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ID:15202551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_第1页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_第2页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_第3页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_第4页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仍是严重和难治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手术的增多,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率有所增加,且临床表现多样。本次研究对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近几年IE患者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及临床表现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城站院区内科收治的30例确诊IE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82岁,平均(47.12±14.35)岁。均为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1.2检查方法所有病

2、人入院后,无论发热与否,均常规抽取血培养,入院后如出现寒战,或体温>38.0℃,再次抽取血培养。常规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住院期间出现杂音变化,复查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多次血培养检查均阴性,高度怀疑IE的患者,进一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71.3诊断标准采用Duke大学诊断IE新标准[1]。诊断金标准为外科手术或死亡后尸检证实心内赘生物或手术取出动脉栓子,并经组织学或细菌学证实为感染性赘生物或栓子。临床诊断标准为:具备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其中主要标准:①2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致病菌;②超声心动图示心瓣膜或心流出道或支持组织、

3、心脏人工植片上有摆动的团块影、瓣周脓肿、人工瓣部分松动或瓣周漏,新出现瓣膜返流性杂音。次要标准:①原有基础心脏病或静脉药瘾者;②发热(体温≥38℃);③栓塞(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栓塞、真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和Janeway病损);④免疫现象(肾小球肾炎、欧氏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⑤超声心动图有可疑发现;⑥血培养阳性,但非引起IE的常见病原细菌。1.4预后判定经治疗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在抗菌药物疗程结束后的第1、第2及第6周应分别做血培养。如果临床症状未见复发,血培养阴性,则可认为治愈[5]。2结果2.1IE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情况见表12.2IE患者的临床特点

4、见表272.3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共17例(56.67%),其中草绿色链球菌8例(26.67%),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例(20.0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模仿葡萄球菌1例,头状葡萄球菌1例,人葡萄球菌1例,耳葡萄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3.33%),粪肠球菌1例(3.33%),木糖氧化产碱杆菌1例(3.33%)。2.4 超声心动图所有病人均做了超心检查,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22例(73.33%),其中二尖瓣9例(30.00%),主动脉瓣3例(10.00%),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3例(10.00%),肺动脉瓣1例(3.33%),肺动脉瓣及动脉导管同时受累1例(3

5、.33%),三尖瓣1例(3.33%)。赘生物最大者2.10cm×1.25cm,最小者0.35cm×0.30cm,其中有6例赘生物随心动周期来回摆动。2例经胸壁超声心动图阴性高度怀疑IE的患者进一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赘生物的存在。2.5预后病例中治愈8例(26.67%);好转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16例(53.33%)。自动出院3例(10.00%),其中脑出血1例、严重心衰及肾衰2例、抢救无效3例(10.00%),其中包括脑出血1例、脑栓塞1例、呼吸衰竭1例。自动出院及死亡时间最短1d,最长62d。3 讨论7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7.12±14.35)岁,与2005年罗心平等[2

6、]报道上海地区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平均年龄(45.6±17.1)岁相仿。1948~1964年北京地区IE患者平均年龄为(30.8±12.6)岁,2004年为(36.1±16.6)[1~3],可能原因:①时间:本次研究病例2000年5月~2007年8月,上海1992年1月~2004年11月,北京1989年8月~2002年8月和1988年1~2000年5月。说明近几年IE发病年龄呈明显上升趋势;②是否南方IE的发病年龄总体大于北方,有待进一步考证。IE的基础心脏疾病相对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报道,北京地区1948~1964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81.9%,2004年约占20.0%[1~

7、3]。本次研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例(30.0%),瓣膜脱垂6例(20.0%),瓣膜退行性及瓣膜置换术后均为5例(16.67%)。先天性心脏病仅4例(13.33%),表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逐步下降,瓣膜脱垂,瓣膜退行性及瓣膜置换术后的比例上升,值得关注。发热和心脏杂音变化仍是IE患者最主要的两个临床表现,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病变较少,本次研究病人仅2例出现Oeler结节,无1例出现Roth斑及Janeway损害。本次研究病人中20例行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