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

ID:13002615

大小:19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0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_第1页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_第2页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_第3页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_第4页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下)陈国华1623年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内页环球剧场外景  莎剧的艺术成就  戏剧艺术的成就,就剧本而言,可以从剧情、人物、动作、台词、思想这五个方面来衡量。莎剧的剧情,大都设计得精巧合理,充满悬念,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意味深长;莎剧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多数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莎剧的动作,通常都紧凑连贯,冲突迭起,环环相扣;莎剧的台词,一般都切合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语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诗篇,又有下里巴人的粗俗俚语,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俯拾皆是;莎剧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较先进,具有较强的普世性和良好的启蒙和教化作用。莎剧对后

2、世的戏剧文学和英语语言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他使剧中的不同角色成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鲜活,不再仅是类型或角色,如中国古典戏剧里的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须生等)、旦(包括正旦、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净(即花脸,包括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丑(包括文丑、武丑等)等。  他扩展了戏剧的类型。例如在他之前,罗曼故事从未被视为适合做悲惨剧的题材,他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开了先河。  他创新了戏剧装置(dramat⁃icdevice)的应用。在他之前,独白一直被用来传达有关人物背景或事件始末的信息,莎士比亚最早用它来表白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刻画。

3、  莎剧对英语语言的贡献足以和1611年出版的钦定本《圣经》比肩,剧中的大量名言名句至今仍经常被英语国家的人引用。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1709—1784)在其所编纂的《英文词典》(A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1755)里对莎剧语言的引证超过对任何作家作品的引用。  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不仅英语国家的其他戏剧家无法企及,即便放眼世界戏剧文学史,能够与之比肩的戏剧家也凤毛麟角。就对世界戏剧发展的贡献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古希腊悲剧大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约前497/6—前4

4、06/5)、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前385)以及古印度最杰出的宫廷诗人兼梵剧作家迦梨陀娑(Kālidāsa,公元3—4世纪)。  国人或许会问,你这样赞美莎士比亚,把中国戏剧置于何等地位?把关汉卿、汤显祖等大戏剧家置于何等地位?  如果抛开中国传统戏剧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不论,传统戏剧的剧本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与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学其他文学类型相比,如与以《诗经》和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传统诗词相比,与以《史记》为代表的传统传记文学相比,与以《庄子》为代表的古代寓言相比,与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相比,在艺术成就上不能不说要逊色

5、一些。国人喜欢拿中国的事物与西方的事物相类比,例如说汤显祖就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在二者都是各自国家同一时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这一意义上,或在两个剧本都是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这一意义上,说汤显祖就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或《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就个人艺术成就而言,莎士比亚比中国古代戏剧家中的任何一位都更伟大;就剧本的文学水准而言,莎剧中最好的那十几部比中国传统或古典戏剧中的任何一部都更胜一筹。  这种说法的前提是,中国传统戏剧与莎剧之间存在可比性。首先需要承认,二者有一个重

6、要不同,即中国传统戏剧唱词比较多,唱腔编排得是否优美、演员唱得是否好听,是演出成败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戏剧名角的知名度往往远高于剧作家,这也是为什么票友们往往不说“去看戏”而说“去听戏”。可以说,传统戏剧,特别是文戏,至少一半是歌剧(opera)。正因为如此,“京剧”译成英文是Pe⁃kingopera。英国戏剧却不同,歌剧和话剧(drama)泾渭分明,歌剧一般只唱不说,话剧一般只说不唱,莎剧属于话剧。从剧场观众的视角来看,元明时期的杂剧或南戏以及明清时期的昆曲或京剧与莎士比亚戏剧之间有一定的不可比性。可是如果我们不去剧场,而是坐在书房里,把中国传统戏剧的剧本和

7、莎士比亚的剧本拿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共性远大于差异。中国传统戏剧里的唱词带有诗的形式特征,主要用来抒发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与莎剧中无韵诗形式的独白在性质和功能上基本是一致的。  既然中国传统戏剧与莎剧之间有可比性,我们不妨拿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戏剧最高成就的一个剧本与莎士比亚最为人称道的《哈姆雷特》进行对比。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对于这一观点,戏剧界似乎没有异议。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戏剧也不例外。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截取《窦娥冤》开场“楔子”的前455个字和笔者所译《哈姆雷特》

8、第一幕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