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

ID:1522473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行上臂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作者:朱明芝,周莹,崔建华,郭萌,刘爱红【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中长期输液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方法对有置管需求、无外周置管条件的10例患者,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建立静脉通路。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为需要中长期输液且不具备外周血管穿刺条件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彩色多普勒超声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2、(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者,尤其是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1]。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该项技术,大大减少了患者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ICC的穿刺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外周血管条件的限制。很多有PICC置管需求的患者由于血管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放弃置管而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我院静脉输液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及反复论证,于2009年6月13日首次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并取得成功,现已成功置

3、管10例,体会如下。5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有置管需求、无外周置管条件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9~87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例,乳腺癌术后7例。  1.2置管方法  1.2.1仪器及用品  MYLab-9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浅高频探头,无菌腔镜检查套1付,BD公司提供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规穿刺物品1套。  1.2.2人员准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人员1人,PICC置管操作者1人,助手1人。  1.2.3操作过程  ①5首先对患者进行上臂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4、,在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粗而直、远离动脉的静脉,并探查静脉位置、血管内径及距体表的距离,观察管腔内血流改变、血流状况等,选择穿刺最佳路径并标记(图1)。本组病例静脉直径4~6mm,皮下深度1.5~3cm。②进行PICC前常规消毒。③将超声探头涂导电膏,用无菌腔镜检查外套包裹。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再次探查血管,探查后固定探头于穿刺点上方,在实时超声引导下沿穿刺标记进针,可以清楚看到显示屏上显示的穿刺针进入血管内。进入血管后按常规PICC置管操作将导管送入即可(图2)。  2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

5、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等急性并发症发生。实际操作中发现在超声下显示血管内呈稠厚云雾回声的高凝状态患者送管难度大;血管瓣膜多、血管发育变异的患者送管较困难;皮下脂肪层缺乏、皮肤弹性低、血管周围支撑组织松弛的患者,体表探查、血管固定标记难度大。  3讨论PICC输液适用于肿瘤患者持续用药,或者每天用药超过125h的患者,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左侧的静脉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6、故最好选择右侧。穿刺前的准确定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超声显像具有实时、动态的特点,可在穿刺前对血管做初步选择、评估,确定最佳穿刺部位。操作者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地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减少了送管困难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了导管异位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点通常选择肘窝下2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系统,而且血管暴露条件差,增加穿刺难度;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PICC的适宜位置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1/3,如果不在X线的指导下,有时PIC

7、C并不能将导管准确送入预定位置,如果不在预定位置,则并发症发生率将增加,所以需要置管后的X线定位。本组病例无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等急性并发症发生。实际操作中发现,超声显示血管内呈稠厚云雾回声的高凝状态患者送管难度大;血管瓣膜多、血管发育变异患者送管较困难;皮下脂肪层缺乏、皮肤弹性低、血管周围支撑组织松弛的患者,体表探查、血管固定标记难度大。5  该项技术避开了肘关节,选择了血管直径相对较大的上臂深静脉,由于有皮下隧道,减少了皮下出血,同时不影响置管侧手臂的正常活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像学技术应用于PICC穿刺

8、,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及需要化疗又不具备外周血管穿刺置管条件的肿瘤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朱明芝,郭萌,梁爽,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6):600-60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