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

ID:12686818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_第1页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_第2页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_第3页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_第4页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介词“以”和连词“以”之区别[古代汉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介词的“以”和作连词的“以”之区别    “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甲骨文“以”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表示“贡纳”、“进献”之意,也表示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说文》:“以,用也。”“以”作动词根据上下文还可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例如:  ①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论语·八佾》  ②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  ③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后来,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虚化而多充

2、当介词、连词等使用。      “以”作连词,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

3、以撞。       ——《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⑤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  4.表示因果关系,表示行为

4、产生的原因,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以致”。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⑤吾以捕蛇独存。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⑦以

5、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⑧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袁枚《祭妹文》  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⑩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②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有多种关系。  1

6、.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凭……身份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史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7、                    ——《赤壁之战》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