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

ID:61764691

大小:28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3-19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_第1页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_第2页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_第3页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_第4页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肺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内容提要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调控因素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部疾病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指分布于肺泡内衬中具有降低液-气界面表面张力作用的物质。它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为复杂的脂蛋白复合物,由脂质、蛋白质和糖基组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于PS的缺乏或异常有关。1.脂质脂质是PS的主要成分,占其重量的85%~90%。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提取的脂质,磷脂约占80%~90%,中性脂(主要为胆固醇)约占6%~8%,磷脂中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甘油(PG)分

2、别约占70%~80%和10%,此外还有少量的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和鞘磷脂(SM)等。在PC中60%的PC分子的两条脂肪酸链为饱和脂肪酸,称为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在DSPC中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为其主要成分。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2.蛋白质蛋白成分约占PS的10%,蛋白成分中除混有部分血浆源性蛋白(如白蛋白、IgG、IgA等)外,已经分离到四种特异性PS结合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SP),分别称为SP-A、SP-B、SP-C和SP-D。其中SP-A、SP-D为亲水性蛋白,SP-B、

3、SP-C为疏水性蛋白.SP-A、SP-B和SP-D可由肺Ⅱ型上皮细胞和支气管非纤毛上皮细胞(Clara细胞)合成,SP-C仅来自肺泡I型上皮细胞。(一)降低表面张力在肺泡内面覆有一极薄(厚度小于0.1μm)的液层,在泡内的液-气界面上所存在表面张力合力指向肺泡中央,形成的附加压力的大小可由Laplace定律计算:P=2T/r式中P为肺泡回缩力,T为表面张力,r为肺泡半径。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①阻碍肺泡的扩张,降低肺顺应性,增加吸气阻力。②使不同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肺脏有亿万个大小不等的肺泡,其半径可相差3~4倍。按照Laplace定律,在表面张力T不变的条件下,P随着

4、肺泡半径的增大而降低,使得小肺泡内气体将进入大肺泡,出现小肺泡陷闭和大肺泡过度膨大。③易产生肺水肿。肺泡表面张力合力指向肺泡中央,对肺泡间质起“抽吸”作用,使肺间质内静水压降低,肺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加,导致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水分潴留(肺水肿),妨碍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将对呼吸带来不良影响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吸气阻力据研究,由于PS降低表面张力,可使吸气阻力减少到原来的1/5~1/l0,使肺顺应性增大,吸气大为省力。2.调整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内压PS不仅可降低肺抱表面张力,而且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随肺容积的改变而变化。此

5、外,在不同大小肺泡的表面由于PS分布的疏密差异,也有助于调整不同大小肺泡的表面张力,维持各肺泡内压和肺泡容量相对稳定。3.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PS降低表面张力,减小肺回缩力,从而减弱对肺泡间质的抽吸作用,减少肺组织液生成。当PS缺乏,肺回缩力增大时,由于对间质抽吸作用加大,使组织间隙静水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而可引起肺水肿。肺PS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可避免肺泡表面张力的不利影响1、增强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和趋化活性肺泡巨噬细胞是杀灭进入肺泡的细菌的主要防御机制。在体外实验中,肺泡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较低,若加入PS则可显著提高其在体外的杀菌能力。此外,PS还可促进中性粒

6、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和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2、下调特异性免疫反应,减轻变应性肺损伤PS在体外可抑制外周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少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并抑制天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尽管生理条件下肺持续地吸入各种过敏原,正常人肺泡内淋巴细胞数量很少,对抗原的刺激反应低下,不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有作者提出,PS是一种生理性免疫调控剂,可抑制肺对吸入抗原的变态反应,并增强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活性,有助于减少肺内炎症的发生,维护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二)免疫调节作用1、抗氧化性肺损伤动物实验表明,长时间暴露于纯氧,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而致死。但气道内给予外源性牛PS脂质

7、提取物可提高兔对纯氧的耐受性,减轻肺损伤的程度,延长存活时间。若将兔预先短时暴露于纯氧,可促进肺泡Ⅱ型细胞肥大,胞内磷脂含量及肺泡中PS增多,并对其后持续暴露于纯氧的耐受性提高,而此时肺组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内源性PS增高,是肺抗氧化性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机制尚不清楚。(三)器官保护作用2、促进吸入异物颗粒排出气道内的粘液与支气管纤毛细胞的纤毛构成粘液-纤毛转运系统。形态学研究显示,在粘液凝胶层和溶胶层的界面上分布有一层PS,可作为润滑剂有利于凝胶层在溶胶层表面滑动。外源性PS还可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