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ID:14590034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9

上传者:U-3776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_第1页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_第2页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_第3页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_第4页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砂砾垫层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石方路基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本次洛栾线洛阳至伊川段改建工程全长8015Km,现状道路为二级公路,区域内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改建后道路采用双向6车道,四幅路形式,红线宽62米,西侧各15米绿地。全线共划分二个标段施工,我单位为二标(K4+500-K8+015)。2、路基设计由于道路沿线区域大部分为家农田(部分稻田)和滩地,土壤含水量较大,沿线地表腐植土清除30Cm厚度。道路全线采用1.00m厚级配砂砾石作为透水层的方理处理。局部抛石挤淤,处理软基。3、施工准备3.1 我单位根据设计文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发现问题,应与设计单位及时联系。设计文件复核,应做复核记录、签认,需办理变更设计手续的应及时办理。3.2 组织沿线施工调查,为土石方调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3.3 对软土路基应进行现场施工地质补充勘探,核对查明有关地质资料。3.4 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桩及施工复测,贯通线路中线、水平。测量误差必须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必须贯彻“ 双检制”。3.5 填料(包括基底土壤)必须经试验人员取样试验,并必须由监理人员见证,全过程旁站,并在试验报告上签认。3.6 设置工地试验室,仪器及检测设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固定人员专职负责。3.7路基全面开工前,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以选定砂砾透水层施工、级配料配合比施工等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确定新的快速试验检测方法与已规定的基本试验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等。4、施工主要工序4.1基坑开挖4.1.1软基基坑开挖前,详细调查现场市政管网的位置、高程,并与所属单位协商改移或加固措施。对于不明管线,立即向驻场监理报告,并积极寻找管线所属单位,共同协商保护或改移方案,方案未同意之前,严禁忧动管线。4.1.2基坑开挖选用挖掘机,采取自然放坡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时,为避免忧动基底土体,基底以上30cm由人工清除并找平。同时,为防止泡槽,于基坑开挖前先做好截、排水措施,基坑挖完后,在基底做排水处理。4.1.3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及时对其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基础埋入深度等内容进行复核,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如与地质勘测报告出入较大,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监理共同验槽,同时根据验槽结果对基底进行换填,并做好详细记录。4.2基底处理及抛石挤淤4.2.1基底处理4.2.1.1 一般规定,砂砾透水层施工前应设置永久型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在施工范围内全面恢复中线,测定边界范围,开挖两侧排水沟,疏干地表积水,清除表土层,挖除树根,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或土路拱。有边坡时应先将边坡做好,防止坍土混入砂砾透水层中。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垫砂砾。在原地面坡度陡于1:10的地段应先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搭接平台的宽度≥2m。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并根据地表土类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压实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能填土。4.2.1.2 对填土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及路堑地段:首先测试天然地基土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当Ps≥1.5MPa时可直接平整填筑;当Ps<1.5Mpa时,若可以碾压至相应部分压实标准的予以碾压处理;不能碾压处理的一般换填0.5m厚渗水土,具体厚度由设计定;当松软土地基厚度>2m时按松软土路基处理。4.2.1.3 对路堤基底有松土或耕植土的原地面,松土厚度<0.3m时采用碾压密实;若松土厚度大于0.3m时采用翻挖松土并分层回填压实,其承载力应≥ 0.15MPa。4.2.1.4 水塘地段,当路堤坡脚位于水塘塘埂高度以下时,采用路堤坡脚外设围堰,围堰内排水挖除淤泥,分层回填渗水土并压实。4.2.1.5 对于高度大于2.5m的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方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应≥0.4m。4.2.1.6 一般地基处理后,经施工单位自检,记录相关技术数据(如Ps值),经监理单位签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地基有地下水出露时,应将其出露位置、出水量和处理情况做详细记录,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填筑。4.2.1.7对于特殊路基地段采用设计的路基处理方式,另行编制处理细则。