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ID:13946840

大小:5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上传者:U-2462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_第1页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_第2页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_第3页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_第4页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给水管道布置及敷设1.4.1室内管道宜暗装,但不得埋设在承重结构内。1.4.2小于Dn32的PP-R或铝塑复合管道可嵌入墙或地面垫层内。PP-R应采用热溶接口,铝塑复合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1.4.3明装管道,在有可能碰撞、冰冻或阳光直射的场所应采取保护措施。1.4.4管道垂直穿越墙、板、梁、柱时应加套管。穿越地下室外墙应加防水套管。穿越楼板、屋面时应采取防水措施。1.4.4.1管道穿过墙或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地面相平;安装在墙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1.4.5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2、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3、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室内排水系统安装1.5.1检查口1.5.1.1在立管上应根据材质的不同,确定检查口的位置及数量,但在底层或在楼层转弯处应设置检查口,在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的立管上应设置检查口,其距地面高度为1米1.5.3排水塑料管每层必须装设伸缩节。如果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米。1.5.4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管径≥110mm)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1.5.6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5.6.1通气管:无积雪的屋面,管道高出屋面0.3米,有积雪的屋面管道高出屋面的高度要依据当地的积雪厚度定;1.5.6.2在经常有人停留平层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米,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1.5.7室内隐蔽排水管道安装1.5.7.1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的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水管或两管管顶相平,并不小于90度的水流转角,如果跌落差大于300mm,可不受角度限制。1.5.7.2敷设在室内回填土下面的排水管道,除按标准做支墩外,还要必须做U型吊架,材料选用8#钢筋做成U型吊架,直接预埋到一层混凝土内,间距按照管道支、吊架标准执行。1.5.7.3住宅建筑首层排水管道要设独立排水(别墅或联排除外)。1.5.8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立管连接,应采用45度三通或四通和90度斜三通或90度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45度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度弯头。1.5.9清水房。室内污水口安装采用塑料盲板封盖做封口,预留管接口标高,坐便、妇洗器、淋浴房、浴盆去水预留200mm,洗脸盆去水300mm。1.5.11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有存水弯的地漏可选普通地漏,否则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PP-R冷水管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90Mpa,热水管道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2Mpa,试压时间应在热熔连接完成24h后进行。铝塑复合管管道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0Mpa 1.6.4.2管道的冲洗和消毒生活饮用水管道试压合格后,在竣工前应进行冲洗、消毒,冲洗水应采用生活饮用水,速度不得小于0.10m/s。冲洗后用含有效氯量不小于20-30mg/L的清洁水浸泡24h消毒后,放天空管道消毒液,再用生活饮用水冲洗管道。