艺参数:坡口形式、焊接材料、速度、电流、电压、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保温时间、线能量、保护气体流量3)焊接顺序:每道焊缝应一次连续焊完,相邻两焊缝起点位置应错开4)焊接热处理:作用——减小应力,预热、去氢,处理时防止管内穿堂风3、焊接预验收——1)焊缝外观质量检查①焊缝表面是原始状态,没有加工或补焊②外观质量Ⅱ级合格:a、焊缝系数为1;b、对焊缝内部做100%无损探伤试验③外观质量Ⅲ级合格:a、对焊缝内部做局部无损探伤试验④检查内容:表面无裂纹、气孔、夹渣、咬边、未焊透、焊瘤、熔合性飞溅,必要时可用磁粉或渗透等无损探伤发做进一步检查2)焊缝内部质量检查①方法——a射线检测,b超声波检测②焊缝无损探伤检验——有资质的的单位完成③焊工因持有效合格证书,不能超出持证项目允许范围,间断焊接人员时间超过6个月,再次上岗前应重新考试;(其中燃气管道)对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必须返修至合格,但同一部位焊缝的返修不得超过2次,还应对形成不合格焊缝的焊工所焊的其他焊缝加倍抽检,仍有不合格,对该焊工所焊的全部焊缝进行无焊缝进行无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验④钢外护管现场焊接接缝——100%超声波探伤(案例)其他关于电焊方面的知识点总结:1、施焊单位应具备的条件:(3人、设备、质量、证件)①有负责焊接工程的技术、检查、检验人员。②有符合焊接工艺要求的焊接设备且性能稳定可靠。③有保证焊接质量合格的措施。④焊接工持有效合格证上岗,并在合格证准予范围内焊接2、桥梁钢桩制作——焊接作业现场按消防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周围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作业时,头戴滤光镜罩或手持防护面具,身穿焊接防护服,脚穿绝缘、阻燃、抗热防护鞋,清除焊渣时戴护目镜。3、管道连接施焊的破口处理:破口处理及两侧10mm范围内应清除油渍、锈、毛刺等杂物,清理合格后及时施焊三、法兰连接1、安装前控制——1)外观检查、不得有沙眼、裂纹、斑点、毛刺、连接可靠性缺陷、贯穿性划痕2、组装连接——1)组装时用弯尺检查法兰垂直度2)与管道连接的法兰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得大于2mm.3)法兰与管道连接时——双侧焊接,焊脚高度符合规定4)密封材料的选择应与工作介质相适应。紧固螺栓受力应均匀,露出螺母以1~3倍螺距为宜。 四、聚乙烯(PE)管道连接1、热熔连接——①同一级别、同种材质的管道连接②连接前刮除表皮的氧化层③两个连接件伸出夹具一定长度,使其在同一轴线上④两管件厚度不一时,对厚的削厚就薄⑤承插接口时,插入深度符合要求⑥连接时使材料自身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接近,在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内不得移动或施加外力⑦连接后,对全部接头外观检查:翻边对称性和接头对称性;⑧不少于10%的翻边切除检验:翻边外观质量和翻边背弯实验);⑨热熔连接工艺评定检验与实验项目:拉伸性能、耐压强度实验。2、电容连接——①不同级别、不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管材或管件和不同标准尺寸的燃气管道连接时必须使用。②采用内埋电阻丝五、管道防腐保温:(强度试验之后)防腐—保温—防潮1、管道防腐——①处理方法:喷射、工具、化学、火焰②喷射分为三种:彻底PSa2、非常彻底PSa2.5、表面洁净PSa3③工具分为两种:a、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PSt2)、b、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PSt3)④不得进行防腐施工:雨、雪、风沙天气、湿度较大⑤a、涂刷类的防腐——分层施工,不得流淌、褶皱、针孔、空鼓等;b、胶带类的防腐——控制施工温度2、材料控制(一)防腐①.防腐层主要检查防腐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防腐层(含现场补口)的外观质量,抽查防腐层的厚度、粘结力,全线检查防腐层的电绝缘性。对燃气工程还应对管道回填后防腐层的完整性进行全线检查。②.阴极保护主要检查阳极材料的质量合格文件(重点是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阳极体的数量、规格、型号和埋设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被保护体的保护电位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标准规定。(二)保温①.核查保温材料的强度、容重(密度)、导热系数、耐热性、含水率等性能指标和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对直埋保温管还应核查聚乙烯外护管的力学性能。②.保温材料到施工现场后,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现场按批抽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3、管道保温施工:①厚度超过100mm时:分层施工②非水平管道的保温—由下而上进行,防潮层和干燥的保护层搭接上压下③同层的预制管壳应错缝,内外层压缝,搭接长度大于100mm,外层水平接缝在侧面④预制管壳缝隙不得大于5mm,缝隙用胶泥填充⑤设置伸缩缝——填充导热系数相近的软质材料⑥有报警线的预制保温管——在管道上方,受潮用预热、烘烤干燥⑦应在保护壳(套袖)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发泡保温施工。六、柔性管道回填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柔性管道类型——钢管、球墨铸铁管、化工建材(塑料)管等2、回填前的准备工作:1)管道检查:①、有无损伤及变形;②、管内径>800mm管道,回填过程中在管内设竖向支撑2)现场试验段:长度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50m;确定压实机械和施工参数3、回填作业:1)回填:①、管道两侧和顶管500mm内的回填材料,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②、需要拌合回填的材料,在入槽前均匀拌合,不得在槽内拌合③、管道回填时间:在一昼夜气温最低时段④、沟槽不得带水回填,管顶上500mm以下采用人工夯实或轻型压实机,500mm以上可用机械,但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都应从管道两侧对称同时回填,同时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200mm⑤、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内应采用中粗砂填充,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⑥、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回填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 2)压实:采用轻型压实机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小于200mm_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地基底面的回填:a、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和管道、管道与槽壁之间对称进行b、位于不同高程时,先回填基础较深的沟槽;当回填到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a规定回填c、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槎应呈台阶形4、质量检验标准——1)回填材料的检测数量:①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1000㎡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做2组试验②条件不同的回填材料,分别取样检测2)不得带水回填3)钢管、球墨铸铁管变形率不超过2%;化学建材管变形率不超过3%①检测方法:钢尺、圆度测试板、芯轴管拖拉量②检测数量:试验段(或初始50m)不少与3处;每100m正常作业段,每处平行测量3个断面取平均值③变形检测:回填至设计标高时在12~24小时内测量记录管道变形率④超标处理:挖出,会同设计研究处理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水压试验︵给水︶预试验注水缓升至试验压,稳压30min,期间降压可补压,但不得超过试验压。强度试验︵保温前︶试验介质:水温度在5℃以上,试验压为设计压1.5倍,在试验压下稳压10min,检查无渗漏、无压力降后降至设计压力,在设计压力下稳压30min,检查无渗漏、无异常声响、无压力降为合格。吹扫气体吹扫、清管球清扫。500m内一段,按介质流方向进行,5min内纸或白漆木靶无铁锈脏物,则合格。主试验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压降合格降至工作压,恒压30min,外观检查不漏水,则试验合格。强度试验水压试验设计压>0.8MPa(次高压A及以上),试验压为1.5倍设计压,且<管材屈服强度90%,温度>5℃。缓升至试验压的50%,进行初检,如无泄漏、异常,升至试验压,稳压1h,观察压力计不应少于30min,无压力降为合格严密性试验︵排水︶闭水试验试验水头达规计时,期间不断补水,观测30min以上,渗水量不超规,试验合格严密试验︵防腐保温后︶试验介质:水1.试验压为设计压的1.25倍,且不小于0.6MPa。一级管网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二级管网稳压3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无渗漏,固定支架无明显变形的为合格。2.供热站系统附件同一级管网,开式设备只做满水试验。气压试验设计压力≤0.8MPa(次高压B及以下),试验压为1.5倍设计压,且≥0.4MPa。稳压1h,用肥皂水对管道接口进行检查,全部接口均无漏气现象认为合格。若有漏气处,可放气后进行修理,修理后再次试验,直至合格。闭气试验管道内气压达2000Pa时,开始计时,规定时间内,降压<500Pa,闭气实验合格。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气体1.(1)设计压力<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20kPa。(2)设计压力≥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100KPa。2.设计压力大于0.8MPa的管道试压,压力缓慢上升至30%和60%试验压力时,应分别停止升压,稳压30min,并检查系统有无异常情况,如无异常情况继续升压。管3.稳压的持续时间应为24h,每小时记录不应少于1次,修正压力降≤133Pa为合格。4.管道附件:设计压力→发泡剂检查→连接处不漏合格园林灌溉水压试验试压的压力为工作压力1.5倍,且不小于0.6MPa。试验压力下10min(化学建材管为1h)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保持不变,不渗不漏。如发现漏水应及时修补,直至不漏为止。泄水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立即泄水并进行泄水试验。泄水试验对于冬季有冻害的地区是必需的。泄水试验时,打开所有的手动泄水阀,截断立管堵头,以免管道中出现负压,影响泄水效果。只要管道中无满管积水现象,即认为泄水试验合格。1K416000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填埋场总体设计中包含填埋区、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导流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综合项目。一、泥质防水层施工防渗层目前,常用的有四种:黏土、膨润土、土工膜、土工织物膨润土垫(GCL)。(一)、泥质防水层施工①泥质防水层施工技术的核心是掺加膨润土的拌合土层施工技术。②膨润土含量越高抗渗性能越好。③因此实际做法是:选好土源,检测土壤成分,通过做不同掺量的土样,优选最佳配比;做好现场拌合工作,严格控制含水率,保证压实度;分层施工同步检验,严格执行验收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二)施工程序一般情况下,泥质防水层施工程序见图 (三)质量技术控制要点1.施工队伍的资质与业绩选择施工队伍时应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营业执照、专业工程施工许可证、质量管理水平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从事本类工程的业绩和工作经验;合同履约情况是否良好(不合格者不能施工)。2.膨润土进货质量应采用材料招标方法选择供货商,审核生产厂家的资质,核验产品出厂三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产品试验报告单),进货时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产品质量复验或见证取样,确定合格后方可进场。3.膨润土掺加量的确定应在施工现场内选择土壤,通过对多组配合土样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最佳配合比,达到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可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4.拌合均匀度、含水量及碾压压实度应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掺加膨润土数量准确,拌合均匀,机拌不能少于2遍,含水量最大偏差不宜超过2%,振动压路机碾压控制在4~6遍,碾压密实。5.质量检验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检验频率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步进行,检验项目包括压实度试验和渗水试验两项。二、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施工(一)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1.