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

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

ID:13255570

大小:4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1

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_第1页
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_第2页
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端崖之辞参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端崖之辞》教案江西省于都中学肖著源342300【教材分析】  《无端崖之辞》是新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庄子》选读第一节。庄子思想、文章的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可比。其后学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之更加蔚为壮观。鲁迅在评价先秦诸子时曾说:“……言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冠子》书晚出,皆为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清儒林云铭则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这

2、些评断,十分恰当地说明了《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色、价值和地位。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学情分析】  先秦的文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字词方面有难度,但课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字词问题可以独自解决,只要给学生时间预习与疏通文意。而文章的奇妙艺术和深刻的思想智慧才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老师要多加引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分析、评价庄子的哲学思想。  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

3、处。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疏通文意,加强诵读,理解第1、3、4则的大意,感知庄子寓言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教法、学法】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运用学案让学生预习,自行疏通,同时让他们熟读,完成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目标,把握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重在对文本思想内涵进行研究性

4、的讨论学习,完成鉴赏方面的目标。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诱思探究教学论,具体作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思考,写好发言稿,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

5、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那么,庄子的大智慧中,到底包含着他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的智慧吧!二、作家作品相关介绍:1、《庄子何其人》:百家讲坛_于丹《庄子》心得01_庄子何其人.YYTvo.rmvb32、《庄子》名言名句集锦:http://guoxue.hxlsw.com/zhuzi/zz/2009/1214/46572.htmlhttp://www.hxlsw.com/html/guoxue/zhuzi/zz/2009/1214/46572

6、_2.html三、完成学案中关于第1、3、4则的预习检测题(见学案)(10分钟)(请学生口头回答)四、思考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1、学习第1则:(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抒发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明确: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和谐、天衣无缝的

7、。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在本节选文中,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了这样的对手产生无尽的悲凉情怀,所以拿匠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2)拓展延伸:“知音何处寻”(请写出四组类似“庄子与惠子”关系的朋友)参考:伯牙与钟子期、管鲍之交、马克思与恩格斯、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柳宗元与刘禹锡等等。(3)看课后

8、练习(二)请问,你认为在“子非鱼”的争论中庄子与惠子谁是胜利者?为什么?(可让学生做一个5分钟的辩论。)附:“子非鱼”感悟http://www.i-sx.net/bbs/viewthread.php?tid=65399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后,明确: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种植、教育孩子方面、“文革”、“大跃进”、盲目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