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1.6.4.3管道验收应检查冷热水管道选材是否正确,管道接口是否牢固,有无漏水现象,管道支架、阀门、仪表、补偿器是否安装正确。1.6.5排水立管和水平干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管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必须达到100%。1.6.6给水管道施工完后,在严寒地区,本年不入住房间,室内给水系统必须用干空气吹净,避免管道冬季冻坏。给水排水节点大样图2.1给水暗装管道沟槽施工大样图2.1.1埋地管线大样图说明:在楼板施工时要预留15*60mm(深*宽的管槽),管道施工完,采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保护层高度不能高于成活地面高。地面敷设管槽做法之一 给水管道穿越楼板及墙大样图2.3.1管道楼面套管。PP-R管、铝塑复合管管道穿楼板距地面300mm设固定支架,钢管支架按照规范执行;将套管内壁清理干净,填料选用发泡聚乙烯或聚氨酯等材料,封堵前将套管内壁清理干净。厨房、卫生间套管高出地面50mm。 2.3.2钢管、PP-R、铝塑复合管穿墙套管说明:管道穿墙套管表面用砂纸打毛,穿墙套管可采用U-PVC或钢管,穿越地下室外墙必须用钢套管;柔性填料选用聚氨酯发泡、油麻或石棉绳 2.5给水管道穿越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大样图说明:管道穿墙外表面应砂纸打毛,弯管两侧必须设固定支架,安装完要用柔性填料封堵。2.7排水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地下室外墙或基础大样图管道穿墙套管表面用砂纸打毛,穿墙套管可采用U-PVC或钢管,穿越地下室外墙必须用钢套管;柔性填料选用聚氨酯发泡、油麻或石棉绳 1.4.3导管敷设1.4.3.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1.4.3.2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范围内设有管卡。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要求一管一口或成品进线口,严禁直接在箱体上焊接切割开通孔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越楼板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在变形缝两侧各埋设接线盒做补偿装置。接线盒相邻面穿一根短钢管作保护,管内径应大于塑料管外径的2倍,套在塑料管外面保护。砼梁内埋管:横穿梁时,穿梁位置要与梁端头有一段距离,且应在梁的靠中间位置穿过,以降低对梁的强度影响;垂直竖穿梁时,宜在梁的净跨度的1/3附近穿过,此处梁的受力最小。同时需考虑隔墙与梁的轴线位置关系,当梁与墙不同轴线时,穿梁管下部应敷设在墙体的中心部位。无论横穿还是竖穿梁内,为避免固定管口时开孔对模板的破坏,可以采用成品的PVC套管连接件(用铁钉将套管固定在模板上),用作接续线管。这样也便于拆模后查找。水平顺向在梁内敷设时,线管应与主筋保持一定距离敷设,不要与主筋绑扎在一起,需保证主筋周围有混凝土包裹,从而保证梁的机械强度。即敷设在梁的中间位置附近,至少距梁底筋上部50mm。砼楼板埋管:支模完成后、安防底筋前,应根据房间四周墙和梁的边线弹好十字线,并确定灯位的准确位置,所有的灯位盒必须固定牢固,并用专用杯锁头和管道进行连接,敲落孔必须保持完整。楼板两层钢筋之间进行管路敷设(配管)。配管不应平行绑扎在主筋上。管路应走捷径,不必相互平行垂直。为防止楼板开裂,管外径不得超过混凝土板厚度的1/3,且配管与混凝土表面不应小于15mm。线管并列时,管与管的间距应不小于25mm,使管周围均有混凝土包裹。楼面垫层(后浇层)埋管:垫层里配管时,应先与墙上的引上管连接好,配管应在灯位盒顶部的敲落孔进入盒内。线管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线管尽量不交叉和少交叉,不允许三根管在同一处交叉。交叉处不得将面筋抬得过高,否则影响面筋的保护层。楼板内预埋线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6D。管径<32mm线管,可以用专用的弯管弹簧进行冷弯或热弯。但管径≥32时,宜采用厂家配套成品件的900或1350弯头。当楼板厚度较薄时,为防止造成管子外露,管从侧面进盒,并使用预制的“鸭脖弯”。线管绑扎点间距:直线段为1m;管入盒处300mm左右。砼墙柱线盒埋设:浇筑混凝土前,导管必须与线盒(箱)连接好,线盒建议采用成品的可调定位线盒,上下端各穿一根Ф6短钢筋并绑扎在主筋上,以增加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线盒的整体稳固性。当盒位与钢筋网有冲突时,应将钢筋适度拨移,待盒管固定牢靠后,再将拨开的钢筋调整复位并与管盒绑牢。此方法可以大为提高一次成盒的准确性。1.4.3.5埋在混凝土墙柱(板)、砌体墙内部分的塑料管、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重型PVC套管及其管件,一律选用难燃型的,其氧指数应为27%及以上,即有离火自熄功能。严禁采用再生硬质聚氯乙烯管。1.4.3.6PVC管的连接应采用套接式的粘接法,镀锌钢管严禁焊接,采用卡接或套管丝扣连接方式,焊接钢管(厚壁)可采用焊接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