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是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之间夹封膨润土粉末(或其他低渗透性材料),通过针刺、粘接或缝合而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密封和防渗2.GCL施工必须在平整的土地上进行。GCL不能在有水的地面及下雨时施工,在施工完后要及时铺设其上层结构如HDPE膜等材料。大面积铺设采用搭接形式,不需要缝合,搭接缝应用膨润土防水浆封闭。对GCL出现破损之处可根据破损大小采用撒膨润土或者加铺GCL方法修补。3.GCL在坡面与地面拐角处防水垫应设置附加层,先铺设500mm宽沿拐角两面各250mm后,再铺大面积防水垫。坡面顶部应设置锚固沟,固定坡面防水垫的端部。对于有排水管穿越防水垫部位,应加设GCL防水垫附加层,管周围膨润土妥善封闭。每天防水垫操作后要逐缝、逐点位进行细致检验验收,如有缺陷立即修补。(二)GCL垫施工流程GCL垫施工主要包括GCL垫的摊铺、搭接宽度控制、搭接处两层GCL垫间撒膨润土。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三)质量控制要点1.填埋区基底检验合格,进行GCL垫铺设作业,每一工作面施工前均要对基底进行修整和检验。2.对铺开的GCL垫进行调整,调整搭接宽度,控制在250±50mm范围内,拉平GCL垫,确保无褶皱、无悬空现象,与基础层贴实。3.掀开搭接处上层GCL垫,在搭接处均匀撒膨润土粉,将两层垫间密封,然后将掀开的GCL垫铺回。4.根据填埋区基底设计坡向,GCL垫的搭接,尽量采用顺坡搭接,即采用上压下的搭接方式;注意避免出现十字搭接,而尽量采用品形分布。5.GCL垫需当日铺设当日覆盖,遇有雨雪天气应停止施工,并将已铺设的GCL垫覆盖好。三、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施工技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不易被破坏、寿命长且防渗效果极强。其自身质量及焊接质量是防渗层施工质量的关键。 (一)施工流程(二)焊接工艺与焊缝检测技术1.焊接工艺(1)双缝热熔焊接:双缝热熔焊接采用双轨热熔焊机焊接。(2)单缝挤压焊接:单缝挤压焊接采用单轨挤压焊机焊接。主要用于糙面膜与糙面膜之间的连接、各类修补和双轨热熔焊机无法焊接的部位。1)铺设前应检查接缝处基层是否平整、坚实,如有异物。检查焊缝处,搭接宽度不小于60mm。2)定位粘接时粘接点的间距不宜大于60~80mm。3)用打毛机将焊缝处30~40mm宽度范围内的膜面打毛,彻底清洁,形成糙面,其深度不可超过膜厚的10%,不得损伤膜面。4)在正式焊接之前取不小于300mm×600mm的试样进行试焊。5)切取试件进行剪切和剥离试验。6)焊接时不得焊偏,不得滑焊、跳焊。焊缝中心的厚度为垫衬厚度的2.5倍,且不低于3mm。7)一条接缝不能连续焊完时,接槎部分已焊接焊缝应打毛不小于50mm,然后进行搭焊。8)根据气温情况,对焊缝即时进行冷却处理。挤压熔焊作业因故中断时,必须慢慢减少焊条挤出量,不可突然中断焊接;重新施工时应从中断处打毛再焊接。2.焊缝检测技术(1)非破坏性检测技术:HDPE膜焊缝非破坏性检测主要有双缝热熔焊缝气压检测法和单缝挤压焊缝的真空及电火花测试法。1)气压检测:采用气压检测设备检测焊缝的强度和气密性。一条焊缝施工完毕后,将焊缝气腔两端封堵,用气压检测设备对焊缝气腔加压至250kPa,维持3~5min,气压不应低于240kPa,然后在焊缝的另一端开孔放气,气压表指针能够迅速归零视为合格。2)真空检测:真空检测是传统的老方法,即在HDPE膜焊缝上涂肥皂水,罩上五面密封的真空罩,用真空泵抽真空,当真空罩内气压达到25~35kPa时焊缝无任何泄漏视为合格。挤压焊接所形成的单缝焊缝,应采用真空检测法检测。3)电火花检测:HDPE膜挤压焊缝的电火花检测等效于真空检测,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段。在挤压焊缝中预先埋设一条φ0.3~0.5mm的细铜线,利用35kV的高压脉冲电源探头在距离焊缝10~30mm的高度探扫,无火花出现视为合格,否则说明出现火花的部位有漏洞。(2)HDPE膜焊缝破坏性测试:针对每台焊接设备焊接一定长度取一个破坏性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取样位置应立即修补),定量地检测焊缝强度质量。每个试样裁取10个25.4mm宽的标准试件,分别做5个剪切试验和5个剥离试验。每种试验5个试样的测试结果中应有4个符合上表中的要求,且平均值应达到上表标准、最低值不得低于标准值的80%方视为通过强度测试。(三)HDPE膜施工1.HDPE膜铺设(1)规定:1)在铺设HDPE膜之前,应检查其膜下保护层,每平方米的平整度误差不宜超过20mm。2)HDPE膜铺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铺设应一次展开到位,不宜展开后再拖动。②应为材料热胀冷缩导致的尺寸变化留出伸缩量。 ③应对膜下保护层采取适当的防水、排水措施。④应采取措施防止HDPE膜受风力影响而破坏。⑤HDPE膜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搭接宽度和焊缝质量控制。监理必须全程监督膜的焊接和检验。⑥施工中应注意保护HDPE膜不受破坏,车辆不得直接在HDPE膜上碾压。(2)HDPE膜铺设施工要点:1)施工前做好电源线路检修、畅通;合格施工机具就位;劳动力安排就绪等一切准备工作。2)铺膜要考虑工作面地形情况,对于凹凸不平的部分和场地拐角部位需要详细计算,减少十字焊缝以及应力集中。铺设表面应平整,没有废渣、棱角或锋利的岩石。3)按照斜坡上不出现横缝的原则确定铺膜方案,所用膜在边坡的顶部和底部延长不小于1.5m,或根据设计要求。4)为保证填埋场基底构建面不被雨水冲坏,填埋场HDPE膜铺设总体顺序一般为“先边坡后场底”。在铺设时应将卷材自上而下滚铺,先边坡后场底,并确保贴铺平整。用于铺放HDPE膜的任何设备避免在已铺好的土工合成材料上面进行工作。5)铺设边坡HDPE膜时,为避免HDPE膜被风吹起和被拉出周边锚固沟,所有外露的HDPE膜边缘应及时用沙袋或者其他重物压上。6)施工中需要足够的临时压载物或地锚(沙袋或土工织物卷材)以防止铺设的HDPE膜被大风吹起,避免采用会对HDPE膜产生损坏的物品,在有大风的情况下,HDPE膜须临时锚固,安装工作应停止进行。7)根据焊接能力合理安排每天铺设HDPE膜的数量,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减少展开HDPE膜的数量,做到能焊多少铺多少。冬期严禁铺设。8)禁止在铺设好的HDPE膜上吸烟;铺设HDPE膜的区域内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和化学溶剂或类似的物品。9)检查铺设区域内的每片膜的编号与平面布置图的编号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的位置,立即用沙袋进行临时锚固。10)铺设后的HDPE膜在进行调整位置时不能损坏安装好的防渗膜,且在HDPE膜调整过程中使用专用的拉膜钳。11)HDPE膜铺设方式应保证不会引起HDPE膜的折叠或褶皱。12)应及时填写HDPE膜铺设施工记录表,经现场监理和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存档。13)在铺焊完的土工膜上行走时,不得穿硬底鞋,鞋上不得有铁钉、铁掌之类能伤害土工膜的东西。14)在膜上运输时,人力车的金属支腿要用胶皮类柔软材料包覆;需要在膜上行车时,应根据膜下的基层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15)在膜上卸料时,即使有土工布保护层,也不应使重、硬的物品从高处下落,直接冲击垫衬。16)防渗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以形成对防渗层的覆盖和保护。17)不允许施工机械在土工膜上行驶。2.HDPE膜试验性焊接(1)每个焊接人员和焊接设备每天在进行生产焊接之前应进行试验性焊接。(2)在每班或每日工作之前,须对焊接设备进行清洁、重新设置和测试,以保证焊缝质量。(3)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HDPE膜试验性焊接,检查焊接机器是否达到焊接要求。(4)试焊接人员、设备、HDPE膜材料和机器配备应与生产焊接相同。(5)焊接设备和人员只有成功完成试验性焊接后,才能进行生产焊接。(6)热熔焊接试焊样品规格为300mm×2000mm,挤压焊接试焊样品规格为300mm×1000mm。(7)试验性焊接完成后,割下3块25.4mm宽的试块,测试撕裂强度和抗剪强度。(8)当任一试块没有通过撕裂和抗剪测试时,试验性焊接应全部重做。(9)在试焊样品上标明样品编号、焊接人员编号、焊接设备编号、焊接温度、环境温度、预热温度、日期、时间和测试结果;并填写HDPE膜试样焊接记录表,经现场监理和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存档。3.HDPE膜生产焊接(1)通过试验性焊接后方可进行生产焊接。(2)焊接过程中要将焊缝搭接范围内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清除干净。(3)焊接中,要保持焊缝的搭接宽度,确保足以进行破坏性试验。(4)除了在修补和加帽的地方外,坡度大于1:10处不可有横向的接缝。(5)边坡底部焊缝应从坡脚向场底底部延伸至少1.5m。(6)每一片HDPE膜要在铺设的当天进行焊接,如果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防止雨水进入下面的地表,底部接驳焊缝,可以例外。(7)通常为了避免出现拱起,边坡与底部HDPE膜的焊接应在清晨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8)为防止大风将膜刮起、撕开,HDPE膜焊接过程中如遇到下雨,在无法确保焊接质量的情况时,对已经铺设的膜应冒雨焊接完毕,等条件具备后再用单轨焊机进行修补;施工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焊缝的强度尽可能高。(9)在焊缝的旁边用记号笔清楚地标出焊缝的编号、焊接设备编号、焊接人员编号、焊接温度、环境温度、焊接速度(预热温度)、接缝长度、日期、时间;并填写HDPE膜热熔(或挤压)焊接检测记录表,经现场监理和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四)HDPE膜铺设工程质量验收要求HDPE膜铺设工程质量验收应进行观感检验和抽样检验。1.HDPE膜材料质量验收观感检验和抽样检验(1)HDPE膜材料质量验收观感检验:1)每卷HDPE膜卷材应标识清楚,表面无折痕、损伤,厂家、产地、性能检测报告、产品质量合格证、海运提单等资料齐全。2)HDPE膜除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厚度不应小于1.5mm;②膜的幅宽不宜小于6.5m;③HDPE膜的外观要求应符合规定:(2)HDPE膜材料质量抽样检验:1)应由供货单位和建设单位双方在现场抽样检查。2)应由建设单位送到国家认证的专业机构检测。3)每10000m2为一批,不足10000m2按一批计。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3卷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检查。4)在尺寸偏差和外观检查合格的样品中任取一卷,在距外层端部500mm处裁取5m2进行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检验。当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应加倍取样检测,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认定整批材料不合格。2.HDPE膜铺设工程施工质量观感检验与抽样检验(1)HDPE膜铺设工程施工质量观感检验:1)场底、边坡基础层、锚固平台及回填材料要平整、密实,无裂缝、无松土、无积水、无裸露泉眼,无明显凹凸不平、无石头砖块,无树根、杂草、淤泥、腐殖土,场底、边坡及锚固平台之间过渡平缓。2)HDPE膜铺设规划合理,边坡上的接缝须与坡面的坡向平行,场底横向接缝距坡脚线距离应大于1.5m。焊接、检测和修补记录标识应明显、清楚,焊缝表面应整齐、美观,不得有裂纹、气孔、漏焊和虚焊现象。HDPE膜无明显损伤、无褶皱、无隆起、无悬空现象。搭接良好,搭接宽度应符合规定。(2)HDPE膜铺设工程施工质量抽样检验:1)锚固沟回填土按50m取一个点检测密实度,合格率应为100%;2)HDPE膜焊接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对热熔焊接每条焊缝应进行气压检测,合格率应为100%;②对挤压焊接每条焊缝应进行真空检测,合格率应为100%;③焊缝破坏性检测,按每1000m焊缝取一个1000mm×350mm样品做强度测试,合格率应为100%。四、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导排系统施工技术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施工主要有导排层摊铺、收集花管连接、收集渠码砌等施工过程。(一)、卵石粒料的运送和布料卵石粒料运送使用小吨位(载重5t以内)自卸汽车,将卵石粒料直接运送到已铺好的膜上。根据工作面宽度,事先计算好每一断面的卸料车数,按计算数量卸料,避免超卸或少卸。(二)、摊铺导排层、收集渠码砌摊铺导排层、收集渠码砌均采用人工施工。导排层摊铺前,按设计厚度要求先下好平桩,按平桩刻度摊平卵石。按收集渠设计尺寸制作样架,每10m设一样架,中间挂线,按样架码砌收集渠。(三)、HDPE渗沥液收集花管连接HDPE渗沥液收集花管连接一般采用热熔焊接。热熔焊接连接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预热阶段、吸热阶段、加热板取出阶段、对接阶段、冷却阶段。①切削管端头。②对正检查:要求管端面间隙不超过1mm,两管的管边错位不超过壁厚的10%。 ③接通电源,使加热板达到210±10℃。④加温熔化:使焊机在一定压力下给管端加温,当出现0.4~3mm高的熔环时,即停止加温,进行无压保温,持续时间为壁厚(mm)的10倍秒。⑤加压对接:达到保温时间以后,小心取出加热板,并在10s之内重新合拢焊机,逐渐加压,使熔环高度达到(0.3~0.4)δ,单边厚度达到(0.35~0.45)δ。⑥保压冷却:一般保压冷却时间为20~30min。(四)、施工控制要点(1)在填筑导排层卵石,宜采用小于5t的自卸汽车,采用不同的行车路线,环形前进,间隔5m堆料,随铺膜随铺导排层滤料(卵石)。(2)导排层滤料需要过筛,粒径要满足设计要求。导排层所用卵石CaCO3含量必须小于10%。(3)HDPE管的直径:干管不应小于250mm,支管不应小于200mm。HDPE管的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HDPE管的布置宜呈直线,其转弯角度应小于或等于20º,其连接处不应密封。(4)导排管热熔对接连接前,两管段各伸出夹具一定自由长度,并应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错边不宜大于壁厚的10%。