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ID:13786402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_第1页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_第2页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_第3页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_第4页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不惜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环环紧扣,一切顺利的教学中,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而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学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却往往得不到我们的重视,有一种“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师生主客体错位的倾向。生本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其真正的核心就是教师心中要装着学生,随时随地要关注学生。这样的课堂,一定

2、会是焕发着生命的,充满激情的,学生喜爱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学情引导 【正文】  2010年5月份,顺德容桂宣教文体局特邀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支玉恒来容桂讲学,容桂街道全体小学语文教师有幸一起聆听了他的一节精彩作文复习课《现场即兴作文》。这节课,支老师没有事先准备作文题目,而是全部由听课的老师现场出题,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想写的题目一起审题,完成写作。整节课,支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顺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走,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但又不是脚踩西瓜皮似的“放任自流”,支老师总是在最佳的时机“顺学而导”。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很多审题、选材等写作方法,是一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

3、堂”。 课后,笔者不由得反思自己的课堂和平时听到的公开课。很多的时候,我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9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不惜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环环紧扣,一切顺利的教学中,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而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学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却往往得不到我们的重视,有一种“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师生主客体错位的倾向。 听完支老师这节示范课后,笔者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尽可能地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进行转变,努力实践探究“生本课堂”。课前,我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多花时间去琢磨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好课堂的各种预设,尽量做到“以学定教

4、”;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努力实现“顺学而导”。下面,我以《花脸》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学情定重难点  《花脸》这篇文章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散文,作者冯骥才追忆童年时过年的一段难忘经历。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天真而丰富的儿童内心世界。教参以及很多教案都把“挖掘孩子幼稚心理,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作为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从教材的特点、亮点来说,我觉得这确实是本文的重难点。但我们的学生是南方的孩子,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京剧,更没有戴花脸的习惯,可以说,他们对“花脸”是知之甚少。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难点调整为“认识花脸”,重点则继续定位为“挖掘孩子

5、幼稚心理,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以下是在第一课时突破这个难点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安排大家试着做一做花脸,都带回来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戴起你们的花脸,透过花脸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9   生:(嘻嘻哈哈)看到了同学们也戴着花脸。   生:看到老师、教室…… 师:你们猜猜,躲在花脸后面的同学们脸都是怎样的表情?   生:高兴、喜悦、激动、兴奋、得意洋洋 生:还可能是骄傲、嬉皮笑脸…… 师:对于“花脸”,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花脸是京剧脸谱,京剧有很多角色,其中有一种角色叫净——就叫花脸。  生:花脸在北方很流行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生:花脸是用纸浆轧制而成的,花脸…… 师:

6、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介绍啊。 师:很好,同学们对花脸知道还真不少啊,请同学们摘下花脸,一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如何介绍花脸的。(接着再看“花脸”的幻灯片)  这个教学片断,老师没有针对花脸作什么介绍,只是让学生戴起花脸,说说花脸。一方面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受到了戴花脸那喜庆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了花脸的相关资料,较好地突破了“认识花脸”的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以学情定教学思路  《花脸》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值得引导学生好好探究的内容很多。9   例如:文章记叙了买花脸、戴花脸、演花脸、因花脸

7、惹祸、年后受罚等几件童年往事,一气呵成,精心而巧妙,开头结尾都写“更深一层的缘故”,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另外,文中的人物描写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产生了三个教学思路: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品读;二是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闹”字,以“小冯骥才是怎样闹的?为什么闹?闹的后果如何?”这三个话题来进行教学;三是品读不同的人物形象。   为了避免备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