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

ID:12502643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1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2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3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4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376河北中医20O7年4月第29卷第4期HebeiJ,M,April2007,Vol29,No.4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与展望张莉(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9)【关键词】高脂血症;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一05;R246;R589.2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12—2I6l9(20町)o4—376—02高脂血症为现代医学病名,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在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直接的,系统的记载.加世纪70年代起.中医开始研究单味中药的降脂作用,继而将高脂血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加以论治.随着

2、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基础上,以现代医学理论为线索(即所谓"举现代医学理论之纲").逐步构建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已取得很大进展.笔者就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进展1.1病理因素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医学理论体系的差异,古代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引起的肥胖,眩晕,心悸,真心痛,中风等继发疾病的认识;二是对其病理因素"湿浊","痰凝","瘀血"等的认识.若能将这两方面的理论融汇贯通,即所谓"溯传统理论之源".便可促进形成目前较为完整的中医辨证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体系.目前

3、大多数学者认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使其功能失调,脂肪代谢紊乱,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成为高脂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张占柱…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胸痹,中风先兆,肾痹等范畴,多责之于痰,瘀,虚三方面.龚一萍等【2认为痰瘀胶着是本病的病理特点;肝郁气结痰凝是本病的重要因素;脾虚不运,脂浊停滞是本病的关键.李文彪等认为血脂乃水谷之精微,源于脾胃,主要为膳食中的作者简介:张莉(1981一),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膏脂.杨智敏J,于克娇J,周美芳均认为本病病因很多,但多与生活嗜好,情志,脏器虚损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属中医学

4、痰浊,血瘀范畴.丛华伟等将部分患者的发病特点与辅助检查综合起来分析,发现该症的产生与肝脾失调密切相关,强调肝脾失调是产生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是其病变之标.1.2发病机制《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治消瘅,-Ih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其意为诸如消渴,卒中,半身不遂等症多是一些体质肥胖之人,或嗜食膏粱厚味所致],其中已寓对高脂血症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众多学者如陈志惠J,吴卫红认为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与血脂的生成,代谢,平衡关系密切,而脾失健运是最重要的病理环节.于文涛等¨结合杨牧祥教

5、授的观点.指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肝,胆,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胆,肾功能失调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本虚标实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日久脉络受损.引发心脑血管病.朱巧等",岳增辉等¨均认为本病的产生以脾肾为根本.与痰浊瘀血相关,多以虚,痰,瘀,滞4字概括,以脏腑气虚,痰瘀气滞为主要病机.任合秀"指出,本病属本虚标实或阴虚阳亢血瘀之症,其正虚当以心,脾,肺之气虚,标实当以痰浊瘀阻,气滞血瘀为主.杜国玲指出本病与肝,胆,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昌炳如",浦斌红n指出本病总为本虚标实,邪实正虚

6、之症.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成瘀,终至痰瘀互结,发为本病.2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2.1论治法则高脂血症的治疗应根据饮食不节,过逸少劳的外因,肾精亏虚,肾阳衰弱的内因,谨守脾失健运,清浊不分的基本病机,围绕湿浊,痰凝,瘀血三大病理产物,进行标本兼顾,补泻并施的辨证论治.其论治法则可归纳为:健脾除湿泄浊,贯穿始终;填肾精温肾阳,培补先天;化痰祛瘀通络,截断病势.吴同启【l从肝脾论治本病,提倡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于志强'将本病的治疗总结为:健脾化痰除湿法,清热化痰利湿法,活血祛瘀涤痰法,疏

7、肝理气活血法,滋补肝肾活血法,通腑泄热涤痰法.姜文良等根据脾肾亏虚,痰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出治当健脾补肾,活瘀通络.祛湿化浊.徐岩等主张多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豁痰通痹化浊,温通心阳等.2.2辨证分型张伦忠等指出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基本趋向一致,即痰浊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盛4型.治法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法最为常用.王兴国等观察了102例高脂血症患者,总结出本病分为,①肾阴虚证.治宜补益肝肾,方选左归饮加减;②肾阳虚证,治宜强壮肾阳,以右归饮随症加减;③脾虚湿困证,治宜健脾祛湿.以平胃散为主方加减;④气虚血瘀证,治宜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