处理后,经项目经理部自检,监理单位(总监)验评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4.2 .2浅层处理当软土层较浅或厚度小于3m,宜采用浅层处理方法。我单位采用砂砾透水层。5、路基石方的具体施工方案砂砾采用汽车运输,平地机摊铺的施工方案。即将砂砾按试验室提供的级配掺配好后,由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按一定距离卸在路基上由平地机进行摊铺。5.1原材料的技术要求⑴采用天然砂砾,砂砾的压碎值不大于35%,且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⑵  水:不应用含有机杂质的水,凡人畜饮用水及其它清洁无化学物质,无污染的水均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化验鉴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使用。5.2 混合料组成设计确定天然砂砾混合料的压实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5.3铺筑试验段按规范要求在大面积施工前应修筑单幅长度不少于100m的透水层试验路段,并作好总结,应提供下列各项技术数据:⑴ 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混合料的级配情况。⑵ 混合料的松铺系数。⑶ 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的掺配生产工艺。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所用机具。③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确定碾压顺序、速度和遍数。④运输车辆的合理数量及方式。⑤掺配、运输、摊铺、碾压的协调和配合。⑥接缝的处理工艺。(4)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等。(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 (7)试验段透水层质量检验结果。5.4施工方法、工艺框图砂砾透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清基、整平做预拱铺砂砾透水层静压报验填土砂砾透水层指令铺采用“灰点跟踪法”进行标高、平整度及横坡度控制。(1)下承层准备①在合格的下承层上施工砂砾透水层,包括:标高、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度等检测。②清理下承层上的杂物及浮化土等,使其保持表面洁净,并适当洒水湿润。(2)测量放样①放出半幅砂砾透水层的边线。 ②打出卸料方格网。(3)拌和①采用装载机及其它配套设备将天然砂砾在料场按要求进行集中掺配,使其符合生产配合比的颗粒级配、最佳含水量(增加1%)要求。②采取措施保持水电的使用,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环境。③抽检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④做好防风、防雨及安全生产工作。(4)运输①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至现场。②装车时各车的数量应做到大致相等。③设专人指挥运输和车卸料,并作好相应的记录。(5)摊铺①按试验段提供的卸料距离及数量在方格内卸料。②用推土机或平地机将砂砾摊铺均匀,采用灰点控制透水层的松铺及标高、横坡度。③摊铺后的砂砾透水层应无明显离析现象,或采用细集料作嵌缝处理。 ④经过整平和整形后,标高、横坡度等满足规定值时,即可进行碾压。⑤每天作业端头的纵横设置模板,其高度与该层厚度相同,并与路中线相垂直。(6)碾压碾压程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由试验路段提供,一般按下列规范施工。①摊铺100m左右时即可开始碾压作为一个碾段。碾压程序为:先轻后重,由边向中,由低至高,后轮重叠1/2轮宽。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按试验段提供的数据。②采用20T压路机进行初步稳压,再用2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碾压完成后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2.5~3.5km/h,以后采用4.0km/h。③路基两侧的碾压遍数增加两遍。④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现场人员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纠正,检测压实度、平整度、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层的厚度,设专人员负责碾压管理工作。 (7)横向接缝处理第一段在碾压后末端形成一斜坡,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将斜坡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数面,然后紧接断面摊铺混合料。(8)纵向接缝左幅的纵向接缝设在中央分隔带内,施工中要尽量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按规范要求采取垂直搭接施工。6、质量控制①试验室随时检测混合料的含水量,含泥量及级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②平地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料集料的离析现象,特别是对局部粗集料和细集料窝采用换填新混合料的方法进行消除或采用细集料作嵌缝处理。③严格控制碾压方法,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④及时对已完工程进行质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⑤避免纵向纵缝,认真做好横向接缝的施工。7、交通管制: 因为施工不能断行,我标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办法来进行施工,并专门成立保通小组,疏导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加大保通力度,在全线设明显的施工标志,确保在施工期间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8、保护环境、文明施工①挂牌施工,每个人在施工过程中都要配戴胸卡。②各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其中包括“注意安全,质量第一”之类的内容。③生活垃圾不得乱堆乱弃,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④施工现场的机械材料、物资必须堆放有序,现场整洁。⑤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