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

ID:15553040

大小:2.78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04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_第1页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_第2页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_第3页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_第4页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透皮吸收制剂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皮吸收制剂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王淑玲第一节概述含义和特点1.含义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TD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在欧美国家习称贴剂(patch)。皮肤双重屏障:既可抵抗微生物和外邪的侵袭,又可防止生理上基本物质的逸失。有些药物因分子结构特性和在辅料作用下可少量透过皮肤发挥全身作用。2.组成TDDS是一类可按程序输送药物的贴膜剂,一般可分为五层(膜控释型)。①背衬: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复合铝箔。②药物贮库:提供药物及释药能量,含主药、高分子材料、促进剂、溶剂等。③控释膜:含EVA(乙烯

2、一醋酸乙烯共聚物)、致孔剂组成微孔膜④粘附层:由无刺激和无过敏性的粘和剂组成,如:天然与合成胶,压敏胶⑤保护膜:附加塑料薄膜3特点优点缺点1避免胃肠破坏和肝脏首过效应仅限于强效类药物,且起效较慢。如芬太尼2可消减血药峰谷现象,可恒定释药药物利用率低,80-90%的药物仅作为动力学能量。3吸收代谢个体差异小,可自主用药、剂量可调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和过敏性4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表皮对药物有存贮和代谢作用5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第二节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一、皮肤的生理构造与透皮吸收过程1皮肤构造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毛发、汗腺、皮脂腺①角质层:外来物质的主要屏障,对脂溶性

3、药物阻力小(15-20um)②表皮:胞内主要是水性溶液,药物容易通过(50-100um)。③真皮:疏松结缔组织,含水量30%,毛细血管丰富、对药物穿透阻力小。④皮下组织:脂肪组织,药物可通过血管和淋巴管吸收。毛发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药物吸收过程3药物吸收途径①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经毛细血管转移进入体循环,为主要途径(体表面积1.5-2m2)。②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物为油性,利于脂溶性药物的穿透,加表活剂可促进。③汗腺:仅占皮肤面积的0.1~1%。二、影响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1药物的性质①溶解性和油水分配系数(K):一般脂溶性>水溶性药物,K值适中者具有较高的穿

4、透性。②分子特性:M>600难透过,M>3000不能透入,甾类药物-OH数↑,穿透力↓。③在基质中的状态:溶解态>混悬态,微粉化>细粒。2.基质和附加剂性质基质和附加剂的组成及性能可影响药物在基质中的特性和皮肤患处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①基质的特性和亲合力:一般乳剂型基质>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②pH:酸性药物pH>pKa,碱性药物pH>pKa时(呈分子型)利于穿透和吸收。③附加剂:加表活剂、透皮吸收促进剂可增加药物的穿透和吸收。三、影响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皮肤的水合作用:水溶性药物的促进>脂溶性药物,含水量达50%以上时,药物的透过性可增加5~10倍。

5、角质层厚度:足底>手掌>腹部>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老人>儿童,男人>女人。另外,穴位皮肤条件:角质层受损其屏障功能受损,湿疹、溃疡、烧伤创面>正常;皮肤温度↑,渗透性↑。皮肤的结合与代谢:药物与皮肤脂质结合,形成药物贮库,可延长药物停留时间;药物可在皮肤内酶的作用下代谢。第三节药物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透皮给药系统的给药剂量与有效释药面积有关,增加面积可增加给药剂量,但TDDS面积一般不大于60cm2,要求药物有一定透皮速率。①化学方法:化学吸收促进剂的使用(PSA),前体药物的合成,脂质类物质的合成等。②物理方法:离子渗透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无针注射系统(高速微分)

6、,除去角质层,角质层的水化作用,温热热能法。③生物学方法:生物转化前体药物,皮肤代谢抑制剂的合用。一、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使用促进剂要求:可逆、无毒、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性质稳定,不与药物和附加剂反应。①有机溶剂:乙醇、丙二醇、醋酸乙酯、DMSO、DMF(N,N-二甲基甲酰胺)。②表面活性剂:可与生物膜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吸收。③有机酸和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可增强脂质的流动性。④氮酮类:月桂氮酮及其同系物。⑤角质保湿剂:增加角质层的水化作用和类脂的流动性。⑥萜烯类:挥发油等,可刺激毛细血管循环,具有较强的渗透促进能力。二、制备前体药物为增加药物通过皮肤的速率,可对药物进行

7、化学修饰或生物转化,制备前体药物。①亲水性药物→增加脂溶性,提高在角质层内的溶解度。②强亲脂性药物→引入亲水基团,利于药物从角质层向活性皮肤组织中的分配。③前体药物在渗透皮肤的过程中,被活性表皮内酶分解或体内酶的作用转变为母体药物。三、应用离子导入技术1含义指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或能形成带电胶粒的非解离药物经电极定位导入皮肤、粘膜,进入局部组织或体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低聚核苷酸、两性霉素、酮洛芬)用在皮肤上的电压降一般为0.1V-5V。2离子导入机理①离子导入:通过毛孔和汗腺等旁路途径产生电位差。②电渗作用:使皮肤两侧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