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

ID:1547112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上传者:U-4188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_第1页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_第2页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_第3页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_第4页
资源描述: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景当前位置:首页>>艺术史论>>专题研究 战后欧洲艺术(一)背 景作者: (2003-7-58:55:00发布)  阅读83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一九四五年结束,欧洲的艺术开始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饱受战争摧残的欧洲在废墟上开始艰难地重建物质与精神家园。全欧洲渴望新起点、新的出路,以摆脱战争破坏下的绝望阴影。战后欧洲的部分艺术家认为必须重新创造他们的虚无艺术,自觉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青年艺术家躁动的新思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对价值体系的全面重估。  战后盛行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人自由、责任的困境的关注。它助长了这样一种普遍的感觉--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现在又超然于一切信仰体系之外,因此一个创作艺术的人应该在艺术之中寻求解脱之道,从头开始把艺术彻底更新。强调"独创性"的思想风行。艺术成为一种净化的隐喻,艺术行为本身代表了被痛苦麻痹的意志的复苏。   初期,现代艺术名家被请到世界各地举办展览,这不仅仅是对纳粹迫害的一种补偿,更标志着文化回升的起点。现代艺术较以前更为人所知,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原先孤立、隔绝的状态,也是欧洲各地年轻一代真正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缩影。这种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其他力量利用和诱导的,而且,它是一种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以往现代艺术的中心--巴黎,由于移民的大批出境而元气大伤。美国开始崛起。各地接受现代艺术的程度不平衡,巴黎与纽约之间为争夺艺术领导地位开始了战后的初次对决。40年代后期抽象表现主义在欧洲的胜利显示了来自美国的影响。纽约抽象主义的国际风格、空间尺度都引动了欧洲文化的主动应对。50-60年代,美国以抽象表现主义、欧洲以非实象艺术为代表,并行发展,各自相对独立。  此外,画商-评论家系统对自由市场经济的逐步吸纳,以及艺术作品自我平民化的的倾向,都是战后欧洲艺术发展的动因。  就现代艺术发展本身的角度看,战后欧洲艺术是把潜伏在较早艺术中的发展趋势再向前推进一步。严格而言,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把某些已经存在的观念推向极端和重新评价。如抽象表现主义、非实象艺术都渊源于超现实主义和早期抽象艺术。艺术已经从极端亢奋的实验状态渐渐向静的艺术策略转变。"新生"的风格与战前已形成的原型的区别就在于,新风格在发展中把继承下来的形式加以夸张,同时削弱了内容,或者完全抛弃了内容。   战后存留下来的巴黎派处于衰落之中,无论是皮埃尔·布纳尔的"火热的画板"还是立体主义/奥斐斯主义的松弛的变幻,都显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艺术程式,而罗歇·比西埃、让·巴赞、阿弗雷·马内西耶的作品又给人以过于温和之感。已确立的法国传统"美画",偏好一种感官的、迷人的高品味主题,这阻碍了更新的变化。悉心的构图、明丽的颜色、整齐的抽象图案,都暗含一种民族艺术特色,如德国占领时的巴黎画廊非具象绘画展便是法国绘画传统的代表显现。  战后首批出现的巴黎艺术家(包括汉斯·哈通、沃尔斯、让·福特里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皮埃尔·苏拉热)的作品都强调艺术家本人的自我展现,排除了具体对象参照和民族传统形象。而影响深远的让·迪比费和一群自称"眼镜蛇集团"(CoBrA)的北欧画家是新生代的代表。尽管巴赞、马内西耶等人否认与其的联系,双方成员却共同反对传统的几何抽象和学院派设计。战后短短几年中,一个崭新的、前景广阔的新表现主义抽象艺术出现,成为盛行欧洲的样式。  面对毕加索、马蒂斯、亨利·洛朗斯、拉乌尔·杜飞、乔治·勃拉克依旧活跃、新生代不断壮大的局面,加之吸取二战时的教训,艺术家们共同具有重新阐释艺术语言、保障艺术运动自由的愿望。为数众多的艺术团体在法国、德国等建立起来。基于对存在主义的兴趣和艺术家知识分子化的倾向,它们展开联合或竞争,从内部加速了战后欧洲艺术的发展。>>出处:[相关专题]观念艺术----观念艺术的创作方式观念艺术(一)---背 景观念艺术(一)---背 景 身体艺术(一)----谢德庆的艺术偶发和行为艺术(四)----发展与意义偶发和行为艺术(二)----60年代的兴盛偶发和行为艺术(二)----行为艺术的源起偶发和行为艺术(一)----背景与概念大地艺术极少主义艺术极少主义(MinimalArt)目录波普艺术战后美国艺术(一)----抽象表现主义战后美国艺术(一)----抽象表现主义战后欧洲艺术(五)----战后的雕塑战后欧洲艺术(四)----战后的表现主义战后欧洲艺术(三)生涩艺术战后欧洲艺术(二)---非实象艺术与"涂写主义"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将本新闻发给好友 Copyright©2003www.jyee.comAllRightsReserved版权所有静远工作室:yuaner@vip.sina.com:385638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