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

ID:13931536

大小:5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5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_第1页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_第2页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_第3页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_第4页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論齊國兵家的創新精神本文對齊國兵家的創新活動與創新精神進行了較系統的考察,分析了其創新的特徵,認為齊國兵家始終圍繞時代需要、理論構建和效益優先這三個基點進行創新。同時,本文還從齊文化的影響與齊國兵家的自身素質兩方面著手,探討了齊國兵家屢屢創新,成果累累的主客觀原因。齊國兵學是中國傳統兵學中最為輝煌的一章。齊國兵學之所以能夠取得豐富的成果,關鍵在於齊國兵家們始終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勇於開拓,富於創新精神。創新是齊國兵學發展的源泉,也是齊國兵家最重要、最優秀的素質。對此予以深切關注,有著重要意義。筆者不揣淺陋,擬就此談點粗淺認識,以就教于方家。一齊國兵學淵源于周初兵學

2、家姜太公,歷經管仲、司馬穰苴等人的傳承和發揚,至孫武時正式形成,《孫子兵法》是其奠基之作。此後,又有孫臏兵論學派、《管子》兵論學派、太公兵論學派以及整理《司馬法》的兵家群體、田單等人的發展與完善,使其體系更完備、內容更豐富。通觀齊國兵學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齊國兵家總是勇敢地屹立於時代的潮頭,以其超人的智慧,嚴謹的態度,在軍事理論與實踐上,不斷推陳出新。歸納起來,齊國兵家的創新活動,大致是圍繞下列基點展開的:(一)以時代的需要為轉移,及時在兵學領域進行創新。齊國兵學始祖姜太公在興周傾商的鬥爭中,根據商強周弱,但商政衰敗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陰謀修德”與“兵權奇計

3、”兩項致勝方略,成功地完成了剪商大業。姜太公也因此成為以奇計、權謀用兵的鼻祖。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坐大,各國的爭戰日益增多,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管仲為了使齊國在爭霸戰爭中取得優勢,又創造性地提出並實行了“作內政而寓軍令”,推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建立常備軍等新措施,很快實現了強兵的目的。此外,管仲還首先提出了戰略威懾理論,是這一理論的奠基者,認為“勝一而服百,則天下威之矣;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罰有罪,賞有功,則天下從之矣”(《管子•七法》)。在緊隨時代潮流,及時創建新理論、新學說方面,兵聖孫武的表現尤為突出。孫武生活的春秋末期,社會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奴

4、隸制日薄西山,封建制曙光初露,軍事領域內原有的戰略戰術原則,一一被時勢所淘汰。在實戰中,與奴隸制的仁、禮觀念大相徑庭的奇襲、設伏、截擊、連續追擊等新的戰法不斷湧現。面對這一客觀現實,孫武以其獨特的眼光,非凡的智慧,及時對西周以來的兵學理論與實踐進行全面的批判與總結,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全新的兵學理論。首先,他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本質規律,提出了“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計》)、“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孫子兵法•軍爭》)的觀點。不贊成周朝的堂堂之陣、正正之兵的用兵原則,主張“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

5、子兵法•計》);提倡“因糧於敵”(《孫子兵法•作戰》)、“掠于饒野”(《刊、子兵法•九地》)。這就對周朝以仁義禮讓為核心的“軍禮”進行了全面的否定,從而為兵學的大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其次,孫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戰略戰術理念,如先勝思想、全勝思想、速勝論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謀攻》)的理想境界,“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孫子兵法•行軍》)的治軍原則,“五事七計”的戰爭觀,形勢、奇正、虛實等戰爭指導理論,“五間俱起”的用間之道等,從而使其軍事思想成為一個主旨鮮明,內容豐富,互相關聯,深富哲理的嚴密體系,奠定了中國古典軍事理論的堅實基石,規劃了古代軍事文

6、化的基本特質和主導傾向。歷史進展到戰國時代,封建兼併戰爭的規模日益擴大,戰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時代又一次對新的兵學理論發出了召喚。齊國又一批兵家適時而起,創建了許多新的兵學理論,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孫子的兵學體系。首先,《孫臏》及《管子》兵論學派將戰爭的性質區分為“義”和“不義”兩類,並強調戰爭性質的正義與否,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重要的作用。春秋時期,以孫武為代表的軍事家主張為“利”而戰,“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孫子兵法•火攻》),“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孫子兵法•九地》)。這顯然具有片面性。孫臏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他說:“義者,兵

7、之首也”(《孫臏兵法•將義》),把戰爭的正義性看成是謀劃戰爭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管子》兵論學派則更具體地闡述了這一問題。他們認為“行義勝之理”(《管子•幼官》),“行義”方能“立於勝地”。如果“不義”,即使軍隊強大,士兵勇敢,那也不能算好的軍隊,只能算“傷兵”、“殘兵”,在戰爭中難免於失敗。《孫臏》與《管子》兵論學派對戰爭性質的區分,順應了戰國時期的時代要求,同時發展了孫子的兵學理論。其次,在攻城問題上,孫臏及其後學又有新的創見。眾報周知,孫武是反對攻城的,他多次申述“攻城則力屈”(《孫子兵法•作戰》)、“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謀攻》),甚至認為攻城

8、是軍事行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