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

ID:14813692

大小:145.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30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_第1页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_第2页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_第3页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_第4页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 中药学专业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基础科段)(C100803)《中医学基础(一)》(02930)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中医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中医诸多学科中最基本的课程。它系统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防治与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内容广泛,既有生理,也有病理;既涵盖理论,亦涉及临床。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掌握、熟悉和

2、了解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掌握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中医学基础》的学习,使自学者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概况、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人体生理、病理特点、疾病发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疾病治疗原则与养生预防康复等内容。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课程的基础。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

3、过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基本特点的学习与掌握,初步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初步学会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分析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学习藏象、气血津液、诊法、辨证等内容奠定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及其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著作的意义。(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阶段,相关著作的作者及其意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流派。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与

4、内涵。(二)辨证论治辩证论治的概念与内涵。“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含义。“病”、“证”、“症”各自的含义、区别与联系。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一)《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二)《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整体观念的概念与内涵。(三)辩证论治的概念与内涵。(四)“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五)“病”、“证”、“症”各自的含义、区别与联系(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的一般知识。四、考核要求(一)中医学

5、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领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的内容与内涵。(二)整体观念的概念与内涵。1.领会:整体观念的概念。2.综合应用:整体观念的内涵。(三)辨证论治的概念与内涵。1.领会:辨证论治的概念。2.综合应用:辨证论治的内涵。(四)“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识记:(1)“辨证”、“论治”的概念。(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五)“病”、“证”、“症”各自的含义与区别1.识记:“病”、“证”、“症”的概念。2.简单应用:“病”、“证”、“症”的区别和联系。(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的

6、一般知识。领会:(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及其标志。(2)相关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七)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领会:多读经典、勤于实践、思维培养对学习中医学的意义。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内容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阴阳、五行的概念和特性,事物阴阳、五行属性的分析和运用,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的学习与掌握,初步学会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归纳健康与疾病的某些规律,并用于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定义,阴阳概念的形成,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二)阴阳的特性

7、:阴阳的特性包括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规定性及它们的内涵。(三)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阴阳属性的划分方法。(四)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2.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包括阴阳的相互消长和阴阳的协调平衡。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阴阳协调平衡的概念及维系。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运用阴阳学说简要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药物的性能。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五行的

8、定义,五行的形成,五行的基本内涵。(二)五行的特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特性、内涵及其运用。(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依据、方法和结果(构成五行整体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