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ID:15129433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4页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5月在舒城县城关卫生院就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在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与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仅在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进行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监测凝血、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值的减少明显增加,两组

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病程中两组均无继发脑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血塞通;低分子肝素;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6~4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并继续恶化的缺血性卒中。研究提示,血栓进展是脑梗死形成的基本机制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是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配伍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科自2008年9月—2011

3、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3±7.8)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型(0~15分)22例,中型(16~30分)28例,重型(31~45分)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0例,脑干2例,丘脑8例,额、颞叶5例,小脑1例。对照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60±9.8)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中、重型分别为27、21和8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2例,脑干3例,丘脑5例,额、颞叶5例,小脑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病灶部位、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4、t;0.05)。  1.2入组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1]。入组条件:(1)急性脑梗死发病6~48h内入院,发病后48h内神经功能缺损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定义为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下降>2分);(2)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3)瘫痪肢体肌力<4级;(4)头颅CT排除脑出血。7  1.3排除标准排除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计数<90×109/L及已用溶栓剂、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病变、心源性脑梗死与昏迷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控制

5、血压、血糖、血脂、清除自由基,并根据颅内压情况予甘露醇降颅压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皮下注射,q12h,连用14天;血塞通针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14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仅加用塞通针(用法同上)。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等监测。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消化、泌尿系统以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复查头颅CT。  1.5疗效评定标准在入院时及用药第14天,根据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

6、会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将疗效分级。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及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7%或较治疗前增加或死亡者。  1.6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7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由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

7、效率为94.64%;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5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8,P<0.01)。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t=5.324,t=4.906;P均<0.01),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60,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