(5)设定工人行走路线,防止反复踩踏HDPE土工膜。五、垃圾填埋与环境保护技术封闭型垃圾填埋场是目前我国通行的填埋类型。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施工、运行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一、垃圾填埋场选址与环境保护(一)基本规定(1)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考虑地质结构、地理水文、运距、风向等因素,位置选择得好,直接体现在投资成本和社会环境效益上。(2)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等环保要求。(二)标准要求(1)垃圾填埋场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尽量少占良田,利用荒地和当地地形。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填埋场与居民区的最短距离为500m。(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3)填埋场垃圾运输、填埋作业、运营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规定。(三)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1)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2)居民密集居住区。(3)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4)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5)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熔岩洞区。二、垃圾填埋场建设与环境保护(一)有关规范规定(1)封闭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概念是:要求严格限制渗滤液渗入地下水层中,将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2)有关规范规定: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填埋场内应铺设一层到两层防渗层、安装渗滤液收集系统、设置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系统,甚至在封场时用不透水材料封闭整个填埋场。(二)填埋场防渗与渗滤液收集填埋场必须采用水平防渗,并且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采用HDPE膜和黏土矿物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防渗。1K416020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与常用仪器一、测量准备工作(编方案、校仪器、核数据)1、施工测量前,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测量方案。2、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校,保证仪器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所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检定周期之内,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精度。3、测量作业前、后均应采用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法,分别核对从图纸上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并据以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 二、测量作业要求1、从事施工测量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测量员证)2、施工测量用的控制桩要注意保护,经常校测,保持准确。雨后、春融期或受到碰撞、遭遇损害,应及时校测。3、测量记录应按规定填写并按编号顺序保存。4、应建立测量复核制度。三、常用仪器及测量方法市政公用工程常用的施工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光学水准仪、激光准直(铅直)仪、GPS-RTK及其配套器具。(一)全站仪(二)光学水准仪(三)激光准直(铅直)仪(四)GPS-RTK仪器(1)全球定位GPS技术系统通过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与用户接收端之间的实时差分解算出待测点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实时动态测量即RTK技术。GPS-RTK系统由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及无线电通讯系统三部分组成。基准站包括GPS接收机、GPS天线、无线电通讯发射系统、供GPS接收机和无线电台使用的电源(车用蓄电瓶)及基准站控制器等部分;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无线电通讯接听系统、供GPS接收机和无线电使用的电源及流动站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场区控制测量一、特点与规定(1)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场区控制网按类型分为方格网、边角网和控制导线等。(2)测量坐标系统,系平面直角坐标。一般有国家坐标系统、城市坐标系统等。若总平面图上设计是采用测量坐标系统进行的,则测量坐标系统即为施工坐标系统。二、场(厂)区平面控制网(一)控制网类型选择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多用于场地平整的大型场区控制;边角网,多用于建筑场地在山区的施工控制网;导线测量控制网,可视构筑物定位的需要灵活布设网点,便于控制点的使用和保存。导线测量多用于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区,新建区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法建网。(二)准备工作(1)根据施工方案和场区构筑物特点及设计要求的施测精度,编制工程测量方案。(2)办理桩点交接手续,桩点应包括:各种基准点、基准线的数据及依据、精度等级,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3)开工前应对基准点、基准线和高程进行内业、外业复核。复核过程中发现不符或与相邻工程矛盾时,应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查询,并取得准确结果。(三)作业程序(4)测量步骤:1)选点与标桩埋设。2)角度观测。3)边长测量。4)导线的起算数据。5)导线网的平差。一级导线网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导线可以采用分别平差法。(四)主要技术要求(1)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其精度应符合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2)当原有控制网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在原控制网的基础上适当加密控制点。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2)场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区,应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4)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点有效期不宜超过一年,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有效期,但应经过控制校核。三、场区高程控制网(一)测量等级与方法(1)场区高程控制网系采用Ⅲ(三)、Ⅳ(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大型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分两级布设。首级为Ⅲ等水准,其下用Ⅳ等水准加密。小型场区可用Ⅳ等水准一次布设。(2)为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和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应在场地适当地点建立高程控制基点组,其点数不得少于三个,点间距离以50~100m为宜,高差应用Ⅰ等水准测定。(3)各级水准点标桩要求坚固稳定。Ⅳ等水准点可利用平面控制点,点间距离随平面控制点而定。Ⅲ 等水准点一般应单独埋设,点间距离一般以600m为宜,可在400~800m之间变动。Ⅲ等水准点一般距离厂房或高大建筑物应不小于25m、距振动影响范围以外应不小于5m、距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水准基点组应采用深埋水准标桩。(5)应在水准点埋设两周后进行水准点的观测,且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作业中应遵守下列规定:1)Ⅱ等水准视线长度50m,Ⅲ等水准视线长度65m,Ⅳ等水准视线长度80m为宜;2)Ⅱ等水准测站前后视距离之差不得大于1m,Ⅲ等不得大于2m,Ⅳ等不得大于4m;3)Ⅱ等水准两点间前后视累计差不得大于3m,Ⅲ等不得大于5m,Ⅳ等不得大于10m;4)Ⅱ等水准视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5m,Ⅲ、Ⅳ等不得小于0.3m。(二)主要技术要求(1)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附合环线、路线或闭合环线。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2)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点有效期不宜超过半年,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有效期,但应经过控制校核。竣工图编绘与实测一、竣工图编绘(一)工程竣工测量特点1、市政公用工程竣工图编绘具有边竣工、边编绘,分部编绘竣工图,实测竣工图等特点。2、工程开工前应考虑和统筹安排竣工测量。3、测图方法应灵活,在传统测绘方法基础上引用新型的测图技术;以实测现状图为主,以资料收集为辅,并有编制、测绘相结合的特点。(二)竣工图编绘基本要求1、市政公用工程竣工图应包括与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相对应的全部图纸及根据工程竣工情况需要补充的图纸。2、各专业竣工图应符合规范标准以及合同文件规定。3、竣工总图编绘完成后,应经原设计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会签。1K417000 城市绿化与园林附属工程一、绿化工程(一)、栽植前土壤处理栽植前土壤处理包括栽植土、栽植前场地清理、栽植土回填及地形造型、栽植土施肥和表层整理等分项工程。1.栽植土园林植物栽植土包括客土、原土利用、栽植基质等。客土指更换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栽植土应见证取样,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并在栽植前取得符合要求的测试结果。栽植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壤pH值应符合本地区栽植土标准或按pH值5.6~8.0范围内进行选择。(2)土壤全盐含量、土壤表观密度应达到规范要求。栽植基础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除有设施空间绿化等目的的特殊隔离地带,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透水层。绿化栽植的土壤含有害成分(特别是化学成分)以及栽植层下有不透水层,影响植物根系生长或造成死亡的,土壤中有害物质必须清除;不透水层影响植物扎根及土壤通气的,必须进行处理,达到通透。2.栽植土施肥和表层整理(1)商品肥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或已经过试验证明符合要求。(2)二、重盐碱、重黏土地土壤改良土壤全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5%的重盐碱地和土壤为重黏土地区的绿化栽植工程应实施土壤改良。重盐碱、重黏土地土壤改良的原理和工程措施基本相同。土壤改良工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施工。(二)、设施顶面栽植基层工程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应有良好的防水排灌系统,防水层不得渗漏。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的功能是防渗漏,确保设施使用功能。排蓄水层、过滤层使栽植层透气保水,保证植物能正常生长。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使用无机肥料应测定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并宜采用缓释性无机肥二、栽植工程(一)、草坪建植草坪建植的方法有籽播、喷播、植生带、铺植等。1、铺植草坪(1)密铺。300×300mm草块(2)间铺。铺植方法应同密铺。用1m2的草坪宜有规则地铺设2~3m2面积。(3)点铺。应将草皮切成30mm×30mm,点种。用1m2草坪宜点种2~5m2面积。适用于密丛型草坪草类。 (4)茎铺。茎铺时间:暖季型草种以春末夏初为宜,冷季型草种以春秋为宜。撒铺方法:应选剪30~50mm长的枝茎,及时撒铺,撒铺后滚压并覆土10mm。2、建植草坪质量要求(1)成坪后覆盖度应不低于95%。(2)单块裸露面积应不大于25cm2。(3)杂草及病虫害的面积应不大于5%。(二)树木栽植季节选择1.春季移植我国北方地区适宜春季植树,春季是树木休眠期,蒸腾量小,栽后容易达到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理平衡。