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

ID:12578602

大小:9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_第4页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题目:浅谈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作者:包头市东河区东一路小学·文占杰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使作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开放”为基本理念,围绕观念的开放、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探讨了开放作文的实施办法。关键词:开放作文教学小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宗明义,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历

2、史的必然回归。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语文课程要做到五个开放,即观念的开放、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教学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做为语文课程中的习作教学也要遵循以上五个开放,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生开放作文的几点思考。一、观念的开放观念的开放,具体地说,要树立体验的课程观、交往的师生观、生成的教学观和发现的学习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在传统的观念中,课程是规范化的教学内容,是特定的知识载体。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忠实而有效的传递课程内容的过程。而在体验的课程观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人,教学过程

3、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在交往的师生观中,教师的角色由“传递、授业、解惑”-10-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使者。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发现的学习观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变化,强调学生本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发现的学习观有三大特征,即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

4、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的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课程标准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人的独特感受”。可见,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到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在内容、情感上要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地学问。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就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

5、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活,倾吐自己的心声。在习作的内容上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表达方式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总之,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二、教材的开放—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10-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尤其是习作教学,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

6、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写,并把这些内容有目的地写得丰富些。1、观察生活、充实生活、体验生活。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它就来自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学生拥有生活,并一定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我们要让学生做生活的参与者,引导他们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然成长,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

7、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丰富多彩的活动,走向社会,体验真善美、假恶丑。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充实生活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活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习作才能真实感人,富有新意。2、“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积累综合积累,包括积

8、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丰富的语言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丰富-10-的语言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