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ID:1327295

大小:1.19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17-11-10

上传者:^_^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1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2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4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西安科技大学李树刚 ·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Safety&SystemSafety) 安全(系统的状态或条件)——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险源的条件。(引自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3C)——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损失 安全性(系统的性能)——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或不发生事故的能力系统安全——是指为保证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所做的工作安全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结合管理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系统安全的内容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危险源辩识技术、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和事故风险控制技术四个方面,其基本关系如图所示:ECI评价(Evaluate)控制(Contral)识别(Identify)危险(Hazard)事故(Accident) 一、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CausingTheory)主要讨论事故的定义,影响因素,各种事故模式,事故规律的法则及事故预防的原理。其中,事故模式对于事故的分析、处理技术和事故的控制技术具有指导作用,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十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事故因果型(CauseandEffectTypeofAccident)1、连锁型一个因素促成下一个因素发生,下一个因素又促成再下一个因素发生,彼此互为因果,互相连锁导致事故发生事故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3、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导致事故。简单集中型或简单连锁型较少,事故的发生多为复合型。事故 (二)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o’sAccidentTheory)————海因里希因果链锁论MPHDA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D—发生事故;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受到伤害海因里希模型 W.H.Heinrich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亦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互为因果的原因、因素连锁作用的结果,即:人员的伤亡(A)的发生是由于事故(D)事故(D)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P)造成的人的缺点错误(P)起源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先天的遗传因素(M) 多米诺骨牌理论确立了正确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简单、明了、直观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只要抽去五块牌中任一块,即可破坏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W.H.Heinrich还强调指出,企业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移去H牌,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事实上,骨牌之间的联系是随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对化、简单化,过多考虑了人的因素。尽管如此,多米诺骨牌理论由于其形象化和在事故致因理论研究中的先导作用,因而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系统理论(SystemsTheory)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系统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瑟利(J.Surry)在1969年提出的(瑟利)模型瑟利模型是一个典型的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认知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害;反之,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人和环境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无危险迫近的危险危险构成出现危险紧急时期无伤害伤害或损害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感觉认识行为响应感觉认识行为响应YYYYYYNNNNNNNNNNNNYYYYYY瑟利模型 (四)轨迹交叉论(OrbitIntersectingTheory)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概括为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根据轨迹交叉论构造的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实际情况是,只有少量事故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的,绝大多数事故是与二者同时相关的。日本劳动省调查分析了50万起事故的结果是:从人的序列分析,只有约4%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从物的序列分析,只有约9%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人事故现场安全管理缺陷物的原因人的原因接触伤害物(包括环境)人(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本质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 二、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结论(1)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一步一步组合的结果(2)由于产生事故原因的多层次性,不能把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违章(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发生事故是由于人、物两大系列的运动轨迹交叉,防止事故应着力于提高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使人—物运动轨迹不产生交叉(4)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5)人—物—环境都受管理因素支配,管理因素是本质原因,防止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体现危险源与风险的基本概念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风险评价的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技术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体现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程序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用人单位所采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符合下述条件—依据用人单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确定风险级别—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建立运行控制,提供相应信息—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用人单位所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 ●危险源与风险的基本概念 ☆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国务院颁布)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危险源、风险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一)基本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确定风险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 1、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重大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2、辩识危险源评价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考虑在特定危险源中的暴露、控制措施失败的可能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后果)3、确定风险 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OH&S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用人单位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6、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二)风险评价要求如欲风险评价在实践中有用,用人单位应该指定用人单位内的一名高级成员促进和管理评价活动征询每一位相关人士的意见,讨论应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议和承诺确定评价人员/小组对于风险评价培训的需求,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评审评价的充分性,确定评价是否合适和是否充分,即是说,足够详尽而严密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风险评价的实施 (一)概述本部分描述用人单位进行风险评价策划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须注意根据需要参照有关规定和指南,以保证符合特殊的法律要求这里描述的风险评价涵盖所有的OH&S危险源。较好的做法是综合评价所有危险源,而不是分别进行诸如健康危险源、人工搬运,机械伤害等的单项评价。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评价,那么,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排列就更加困难。