此外春季也是树木的生长期,树体内贮藏营养物质丰富,生理机制开始活跃,有利于根系再生和植株生长。落叶树早移,常绿树后移。2.秋季移植在树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后进行。北方冬季寒冷的地区,秋季移植植物均需要带土球栽植。3.雨季移植南方在梅雨初期,北方在雨季刚开始时,适宜移植常绿树及萌芽力较强的树种。4.栽植种植穴挖好之后,一般即可开始种树。但若种植土太瘦瘠,就要先在穴底垫一层基肥。基肥一定要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基肥层以上应当铺一层壤土,厚50mm以上。栽植深度,裸根乔木,应较原根茎土痕深50~100mm;灌木应与原土痕齐;带土球苗木比土球顶部深20~30mm。行列式植树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左右相差最多不超过树干一半。因此,种植时应事先栽好“标杆树”。方法是:每隔20株左右先栽好一株。5.树木定植后①树木定植后24h内必须浇上第一遍水(头水、压水),水要浇透。②常规做法为定植后必须连续灌水3次,之后视情况适时灌水。浇三水之间,都应中耕一次,用小锄或铁耙等工具,将堰内的土表锄松。浇第三遍水并待水分渗入后,用细土将灌水堰内填平,使封堰土堆高于地面。③乔木、大灌木,在栽植后均应支撑。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树木规格进行三角支撑、四柱支撑、联排支撑及软牵拉。支撑物的支柱应埋入土中不少于30cm,支撑物、牵拉物与地面连接点的连接应牢固。连接树木的支撑点应在树木主干上,其连接处应衬软垫,并绑缚牢固。④因受坑槽限制胸径在12cm以下树木,尤其是行道树,可用单柱支撑。支柱长3.5m,于栽植前埋深1.1m(从地面起),支柱应设在盛行风向的一面。支柱中心和树木中心距离为35cm。⑤凡列为工程的树木栽植,及非栽植季节的栽植均应做好记录,作为验收资料,内容包括:栽植时间、土壤特性、气象情况、栽植材料的质量、环境条件、种植位置、栽植后植物生长情况、采取措施以及栽植人工和栽植单位与栽植者的姓名等。四、大树移植树木的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属于大树移植:(1)落叶和阔叶常绿乔木:胸径在20cm以上。(2)针叶常绿乔木:株高在6m以上或地径在18cm以上。胸径是指乔木主干在1.3m处的树干直径;地径是指树木的树干接近地面处的直径。1.移植时间大树移植的时间最好是在树木休眠期,春季树木萌芽期和秋季落叶后均为最佳时间。如有特别需要,也可以选择在生长旺季(夏季)移植,最好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2.准备工作移植大树前必须做好树体的处理。首先要对所移植树木生长地的四周环境、土质情况、地上障碍物、地下设施、交通路线等进行详细了解。还要对树冠进行必要修剪,树干采用麻包片或者草绳围绕,一般包裹从根茎至分枝点的部分,这样既可减少蒸发又可以减少移植过程的擦伤。选定的移植大树,应在树干南侧做出明显标识,标明树木的阴、阳面及出土线。(1)落叶树移植的树冠修剪:裸根移植一般采取重修剪,剪掉全部枝叶的1/2~1/3;带土球移植应适当轻剪,剪去枝条的1/3即可。修剪时剪口必须平滑,截面尽量缩小,修剪2cm以上的枝条,剪口应涂抹防腐剂。(2)常绿树移植前一般不需修剪:定植后可剪去移植过程中的折断枝、徒长枝、病虫枝等,修剪时应留10~20mm木撅,剪后涂防腐剂。3.挖掘包扎根据起掘和包扎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移植方法:土球挖掘、木箱挖掘和裸根挖掘。裸根挖掘——适用于大多数落叶阔叶树在休眠期的栽植,如国槐、刺槐、火炬树等。 土球移栽进行软包装——树木胸径20~25cm时可采用。土台移栽箱板包装——当树木胸径大于25cm时可采用。(1)土球规格应为树木胸径的6~10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土球底部直径为土球直径的1/3;土台规格应上大下小,下部边长比上部边长少1/10;4.大树的栽植(1)挖种植穴:按设计位置挖种植穴。(2)栽植:栽植时要栽正扶植。栽植深度应保持下沉后原土痕和地面等高或略高,树干或树木的重心应与地面保持垂直。(3)方向确定:栽植前要确定新栽植地的方向是否和原生长地的方向一致,这将极大地提高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4)还土:还土时要分层进行,每300mm一层,一般用种植土和腐殖土以7:3的比例混合均匀使用,注意肥土必须充分腐熟,填满后踏实即可。(5)开堰:裸根、土球树要开圆堰,土堰内径与坑沿相同。5.移植后养护管理(1)支撑树干。一般采用支撑固定法来确保大树的稳固,一般一年后,大树根系恢复好方可撤除。(2)平衡株势。对移植于地面上的枝叶进行相应修减,保证植株根冠比,维持必要的平衡关系。(3)包裹树干。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干基部密密缠绕至主干顶部,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树皮水分蒸发。(4)合理使用营养液。补充养分和增加树木的抗性。(5)水肥管理。大树移植后应当连续浇3次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由于损伤大,在第一年不能施肥,第二年根据生长情况施农家肥。二、养护管理措施1、灌溉与排水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适期、适量的灌溉,及时进行灌溉。对水分和空气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须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立地条件差的范围内,灌溉前先松土,夏季灌溉早、晚进行,灌溉一次浇透。树木周围暴雨后的积水尽快排除,新栽树木周围的积水应尽快排除以免影响根部呼吸。2、中耕锄草中耕除草可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2~3d进行;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杂草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同时传播各种病虫害。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原则。3、施肥根据季节和植物的不同生长期,制定不同的施肥计划。如:开花发育时期,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都特别迫切,而钾肥的作用更为重要。树木在春季和夏初需肥多,在生长的后期则对氮和水分的需要一般很少。4、整形与修剪树木在养护阶段中,应该通过修剪调整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土壤养分的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乔木类:在保证树形的前提下主要修除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烂头。灌木类:灌木修剪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进行,修剪促使枝叶茂盛,分布匀称,球型圆满,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的形成。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进行,但规模整形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修剪程度可分整冠式、剪枝式和剪干式三种。5、病虫害的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以生态效益为重,采用物理防治为先,运用化学药剂为辅,使用化学药剂严格参照有关法令安全执行。6、防护措施对树木存在的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等实际情况,建议分别采取立支柱、绑扎、扶正、疏枝等措施。1K417020园林附属工程1、假山施工:假山施工要自下而上、自后向前、由主及次、分层进行,确保稳定实用。假山分层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检查→完形。2.基础施工(1)假山地基基础承载力应大于山石总荷载的1.5倍;灰土基础应低于地平面20cm,其面积应大于假山底面积,外沿宽出50cm。 (2)假山设在陆地上,应选用C20以上混凝土制作基础;假山设在水中,应选用C25混凝土或不低于M7.5的水泥砂浆砌石块制作基础。根据不同地势、地质有特殊要求的可做特殊处理。常用的基础有桩基、石基、灰土基和钢筋混凝土基。桩基用于湖泥沙地,石基多用于较好的土基,灰土基用于干燥地区,钢筋混凝土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园林理水工程一、园林给水工程(一)园林用水类型与管网布置1.园林用水类型(1)生活用水;餐厅、商店、内部食堂、茶室、小卖部、消毒饮水器及卫生设备等的用水。(2)养护用水:植物灌溉、动物笼舍的冲洗用水和夏季广场、园路的喷洒用水等。(3)造景用水:各种喷泉、跌水、瀑布、湖泊。溪涧等水景用水。(4)消防用水:公园中的古建筑或主要建筑周围应设的消防的用水。2.园林给水管网布置(1)干管应靠近主要供水点。(2)干管应靠近调蓄设施(如高位水池或水塔)。(3)在保证不受冻的情况下,干管宜随地形起伏敷设,避开复杂地形和难于施工的地段,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4)管网布置要力求经济,并满足最佳水力条件。(5)管网布置应能够便于检修维护。(6)干管应尽量埋设于绿地下,尽可能避免埋设于园路下。(7)管网布置应保证使用安全,避免损坏和受到污染,按规定和其他管道保持一定距离。3.管网附件(1)给水管网的交点叫做节点,在节点上设有阀门等附件,是为了检修管理方便。阀门除安装在支管和干管的联接处外,为便于检修养护,要求每500m直线距离设一个阀门井。(2)消防栓间距小于120m,主管不小于DN100,冰冻地区为了防冻,消防栓布置在消防井中,消防井盖必须是保温型的。为了便于消防车给水,消防井(消防栓)离车行道距离以不大于2m为宜。(3)给水管穿越道路或构筑物,必须穿套管保护,套管可采用钢管、PVC管等,便于后期维修。对于埋深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在冰冻线以上时,必须做保温处理,防止冬期冻裂。(二)园林喷灌系统施工1.对于不同形式的喷灌系统,其施工的内容不同。移动式喷灌系统只是在绿地内布置水源(井、渠、塘等),主要是土石方工程。固定式喷灌系统需进行泵站施工和管道铺设。2.基本施工流程(步骤):定线→挖基坑和沟槽→确定水源和给水方式→安装管道→冲洗→水压试验与泄水试验→回填→试喷。(三)园林排水方式1.地面排水地面排水是最经济、最常用的园林排水方式。2.沟渠排水(1)明沟排水:明沟主要是指土质明沟,其断面形式有梯形、三角形和自然式浅沟。采用明沟排水时,明沟的沟底不得低于附近水体的高水位。(2)暗沟排水:暗沟又称为盲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主要用于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适用于一些要求排水良好的全天候的体育活动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以及某些不耐水的园林植物生长区等。3.管道排水管道排水的系统由雨水口、管道和出水口组成。为了排水通畅、安全,排水管道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排水管管材有:PE管、U-PVC管、PPR管及镀锌钢管等1K420000工程项目施工管理1K42001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一、招标招标人根据施工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1.招标文件主要内容(知书量款式、图标辅技法)(1)投标邀请书;(2)投标人须知; (3)合同主要条款;(专、通、协)(4)投标文件格式;(商、技)(5)工程量清单;(6)技术条款;(7)设计图纸;(8)评标标准和方法;(9)投标辅助材料。二、工程施工招标条件(一)公开招标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才能进行施工招标:(1)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2)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3)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应当履行核准手续的,已经核准;(4)有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5)有招标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二)邀请招标符合公开招标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1)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2)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3)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4)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值得的;(5)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邀请招标,应当经国务院相关部门批准;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的邀请招标,应当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三、投标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一)投标文件组成通常由经济部分、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等组成。(二)投标文件应包括主要内容1.商务部分2.经济部分(量价分包)3.技术部分(施组的部分内容)四、标书制作与递交(一)标书制作1.投标文件编制完成后应反复核对,应尽量避免涂改、行间插字或删除。2.投标文件打印复制后,由投标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单位章。签字或盖章的具体要求见投标人须知前附表,包括加盖公章、法人代表签字、造价人员签字盖专用章以及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密封标志等。