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ID:15001180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1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2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3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4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信息化正在以快捷、多变等特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当代青年学生伴随着信息技术兴起和网络、电脑普及而成长起来,他们喜欢网络,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恩惠。但同时,能否正确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对他们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所以说信息化时代使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面临了新挑战,我们只有更多的运用学生所喜欢的信息化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将

2、德育工作更好地覆盖学生丰富的生活实践,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更好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社会网络化的背景下,推进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不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时代特点,更是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应对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成为当今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紧贴当前社会现状,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将为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3、,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应的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逐年升温。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中就包含了信息化的概念。到2003年,美国政府及其相关科研机构制定出台多达数十份教育技术政策报告,其中多数报告中包含涉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建议。目前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全国大中小学校的网络普及率高,许多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英国更是通过立法

4、的形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他的全国学习网络是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除此之外,韩国、5俄罗斯、新加坡、瑞典、法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对教育信息化有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概念、现状、战略描述、发展趋势、政策、法规、个案研究、调查报告,职业教育信息化等。这虽然对于我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但针对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国外研究涉及相对较少。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开始这方面研究的标志是吕可红发表在《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第3期上的《日本社会的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该文在我国首次描述了日本

5、社会的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基本情况,揭开我国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序幕。此后,赵秀琴发表的论文《日本教育的信息化》、朱美教发表的论文《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张倩苇发表的论文《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等都是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客观描述,较为详尽的向我们展示了国外教育信息化进程。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多,研究德育工作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德育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特别是中职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较少。三是虽对德育工作信息化的研究已经开始探索,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内

6、容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实践研究不足,尤其是对德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有待深入。这些研究现状,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三、研究内容及目标1、内容:(1)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国内外学校德育工作信息化现状比较(3)以新理念、新思路抓好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程,争取有新拓展。(4)德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5)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6)对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2、目标:(1)通过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中。(2)促进德育工作者紧

7、跟形势,转变理念,拓展视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3)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四、主要观点及创新1、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时代要求,值得关注。2、要让信息网络成为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阵地,成为转变核心竞争力生成模式的重要载体,成为激活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成为师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3、根据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德育信息化,实现两者在内容、形式与效果的相结合。4、借助于信息技术工具后,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从视

8、、听、触等多个维度展开。5、建设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用网络信息技术充实德育工作,并相应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五、主要参考文献1.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观点—网络德育》,《北京教育》2002年第11期2.刘国胜:《实施德育信息化对策,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3.夏锡良:《教育信息化与德育现代化》六、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学校近年来狠抓德育工作,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对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