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ID:15457780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1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2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3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4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情感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教学难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机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方法1: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话吗?而知识又从何处而来?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么就来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法2:由学生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法3:由中学生学习

2、现象导入。有很多同学,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抱着这样的想法: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的任务,或是死抠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这些读书学习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小短文,看看许多出名的大家是怎样论述读书问题的。介绍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论说随笔文集》初版于1597年,最初只收入10篇。书出后风靡一时,因此培根生前曾多次再版重

3、印,次都有增删修改。到1625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四版时,全书已扩大为58篇文章了。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他以一些精妙的格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机智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粗读要求:小声朗读课文1.掌握下列字词:轻鄙bǐ炫耀xuàn狡黠xiá掩饰shì挑剔tī2.给每段标好序号,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细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1.在本文名言警句下划线标记,制作名言警句卡片。

4、2.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本文写作提纲。第三步:品读要求:细心默读课文1.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2.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论求知”、“论读书”、“论学问”三个标题哪个最恰当,为什么?总结:本文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论述了求知目的、方法及其作用。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主要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让部分小

5、组陈述探究结果,教师点拨补充:1.读书要与经验互补;2.要讲究读书的方法;3.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三、问题探究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2.分小组合作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3.进一步探究——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么理解的。邓拓(1912~1966年)笔名马南邨,福

6、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早年从事新闻工作,曾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后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四、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

7、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