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

ID:15507604

大小:3.64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8-03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_第1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_第2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_第3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_第4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周晓光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周晓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基础与临床1929年瑞士科学家KurtVonNeergaard首先认识到表面张力在肺内的作用。1954年Pattle和Clements证实了动物肺内存在表面活性物质。1959年Avery和Mead确立了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是RDS的病因。1980年Fujiwara首次应用牛肺PS治疗RDS获得成功。1990年美国FDA正是批准PS为临床药物。PS与RDS研究历史21·磷脂:占85%~90%2·蛋白质:占8~10%3·中性脂肪:占4~7%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一)PS的化学成分3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为主,占80%~85%。

2、分为饱和与不饱和PC。饱和磷脂酰胆碱:占50%~60%,主要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系最具表面活性的物质。不饱和磷脂酰胆碱:占25%~40%。其他磷脂: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占10%~15%。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4DPPC的功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使肺泡扩张。维持肺泡稳定性。改善气体交换。5中性脂肪:主要为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蛋白质:10%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protein,SP),可分为A、B、C、D四种,它们不仅与表面活性相关,还与肺局部免疫有关。另外90%为非特异性蛋白,主要为白蛋白。PS的组成、功

3、能及代谢特点6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A占SP的50%,其DNA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蛋白质含有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60KD。可增强磷脂的聚合和分子排列,增强磷脂的吸附作用,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活性,抵抗渗出到肺泡的蛋白等物质对PS的抑制作用,对肺泡上皮细胞摄取PS进行再循环起作用。SPA可作为反映肺成熟度的指标。7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SP-B的DNA只有1个基因团,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蛋白质含有12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8KD。促进PS薄膜的形成、展开和吸附;调节磷脂的摄取,在板层小体内促进磷脂和SP的结合。8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CSP-C的DNA位于

4、第8号染色体的短臂上;蛋白质含有33~3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5~5KD。可促进PS薄膜的形成、展开和吸附。9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SP-D的DNA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与SP-A相邻;蛋白质含有3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3KD。与PS的表面活性作用关系不大,参与PS的代谢和呼吸道防御功能。10生物物理学效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动态、静态顺应性;维持小气道开放,稳定肺泡容积,防治肺过度通气或肺不张。生物物理学效应生理学效应生物及化学效应(二)PS的功能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11生理学效应:复张已萎缩肺泡,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肺内分流;增加组织静水压,降低呼吸膜通透性

5、,预防液体渗出,减轻肺水肿;增加FRC和肺容积,稳定肺体积;增加氧合,减少CO2蓄积及低氧血症发生;增加组织氧供,减少无氧酵解、酸中毒产生,保护肺内环境稳定。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12生物及化学效应:补充内源性PS的不足,或为内源性PS的合成提供底物;增加局部PS浓度,对抗血浆蛋白等在液气界面的竞争性抑制;SP-A可与细菌体表面多糖和病毒表面蛋白结合;SP-A、SP-D参与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13PS由Ⅱ型肺泡细胞合成,贮存于板层小体。当板层小体成熟后,脱离细胞,沿细胞壁间隙进入肺泡。在呼吸过程中,PS逐渐消耗。(三)PS的合成及代谢特点PS的组成、功能及

6、代谢特点14PS分泌到肺泡表面,以大聚集体(LA)和小聚集体(SA)两种形式存在。LA较重,含SP-A、SP-B和SP-C,是具有表面活性的成分。SA较轻,是LA的代谢产物,蛋白含量低,无表面活性。在正常情况下,LA和SA有稳定的比例,处于动态平衡。(三)PS的合成及代谢特点PS的组成、功能及代谢特点15胎儿肺在20~24w已有板层小体形成;但30w肺内PS极少,总量<足月儿10%;31~37w胎儿肺内可有较多板层小体,35w后PS量迅速增加;38w后婴儿肺液PS含量丰富。足月儿生后24~48h肺内PS总量可达80~100mg磷脂/kg体重;随后几天逐渐降低到10~20mg磷脂/kg体

7、重,接近成人水平。胎龄对PS产生的影响16代谢产物的去向PS的代谢产物大部分有肺泡上皮细胞再吸收进入肺组织成为PS的前体,然后进入肺泡Ⅱ型肺泡细胞形成新的板层小体。另一小部分产物有3个去向:肺吞噬细胞上有SP-A受体,SP-A进入后发挥防御功能,然后消失,或进入再循环;经呼吸道排出;被血管或淋巴管吸收进入其他组织代谢。17反映PS代谢的指标半衰期:约为12~20小时。再循环时间与再循环效率:DPPC的再循环再循环时间再循环效率新生家兔10小时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