3.投标文件的正本与副本应分别装订成册,并编制目录,具体装订要求见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投标文件的正本与副本应分开包装,封套上应清楚地标记“正本”或“副本”字样。投标文件正本一份,副本份数见投标人须知前附表。4.按要求对投标文件密封。对投标文件进行密封既是保护投标人的权利又是保护招标人的基本要求。(二)标书递交1.按照招标文件规定,递交投标文件。2.参加开标的授权委托人应携带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原件和复制件。1K420030市政公用工程合同管理一、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一)合同文件组成合同文件:指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图纸、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以及其他合同文件。(二)合同管理主要内容1.遵守《合同法》规定的各项原则,组织施工合同的全面执行;2.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合同、洽商变更和记录,并应签字确认。 3.发生不可抗力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依法及时处理。4.依《合同法》规定进行合同变更、转让、终止和解除工作。三、合同变更与评价(一)合同变更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变更,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变更情况,遵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2.承包方根据施工合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通知承包方。监理工程师向承包方提出变更令。3.承包方必须掌握索赔知识,在有正当理由和充分证据条件下按规定进行索赔;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办理索赔手续;准确、合理地计算索赔工期和费用。一、工程索赔的处理原则:(一)有正当索赔理由和充分证据;(二)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办理;(三)准确、合理地记录索赔事件和计算工期、费用。二、承包方索赔的程序(一)提出索赔意向通知索赔事件发生28d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合同实施过程中,凡不属于承包方责任导致项目拖延和成本增加事件发生后的28d内,必须以正式函件通知监理工程师,声明对此事件要求索赔,同时仍需遵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继续施工,逾期提出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承包方的索赔要求。(二)提交索赔申请报告及有关资料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承包方应抓紧准备索赔的证据资料,包括事件的原因、对其权益影响的资料、索赔的依据,以及其他计算出该事件影响所要求的索赔额和申请延期的天数,并在28d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索赔申请报告及有关资料。(三)审核索赔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方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d内给予答复,或要求承包方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监理工程师在28d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承包方作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四)持续性事件当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方应当阶段性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d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三、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一)延期发出图纸产生的索赔(二)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三)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四)以承包方能力不可预见引起的索赔(五)由外部环境而引起的索赔(六)监理工程师指令导致的索赔四、同期记录(一)索赔意向书提交后,就应从索赔事件起算日起至索赔事件结束日止,认真做好同期记录。每天均应有记录,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签认;索赔事件造成现场损失时,还应做好现场照片、录像资料。(二)同期记录的内容有:事件发生及过程中现场实际状况;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对工期的延误;对工程损害程度;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工作人员,机械、材料数量、有效票据等。五、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1.合同风险的规避2.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投保、分包)向保险公司投保;向分包商转移部分风险。3.确定和控制风险费(成本控制、留有余地)工程项目部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和保证措施。编制成本控制计划时,每一类费用及总成本计划都应适当留有余地。施工成本管理基本原则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成本最低原则2.全员成本原则 3.目标分解原则4.动态控制原则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1K42005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与特点1.简要介绍拟建工程的名称、工程结构、规模、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建设单位及监理机构、设计单位、质监站名称,合同开工日期和工期,合同价2.分析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工程建设条件。市政公用工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多专业工程交错、综合施工,旧工程拆迁、新工程同时建设,与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相互干扰,工期短或有行政指令,施工用地紧张、用地狭小,施工流动性大等。(二)施工平面布置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拟建工程平面位置、生产区、生活区、预制厂、材料厂位置;周围交通环境、环保要求,需要保护或注意的情况。2.在有新旧工程交错以及维持社会交通的条件下,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平面布置图有明显的动态特性,即每一个较短的施工阶段之间,施工平面布置都是变化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应是动态的,即必须详细考虑好每一步的平面布置及其合理衔接。(三)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1.施工部署包括施工阶段的区划安排、施工流程(顺序)、进度计划,工力(种)、材料、机械设备、运输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负责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工程特点,进行部署。(四)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拟建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结合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工程需要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五)施工质量保证计划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确定质量保证措施。2.在多个专业工程综合进行时,工程质量常常会相互干扰,因而进行质量总目标和分项目标设计时,必须严密考虑工程的顺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3.对于工程的特殊部位或分项工程、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六)施工安全保证计划1.明确安全施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体系,兑现合同约定和承诺。2.风险源识别与防范,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机构、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安全措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文明施工、环保节能降耗保证计划以及辅助、配套的施工措施一、制定施工方案原则(方案变更的原因)(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一切要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二)施工期限满足规定要求,保证工程特别是重点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迅速发挥投资的效益,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安全生产”。(四)施工费用最低二、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一)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工艺)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施工方法(工艺)一经确定,机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就只能以满足它的要求为基本依据,施工组织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施工机械正确拟定施工方法和选择施工机械是合理组织施工的关键,二者又有相互紧密的关系。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必须满足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及充分利用机械的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而正确地选择施工机械能使施工方法更为先进、合理、经济。因此施工机械选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方法的优劣。(三)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是研究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源合理组织的科学。(四)施工顺序施工顺序安排是编制施工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顺序安排得好,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人工和机械的停歇时间,并能充分利用工作面,避免施工干扰,达到均衡、连续施工的目的,实现科学组织施工,做到不增加资源、加快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五)现场平衡布置科学的布置现场可以减少材料二次搬运和频繁移动施工机械产生的现场搬运费用,从而节省开支。(六)技术组织措施技术组织是保证选择的施工方案实施的措施。它包括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各种技术措施。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先进技术,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编写工序作业指导书,实行标准化作业,采用网络技术编制施工进度等。三、工机具的选择和优化施工机具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有直接的影响,施工机具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显著标志,对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节约工程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施工机具成为确定施工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应主要考虑下列问题。1.在选用施工机具时,应尽量选用施工单位现有机具,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现有机具效率。若现有机具不能满足过程需要,则可考虑租赁或购买。2.机具类型应符合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现场的条件指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工程量大小和施工进度等,特别是工程量和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选择机具的重要依据。3.在同一个工地上施工机具的种类和型号应尽可能少4.要考虑所选机具的运行成本是否经济5.