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

ID:1560268

大小:1.9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7-11-12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_第1页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_第2页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_第3页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_第4页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风化纹”有关的猜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风化纹”相关的猜想喜欢天珠和老玛瑙,有一种痕迹是必须要了解和深刻认识的,“风化纹”通常被作为鉴别玛瑙新老的一个标准,和包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这种痕迹吗?这种环状痕迹真的和“风化作用”有关系吗?我想,我们掌握的都或多或少有些偏差,将在下面列举出相关的观点,供各位同好探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今众人对这种痕迹的认识:这种在玛瑙上出现的环状痕迹被人们普遍称之为“风化纹”,也有各种象形的称谓,如“鱼鳞纹”“马蹄纹”……风化纹这个称呼不知是谁最先传出,也不知他的命名依据,不过很早就成为这种痕迹在珠子圈内的代称而且流传甚广。大部分珠友都作

2、为工具利用它,很多人对这种痕迹有过仔细的观察,并以此培养出高水平的鉴别能力,但是鲜有人深入思考这种痕迹的来源。在刚刚接触天珠的时候,我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痕迹,曾经对“风化”二字大下苦功,搜集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种痕迹和地质上的术语“风化作用”关系不大。换个方法说,“风化纹”是一种想当然的称呼,把这种痕迹叫做“风化纹”是不合理的。真品天珠环状痕迹的汇总图(转自翰龙,一位师兄收集整理)大约一年之前,信步于某奇石论坛,很庆幸地在一些天然的矿石上也发现了在自然界中形成的类似的环状痕迹,这种矿石多有一个特点,多是石英晶体组成的矿物,而且多采集于江边滩涂。其形

3、成原因猜想应该和碰撞,流水冲刷,环境温度及干湿程度变化有关。下面分享一些网络搜集的带有天然环状痕迹的矿石的图片:宜宾长江江滩上采集的玛瑙原石(转自华夏观赏石论坛)然而,仔细观察,并非只有玛瑙才会产生类似的环状痕迹。一些人工材料,如老的琉璃珠,也会产生类似的痕迹。布满“风化纹”的蓝色琉璃珠(转自翰龙)这颗蓝色琉璃珠表面布满了环状痕迹。其中一方面和我们众所周知的碰撞等外力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这种材质的结构有关。古代琉璃珠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这种材质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珠有很大的差距。大家都知道普通玻璃是熔融状的二氧化硅和其他添加剂

4、一起组成的混合物,其加工温度在1600摄氏度以上。而古代的琉璃制作温度可能比较低,没有能力融化所有的二氧化硅晶体,所以这种琉璃珠有相当部分的二氧化硅晶体构成,其物理性质和玻璃也有不同,琉璃珠的硬度可以达到6.5~7,接近于玛瑙;而普通玻璃的硬度只在5.5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玻璃弹珠有充分的机会产生碰撞和汗液侵蚀,却只会形成贝壳状的崩口和小坑,而不会形成这种环状的痕迹。童年时代的玻璃弹球,硕果仅存,可以看到清晰的碰撞痕迹和不同于水晶玛瑙等天然材料的解理状况,由于是熔融状态的二氧化硅的冷却体,表面虽经强烈撞击亦未形成那种环状痕迹。据笔者现

5、在的观察,可以观测到这种环状纹路的矿物(自然条件下的和社会环境下的)都是由二氧化硅晶体构成的石英质矿物,如水晶(完美的二氧化硅结晶体),玛瑙(胶化脱水后的二氧化硅),玉髓(由小于几微米的二氧化硅晶粒构成),雨花石(石英、水晶、蛋白石、燧石等矿物的混合物),黄蜡石(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琉璃(区别于一般的玻璃珠)。由于个人条件有限,没有相关的标本证明在蛋白石(含水的二氧化硅胶体凝固后形成)和燧石(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天然玻璃)上有类似的环状痕迹形成。古水晶珠表面的环状痕迹(转自淘宝网)近期,接触到了地质学上一个名词“李四光环(Lee‘sRing

6、)”。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经对自然界中形成的这种环状痕迹做出过很权威的论断。经过比对,我相信老珠子表面的“风化纹”应该是与“李四光环”类似的一种痕迹,只是形成的条件多有不同。只可惜末学才疏学浅,缺乏理化方面的专业背景,徒然能列举出这种类似,但是没有能力对珠子在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环状痕迹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些工作希望能留给感兴趣的高手来继续。下面的这块天然的黄蜡石有一位ID为“一片云”的石友采集自福建建溪的建瓯河段。同时类似的发现也引起了地质学界的重视,李四光先生指出,自然界中的这种痕迹(李四光环)是识别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重要依据……【相关报道】

7、闽北日报2010.10.07昨日,一奇石爱好者在建溪的建瓯河段拾到几块表面有指甲纹的黄蜡石,经查有关资料证实,黄蜡石表面指甲纹也称“李四光环”,是确定某个地区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的重要物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学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长期从事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石英岩和硅质岩形成的黄蜡石,表面有许多似指甲印状的弧形或环状的挤压裂纹,是冰川作用特有的构造标志,其它成因的砾石(如泥石流、冲洪积砾石)则不存在这种指甲纹。经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实践证实,它是鉴别冰川作用存在的可靠标志。后人为纪念李四光教授的这一发现

8、,特命名为“李四光环”构造。去年,建瓯的摄影爱好者在该市南雅河段拍摄到奇形怪状的景观,它们或缸状、或盆状、或壶形、或壁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