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ID:14524976

大小:178.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29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_第1页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_第2页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_第3页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_第4页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政管理学1、行政学的历史演进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英国文官制度(meritsystem)、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2、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一)传统管理时期(1900-1930)“科学管理”、“X理论时期”(1)1911年:F.W.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以效率

2、为中心。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室”,完成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职业培训:计件工资制;职能分工: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精神革命(2)1916年:法国“管理理论”之父,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法约尔管理14原则:A.分工: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培训人员;B.权力:实行正式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强调权责一致;个人权力,个人的智慧、经验、道德品质、领导能力等;40C.纪律:建立以服从和尊重为基础的组织和雇员间的关系,有力的领导,有明确的协议、审

3、慎的制裁;D.指挥:每个下属只能有一个上司,双重领导对权力、稳定、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E.指导:组织只能有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一个负责人;组织应集中精力,协调力量,统一行动;F.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消除无知、野心、自私和懒惰等人性弱点;G.报酬:合理报酬机制是为了体现雇员的价值以及增强其积性;H.集权: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权力最终归属最高领导者;集权并不表明制度的好与坏,具有相对性;I.等级链:权力线,组织从上而下形成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渠道;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传递信息的途径。跳板原则:允许横向进行交往和联系,但各方都需同意且上级随时了解情况才可以,兼顾纵向统一原

4、则和横向联系原则;J.秩序:工作应严密安排,形成有序工作规范;K.平等:人格平等而非职位平等,以此构建人际关系的基础L.稳定:制定稳定的用人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M.主动性:诱导和劝告组织中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N.团队精神: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凝聚力;法约尔组织原则:15名员工需要1名管理人员,往上各级则均以4:1的比例为基础,如60人需4个管理人员和1个上司;管理幅度和层次问题;(二)行为科学时期(1930-1960)(1)1927-1932年:哈佛大学E.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行为科学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学A.行为科学的由来: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资

5、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研究计划B.行为科学的发端: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a.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长短、身体状况等)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工人的情绪;40b.第二阶段:访谈实验。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参与管理是提升士气的关键;c.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证明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行为科学三原理:1、人是社会人,而非仅仅是经济人。2、企业中普遍存在非正式组织3、领导能力在于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社会需求之间实现平衡。(2)1940年:A.H.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

6、机理论》1943年(3)1952年:赫茨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理论(4)1960年:D.麦克雷戈:的“X-Y理论”:反映了人性论的基本问题。《企业的人性面》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好逸恶劳、不负责的,应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Y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并非都是天生厌恶工作、而是勤劳和负责的,关键在于引导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5)威廉.大内:Z理论;(人性善与恶)A.“X理论”和“Y理论”各有千秋,但都失偏颇;B.人既非绝好也非绝坏人是人性和兽性结合体;C.管理方法应权变,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6)卢因:团体动力学;(7)弗洛姆:期望纪律模式理论(8)斯金纳:强化理论;行为科学时期

7、行政学的特点:A.侧重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忽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B.注重个别具体的事实研究,忽视整体和系统视角研究;C.把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行政学,重视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三)系统理论时期(1960-至今):“Z理论时期”(1)孔茨:1961年〈管理理论丛林〉,“丛林混战”,有关管理的术语、定义、假设漫天飞舞,造成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混乱,为整合各种理论,出现了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40(2)1964年,伊斯顿:《政治学的革命》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同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