分别评价还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 (二)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开始着手风险评价时,必须仔细考虑下述因素:简单风险评价格式的设计业务活动的分类标准及各项业务活动所需的信息危险源辩识和分类方法确定风险的程序描述风险水平的语汇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标准: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采取改进(补救措施)的时间期限(如果必要)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评审措施计划充分性的标准 (三)风险评价格式用人单位应设计一种能记录评价发现的简单格式,其内容一般包括:业务活动危险源现行控制措施暴露于危险中的人员(或财产)伤害(或破坏)的可能性伤害(或破坏)的严重程度危险水平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管理细节,如评价者的姓名,日期等等用人单位应开发其综合风险评价程序,并需对系统进行试验和不断评审 (四)业务活动分类风险评价首先要作的是准备一份业务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有关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业务活动可能的分类方法包括用人单位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有计划的工作和被动性的工作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五)业务活动的信息要求各项业务活动所需的信息可包括下述条目正执行中的任务:其期限和频度开展工作的场所通常/偶尔执行任务的人员受工作影响的其它人员(如参观者,承包商和公众)人员已接受的任务培训为完成任务而制定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可能用到的电动手工具制造商或供应商对于机械、设备、电动手工具的使用和保养说明可能要搬运的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重量 (五)业务活动的信息要求(续)材料须用手移(搬)动的距离和高度用到的服务(如压缩空气)工作期间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用到或遇到物质的物理形态(烟气、气体、蒸气、液体、粉尘/粉末、固体)所用或遇到物质危险源明细表的内容和建议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所用或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被认为合理的控制措施事后监测资料:从组织内外以信息形式获得的与正进行的工作,所用的设备、物质相关的意外事件、事故以及疾病的经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危险源性质的过程 有助于危险源辩识的三个问题是否存在危险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对于所具有的伤害潜能明显可以忽略的危险源,必须用文件记录或进一步考虑一、概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乏、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的基本原因的征兆 (一)、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表明发生了事故。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在伤害事故中,机械能造成的伤害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电能、热能及化学能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能量意外释放论提醒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能量的意外逸出或释放 两类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 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6类)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类)3、使用不安全设备;(3类)4、手代替工具操作;(3类)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1类)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1类)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8类)12、不安全装束;(3类)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9类)其中:无防护;(11类)防护不当;(8类)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18类)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7类)强度不够;(4类)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3类)维修、调整不良;(4类)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2类)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2类)其中:照明光线不良;(3类)通风不良;(7类)作业场所狭窄;(1类)作业场地杂乱;(4类)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1类)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1类)地面滑;(3类)贮存方法不安全;(1类)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类)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环境因素还包括企业及社会的软环境,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引起人的失误 (二)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不加区别时二者统称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害和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16类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三)危险源辨识 2.危险源辨识的技术目前,常用于危险源辨识的实用技术大致可分为5类统计图表分析法事故比重图事故趋势图主次图控制图事故时间、空间分布图 文字表格法安全检查表(SafetyCheckList)因果分析图(鱼刺图)(CausalRelationAnalysis)预先危险分析 (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事故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ailureModelEffects&CriticalAnalysis)逻辑分析法事件树(EventTreeAnalysis)事故树(FaultTreeAnalysis)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ManagementOmission&RiskTree) 抽样判别法危险预知法行为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调查实验法数学分解法 危险源辩识方法还可按使用方法的特点分为两大类1、直观经验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包括常用的安全检查表)相对照进行危险源识别。适用于有以往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不能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险源性的方法。简便易行,但可能出现遗漏。常采用专家会议的方式相互启迪、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源辩识更加细致,具体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辩识过程2、系统安全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危险源辨识。既可用于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复杂危险源,也可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可供借鉴的新开发系统的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应与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根据以往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类型,然后到所要辨识的系统中去寻找和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危险性评价的着眼点应是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第二类危险源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辨识是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来寻找和发现可能使对第一类危险源进行控制的措施失效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源分析(PHE);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等等 2.1安全检查表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研究成果编制的主要依据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程序 安全检查表举例(气柜安全评价检查表) 2.2预先危险分析(PHA)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预先危险分析内容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贮运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 预先危险分析程序 预先危险分析举例(氯气干燥岗位危险性分析) 2.3事故树分析(FTA)事故树分析又称为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1、选择合理的顶上事件2、资料收集准备3、建造故障树事故树分析的几个阶段4、简化或者模块化5、定性分析6、定量分析 事故树分析例1(静电引起液化石油气LPG燃爆事故树) 从脚手架上坠落死亡从脚手架上坠落·安全带没起作用不慎坠落++没使用安全带机械性破坏++因走动而取下忘带安全带损坏支撑物损坏滑倒身体失去平衡脚手架坠落死亡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树分析(FTA)例2:高度和地面状况身体重心超出 2.4事件树分析(ETA)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确定或寻找初因事件构造事件树进行事件树的简化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事件树分析的几个步骤 事件树分析举例原料A输送系统示意图 原料A输送系统事件树事件树分析举例 2.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个子系统或部件提问故障类型是什么故障类型的影响是什么如何检测此故障故障严重程度 3.危险源提示表(一种补充方法)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险源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险源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对员工的暴力行为可吸入的化学物质业务活动期间是否存在下列危险源 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承包人的活动上面所列并不全面。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地的特点编制出自己的危险源提示表。 4.