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

ID:21433347

大小:62.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_第1页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_第2页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_第3页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_第4页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作者简介:舒盈(1989-),女,汉,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教育管理。李舒宁(1991-),女,汉,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在读,研宄方向:公共政策与教育管理。摘要:教育目的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许多的教育问题的产生都与教育目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面临着人和社会的需求孰轻孰重的矛盾,但人依托着社会,社会以人为基础,无论是把社会还

2、是把个人孤立地作为教育目的的唯一出发点都是片面的,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注重个人潜能和个性的前提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键词:教育目的;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一、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培养人的总目标,因此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时代的变迁而变动。它的基本定义为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1]。教育目的

3、是培养人的总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是从宏观的视角关注个体的总体发展规格,教育目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目的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目的的认识也日趋丰富。但是教育目的应以发展个人还是发展社会为中心仍然存在着争议。、个人本位论引发的问题__弱化教育的重要在微观经济学领域,哈耶克认为有形与无形的资源是广泛分散于社会成员之间,且个体间的资源不同,导致了个体在能力方面的差异[2]。教育促进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激发个人的身体潜能、语言潜能、思维潜能、创造潜能以及情感和人格力量的潜能。教育

4、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反对社会的过度干预,以社会价值来引导人的发展方向,以及教育的功利性。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幸福[3],当然这样的目标也不仅限于儿童,对于任何受教育者都适用。幸福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一切人类实践所可能拥有的至善,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这也契合古代儒家读书修身的思想。个人本位论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是对传统的教育目的一定冲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兴趣与努力,

5、尊重学生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但是,过度的自由最终会变成一种束缚,否认了教育者的引导和轻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可能会降低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甚至会出现“消极教育”的情况。另外,过度的放任自由,只看到学生的天性而不加以引导,可能使得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么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融入社会,会降低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率,即教育资源的浪费。三、社会本位论引发的问题__忽略学生的个性人离不开社会,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对人才的类型有着需求,也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

6、本位论就是主张以社会需要为根本,个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对社会有一定贡献,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培养什么样人才总的要求来制定教育目的并建构教育活动。例如我们常听到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成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这类观点便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再如国内外许多高校的校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目的中的社会本位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严谨博精创新奉献”,日本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美国西点军校“荣誉、责任、国家”等等,更强调的是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共性。片面强调社

7、会需求而摒弃以人为本的初衷,一心要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下,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形成模式化管理而忽略学生的个性,教育手段单一化,教学气氛枯燥,将授课简单地当成灌输式教育。如此是极不利于学生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还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无助于学生精神发展。教育中只看到社会的需求而忽视个人需求,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四、我国的教育目的改进方向(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统一尽管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表面看来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但纯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难以存在,更不可能单

8、独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价值取向[4]单纯的强调个人本位论,只看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具有社会的制约性,企图通过顺应和发展人的先天本性的教育去抵抗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就片面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社会本位论恰恰忽视了个人的能动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只看到了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纯粹的社会本位论会催生出有大批为社会生产服务的“机器或是工具”,长此以往,社会将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