施工机具的合理组合6.选择施工机具时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全局出发就是不仅考虑本项工程,而且还要考虑所承担的同一现场或附近现场其他工程的施工机具的使用。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2.需要专家论证的工程范围1.深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搭设跨度≥18m;施工总荷载≥15kN/m2;集中线荷载≥20kN/m。(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100kN的起重吊装工程。(100kN约1吨)(2)起重量≥300kN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4.脚手架工程(悬20落50附150)(1)搭设高度≥50m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提升高度≥150m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3)架体高度≥20m悬挑式脚手架工程。5.拆除、爆破工程(1)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2)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3)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4)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或其他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5)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6.其他(1)施工高度≥50m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跨度≥36m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60m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开挖深度>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预应力张拉工程(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三)专项方案编制1.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具(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2.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施工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劳动力计划(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四)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1.应出席论证会人员(1)专家组成员;(2)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4)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2.专家组成员构成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五)专项方案实施1.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3.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交通导行方案设计的要点一、现况交通调查(一)现况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的前提,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部署,调查现场及周围的交通车行量及高峰期,预测高峰流量,研究设计占路范围、期限及围挡警示布置。(二)应对现场居民出行路线进行核查,并结合规划围挡的设计,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施工区、办公区等出口位置,应减少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交叉;以避免出现交通拥堵。(三)应对预计设置临时施工便线、便桥位置进行实地详堪,以便尽可能利用现况条件。二、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原则(一)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周密考虑各种因素,满足社会交通流量,保证高峰期的需求,选取最佳方案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二)交通导行方案要有利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且使施工对人民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三)交通导行应纳入施工现场管理,交通导行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设计交通导行方案(动态)。(四)交通导行图应与现场平面布置图协调一致。(五)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的需要。三、交通导行方案实施(一)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后组织实施1.占用慢行道和便道要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获准的交通疏导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便桥。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设置围挡,严格控制临时占路范围和时间,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3.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4.组建现场人员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组织交通。 (二)交通导行措施1.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2.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交隔警)3.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4.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5.依据现场变化,及时引导交通车辆,为行人提供方便。(三)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2.沿街居民出入口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必要处搭设便桥,为保证居民出行和夜间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施工现场管理一、施工现场管理有关规定(1)工程施工阶段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物料和停放机具设备等。(2)平面布置的内容(案例)①施工图上所有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平面位置。②给水、排水、供电管线等临时位置。③生产、生活临时区域及和仓库、材料构件、机具设备堆放位置。④现场运输通道、便桥及安全消防临时设施。⑤环保、绿化区域位置。⑥围墙(挡)与入口(至少要有2处)位置。(3)施工现场必须实施封闭式管理,将施工现场与外界隔离,以保护环境、美化市容。(4)围挡(墙)①施工现场围挡(墙)应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得留有缺口。②围挡的用材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宜选用砌体、金属材板等硬质材料,不宜使用彩布条、竹篱笆或安全网等。③施工现场的围挡一般应不低于1.8m,在市区内应不低于2.5m,且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有关规定。(5)大门和出入口②施工现场的大门应牢固美观,大门上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④施工现场的进口处应有整齐明显的“五牌一图”。Ⅰ、五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牌、文明施工牌;Ⅱ、一图:施工现场总平面图。(6)警示标牌布置与悬挂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具(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属于危险部位,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③安全警示标志的类型、数量应当根据危险部位的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如:在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设置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等禁止标志;在施工机具旁设置当心触电、当心伤手等警告标志;在施工现场人口处设置必须戴安全帽等指令标志;在通道口处设置安全通道等指示标志;在施工现场的沟、坎、深基坑等处,夜间要设红灯示警。(7)施工现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现场废水未经允许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和河流。(8)临时设施的种类①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会议室、门卫传达室等。②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阅览娱乐室、卫生保健室等。③生产设施:包括材料仓库、防护棚、加工棚(站、厂,如混凝土搅拌站、砂浆搅拌站、木材加工厂、钢筋加工厂、机具(械)维修厂等)、操作棚等。④辅助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现场排水设施、围墙、大门等。(9)当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在2h内向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10)将文明施工管理列入生产活动议事日程当中,做到常抓不懈。(1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现场应成立专职的文明施工小分队,负责全线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12)少扬尘,施工场地的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应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降尘措施。(13)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封闭。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防止施工过程扬尘,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14)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装饰废料、油毡、油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15)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污水、泥浆必须防止泄露外流污染环境;污水应尽可能重复使用,按照规定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河流,泥浆应采用专用罐车外弃。(16)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强噪声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协同当地居委会公告附近居民。(三)材料堆放与库存1.一般要求(少占、码齐、少运、排水、标牌、完活)(1)由于城区施工场地受到严格控制,项目部合理组织材料的进场,减少现场材料的堆放量,减少场地和仓库面积。(2)对已进场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位置码放整齐。(3)停放到位,且便于运输和装卸,应减少二次搬运。(4)地势较高、坚实、平坦、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要有排水措施,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5)各种材料应当按照品种、规格堆放,并设明显标牌,标明名称、规格和产地等。(6)施工过程中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四)实名制管理措施(签合同备案、社保备案、实名化备案、工资备案、培训)1.劳务企业要与劳务人员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保人、册、证、合同,证书相符统一。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变动花名册、并向总包方办理变更备案。2.要逐人建立劳务人员入场、继续教育培训档案,档案中应记录培训内容、时间、课时、考核结果、取证情况,并注意动态维护、确保资料完整、齐全。3.劳务人员现场管理实名化。劳务企业要根据劳务人员花名册编制出勤表,每日点名考勤,逐人记录工作量完成情况,并定期制定考核表。4.劳务企业要根据劳务人员考勤表按月编制工资发放表,记录工资支付时间、支付金额,经本人签字确认后,张贴公示。