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13490117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科、教材、学生等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明辨真善美、假恶丑,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笔者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掘古代杰出人

2、物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指导学生关心社会,心系人民  关注社会现实,忧念民生疾苦,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参与精神。陆放翁处江湖之远,位卑未敢忘忧国;白居易居庙堂之高,常心系天下人民;范仲淹进退两忧,忧在天下先,乐在天下后;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人教版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认识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忧国忧民的思想,理解其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均得安乐,“民为邦本,本固邦

3、宁”所体现出的心系人民疾苦,忘怀自己得失的崇高精神境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韩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忧国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民情怀。又如高教版中:《离太阳最近的树》大呼不要短视无知,要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  二、熏陶学生不贪不染,清白做人  当今时代,物欲横流,做一个清白之人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地修心养德,见贤思齐,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品位。大丈夫守操固节,做人堂堂正正;真君子淡名薄利,处事清清白白。莲花生于水塘,而能“出淤泥而不染”。君子

4、处于浊世,富贵不能动其心,贫贱不能移其志。上古高士许由,不贪禄位,以尧让天下为耻,故有颖川洗耳之故事;蜀相诸葛孔明,权重位显,以清白传家,至死都“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如人教版中:《屈原列传》,重在认识屈原志洁行廉的品格。屈原初得楚怀王信任,后被?臣中伤,流放边地,仍“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爱国之心不改分毫,但因朝廷奸人当道,他不肯贪图禄位而改变其志,不肯与奸?小人同流合污,最终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以死示洁。屈子“洁白清忠”的崇高品格,可与日月同辉,永远沐浴后世子孙清白做人。《石灰咏》要重点讲解于谦一生清

5、正廉洁,两袖清风的事迹,指出这首诗就是他自己的写照,让生感悟他誉满民间、永载史册之因。  三、引导学生遇事忍让,宽容待人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尚书》说:“有容德乃大。”古之君子将修身养德立为根本,具有忍恕之心,遇事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齐桓公不责管仲射钩之过,客之以为国相,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西汉韩信,少年时能出于淮阴少年胯下,足见其容忍的功夫,功成后不念前嫌,委命少年以吏职,足见其宽容态度。今天的青年要学习他们的品德,学会体谅他人,宽恕他人,社会就

6、会充满祥和友爱的光辉。如人教版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要学习蔺相如的宽忍美德。蔺相如出身低微,因有“完璧归赵”之功和“渑池会”上的外交胜利,归国后官拜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忍为之下”,扬言要使相如受辱。对此蔺相如从国家大局出发,一是称病不朝,避免“与廉颇争列”,二是路遇“引车避匿”,避免矛盾激化。蔺相如的宽容与忍让换来的是廉颇将军的“负荆请罪”,将相交欢,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安危。又如高教版中:《卖白菜》中母亲对老太太买白菜时刁难挑剔和损人利已的宽容忍让。  四、激励学生坚忍不拔,勤学上进  “立身百行

7、,以学为基。”古之学者大都具有学而不厌,百折不回的精神。战国时苏秦以锥刺骨,发愤苦学,终佩六国相印。西汉时孙敬头悬梁,勤奋苦读,终成大儒。晋朝时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欧阳修以荻画地书写和借而读之。唐代颜真卿读书苦学到鸡鸣五更。古人能在艰苦条件下发愤苦读,学有所成,今天的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更应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如人教版中:《送东阳马生序》,可据作者艰难求学经历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勤学奋进的品质。宋濂幼时家境贫困,买不起书,只能借书后再抄下来读,虽天寒砚坚,以至“手指不可屈伸”,但他并未懈

8、怠停止笔录。为求名师指点,他迎风冒雪到百里之外就学,以至路上“足肤皲裂而不知”,到舍后“四肢僵而不能动”;饮食上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着上“则?袍敝衣”。正因幼时刻苦勤学,使其成为明初诗文大家。又如高教版中:《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与终身学习;《哦,香雪》中香雪姑娘用40个鸡蛋赶走30多里夜路换笔盒的热爱学习渴望上学;《一碗清汤荞麦面》中身处困境的母子三人咬紧牙关,互相激励,勤奋苦学,度过艰难岁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