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

ID:15141302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_第1页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_第2页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_第3页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_第4页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关键词】加味地黄汤;氟西汀;脑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SD能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进行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笔者运用加味地黄汤联合氟西汀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2007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北京双桥医院和社区患者,

2、共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9~73岁,平均(63.89±81.29)岁;脑梗死43例,脑出血15例,梗死/出血共患者10例;单纯左侧卒中33例,单纯右侧卒中26例,双侧卒中9例;PSD病程1~12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5例,高脂血症史36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既往史、抑郁症严重程度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3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1];汉密顿抑郁量

3、表(HAMD)[2]测试≥18分者。  1.2.2中医证候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临床表现为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  1.2.3抑郁症严重程度划分标准  无抑郁:HAMD评分<8分;轻度抑郁:25分>HAMD评分≥18分;中度抑郁:35分>HAMD评分≥25分;重度抑郁:HAMD评分≥35分。8  1.3病例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75岁以下;②继发于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后(1个月);③符合抑郁诊断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即HAMD(24项)测试≥18分者,同时

4、<35分者;④有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所述主要症状者;⑤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有一定表达及沟通能力。同时符合上述5项标准者,方可入选。  1.4病例剔除标准  ①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②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③合用镇静催眠药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服用氟西汀20mg(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每日1次,用药疗程8周。8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服用加味地黄汤(熟地黄12g,山茱萸9g,牡丹皮9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g、黄芩9g、郁金9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党参12g;肾阳亏虚者加巴

5、戟天10g、淫羊藿10g;痰热盛者加制半夏9g、陈皮10g、竹茹10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0g、黄柏10g;心神不宁、失眠较重者加合欢花12g、夜交藤30g、炒酸枣仁15g;瘀血甚者加桃仁10g、红花10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服,连续服用8周。  观察期间,2组有基础性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继续常规治疗。  2.2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治疗时段HAMD量表减分情况及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的评分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  2.3疗效标准  2.3.1HAMD量表减分率评定标准  HAMD减分率<25%为无效,25%≤减分率<50%为有效,50%≤减分率<75%为显效,减分率

6、≥75%为临床控制。HAMD减分率=(疗前评分-疗后评分)/(疗前评分-量表最低分)×100%。总有效率为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8  2.3.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标准,主要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计算证候总积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疗效指数≥75%;显效:50%≤疗效指数<75%;有效:25%≤疗效指数<50%;无效:疗效指数<25%。  2.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5.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以—(—包)±s表示,组

7、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2组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63.6%,2组比较P<0.05,见表1。表12组PSD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  8  治疗前2组主要表现(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肋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躯体不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精神不振、忧郁不畅、不思饮食均有改善,而易怒善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