劳务人员工资发放表须报总包方项目部备案。5.劳务企业要按照施工所在地政府要求,根据劳务人员花名册为劳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并将缴费收据复印件、缴费名单报总包方项目部备案。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质量内容:目标、架构、措施、流程)(一)明确质量目标。(二)确定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1.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与组织机构,实行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2.确定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及质量控制流程图。3.明确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责与分工。4.制定项目部人员及资源配置计划。5.制定项目部人员培训计划。(三)质量管理措施1.确定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专项质量技术标准、保证措施及作业指导书。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项目分别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并配备工程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3.确定主要分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和成品保护措施。4.明确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5.对于特殊过程,应对其连续监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6.明确材料、设备物资等质量管理规定。(四)质量控制流程1.实施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质量工程专业检查的“三检制”流程。2.明确施工项目部内、外部(监理)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程序。3.确定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流程。4.确定更改和完善质量保证计划的程序。5.确定评估、持续改进流程。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内容(组织、技术、物质、现场)(一)组织准备1.组建施工组织机构。采用适当的建制形式组建施工项目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2 .确定作业组织。在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前提下合理组织和安排施工队伍,选择较熟悉本项工程专业操作技能的人员组成骨干施工队。3.施工项目部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培训,并应保存培训记录。(二)技术管理的准备工作(索图、识图、编组、分解、质检)1.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项目部及时索取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效文件清单。2.熟悉设计文件。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与审核并应形成会审记录。如发现设计图纸有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质疑或修改建议,并履行规定的手续予以核实、更正。3.编制能指导现场施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重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计划。4.根据施工组织,分解和确定各阶段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5.确认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程序、内容及标准等。(三)技术交底与培训(交底、培训、审查)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2.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3.对作业人员中的特殊工种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合者,严禁上岗。(四)物资准备(招标、场检、机具、劳保)1.项目负责人按质量计划中关于工程分包和物资采购的规定,经招标程序选择并评价分包方和供应商,保存评价记录。分包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并经进场检验,不合格不准用。2.机具设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场,性能检验应符合施工需求。3.按照安全生产规定,配备足够的质量合格的安全防保用品。(五)现场准备(复桩、测量、实验室、导行、场布)1.对设计技术交底、交桩给定的工程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时,应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方协商处理,处理结果应形成记录。2.做好设计、勘测的交桩和交线工作,建立施工控制网并进行测量放样。3.建设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的现场试验室。4.按照交通疏导(行)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导行临时交通。5.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图搭建临时设施,包括施工用房、用电、用水、用热、燃气、环境维护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质量因素控制(一)施工人员控制(管理人员稳定、作业人员数量、考核奖罚实名制)1.项目部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2.作业人员满足施工进度计划需求,关键岗位工种符合要求。3.按照岗位标准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核,并记录考核结果。4.项目部管理人员考核结果与奖罚。5.劳务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二)材料的质量控制1.材料进场必须检验,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2.材料的搬运和贮存应按搬运储存有关规定进行,并应建立台账。3.按照有关规定,对材料、半成品、构件进行标识。4.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件和工程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或拒绝验收。5.对发包方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6.对承包方自行采购的物资应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证。7.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三)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1.应按设备进场计划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2.进场的施工机械应经检测合格,满足施工需要。3.应对机具(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合者,严禁上岗。4.计量人员应按规定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验证,计量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一)分项工程(工序)控制1.施工管理人员在每分项工程(工序)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方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交底。3.分项工程(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应符合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规定,对查出的质量缺陷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及时处置。4.施工管理人员应记录工程施工的情况。(二)特殊过程控制1.对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规定的特殊过程,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2.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3.不太成熟的工艺或缺少经验的工序应安排试验,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进行首件(段)验收。4.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应经项目部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三)不合格产品控制1.控制不合格物资进入项目施工现场,严禁不合格工序或分项工程未经处置而转入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施工。2.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过程,应按规定进行鉴别,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3.应进行不合格评审。4.不合格处置应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降级使用、拒收或报废四种情况进行处理。构成等级质量事故的不合格,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理。5.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应保存记录。6.进行不合格让步接收时,工程施工项目部应向发包方提出书面让步接收申请,记录不合格程度和返修的情况,双方签字确认让步接收协议和接收标准。7.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不合格的产品,应邀请发包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报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批准。8.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保存不合格控制的记录。三、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持续改进(一)预防与策划1.施工项目部应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2.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应制定防止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实施。3.对质量通病应采取预防措施。4.对潜在的严重不合格产品,应实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施工项目部应定期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二)纠正1.对发包方、监理方、设计方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2.对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信息,应分析并记录处理结果。3.对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报告提出的问题,应由工程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判定不合格程度,制定纠正措施。4.对严重不合格或重大质量事故,必须实施纠正方案及措施。5.实施纠正措施的结果应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验证并记录;对严重不合格或等级质量事故的纠正措施和实施效果应验证,并应上报企业管理层。6.施工项目部或责任单位应定期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三)检查、验证1.项目部应对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组织检查、内部审核和考核评价,验证实施效果。2.项目负责人应依据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缺陷或不合格,召开有关专业人员参加的质量分析会进行总结,并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1K42014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K420141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措施一、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风险源2、影响施工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有: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项目应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二、安全保证计划过程控制(查、改、定、不定、上报)1.