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

ID:12821662

大小:5.49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7-19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_第1页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_第2页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_第3页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_第4页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2章 细胞凋亡与衰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细胞衰老与凋亡CellSenescenceandApoptosis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更新组织: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①干细胞、②过渡细胞、③成熟细胞。稳定组织:可补偿性增生,如:肝、肾细胞。恒久组织: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细胞。可耗尽组织: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老年人体内有幼嫩细胞吗?有幼嫩的细胞,如精原细胞、造血干细胞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衰老成角质层细胞,最后凋亡。年轻人有衰老细胞吗?第一节 细胞衰老Aging,Senescence,指细胞随着年龄增加,机能和结构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现象。衰老是生命的普遍现象,发生在生态系统、群落、

2、种群、个体、细胞以及分子等不同层次。一、早期的细胞衰老研究二、Hayflick界限100多年前,魏斯曼曾提出种质不死而体质会衰老和死亡的学说。后来,Carrel和Ebeling认为细胞本身不会衰老,衰老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特别是20世纪40-50年代,由于L系小鼠细胞和Hela细胞系的建立,又使细胞不死性的观点更加巩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Hayflick等人的出色工作彻底动摇了细胞不死的观点。1、Hayflick界限: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2、实验证明:(1)Hayflick等以1:2的比率连续进行

3、细胞传代,发现平均只能传代40~60次,此后细胞就逐渐解体并死亡。(2)Hayflick等从胎儿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传代50次,而从成人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只能传代20次,可见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体外培养的年轻和老的人成纤维细胞的显微形态左边是只分裂了几代的年轻成纤维细胞,呈现薄层、细长的形态;右边是分离了50次的老的成纤维细胞,开始衰退,并很快死亡。(3)Goldstein选用了早老症(Hayflick-Guilford综合症)及Werner氏综合症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从患者身上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只能传2~4次,其DNA合成亦较少,且细胞表面不具有正常

4、成纤维细胞所具有的HLA抗原标记。Werner’ssyndrome(4)Hayflick还比较了取自寿命长度不同的生物的胚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传代数和寿命,发现物种寿命与培养细胞寿命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相关关系,例如,Galapagos龟平均最高寿命最长,达175岁,其培养细胞的传代数亦最多,达90~120次;小鼠平均最高寿命为3.5年,其培养细胞的传代数亦少,仅14~28次。3、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为了确定培养的人二倍体细胞的衰老是细胞本身决定的还是由于培养环境的恶化,Hayflick设计了巧妙的实验:取老年男性个体的细胞(间期无巴氏小体)和年轻女性个体的细胞(间期有巴氏小体)进

5、行单独或混合培养,并统计其倍增次数。结果发现,混合培养中的两类细胞的倍增次数与各自单独培养时相同,即在同一培养液,当年轻细胞旺盛增殖的同时,年老细胞就停止生长了。这一结果有力地说明,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内部,而不在外部环境。年轻细胞的胞质体与年老的完整细胞融合时,得到的杂种细胞不能分裂; 年老细胞的胞质体与年轻的完整细胞融合时,杂种细胞的分裂能力几乎与年轻细胞相同。充分说明决定细胞的衰老是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二、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衰老在机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正常情况下终生保持分裂的细胞,其分裂能力是否随着有机体年龄的增高而下降?它们

6、会不会衰老?◆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显著减慢,其原因主要是G1期明显延长;◆衰老个体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了细胞的增殖和衰老;◆骨髓干细胞移植实验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干细胞增殖速度也趋缓慢。三、衰老细胞结构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内质网的变化:衰老动物内质网成分弥散性地分散于核周胞质中,粗面内质网的总量似乎是减少了;线粒体的变化:通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体积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致密体的生成膜系统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体外培养的二倍体细胞,细胞核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细胞核的核膜内折(invagination)、染色质固缩化膜系统的变化衰老的细胞,其膜流动性降低、韧性减小

7、衰老细胞间间隙连接;细胞膜内(P面)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总结:细胞衰老的特征形态学分子水平的变化1. DNA:复制与转录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2. RNA:含量减少。3.蛋白质:含成下降,发生修饰、交联。4.酶分子:物理与化学特征改变,酶失活。5.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四、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1.代谢废物积累:如:脂褐质,老年性痴呆(AD)脑细胞内的β-淀粉样蛋白。2.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