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

ID:15108298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_第1页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_第2页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_第3页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唯物辩证的角度阐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王双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的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为一方的盛行而消失,只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而存在。二者的关系一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二者一直保持着平衡。但对于现今社会,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合理的支点,致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唯物辩证;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作者简介]王双伟

2、(1988-),女,河南开封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西方教育史上对于教育目的一直存在着两种孑然对立的派别即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界对二者到底谁才是教育目的的本质所在,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但最终都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那么我们今天回顾一下两者发展的历史渊源及主要观点,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探究下两者的关系。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历史渊源及主要观点(一)个人本位论的历史渊源及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就是以个人的需要为中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3、要从属和服从于人的发展。根据人的兴趣天赋和身心特征使人天性中自然因素在教育的引导下发挥到极致。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目的的本质所在,社会的发展应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扫清道路。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能力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才是人类社会所应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个人本位论的思想就零零星星有所闪现,最早萌芽于中世纪前期但作为一个流派真正来到人的面前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中世纪的教育以宗教神学、经院哲学为主,此段时间的教育没有意识到人的主体性,压制摧残人的精神,进行的都是愚昧迷信的教育。

4、经过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强调人在感性生活中得解放,重视个人的权力和尊严,他所理解的人是由个人自身感受幸福、尊严、权力等的一个独立个体。对于解放人类思想,倡导思想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此产生了提倡个人本位论的教育革新者新思想的开拓者。个人本位论最有影响力的代表者卢梭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自然人”而不是“公民”。“自然人为自己而生存,他是数的单位,也是数的全体,他只依赖于自己和按照自己的爱好而生活。公民和社会的关系,犹如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关系;分子的价值决定于分母,公民的价

5、值决定于公民社会的全体。”[1]从中可以看出公民则是依附于其他团体和组织,没有自身的独立性,而“自然人”则是按照人的本性培养出来的人,是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个人。没有强加任何社会的因素于“自然人”中,不受世俗社会规范的影响。而卢梭所培养出来的爱弥儿体格健壮、敏与判断、通晓事理、懂的自尊和自爱和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裴斯泰洛齐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他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在传授儿童知识时,要注意和实践相结合首脑并用。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发展儿童的动作机能。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

6、育内容心理学化的教育家,这样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生长特点,是儿童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开创。卢梭和裴斯泰洛齐都从儿童的角度倡导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是由于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在对儿童错误不当的教育下,会使人本身的天然性受到压抑,人得个性的得不到发展。由社会的规范钳制人的思想和人的发展,那样的人只会成为社会的奴隶成为社会的附庸而不会成为真正的人。(二)社会本位论的历史渊源及主要观点社会本文论的教育目的就是以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

7、与延续。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2]社会本文论兴盛于19世界下半叶,他是基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个人主义的反响。在社会学兴起后产生了一大批的社会学家。他们从自己的角度阐发了社会本位思想,为社会本位论的思想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理论依据。如创办社会学的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涂尔干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营养,我

8、们的心理也凭社会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营养,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对于教育目的的内容,诺笃尔普则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另一社会学家白尔格门也认为“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3]其中一些社会学家把社会看成了教育的中心,除了社会以外看不到人的存在,机械的将社会和人割裂开来,凡事只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从未考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