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源辨识易燃易爆物质火炸药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气相爆炸物质 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腐蚀电池,由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可分为: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差异充气腐蚀(金属表面因氧气分布不均匀引起)化学腐蚀(单纯由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如金属在干燥气体或无导电性的非水溶液引起的腐蚀)腐蚀性物质的分类无机酸性腐蚀物质有机酸性腐蚀物质无机碱性腐蚀物质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其他无机及有机腐蚀性物质腐蚀 生产性毒物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源程度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源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险源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险源)Ⅱ级(高度危险源)Ⅲ级(中度危险源)Ⅳ级(轻度危险源) 毒物危害因素分析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险源程度等级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险源的原因。按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毒物危险源程度和作业时间,确定毒物的种类、分布、危险源方式、危险源范围和主要毒物危险源 生产性粉尘尘肺的分类矽肺硅酸盐尘肺炭素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 噪声噪声的分类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又称气流噪声)电磁噪声振动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辐射的致害作用射频辐射可见光紫外线非电离辐射红外线激光电离辐射(包括天然和人工辐射) 辐射的卫生标准GBZ2002-1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Z1-2002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Z112-2002职业病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辐射对机体的影响非电离辐射影响神经系统:主要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紊乱,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影响血液改变:大强度长期接触可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微波还可使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影响和损伤眼睛:大强度微波辐照可致微波白内障,还可加速晶体老化;灼伤视网膜影响性功能:男性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女性为月经紊乱损伤皮肤,等等高频电磁场与微波对机体的作用主要为功能性改变,具有可复性,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恢复 电离辐射破坏造血系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导致放射性白内障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引起恶性肿瘤 高温、低温高温危险源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低温危险源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采光、照明 5.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危险因素ILO《预防重大事故公约》(1993)将重大事故分为以下三类: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爆炸事故由有毒物质严重泄漏引起的事故重大火灾《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分为二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 6.危险源辩识注意事项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分布伤害(危险源)方式伤害(危险源)途径和范围伤害(危险源)方式和途径主要危险源、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叫安全评价,是对系统或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性、定量的表示风险评价的任务基本上是危险性的定性定量分析过程,在进行定性评价,应尽量使其体现量的概念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指以各种危险指数进行评价。常见的有如下一些方法,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美国道化学公司(DOW)和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数的安全评价方法(一)风险评价的定义 后果严重度发生频率极显著轻微不显著预防措施保护措施显著紧急应变风险(R)=频率(F)×严重度(C) 1、风险的严重度等级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 2、风险的可能性等级 3、风险性指数矩阵实例 4、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的注意事项当寻求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要考虑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及是否符合要求。除所提供的业务活动信息外,通常还应考虑如下问题(1)暴露人数(2)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3)供应(如电,水)中断(4)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5)暴露于恶劣气候(6)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7)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程序),如下述人员①不知道危险源究竟是什么②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体能或技能③低估所暴露的风险④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8)考虑到意外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 2.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为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首创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它主要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程序框图 2.2帝国化学公司(IDI)危险度评价法(蒙德法)可对较广范围内的工程及贮存设备进行评价包括具有爆炸性的化学物质的使用管理采用补偿办法以便能够区别给定的燃料与别的反应物(如氢气与空气、氯气或氧气)根据事故案例的研究,考虑了对危险性水平有相当影响的几个特殊工程类型的危险性评价中采用了毒性的观点 2.3日本危险度评价法(六阶段法)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讨论、有关法令标准的实现定性评价(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定量评价(潜在危险性评价)安全措施(安全对策)由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用FTA、ETA进行再评价作出综合判断该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化工厂中各种容器、塔、化学品的制造和储存设施的安全评价 2.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危险性分值 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L=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2.5一般综合评价法包括累计加分法算术平均法连乘法连乘开方法加权和法等用上述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是单一的,评价结果用一个数值表示 2.6其他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综合安全评价方法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可靠性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矿山工程(隧道工程)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风险控制技术 (一)风险控制决策不可接受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可承受的风险风险性1.1风险水平示意 1.2决定风险是否可承受上表给出了估计风险水平和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一种简单方法。根据估算的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危险进行分类。某些用人单位或许愿意开发更完善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一个合理的起点。也可用数字取代“中度危险”、“显著危险”等术语来对危险进行描述,但应用数字并不意味着评价结果更准确 1.3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危险途径接受者 风险控制技术——风险控制技术包括固有危险源控制、人为失误控制以及安全目标管理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系统中的能量失控造成的,事故的严重度与系统中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有关,也与系统本身的抗灾能力有关对于固有的危险源,控制事故的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1、消除法——消除危险源2、限制法——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资3、保护法——进行故障-安全设计(不应优先采用)4、隔离法——分离、屏蔽5、保留法——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和失误6、转移法——转移危险源至无害地带对于人为失误,主要采用人的安全化和操作安全化的方法进行控制对于安全目标管理,需要采用法律、经济、教育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选择风险控制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消灭危险源(消除法),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源品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危险,如:使用低压电器(限制使用的电压等级)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采用遥控措施,提高机械化水平)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往往十分必要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对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危险源有关的应急设备 停止使用该危险源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改使用危险源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险源性隔离人员或危险源局限危险源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