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应对安全工作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关键工序应安排专职安全员对重点风险源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 2.发现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专职安全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并督促整改直至消除隐患。3.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4.项目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和安全计划总结改进。5.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并参与调查和处理。三、总承包与分包安全管理责任:(1)实行总承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总承包方负责,分包方服从总承包方的管理。总承包方对分包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审计提明责)1)审查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应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方2)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3)对分包方提出安全要求,并认真监督,检查;4)对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蛮干的分包方,责令其停工整改;5)总承包方应统计分包方的伤亡事故,按规定上报,并按分包合同约定协助处理分包方的伤亡事故。(2)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应包括:1)分包方对本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认真履行分包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2)遵守总承包方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服从总承包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向总承包方报告伤亡事故,并参与调查,处理善后事宜。四、安全教育培训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内容为主。主要形式有:(1)三级安全教育:对新工人进行公司、项目、作业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40h。(2)转场安全教育:新转入现场的工人接受转场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3)变换工种安全教育:改变工种或调换工作岗位的工人必须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4学时。(4)特种作业安全教育。(5)班前安全活动交底:各作业班组长在每班开工前对本班组人员进行班前安全活动交底。(6)季节性施工安全教育:在雨期、冬期施工前,现场施工负责人组织分包队伍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季节性安全技术教育,时间不少于2学时。(7)节假日安全教育:一般在节假日到来前进行,以稳定人员思想情绪,预防事故发生。(8)特殊情况安全教育五、施工负责人在安全技术交底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技术交底应按施工工序、施工部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2)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施工作业场所状况、特点、工序,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交底。(3)安全技术交底是法定管理程序,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留有书面材料,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4)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工程部位分部分项进行交底;二是对施工作业相对固定,与工程施工部位没有直接关系的工种(如起重机械、钢筋加工等)单独进行交底;三是对工程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以安全施工方案为主要内容的交底。六、工程项目要严格设备进场验收工作。1、中小型机械设备由施工员会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验收;2、大型设备、成套设备在项目部自检自查基础上报请企业有关管理部门,组织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验收;3、塔式或门式起重机、电动吊篮、垂直提升架等重点设备应组织第三方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验收。4、检查技术文件包括各种安全保险装置及限位装置说明书、维修保养及运输说明书、产品鉴定及合格证书、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并建立机械设备档案5、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机械设备使用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七、安全检查的形式项目部安全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多种形式。1.定期检查是由项目负责人每周组织专职安全员、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联合检查。总承包工程项目部应组织各分包单位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每月对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至少进行一次定量检查。2.日常性巡查 由项目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每日巡检。包括:项目安全员或安全值班人员对工地进行的巡回安全生产检查及班组在班前、班后进行的安全检查等。3.专项检查主要由项目专业人员开展施工机具、临时用电、防护设施、消防设施等专项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应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如沟槽、基坑土方的开挖、脚手架、施工用电、吊装设备专业分包、劳务用工等安全问题均应进行专项检查,专业性较强的安全问题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项作业负责人和相关专职部门进行。企业、项目部每月应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职责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安全生产状况较差的工程项目,组织专项检查。4.季节性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施工所在地气候特点,可能给施工带来的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如雨期的防汛、冬期的防冻等。主要是项目部结合冬期、雨期的施工特点开展的安全检查。临时用电管理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总配→分配→开关箱→设备)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总配漏保、开关箱漏保)2.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一机一箱一闸一漏)4.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5.临时用电组织设计规定:(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2)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施工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6.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相关部门审核,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经现场监理签认后实施。7.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市政公用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一)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制定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是以改善项目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主要目的的一切技术组织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四类:1.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以预防工伤事故为目的,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各种防护设施。2.工业卫生技术措施:以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为目的,包括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设施以及通风工程等。3.辅助房屋及设施:指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现场卫生所必需的房屋和设施,包括淋浴室、更衣室、消毒室等。4.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教材、图书、仪器,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场所、设施。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和奖惩制度等内容。项目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由项目负责人(经理)主持编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实施。计划应在实施前进行评审,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三)项目职业健康安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的重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中必须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2.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空气、照明、温度,粉尘、毒物,辐射、热害,有毒材料,噪声振动)(1)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而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2)为消除粉尘危害和有毒物质而设置的除尘设备和消毒设施。(3)防治辐射、热危害的装置及隔热、防暑、降温设施;(4)为职业卫生而设置的对原材料和加工材料消毒的设施;(5)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噪声及振动的设施。 市政公用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工程竣工验收要求一、施工质量验收规定(一)验收程序1.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2.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应由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4.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二、质量验收合格的依据与让步验收规定(一)质量验收合格的依据1.验收批(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应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3)主要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复验合格,试块、试件检验合格;(4)主要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以及相关试验检测资料齐全、正确;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二)工程竣工报告1.由施工单位编制,在工程完工后提交建设单位。2.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验收合格基础上,申请竣工验收。3.工程竣工报告应含主要内容:(竣工报告内容:概组织质检设计合同标准)(1)工程概况;(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结果;(4)符合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5)工程施工履行设计文件情况;(6)工程合同履约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