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

ID:13001774

大小:4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0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_第1页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_第2页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_第3页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_第4页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关键字:现代,现代汉语,代汉,汉语,对立,关系,研究现代汉语“不”和“没”的对立关系研究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王灿龙(2011)与侯瑞芬(2016)认为汉语否定词“不”和“没”在一定情况下具有语法“同一性”或存在“中和”的现象。文章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经验上还是从理论上来看,“不”和“没”之间都存在完全对立的分布关系。影响“不”和“没”分布的体貌因素是谓语是否具有随时间地点变化的事件变量,“没”必须约束该事件变量,选择阶段性谓语,而“不”则不能

2、约束相关的变量,选择个体性谓语。阶段性谓语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衍生成为个体性谓语,而这种衍生过程通常没有显性的词汇标识,这是造成“不”和“没”发生“中和”假象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上两者完全对立,更改否定词一定会带来语义上的变化。文章将详述阶段性谓语到个体性谓语的几种衍生方式,尝试揭示否定词“同一性”或“中和”假象产生的原因。  否定词;同一性;阶段性谓语;个体性谓语;体标记  H043A010410  王灿龙(2011)描述了“不”和“没”的“相对同一性”,认为只要句子本身削弱或消解完成体的语义,又不表达鲜明

3、的主观“有意”,那么这两个否定词就可以自由互换,不影响句子的语义。侯瑞芬(2016)认为“不”和“没”的主要区别可以抽象为主观否定和客观否定,但“不”同时也能表达客观否定,所以就造成了“不”和“没”的“同一性”或“中和”现象。然而,无论是从经验方面还是理论方面来看,“不”和“没”的对立关系都很突出。本文首先重新分析王文与侯文当中的一些“不”与“没”互换的现象,与两位研究者商榷“同一性”和“中和”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或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本文还将从否定词对谓语的选择限制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中和”假象存在的原因,

4、并论证“不”和“没”之间存在完全对立的分布关系。  一、“不”和“没”互换带来的语义差别  王灿龙(2011)指出,下面三类动词受“不”或“没”否定,表义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别:第一类是心理、感受动词,如“感觉、感到、觉得、打算、在意、介意、留神”等;第二类为处所、时间动词,如“在(家)、到、等”等;第三类是助动词,如“敢、肯、能”等。我们暂且不论这三类内部是否具有类名所标识的同质性,而只是列举几组王文的例句来做进一步的语义分析。先看心理、感受类动词,王文认为否定词可以自由互换的例句有:  (1)a.原来不

5、打算在此买房的人也不会因为申奥成功就在此买房。(《北京晚报》,20010719)  b.原来没打算在此买房的人也不会因为申奥成功就在此买房。(改)  (2)a.瑞全原来没打算惊动人,可是不由自主地喊了起来。(老舍:《四世同堂》)  b.瑞全原来不打算惊动人,可是不由自主地喊了起来。(改)  以上例句中,a是语料库中的原句,b是更改否定词后的对应例句,用“(改)”标注(下同)。如果��(1a)中否定词“不”改为“没”,(1b)“没打算在此买房的人”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期待,即申奥成功后这些人现在已经改变主意而

6、打算在此买房了,这个期待与原句想要表达的意思相悖,(1a)中不打算买房的意愿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是特定阶段内稳定不变的状态。这与(2)的情况相反,(2a)中否定词“没”所否定的是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的事件,瑞全后来做出了惊动人的举动。如果将否定词改为“不”,瑞全前后心理的变化不如用“没”表达得突出。对比以上两组句子,可以发现否定词所否定的内容性质不同,《北京晚报》和老舍先生选择了不同的否定词。  再来看处所、时间动词这一类,王文认为否定词可以自由互换的例句有:  (3)a.我的丈夫一辈子不求人,我不能在他不在

7、家的时候……(老舍:《四世同堂》)  b.我的丈夫一辈子不求人,我不能在他没在家的时候……(改)  (4)a.莫家英回刘家看望婆母与谭桂琼,都是趁丈夫没在家时一个人悄悄回去的。(任艳春等:《盆地里那一桩传奇的姻缘》)  b.莫家英回刘家看望婆母与谭桂琼,都是趁丈夫不在家时一个人悄悄回去的。(改)  以上两句都是讲丈夫外出这个背景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一则语料用“不”,一则语料用“没”,王文直接得出二者没什么差别的结论。然而细读这两句,不难看出(3a)相比于(3b)更加流畅,也不难看出,将(4a)改成(4b)

8、会改善我们的阅读体验。原因在于,“他不/没在家的时候”描述背景化的内容,“他不在家”表达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突出阶段性变化,比“他没在家”更适合作“时候”的定语。虽然(3a)和(4a)都是真实语料,但平行对比之后我们还是能找出使用否定词的优选策略,文学方面表达效果优劣的本质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就是语言使用的精准程度。  最后来看助动词这一类,王文认为否定词可以自由互换的例句有:  (5)a.其中两只是他的杰作,一直没肯给人。(冯骥才:《雕花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